养鸡场规范化管理要求

合集下载

种鸡场标准化管理规程

种鸡场标准化管理规程

种鸡场标准化管理规程第一部分种鸡场标准化管理卫生防疫总规程一、场址与布局的卫生要求(一)场址基本条件控制1、建筑用途安排合理,进出便利,利于防疫。

2、地面平坦或稍有坡度,排水系统完整,便利,由净至污顺向排水。

3、防护设施完善。

围墙完整,水沟等与外界连通处有隔网。

4、全面绿化。

5、熟悉掌握场区所在地的较详尽气象资料。

6、与地方沟通,创造安静、清洁、无噪声、无污染的良好环境。

7、供水能力能保障鸡场的总需求,水质良好,每月检测一次。

8、发电装置能保障停电时及时充足供电。

(二)场内布局1、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污物处理区严格分开。

中间有较大的卫生间距,并有围墙相隔。

距离在50米以内的,应设缓冲区。

2、生产区处在全场防疫卫生的最安全地段。

3、办公区应便于与外界联系,并利于对全场的控制。

4、生活区应远离生产区。

5、污物处理区应设在下风处和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段。

6、孵化部分独立设场,与其他区有足够的卫生间距,设立隔离屏障。

7、厂区内不乱搭建建筑物。

二、鸡舍建筑的卫生要求(一)鸡舍环境1、鸡舍周围保持宽敞。

2、鸡舍的净门和污门分设于鸡舍的两端,分别与净道或污道相连。

3、鸡舍出入口及路面铺设水泥,屋檐正下方设水泥(防渗)排水沟。

4、排水沟自净至污由高变低,流向水处理池。

5、设专门的防渗暗沟将鸡舍内的污水排向污水处理池。

(二)鸡舍建筑设计的卫生要求1、鸡舍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温条件,使用保温材料和结构,设天花板。

2、有窗鸡舍的窗户宽大、前后对称,窗扇开关自如,密封性能好。

3、实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4、纵向通风的鸡舍,通风径路设计要合理,换气量充足、可自由调控。

5、鸡舍的门、窗、通气口、粪沟等与外界通连处均设纱网或铁柃。

6、鸡舍顶棚、墙壁、地面均应为防水结构或作防水处理,平整不积水,不易积存尘垢,便于清扫、冲洗和消毒。

7、鸡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30 ~ 50厘米。

留有一定坡度。

三、鸡场卫生防疫设施(一)多级隔离消毒设施场内外、场内生产区与其他各区、生产区内各生产部门之间,均设隔离带和隔离物,入口建隔离消毒设施,成为多层隔离的封闭式单位。

养鸡场规范化管理要求

养鸡场规范化管理要求

养鸡场规范化管理要求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养鸡场规范化管理要求一、科学选择场址养禽场场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它畜禽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米以上。

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稳定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合理划分区域养禽场整个区域划分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家禽防疫要求,按功能合理布置办公与生活区、生产区以及粪污处理区。

各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用围墙、绿化带等隔开。

生产区门口最好设有喷雾消毒装置,所有人员进出必须更衣换鞋、消毒。

生产区内清洁道和污染道严格分开,人员、家禽和物品等采取单一流向。

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及防疫沟,大型规模场应在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等。

三、精选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用家禽养殖品种,例如肉鸡以AA+、罗斯308,蛋鸡以新罗曼、伊莎等品种为主,商品苗鸡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购买。

选择优良的家禽品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科学建设禽舍鸡舍建筑牢固,能够保温,具备抗自然灾害(台风、雨雪等)的能力,力求做到先进合理、冬暖夏凉、透光通风,便于日常操作和实现机械化,便于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建筑设施配套上,主要道路、舍内地面至少50厘米厚硬化处理,健全防鸟、防鼠、防虫功能设施,相邻各禽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两栋纵墙距离7米以上,端墙之间不少于9米,距围墙不少于3米。

禽舍与禽舍闻可种植草坪、药材及绿化等。

五、配备养殖设施有条件的话,尽量使用先进的自动饮水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蛋鸡场配备光照设备,大型禽场配备储料罐或储料库,采用风机、湿帘降温机械通风系统等先进生产设施,以充分发挥家禽生产水平。

同时健全防疫配套设施,有围墙、绿化、沟河等防疫隔离带。

配有预防鼠害、鸟害设施,配有专门的兽医室。

六、强化人员管理严格控制场外人员进入规模禽场,如必要进入时,应更衣换鞋,经过消毒室后才可进入。

标准化养鸡场管理规范最新

标准化养鸡场管理规范最新

标准化养鸡场管理规范最新养鸡场作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化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制定的养鸡场管理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及鸡蛋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养鸡场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址与布局1. 养鸡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污染源的地点。

2. 养鸡场应合理规划,包括育雏区、成年鸡区、饲料储存区、废物处理区等,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便于管理。

三、设施与设备1. 养鸡场应配备现代化的鸡舍,保证通风、光照、温湿度控制等条件符合鸡只生长需要。

2. 应使用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喂食、自动饮水、自动清粪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

四、饲料与营养1. 饲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营养均衡,无添加剂和有害物质。

2.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只,提供相应的饲料配方,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五、疾病预防与控制1.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养鸡场进行消毒和清洁。

2. 实施疫苗接种计划,预防常见疾病。

3. 发现疾病时,应立即隔离病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环境管理1. 养鸡场应定期清理鸡粪和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2. 鸡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堆肥或发酵,转化为农业肥料。

七、生产记录与追溯1. 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体系,记录饲料使用、疫苗接种、疾病治疗等信息。

2. 实施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产品来源可追溯,提高消费者信心。

八、员工培训与管理1. 对养鸡场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2. 建立员工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九、法律法规遵守1.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畜牧业的法律法规,确保养鸡场的合法合规经营。

2. 及时更新法律法规知识,适应行业政策的变化。

十、结语养鸡场的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养鸡场管理制度优秀3篇

养鸡场管理制度优秀3篇

养鸡场管理制度优秀3篇养鸡场管理制度篇一一、种鸡场谢绝一切参观,领导、专家检查引导工作必需按规定严格消毒(紫外线照耀5—10分钟)方可进场。

二、在场人员进舍进,除严格消毒外,要更衣换鞋,且先进小令鸡舍,再进大令鸡舍,出入舍要脚踏消毒盆。

三、场内员工休班回场,要严格消毒,场外所穿衣物要薰蒸和洗涤。

四、育雏期(0—6周),产蛋高峰期(26—32周),免疫期及外界环境疾病威逼时,严禁出场和休班。

五、场外车辆原则上禁止进场,必需进场的车辆如饲料车、蛋车、粪车等,由门卫车身、轮胎喷洗消毒后,方可入场,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司机未经消毒不能下车。

六、建立严格的请休假制度,每位员工每月出场一次(2天)为宜,其他时间禁止外出。

七、工作服、鞋编号管理、专人专用、不准乱穿。

工作服严禁穿着出场。

八、无特别情况禁止串舍。

饲养工具及设备必需固定、专舍专用,如确需在舍间使用的工具,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舍,特殊是高龄鸡舍转入低龄鸡舍使用,尤其要消毒严格。

九、鸡场大门口的消毒池、消毒房、鸡舍门前的消毒盆等内的消毒液,必需按要求配制、定期更换,保持药液的有效浓度和深度。

鸡舍门前消毒液每两天更换一次,汽车消毒池每周更换1—2次。

特殊情况,依据污染程度可随时更换。

十、坚持带鸡消毒,每周两次,夏天高温时可加大消毒用水量,同时能起到降温减尘作用。

每隔一周对舍外环境及道路用2%烧碱喷洒消毒。

十一、禁止带禽产品入场,更不准带活禽入场。

平常鸡舍大门必需关好,避开鸟兽进入,一旦进入必需设法捕杀。

养鸡场管理制度篇二养殖场在公司领导与管理引导下,负责实在工作的实施,实行个人负责制,给与肯定的权力,承当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

1、养殖场人员实行个人负责制,给与权力,承当责任。

2、养殖场主管负责场部对全体员工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制度,对公司负责,适时汇报养殖场情况。

3、各岗位员工坚守岗位职责,做好本质工作,不得擅自离岗。

4、做好养殖场的安全防盗措施和工作。

5、晚上轮班,看护好场部的鸡和其他物品。

养鸡场管理制度(5篇)

养鸡场管理制度(5篇)

养鸡场管理制度为了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____%烧碱)。

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一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两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____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三、严格淘汰1、饲养员每天观察鸡群,每天早晨放牧后到鸡舍角落及其它偏僻处查看有无离群独居、精神不好的鸡,发现后立即淘汰。

2、经技术员同意后饲养员方可对淘汰鸡进行无害处理,即离饲养基地____公里以外定点深埋。

四、传染病应激措施1、当鸡群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尽快加以确诊。

2、当场内或附近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病例时,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3、如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如实填报疾病报表,该次传染终结后,提出专题总结报告留档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4、决不调出或出售传染病患鸡和隔离封锁解除之前的健康鸡。

五、防疫保健1、技术员组织制定基地防疫计划的实施。

免疫计划以技术员发的程序为准:2、对场内职工及其家属进行兽医防疫规程宣传教育。

3、定期检查饮水卫生及饲料的加工、贮运是否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4、定期检查鸡舍、用具、隔离舍和鸡场环境卫生和消毒情况。

5、技术员每天的诊疗情况有台帐记录。

详细记录兽医诊断、处方、免疫等内容。

6、保健工作遵照NY/T472-____兽药使用准则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养鸡场管理制度

养鸡场管理制度

养鸡场管理制度一、引言养鸡场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障养鸡场的正常运营和鸡只的健康生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养鸡场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鸡场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养鸡场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饲养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养鸡场的基本要求1. 场地选择:养鸡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场地面积应根据养鸡规模确定,同时要考虑养殖设施的布局和鸡只的活动空间。

2. 建筑物和设施:养鸡场的建筑物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设施包括饲养舍、运输车辆、饲料储存设备、疫苗储存设备等,要保证设施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

3. 环境卫生:养鸡场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鸡舍、消毒设施、清除鸡粪等,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4. 防疫措施: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定期进行鸡只的疫苗接种、体检等,确保鸡只的健康状况。

三、养鸡场管理流程1. 养鸡场的注册和备案:养鸡场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注册和备案,取得养殖许可证,确保合法经营。

2. 饲养计划的制定:养鸡场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制定饲养计划,明确饲养周期、饲养数量等指标。

3. 饲料供应和管理:养鸡场应与可靠的饲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检验饲料质量,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4. 鸡只管理:养鸡场应建立完善的鸡只管理制度,包括鸡只的购买、检疫、饲养、疫苗接种等环节,确保鸡只的健康和生长质量。

5. 疫病监测和防控:养鸡场应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鸡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四、养鸡场的饲养标准1. 饲养密度:根据鸡只品种和养殖规模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鸡只的活动空间和生长发育的需求。

2. 饲料营养: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只需求,提供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成分,确保鸡只获得充足的营养。

3. 饮水管理:保证鸡只随时有干净的饮水可供,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防止水源污染。

4.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指导,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鸡只免疫力的提高和疾病的防控。

养鸡场管理制度

养鸡场管理制度

养鸡场管理制度一、引言养鸡场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鸡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养鸡场的管理,提高养鸡场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本养鸡场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鸡只的健康和福利;2. 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3. 保障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4. 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要求。

三、养鸡场基本要求1. 场地选择和规划1.1 养鸡场应远离居民区、河流和水源地,避免环境污染;1.2 养鸡场应具备合理的规划布局,包括鸡舍、饲料储存区、污水处理设施等;1.3 养鸡场应有足够的通风和光照条件,确保鸡只的生长发育。

2. 鸡舍建设和管理2.1 鸡舍应符合鸡只的需求,保证鸡只的舒适度和健康;2.2 鸡舍内部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2.3 鸡舍应设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确保鸡只的生长环境;2.4 鸡舍应有足够的饮水设备和饲料器,保证鸡只的饮食需求。

3. 饲养管理3.1 饲养鸡只应选择健康的种鸡,确保鸡只的遗传品质;3.2 饲养鸡只应按照科学的饲养标准进行,包括饲料配方、喂养次数和喂养量等;3.3 饲养鸡只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确保鸡只的健康;3.4 饲养鸡只应定期清理鸡舍,处理鸡粪和污水,防止环境污染。

4. 疫病防控4.1 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包括疫苗接种、疫情监测和隔离措施等;4.2 养鸡场应定期开展疫情检测和疫苗接种,确保鸡只的免疫力;4.3 养鸡场应加强对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控,防止疫病传入。

5. 鸡产品质量和安全5.1 养鸡场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5.2 养鸡场应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遵守食品安全要求;5.3 养鸡场应定期对鸡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6. 环境保护6.1 养鸡场应合理利用饲料和水资源,降低资源消耗;6.2 养鸡场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6.3 养鸡场应定期清理鸡舍和鸡粪,采取妥善处理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相关推荐鸡场饲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鸡场饲养管理制度(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1一、养鸡技术培训:鸡场内要按NY5043《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合理配置技术及生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要一律实行凭证(培训证)上岗制度。

场方要定期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知识等的继续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二、鸡舍清理和准备: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当一栋蛋鸡转群淘汰后,应先将鸡舍内所有设备(包括粪便、病残鸡及各种用具等)清理出去,然后将鸡舍及设备等冲洗消毒干净。

空舍14天后,再将所有干净用具放到鸡舍中,按要求摆放好,将喂料设备和饮水设备安装妥当。

对自动饮水系统(包括过滤器、水箱和水线等),采用碘酊、百毒杀、氯制剂等浸泡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待用。

三、接雏:鸡场在接雏前2天,要给育雏舍加温,使温度达到33-35℃,然后将饮水器灌满水,水中可加3%葡萄糖。

雏鸡到来后,先供饮水,2小时后开始供喂料。

四、温度控制:鸡舍内第1周温度要保持在33-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21天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

鸡舍确切温度要视鸡群活动情况而定,降温过程不要太快,以免雏鸡受凉刺激,日夜温差变化要控制在1℃内。

五、通风:要确保鸡场内经常通风换气,除去有害气体。

冬季严禁用煤炉取暖,以防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通风要做到循序渐进,窗户在早、晚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

当进入鸡舍,感觉气味刺鼻时,要及时敞开通风,同时注意保证室内温度。

饲养前期要做到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后期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六、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

8天以后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鸡场规范化管理要求
一、科学选择场址
养禽场场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它畜禽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米以上。

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稳定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合理划分区域
养禽场整个区域划分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家禽防疫要求,按功能合理布置办公与生活区、生产区以及粪污处理区。

各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用围墙、绿化带等隔开。

生产区门口最好设有喷雾消毒装置,所有人员进出必须更衣换鞋、消毒。

生产区内清洁道和污染道严格分开,人员、家禽和物品等采取单一流向。

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及防疫沟,大型规模场应在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等。

三、精选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家禽养殖品种,例如肉鸡以AA+、罗斯308,蛋鸡以新罗曼、伊莎等品种为主,商品苗鸡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购买。

选择优良的家禽品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科学建设禽舍
鸡舍建筑牢固,能够保温,具备抗自然灾害(台风、雨雪等)的能力,力求做到先进合理、冬暖夏凉、透光通风,便于日常操作和实现机械化,便于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建筑设施配套上,主要道路、舍内地面至少50厘米厚硬化处理,健全防鸟、防鼠、防虫功能设施,相邻各禽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两栋纵墙距离7米以上,端墙之间不少于9米,距围墙不少于3米。

禽舍与禽舍闻可种植草坪、药材及绿化等。

五、配备养殖设施
有条件的话,尽量使用先进的自动饮水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蛋鸡场配备光照设备,大型禽场配备储料罐或储料库,采用风机、湿帘降温机械通风系统等先进生产设施,以充分发挥家禽生产水平。

同时健全防疫配套设施,有围墙、绿化、沟河等防疫隔离带。

配有预防鼠害、鸟害设施,配有专门的兽医室。

六、强化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场外人员进入规模禽场,如必要进入时,应更衣换鞋,经过消毒室后才可进入。

严禁养殖场之间互借工具,在禽场醒目处加设“闲人免进,谢绝参观”警示标志,所有进场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较大养殖场必须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型规模的也应有1名以上经过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培训的技术人员。

饲养员相对固定岗位,不串岗,饲养员平时注意观察家禽
健康状态,保持禽舍内外及周边的环境卫生。

定期对周围环境、禽舍内外、用具、设备等进行清洁、消毒,同时做好灭鼠、灭蚊蝇和防野兽、野鸟工作。

七、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场长、技术员、饲养员等岗位管理制度;制定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制度;制定卫生防疫、消毒等管理制度。

平时管理中按章办事,加强考核。

所有制度上墙并按照制度执行。

八、注重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台账资料,生产记录档案包括日产蛋、日死淘、日饲料消耗及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包括饲料、兽药、兽用添加剂等投入品进库与出库记录、饲料加工记录、兽药群防群治使用记录;防疫档案包括消毒、免疫、抗体监测记录;病死禽处理档案包括剖检、无害化处理记录;培训档案包括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

各项台帐须记载及时、记录完整。

台帐资料保存2年以上。

九、实施科学防疫
禽场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免疫监测等防疫工作,科学实施家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养殖场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或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和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家禽免疫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免疫程序。

十、规范粪便处理
完全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所需费用对一般养殖户而言是一项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养殖户至今仍普遍采用比较传统的还田肥土处理措施,与种田大户、蔬菜基地、林果茶园、苗木基地等种植基地挂钩,建立生产协助关系。

有条件的养殖场加强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家禽生态环境,加快推广干湿分离、沼气化处理、有机肥加工、蚯蚓养殖、养殖一沼气一种植等家禽养殖污染防护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家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