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同步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同步教案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1.1了解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单体和链节及其聚合物结构的关系1.2 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1.3 能分析高分子的合成路线,能写出典型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学业要求2.1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2.2能分析高分子的合成路线2.3能写出典型的加聚和缩聚反应的反应式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单体或单体间的断键,成键方式,以及单体与高聚物性质的不同,认识单体、链节、聚合度等基本概念。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高聚物的模型,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反应历程。

2、本节内容新旧教材变化不大。

本节的内容对整个生物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的结构特点起统摄作用,是选择性必修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的第一个核心概念。

在这个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对结构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结构预测或分析化学性质,从结构特征认识性质,进一步体会有机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重视直观教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1、乙烯的加成和加聚反应;氯乙烯、苯乙烯的加聚反应,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氨基酸缩水成肽的反应3、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已经形成: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性质是对结构的反映学生不足(薄弱或欠缺):1、除了乙烯以外的加聚反应链节与单体的相互推断以及方程式书写2、缩聚反应的概念,由单体形成缩聚物的断成键过程。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氯乙烯加聚反应的断键与成键特点,认识加聚反应的微观本质,构建加聚反应的一般认知思路2.通过分析合成聚氯乙烯反应前后的碳骨架变化,了解高分子的单体,链节、聚合度和平均相对分子量等基本概念,认识单体、链节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能通过分析加聚物的结构推测相应的单体。

3.通过体验己二酸与乙二酸的缩聚反应过程,认识缩聚反应的微观本质;能通过分析反应物官能团的结构和种类,正确判断缩聚产物的链节和端基,以及小分子生成及其个数,构建缩聚反应的一般认知思路;能通过分析缩聚物的结构推测相应的单体。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知道高分子化合物和低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2.理解加聚反应的原理和异同。

3.会书写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会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教学过程】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基本概念是由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分子聚集而成的化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大分子等。

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

高分子通常由~个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而成。

由于高分子多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因此也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用于聚合的小分子则被称为“单体”。

举例:纤维素、蛋白质、蚕丝、橡胶、淀粉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以高聚物为基础的合成材料,如各种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与粘接剂等。

二、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三种:1.加聚反应;2.缩聚反应;3.特殊的开环缩合反应。

三、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中有三种情况:1.单烯烃的加聚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CH2-........2.共轭二烯的1、4加成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CH2-........3.醛类中C=O双键的加成。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2-O-........四、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区别:加成反应:1.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它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

2.加成反应进行后,重键打开,原来重键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3.加成反应一般是两分子反应生成一分子,相当于无机化学的化合反应.根据机理,加成反应可分为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和环加成.加成反应还可分为顺式加成,反式加成。

加聚反应:加聚反应即加成聚合反应, 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单体间相互反应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叫做加聚反应。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

(2)能根据单体写出聚合反应的方程式,并能判断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原理。

(2)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1)缩合聚合反应中官能团的变化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从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推断单体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合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2、讲解加成聚合反应(1)介绍加成聚合反应的概念: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单体通过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以聚乙烯为例,讲解加成聚合反应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CH₂=CH₂ → CH₂CH₂n强调在反应中,不饱和键打开,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链。

(3)让学生练习写出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加成聚合反应方程式。

3、讲解缩合聚合反应(1)介绍缩合聚合反应的概念:由单体之间通过官能团的相互作用,脱去小分子(如水、氨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以聚酯的合成为例,讲解缩合聚合反应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n HOOC R COOH +n HO R' OH → OC R COO R' On + 2nH₂O强调在反应中,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同时脱去小分子。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案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案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2.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开环聚合等。

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选择与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方法选择与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探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最优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引导学生思考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应用。

2. 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 讲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开环聚合等。

4. 分析实例,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根据实例,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设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方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分类和合成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加深或拓宽相关知识。

3. 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更多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拓展学习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探索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2. 介绍高分子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环保等。

3. 推荐相关学术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九、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实例,设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方案。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2)能够根据单体的结构特点判断聚合反应的类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具体聚合反应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合成新材料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2)根据单体结构判断聚合反应类型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缩聚反应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制品,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高分子化合物的身影。

这些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合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2、新课讲授(1)加聚反应①定义: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②特点:单体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打开,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链,没有小分子生成。

③示例: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

化学方程式:nCH₂=CH₂ → CH₂CH₂n(2)缩聚反应①定义: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②特点:单体分子间脱去小分子(如 H₂O、HX 等),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链。

③示例:己二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

化学方程式:nHOOC(CH₂)₄COOH + nHOCH₂CH₂OH →HOOC(CH₂)₄COOCH₂CH₂On + 2nH₂O(3)对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①引导学生从反应条件、单体结构、产物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

②总结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3、课堂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单体结构,让学生判断聚合反应类型并书写化学方程式)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5、布置作业(课本习题、拓展阅读材料等)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理解。

有机化学教案第5章 第1节

有机化学教案第5章 第1节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目标定位] 1.知道并会应用有关概念:单体、高聚物、聚合度、链节、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等。

2.熟知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会高聚物与单体间的相互推断。

一 加成聚合反应1.写出乙烯分子间相互反应生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1)像这种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分子以加成反应形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2)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称为链节;含有链节的数目称为聚合度,通常用n 表示。

(3)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链节的相对质量×n 。

2.写出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高聚物的单体、链节、聚合度:。

3.写出下列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丙烯酸: 。

(2)苯乙烯:。

(3)1,3­丁二烯:n CH 2===CH—CH===CH 2――→催化剂CH 2—CH===CH—CH 2。

(4)乙烯、丙烯(1∶1)共聚: n CH 2===CH 2+n CH 2===CH—CH 3 ――→催化剂(或 )。

(5)丙烯与1,3­丁二烯(1∶1)共聚:n CH 2===CH—CH 3+n CH 2===CH—CH===CH 2――→催化剂(或)。

4.写出下列加聚产物的单体(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CH 2===CH 2和CHCH 3CH 2(3)1.加聚反应的特点(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教学重点:1.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聚合反应的原理。

3.使用实验方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教学难点:1.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2.实验操作和技巧。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辅材料。

2.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浓缩牛奶盒子、塑料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合成的。

【新课呈现】2.通过PPT展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聚合反应、缩聚反应和交联反应等。

a.解释聚合反应的原理:通过将单体(低分子化合物)经过反应,使其发生重复加和,在高分子链上连接成为一个个重复单元,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b.解释缩聚反应的原理: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分子之间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NH3等),而连接成为高分子化合物。

c.解释交联反应的原理:通过交联剂对高分子链进行交联,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结构更加稳定。

【知识讲解】3.详细讲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a.分类讲解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反应的特点和机理。

b.解释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等。

【学生探究】4.给学生分发实验操作指导书,引导学生根据指导书进行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例如苯乙烯聚合反应。

a.确保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设备,如容量瓶、滴管、磁力搅拌器等。

b.指导学生在恰当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如温度、催化剂浓度等。

c.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手套、避免接触催化剂等。

【讲解总结】5.结合实验结果讲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和过程,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a.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b.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c.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2.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结构简式3.能从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教学重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聚合度、单体的概念;加聚、缩聚的一般特点教学难点:缩合物的书写,缩合物反推单体的方法第一课时引入:我们在上一章中学习了很多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事实上,有很多高分子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

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章的学习。

板书: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一、加成聚合反应回顾练习:写出制取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聚乙烯中的链节、聚合度以及它的单体。

板书:1、几个基本概念:单体:链节:聚合度:.2、加聚反应:3、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n(聚合度)思考与交流1:根据单体判断聚合产物。

第一组:CH2=CHCH3、CH2=CHCN、CH2=CHCOOH、HCHO、CH≡CCH3小结:此类化合物加聚将单体的不饱和键的碳链单独列一行,其他视为支链部分。

第二组:(1,3-丁二烯型)CH2=CH—CH=CH2、CH2=C(CH3)—CH=CH2小结:1,3-丁二烯型的单体聚合时,主链上的单双键相互替换即可。

第三组:(共聚反应)CH2=CH2和CH2=CHCN,CH2=CH—CH=CH2和CH2=CHCN小结:方法类似第一、二组,仅需将不饱和碳链进行连接即可,其他仍视为支链。

板书:4.加聚反应具有的特点(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参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2)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学与问:通过聚合物的链节可以看出聚合物的单体,你知道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吗?、、比较:下列两个聚合物的单体相同吗?为什么?①②讨论:你能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小结出判断加聚反应聚合产物物单体的方法吗?反馈练习:⑴某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表示为,则合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⑵工程塑料ABS树脂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ABS树脂的结构简式是:,这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1、新旧教材对比:
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的反应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

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延伸。

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
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3)运用多煤体生动直观地表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②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式,或从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三)教学难点:
理解加聚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结合,用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结构式;从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1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
2、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
3、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单体识别的
4、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课时建议:2.5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复习]聚乙烯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塑料。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聚乙烯的合成方法。

[提问]从形式上来看,此反应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生]由许多小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变成一个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既属于加成反应又属于聚合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分析、讲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有关概念的比较。

填写下表:聚合反应
CH2=CH2单体
—CH2—CH2—链节
n 聚合度
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又叫聚合物或高聚物。

n值一定时,有确定的分子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分子质量×n。

一块高分子材料是由若干n值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混
合物。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下表列出来了一些单体及它们的分子式,如何书写这些单体的聚合产物的结构简式?
单体名称单体结构简式聚合物
乙烯CH2=CH2
丙烯CH2=CHCH3
氯乙烯CH2=CHCl
丙烯腈CH2=CHCN
丙烯酸CH2=CHCOOH
醋酸乙烯酯CH3COOCH=CH2
丁二烯CH2=CH—CH=CH2
乙炔HC≡CH
(生分组书写合成上述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述能进行加聚反应的单体,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加聚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
加聚反应的特点: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参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例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2、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提问]你知道下面两个聚合物由何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吗?
[学生] CH2=CHCl、
[投影、讲解]由加聚聚合物推单体的方法
→ 单体:CH2=CH2边键沿箭头指向汇合,箭头相遇成新键,键尾相遇按虚线部分断键成单键。

→单体:凡链节主链只在C原子并存在有C=C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C;无双键、两个C”划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双键互换。

[探究练习]
1、写出下列单体聚合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1)CH2=CHCl
2)
3)
2、人造象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是,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则合成人造象牙的单体是()
A. (CH3)2O
B. HCHO
C.CH3CHO
D.CH3OCH3
3、聚四氟乙烯可以作为不粘锅的内衬,其链节是()
A. B. C. D.
4、下列单体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是()
A. B.
C. CH3CH=CH2和CH2=CH2
D. CH3CH=CH2
5、有机玻璃(聚丙烯酸甲酯)的结构简式可用表示。

设聚合度n为3000。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机玻璃的单体和链节;
(2)求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二课时
[复习]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断成键的特点
1、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2、两个甘氨酸分子形成二肽
[投影] 1、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2、两个甘氨酸分子形成二肽
[投影、讲解]乙酸和乙醇分别是一元酸和一元醇,如果用二元酸和二元醇发生酯化反应,就会得到连接成链的聚合物(简称聚酯):
该反应与加聚反应不同,在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伴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2O等)的生成。

这类反应我们称之为“缩聚反应”。

[提问]上节课我们曾经分析、讨论得出加聚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参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2、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那么,缩聚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投影]缩聚反应的特点:
1、缩聚反应的单体往往是具有双官能团(如—OH、—COOH、—NH
2、—X
及活泼氢原子等)或多官能团的小分子;
2、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2O、NH
3、HCl 等)生成;
3、所得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4、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这与加聚物不同,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如:
[提问]如果由一种单体或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应是多少呢?
[学生探究]学生分组用球棍模型拼装或在纸上书画进行探究讨论:由一种单体或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应是多少。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探究。

如:
①由一种单体(6—羟基己酸)制(聚—6—
羟基己酸):n mol 中所含—COOH官能团(或—OH)的物质的量为:n mol,而在反应中,有一个端基(—COOH)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故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n-1)mol
②由两种单体:n mol和n mol进行缩聚
反应,n mol中含—COOH的物质的量为2 n mol,而在反应中,有一个端基(—COOH)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故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2n-1)mol。

[练习]写出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反应生成缩聚物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
[学与问]教材P103,你能看出下列聚合物是由什么单体缩聚而成呢?仔细想想,判断缩聚物单体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和,方法是:在寻找单体是时,先看它的链节结构,分析它是通过哪一类有机化学反应缩合的;然后根据缩合反应中断键和成键的特点,逆向分析寻找单体。

[投影、教师讲解]缩聚物单体的推断方法常用“切割法”,如下图示:
[课堂练习]下列化合物中
a. b. c.
d. e. f.
(1)可发生加聚反应的一个化合物是,加聚物的结构式为。

(2)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一个化合物是,缩聚物的结构式为。

(3)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两个化合物是和,缩聚物的结构式为。

[过渡]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缩合聚合物呈现为线型结构?含有三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缩合聚合物会呈现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高分子链间产生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

[教师]由不现体型的高聚物分子构成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能,我们将在后面学到有关知识。

[课堂练习]下列高聚物经简单处理可以从线型结构变成体型结构的是
A. B.
C. D.
[作业]书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