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预习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习(含答案)《大自然的语言》跟踪练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1.和平( ) 落叶( )____________ 差劲( )____________和面( ) 落枕( )____________ 出差( )____________和了( ) 丢三落四( ) 参差( )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孕育(yùn)连翘(qiáo)萌发(méng)销声匿迹(nì)B.繁衍(yǎn)差异(chā)两栖(qī)风雪载途(zài)C.遗骸(hái)追溯(shuò)翩然(piān)五彩斑斓(lán)D.褶皱(zhě)归咎(jiù)纬度(wěi)天衣无缝(fèng)3.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B.据专家估计,我国约需85%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实现免疫屏障。

C.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成为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精品好剧的又一成功作品。

D.北京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

5.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的所有物候现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B.草木枯荣、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其为物候。

C.文中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作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D.物候观测引用在农事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对于农业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 5《大自然的语言》 预习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 5《大自然的语言》 预习作业(含答案)

5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作业1.文学文化常识《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浙江上虞人,著名的和,中国近代地理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有《》《台风的源地和转向》《中国气候区域论》等。

2.文体常识(1)说明文是一种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按划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如我们学过的《》属于事物说明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

3.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翩.然()农谚.()连翘.()ménɡ()发次dì() yùn()育海tánɡ()悬shū() xiāo()声匿迹周而fù()始草长yīnɡ()飞(2)根据意思写词语。

依次:动作轻快的样子: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不断地循环往复: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花儿飘香、鸟儿鸣叫,多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本文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4.课文结构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为思维导图。

(1)(2)(3)(4)(5)(6)5.内容理解(1)文章第①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第①自然段是按照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后”“”“不久”“于是转入”“”“”等,条理清晰。

(2)文中第⑩段中“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一句中的“前者”“后者”分别指代什么?“前者”指;“后者”指。

6.赏析语句(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如“”“”“”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

这种写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增强了文章的。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文章倒数第三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3.下列谚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B.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C.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D.春雾雨,夏雾热,秋雾晴天冬雾雪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4.下列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一段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堂达标检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堂达标检测

民勤县蔡旗中学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号导学案编号:8YW上-16-01(总00)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主备姚登岚上课教师姚登岚审核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的有关知识及“萌发”“翩然”等8个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难点】3、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导学过程【课前学习】一、走进作者:二、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连翘()农谚()差()异 piān()然yùn()育海táng()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 Shuāi()草连天草长yīng()飞三、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四、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课中学习】一、预习展示,检查预习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四、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快速读课文,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这篇课文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2、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语言”吗?如果不是,那介绍的是什么?文章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又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五、拓展延伸,巩固提高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六、达标检测,反馈效果课后反思八年级语文课堂达标检测8YW上-16-01课题:大自然的语言班级姓名()组()号成绩:1.给加粗字注音。

(1)萌发()(2)孕育()(3)销声匿迹()(4)连翘()(5)载途()(6)草长莺飞()2.《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méng fā(2)cìdì(3)yùn yù(4)nóng yàn(5)xuán shū(6)zhōu ér fùsh ǐ(7)huāxiāng niǎo yǔ(8)cǎo zhǎng yīng fēi 情境化: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ìji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 归来的场景了。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2):依次,按照顺序。

(3):动作轻快的样子。

(4):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5):形容差别大。

(6):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7):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8):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9):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10):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11):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来了,小树林里鸟语花香;冬天来了,一切又静穆无声了,对比悬殊。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市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有力弘扬了“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

C.杜鹃花盛开的这个小山村,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D,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上翩翩起舞。

4.下列片段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

B.“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检测练案

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检测练案

16、《大自然的语言》练案一、基础检测(31分)1、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4分)()A、孕(yùn)育簌簌(sù)农颜数据B、纬(wěi)度连翘(qiáo)经度差异C、物候(hòu)避免(miǎn)予报播种D、萌(méng)发刺槐(kuí)短促土壤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这里形容大地昏迷后醒过来)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一个挨着一个)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合适,相宜)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4、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4分)()⑴物候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得多。

⑵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是_______的。

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5、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⑴《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语言的记叙文。

(3分)()⑵“首先是纬度,……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这句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分)()6、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9分)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二、阅读测试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一)(21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伫立(zhù)残羹(gēng)恬静(tián)倾轧(yà)B. 恣睢(suī)赋予(yǔ)稚嫩(zhì)风骚(sāo)C. 嘹亮(liáo)颠簸(bǒ)拥挤(jǐ)颔首(hàn)D. 狡黠(xiá)悲怆(chuàng)潜移默化(qiá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颠沛流离沧海一粟草长莺飞风和日丽B. 翩翩起舞莫衷一是眼花缭乱呕心沥血C. 风雨如晦鸿篇巨制丢三落四情不自禁D. 画龙点睛贻笑大方振聋发聩哀鸿遍野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师,您辛苦了!”小明说。

B. “老师,您辛苦了!”小明说。

C. “老师,您辛苦了!”小明说。

D. “老师,您辛苦了!”小明说。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B.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C.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D.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B.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C.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D.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B.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C.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D.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7.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B. 阅读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异()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情愿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3.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次第: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6.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7、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归雁中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8.从整体把握的角度看,选文第1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应该是从开头到第句。

从结构上看,这两层是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大自然的语言》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②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 zhù
③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 yè méi、西府hǎi t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二、阅读文章1-2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共16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周而复始,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1)(2)(3)騰鴆綁鈣覷诶優敘鏟營苇癤鰨铎麥爐
2.解释下列词语(2分)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2分)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2分)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3分)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4分)
参考答案:
一、①悬殊②显著③榆叶梅海棠
二、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

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