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技术标准

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技术标准

消防⽤多旋翼⽆⼈机系统技术标准UAV 中国⽆⼈机产业联盟标准消防⽤多旋翼⽆⼈机系统技术要求2015-10-31发布———————————————————————————————————中国⽆⼈机产业联盟发布前⾔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业内认可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产业联盟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科技⼤学、南京航空航天⼤学、西北⼯业⼤学、海鹰航空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学、哈尔滨⼯程⼤学、深圳⼀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州长天航空(Space Arrow)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九星智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九星天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科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研究所、深圳洲际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彩虹鹰⽆⼈机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创翼睿翔天空科技有限公司、保千⾥视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越⽆⼈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艾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盛⽲⽆⼈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警圣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森讯达电⼦有限公司、深圳⾦狮安防⽆⼈机有限公司、⼴东泰⼀⾼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交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合肥佳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泽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万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承德鹰眼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陶军⽣、胡志昂、宋鸿、杨⾦才、孙志坚、饶军、邵振海、吕明云、李春波、肖⽂建、刘伟、杨⾦铭、庞伟。

本标准与2015年10⽉31⽇发布。

⽬次1 范围 (4)2 规范性引⽤⽂件 (4)3 术语 (4)4 系统构成 (5)5 技术要求 (5)5.1 功能要求 (5)5.2 性能要求 (6)6 信息传输 (7)6.1 通⽤要求 (7)6.2 视频流传输 (7)7 环境适应性 (7)7.1 ⽓候环境适应性 (7)7.2 机械环境适应性 (8)8 安全性 (9)8.1 绝缘电阻 (9)8.2 抗电强度 (9)8.3 泄漏电流 (9)8.4 防过热 (10)9 电磁兼容 (10)9.1 电磁⼲扰 (10)9.2 电磁辐射防护 (11)10 质量保证规定 (11)10.1 检验与测试 (11)10.2 原材料质量 (11)11 产品信息要求 (11)11.1 产品标志 (11)11.2 产品清单 (11)11.3 产品说明书 (11)消防⽤多旋翼⽆⼈机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消防⽤多旋翼⽆⼈机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是设计、制造和检验消防⽤多旋翼⽆⼈机系统的基本依据。

浅析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大中队级灭火救援行动及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大中队级灭火救援行动及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i(((消防论坛浅析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大中队级 灭火救援行动及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许滨内江市消防支队威远县大队摘要:随着近几年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和在消防部队中的装备,多旋翼无人机的便携、易用等特点得以展示,在较 大火灾和自然灾害事故中或者在支队级和跨区域级别的灭火救援行动中,多旋翼无人机在灭火救援和抢救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行动中体现出极高价值。

但在大中队级别特别是中队级灭火救援及日常工作中,多旋翼无人机普及不广。

本文通 过简析无人机技术优势和前景,结合大中队灭火救援行动中出现的现实情况,浅析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大中队行动中的 作用,以便去更好地抢救人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参战人员自身安全。

关键词:旋翼无人机侦查灭火救援熟悉辅助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三个 及以上旋翼轴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包 含了无人机飞行平台、相关遥控装置、 指令与控制链路等部件,具有体积小、 造价低、操纵性强、能垂直起降悬停等 特点。

2015年8月12日,天津塘沽发生一起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由于爆炸 后的现场还遗留大量危险化学品和有 毒气体,传统灾情侦查手段已无法开 展。

公安部第一时间调集8架消防无 人机对现场累计开展了 80余次侦查 飞行任务,为指挥部提供了大量的第 一手详实事故现场情况和灾情动态图 像,在现场决策指挥中发挥了极为重 要的作用。

在2013年的“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的救援行动中,由中科院沈阳 自动化研究所所研制的可载重30公 斤的消防专用多旋翼无人机,在灾情 侦查和短程补给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

一、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功能特点和 技术优势(一) 操作简单,成本低小型民用多旋翼无人机性能参数 直观易懂,控制灵活,飞行平稳,操作 使用也较为简单,其操作主要分为起 降、移动、悬停等,且市面上常见无人 机均配有自动辅助操作系统,能实现 遥控飞行、半自主飞行和按预设定航 线飞行等功能,更降低了其操作难度。

在价格方面来说,市场上主流小型多 旋翼无人机价格在2000-20000元人 民帀不等,对于消防装备来说属于低 成本装备。

无人机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运用研究

无人机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运用研究

无人机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无人机作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在我国消防救援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消防灭火救援工作过程中应用无人机开展信息收集、高空侦察等相关辅助工作,可以使一线消防救援人员及时掌握火灾处置现场的实时动态,为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快速完成火灾处置工作奠定信息基础。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消防灭火救援;运用研究1无人机结构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机,其原理是借助无线电遥控实现自动移动,利用自备控制程序实现相关操作。

无人机体积较小,造价相对较低,且对相关场地和环境无较高要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无人机能够通过无线电图像系统传输相关现场环境资料,且有的无人机能够自行规划飞行航线,落实相关图像的采集和传输。

当前市场上的无人机品牌和用途众多,但不管是哪种无人机都需包含自动驾驶系统、GPS导航系统、无线电实时图像传输系统、飞行系统、空中视频监视系统、地面指挥与控制系统等。

在上述多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就可以保证无人机的稳定、高效工作。

无人机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运用,不仅能使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也能使灭火救援工作更顺利完成。

2无人机类型当前,市面上的无人机种类较多,按平台构型可分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三大平台,其他小种类无人机平台还包括了无人飞船、扑翼无人机和伞翼无人机等;根据用途可分为消费级、民用和军用无人机三类;根据任务高度则可分为中空无人机、低空无人机和超低空无人机。

在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应用的无人机还可按照动力分为电动与油动两类。

电动无人机的动力源泉为自身携带的锂电池,而油动无人机的动力来源则是柴油或汽油。

据现有实验、报道显示,在应用实践中油动无人机具有明显长于电动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但电动无人机的安全性比油动无人机更高。

3在灭火救援处置过程中无人机的意义3.1能够确保在多个障碍处置现场能够实现灵活转向在国内,小型无人机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灭火救援的实战处置工作。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是一套规定无人机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的标准文档。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涵盖无人机的基本要求、设计标准、制造要求、操作规范和维护要求等方面。

首先,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对无人机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要求无人机应具备一定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能,包括最大起飞重量、最大飞行高度、最大飞行速度、最大飞行距离等限制。

此外,无人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护措施,如防止碰撞的装置、防止电磁干扰的设计等。

其次,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对无人机的设计标准进行了规范。

该标准要求无人机的设计应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同时,无人机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此外,无人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电路的布局和可靠性等因素。

第三,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对无人机的制造要求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要求无人机的制造过程应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系统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

无人机的零部件和材料选用应合理,符合技术要求和标准规定。

同时,无人机的组装和调试过程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确保无人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第四,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对无人机的操作规范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要求无人机的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飞行训练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无人机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

无人机的飞行范围和高度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确保飞行轨迹的安全与可控性。

同时,无人机的操作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飞行限制规定。

最后,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对无人机的维护要求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要求无人机的维护应符合相关的维护手册和维护程序,确保无人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无人机的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进行常规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同时,无人机的维护还需要记录相关的维护信息和维护记录,以便进行追踪和分析。

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工作中的合理化应用

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工作中的合理化应用

62 ■消防论坛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工作中的合理化应用■王海峰日照消防支队摘要:当今经济发展快速,消防部队担负着艰巨的灭火救援任务。

特别是近年来,在处置高层建筑、油罐存储、易爆易燃危 险化学品火灾事故中,由于消防官兵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救援工作承受巨大的考验。

国内外无人机相关技术飞速发展,无 人机系统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多旋翼无人机起飞降落时不需要跑道、减速绳和回收网,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原地起飞降 落并可实现悬停,操作相对较为简单,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多使用多旋翼无人机。

关键词:多旋翼无人机经济事故1. 多旋翼无人机简介1.1多旋翼无人机的概念多旋翼无人机(M ultirotor)也称多旋翼飞行器,是一种 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的直升机。

其每个轴上的电 动机转动,带动旋翼产生升推力。

旋翼的总距固定而不像一 般直升机那样可变。

通过改变不同旋翼之间的相对转速可以改变单轴推进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飞行器的运行轨迹。

多旋翼飞行器是一种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其在空中飞行的升 力由多个旋翼与空气进行相对运动的反作用获得,与固定 翼航空器为相对的关系。

1.2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原理多旋翼无人机实现各种功能(轨迹跟踪、多机编队等)的核心是快速、稳定的姿态控制和精确的位置控制。

常用的 多旋翼飞行控制主要包含两个控制回路:一个是飞行器姿 态控制回路,另一个是飞行器位置 路。

由于姿态模式的频带宽,运动速率快,所以姿态控制回路作为内回路进行设计;而位置运动模态的频带窄,运动速度慢,所以位置控 制回路作为外回路进行设计。

1.3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缺点多旋翼无人机是由多组动力系统组成的飞行平台,从 旋翼数量上有三旋翼、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甚至更多旋翼组成;从结构和分布位置有“十”型、X型、丫型和H型等。

一是结构简单、易操控。

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只需要电机 直接与桨连接,无人机上同时具有多个正迎角旋翼来产生升力,并按照不同方向转动来克服反扭力的飞行器,因为多 个旋翼向不同方向转动,这样扭距就是零,导航模式甚至可 以实现撒手悬停,手控起来操作自如,缩短了无人机驾驶员 的培训时间。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无人机行业的兴起,多旋翼无人机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航空器。

为了确保多旋翼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促进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多旋翼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

一、无人机的基本要求1.结构:无人机采用四旋翼结构,包括机身框架、四个动力装置、相应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保证无人机能够平稳飞行和悬停。

2.航空电子设备:无人机应配备必要的航空电子设备,如遥控器、飞行控制器、GPS导航系统、姿态传感器、电池等。

3.通信:无人机应配备可靠的通信系统,实现与地面站的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确保可控制和监控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4.安全保护:无人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防碰撞系统、紧急返航功能、失控保护等,保证无人机的安全飞行。

二、无人机的技术要求1.起飞和降落:无人机应具备自主起飞和降落的能力,能够根据地面平稳程度和环境条件进行智能控制,保证安全且稳定。

2.飞行能力:无人机应能够自主飞行和悬停,具备一定的飞行高度和航行速度,保证飞行任务的完成。

3.自主导航:无人机应配备可靠的导航系统,能够自主进行导航和定位,实现飞行路径规划和避障,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4.飞行控制:无人机应具备良好的飞行控制能力,能够实现姿态控制、高度控制、航向控制等,保证稳定和精确的飞行。

5.电池续航:无人机应配备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具备较长的续航时间,确保飞行任务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6.图像传输:无人机应配备可靠的图像传输系统,实现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航拍图像的传输和存储。

三、无人机的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无人机的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关的飞行资质证书,具备一定的飞行经验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无人机并处理突发情况。

2.飞行控制: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应受到操作人员的实时控制,并按照操作人员的指令进行飞行。

3.空域管理:无人机应在指定的空域内进行飞行,并遵守相关的航空法规和安全规定,确保飞行安全。

浅析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中的应用

浅析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中的应用

浅析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中的应用作者:廖灿灿来源:《今日消防》2018年第12期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消防部门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尤其是在当前高层建筑火灾和易爆易燃危险品火灾事故处理中,由于消防员难以靠近和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因此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将有效完成救援工作任务。

无人机因为其突出的影响,在各个领域都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在消防救援过程之中,利用无人机可以更好地掌握现场情况,为现场科学决策指挥和事后调查提供有力支持。

在文中就对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消防救援;多旋翼无人机;事故调查今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消防队伍从火灾防控走向“综合性、全灾种、大应急”防灾减灾救灾新征程,为提升应对“全灾种”防治能力,先进特种器材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旋翼无人机在消防救援中的作用逐步提升,2015年8月天津塘沽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侦查、灾情动态及后期调查和2018年山东寿光水灾中央新闻实时播报的灾情现场图像视频等等都是由多旋翼无人机拍摄获得,为现场科学决策指挥和事后调查提供了重要数据。

1 多旋翼无人机控制原理与优点1.1多旋翼无人机控制原理多旋翼无人机也叫作多旋翼飞行器,属于设有超过3个旋翼轴的特殊直升机,各轴上电动机转动将促使旋翼形成升推力,且旋翼总距是固定的,与常见直升机不一样,不能进行改变。

旋翼之间相对转速的改变能够让单轴推进力大小出现变化,这样可以达到对飞行器运行轨迹控制的目的。

多旋翼飞行器作为一种特殊航空器比空气要重,各旋翼和空氣相对运动形成的反作用力,能够产生空中飞行所需的升力,与固定翼航空器是相对关系[1]。

多旋翼无人机具备多种功能,主要包括多机编队、轨迹跟踪等,重点是实现稳定与快速的姿态控制,并能够精准进行位置控制。

多旋翼飞行控制一般具备飞行器姿态控制回路和飞行器位置控制回路。

因为姿态模式频带较宽、运动速率较快,因此姿态控制回路设计成了内回路,而位置运动模式频带较窄、运动速度较慢,其设计成了外回路。

消防无人机的标准

消防无人机的标准

消防无人机的标准一、无人机硬件1.结构:消防无人机应具备稳定、耐用的结构,能够承受飞行中的各种力学因素,如风、雨、雪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2.动力系统:无人机应配备高效的电机和电池,确保在短时间内完成飞行任务,并具有良好的续航能力。

3.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应具备先进、稳定的飞行控制系统,以确保飞行稳定,并具有良好的操控性。

4.传感器系统:无人机应配备适当的传感器,如相机、热成像相机、雷达等,以完成消防任务所需的监测和侦查任务。

二、无人机软件1.操作系统:无人机应使用高效、稳定的操作系统,以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软件算法:无人机应配备适当的软件算法,如遥控信号接收与处理、飞行路径规划、目标识别与跟踪等,以完成消防任务所需的智能决策和控制。

3.数据处理与分析:无人机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实时处理和传输监测和侦查数据,为消防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消防任务适应性1.任务执行能力:消防无人机应具备执行各种消防任务的能力,如火源定位、火势监测、救援物资运输等。

2.任务适应性:无人机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如高温、浓烟、黑夜等,以完成消防任务。

四、安全性1.飞行安全:无人机应具备稳定的飞行控制系统,以确保在复杂的环境中飞行安全、稳定。

2.人身安全:无人机的设计应避免在执行任务时对人员造成伤害,如采用无害的材料、设计避碰功能等。

五、可靠性1.设备可靠性:无人机的部件应耐用、稳定,能够在执行任务中保持良好的性能。

2.数据可靠性:无人机传输的数据应准确、稳定,能够为消防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六、人机交互性1.操作便捷性:无人机的操作应简单、直观,使消防员能够快速上手使用。

2.交互实时性:无人机传输的数据应具有实时性,以便消防员能够及时了解火灾现场的情况。

3.用户反馈性:无人机的设计应考虑用户体验,提供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反馈信息。

七、环境适应性1.气候适应性:无人机的设计应考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如高温、低温、风雨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AV 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标准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技术要求2015-10-31发布———————————————————————————————————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行业内认可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长天航空(Space Arrow)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九星智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九星天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科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深圳洲际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彩虹鹰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创翼睿翔天空科技有限公司、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越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艾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盛禾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警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森讯达电子有限公司、深圳金狮安防无人机有限公司、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交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合肥佳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泽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万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承德鹰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军生、胡志昂、宋鸿、杨金才、孙志坚、饶军、邵振海、吕明云、李春波、肖文建、刘伟、杨金铭、庞伟。

本标准与2015年10月31日发布。

目次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 (4)4 系统构成 (5)5 技术要求 (5)5.1 功能要求 (5)5.2 性能要求 (6)6 信息传输 (7)6.1 通用要求 (7)6.2 视频流传输 (7)7 环境适应性 (7)7.1 气候环境适应性 (7)7.2 机械环境适应性 (8)8 安全性 (9)8.1 绝缘电阻 (9)8.2 抗电强度 (9)8.3 泄漏电流 (9)8.4 防过热 (10)9 电磁兼容 (10)9.1 电磁干扰 (10)9.2 电磁辐射防护 (11)10 质量保证规定 (11)10.1 检验与测试 (11)10.2 原材料质量 (11)11 产品信息要求 (11)11.1 产品标志 (11)11.2 产品清单 (11)11.3 产品说明书 (11)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是设计、制造和检验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消防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输、贮存、使用等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16796-2009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3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的航空飞行器的简称。

它通常由机体、动力装置、航空电子电气设备、任务载荷设备等组成。

3.2多旋翼无人机Multiple-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具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旋转翼,能垂直起降、自由悬停的飞行器。

3.3地面监控系统 Ground Control Station用于实现任务规划、链路控制、飞行控制、载荷控制、参数显示,图像显示和载荷信息显示、以及记录等功能的设备。

3.4任务设备Task Device安装在飞行平台上用于实施信息收集、喊话、抛投救生器材、照明等特定任务的装置。

4系统构成消防多旋翼无人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由飞行平台、地面监控系统、电源供应系统、任务设备等构成。

飞行平台由机架、飞行导航与控制系统(以下简称飞控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等构成。

5技术要求5.1功能要求5.1.1飞行平台5.1.1.1控制消防人员在灾害现场应能通过有线或无线对飞行平台进行可靠控制。

飞行平台应能响应地面监控系统的遥控指令,并实现数据的自动回传。

5.1.1.2飞行应能控制飞行姿态、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并能搭载任务设备并执行飞行任务。

5.1.1.3自检应具有对自身工作是否正常的检查能力,并能显示其状态情况。

5.1.1.4故障保护在飞行平台遇到突发故障时,应能通过双冗余供电或打开降落伞延缓下降速度,避免或减小对地而目标的冲击和伤害,减小飞行平台和机载设备的损伤。

5.1.2地面监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如下:a)能显示飞行平台的GPS导航定位、气压高度等信息;b)可接收、存储、显示、回放飞行平台的高度、空速、地速、方位、航向、航迹、飞行姿态等飞行数据;c)能显示任务设备工作状态、机载电源电压等数值;d)能实时显示任务设备返回的数据信息。

5.1.3电源供应系统电源供应系统应能为飞行平台提供持续电力支持。

5.1.4任务设备5.1.4.1信息采集应能实时采集灾害现场的各类信息,并能向后方控制台实时传输。

5.1.4.1.1气体探测在灾害现场应能探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种类、浓度和变化趋势。

5.1.4.1.2视频信息应能根据要求采集相应区域的视频信息。

5.1.4.2扩音应能将音频信息进行放大,音色清晰、声音洪亮。

5.1.4.3智能抛投以压缩气体为动力,能远距离准确抛投绳索、救生设备、消防设施等。

5.1.4.4照明为需要进行消防作业的区域提供一定照度照明。

5.2性能要求5.2.1飞行平台飞行平台的主要性能要求如下:a)最大任务载荷:1000g;b)爬升速率:1m/s;c)巡航速度:5m/s;d)抗风能力:6级;e)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中IP54的规定,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f)飞行姿态平稳度的俯仰角平稳度、倾斜角平稳度误差±3.5°、偏航角平稳度误差±3°;g)航迹控制精度:偏航距应小于±1.5m、航高差应小于±0.5m;h)正常使用下,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大于200h。

5.2.2地面监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的主要性能要求如下:a)地面监控系统应满足一定的防水、防尘性能要求,能在户外较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b)地面监控系统连续工作时间大于5h。

5.2.3电源供应系统电源供应系统应能保证飞行平台及任务设备最小工作时间大于20min。

5.2.4任务设备5.2.4.1信息采集视频信息性能要求如下:a)监视和回放图像质量峰值信噪比(PSNR)不应低于 45dB;b)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图像(片)水平清晰度大于等于 800 线。

c)图像(片)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 8 级;d)重要部位的图像帧率应不小于 25 帧/秒。

5.2.4.2扩音扩音设备的性能要求如下:a)最大功率:大于或等于10W;b)频率响应:300Hz-20kHz。

5.2.4.3抛投抛投设备的性能要求如下:a)抛投距离:0~10m;b)抛射偏差角:≤5°。

5.2.4.4照明照明装置在50m处照度应不小于5lx。

6信息传输6.1通用要求数据传输系统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如下:a)数据传输距离不应小于100m;b)传输速率应不低于2400bit/s;c)设备应最少支持TCP/IP,UDP/IP,HTTP,SMTP,DHCP,DNS,NTP,SNTP,RS232/RS485等协议之一。

d)飞行平台与地面监控站间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通道冗余通信方式。

6.2视频流传输设备宜支持基于RTP/RTSP协议的视频流传输。

视频编码应支持SVAC,H.264或MPEG-4视频编码标准,最少支持CIF(352×288)和4CIF(704×576)两种分辨率。

7环境适应性7.1气候环境适应性系统按表1规定进行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状态改变,试验后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淋雨试验中,系统应能正常飞行。

表1使用环境对应的气候环境条件项目额定值试验时间状态高温工作(50±2)℃ 2h工作状态贮存(60±2)℃ 48h非工作状态低温工作(-40±2)℃ 2h工作状态贮存(-40±2)℃ 4h非工作状态湿热在低温高湿(温度30℃,湿度95%)和高温高湿(温度60℃,湿度95%)间在24h循环方式:低温高湿2h升到高温高湿-高温高湿保持6h-高温高湿8h降至低温高湿-低温高湿保持8h5个循环工作状态恒定极值温度冲击最低温度(-10±2)℃暴露时间:24h转换时间:1min循环次数:3次工作状态最高温度(30±2)℃7.2机械环境适应性7.2.1振动试验时试件应通电工作。

若不能通电,则试前试后均应做满功率功能检查,包括机械功能和电气功能检查,各项性能均应达到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指标。

振动功率谱形和加速度谱均方根值见图1。

图1 随机振动验收试验条件方向:X,Y,Z三向;时间:对三轴进行振动,每轴振动5min。

安装要求:试件一律与振动台面刚性连接。

7.2.2冲击系统的冲击能力需在规范中明确,冲击能力需按表2对应频率、量级、冲击方向和冲击次数等要求。

经冲击实验后,设备内部线路、电路板和接口等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松动或接触不良现象。

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存储的数据不应丢失。

表2 冲击试验条件试验参数试验条件冲击波形半正弦峰值加速度 300m/s2脉冲持续时间 18ms 轴向数 3 每个轴向上的脉冲次数 37.2.3包装跌落包装跌落按表3的试验要求进行,包装跌落要求按表4进行。

跌落实验后各项性能均应达到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指标。

表3 跌落试验条件试验参数试验条件跌落高度 500mm跌落方向任意四个面每个方向跌落的次数 1 地面 3表4 推荐的跌落高度包装所重(kg)类型跌落高度(cm)最大试件速度变化量(cm/s)0~9.1 人工装卸 76 7729.2~18.2 人工装卸 66 76918.3~27.2 人工装卸 61 69127.4~36.3 人工装卸 46 60036.4~45.4 人工装卸 38 54645.5~68.1 机械装卸 31 48868.2~113.5 机械装卸 26 447≥113.6 机械装卸 20 3998安全性8.1绝缘电阻应符合GB 16796-2009 5.4.4条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