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大实验报告格式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报告(微生物部分)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报告(微生物部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报告(微生物部分)实习报告实习名称系别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老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生物与化学工程系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XX学院201*年9月28日1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根据教学安排,课程实习9月13日开始,为时两周,4周到5周。
实习地点:生化系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单位: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二、实习过程概述开学就接到通知,要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习,已经有课程实习经验的我们显得有计划起来,班委确定好分组后,每小组便开始商量实验方案,我们这组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最终将方案确定下来。
实验分化学部分和微生物部分,为了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同学不发生冲突,我们先做化学部分,之后做微生物部分。
由王老师指导微生物部分,其内容主要是经检测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以及大肠菌群的相关检测。
待方案整理出之后,王老师审核通过了之后便开始做实验。
做实验时我们小组既要有自己的计划,也要结合班上的计划,最后我们较好的完成了本次课程实习。
三、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一)实验内容●自来水菌落总数的检测●自来水大肠菌群的检测●自来水大肠杆菌的鉴定程序(IMVIC生化鉴定)(二)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一微生物的培养特征而设计的一种计数方法。
将样品进行不同稀释,使微生物分散并以单细胞存在。
再用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于平板上,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即能形成一个菌落。
统计菌落的数目,根据稀释的倍数及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大肠菌群的定义是指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状细菌,并能在乳糖培养基中,经37℃24~48h培养能产酸产气。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
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有稀释培养法和膜滤法两种,其中稀释培养法是标准分析法,为我国大多数卫生单位和水厂所使用。
水及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报告)

水及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报告)第一篇:水及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实验报告)水及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为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1]。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水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必须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是否合乎标准,除需对其感官质量、放射性物质、与健康有关的无机成分等进行分析测定外,还必须对微生物进行检测。
通常通过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群数来确定水的卫生质量,如果水源被粪便污染,则有可能也被肠道病原菌污染而引起伤寒、痢疾、霍乱等肠道疾病的流行,但肠道病原菌在水中数量较少,又容易变异死亡。
因此,从水中特别是自来水中分离病原菌有困难。
而大肠杆菌是肠道好氧菌中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一种,所以,常将其作为粪便污染的标志,即根据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来判断水源是否被污染,并间接测水源受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一般规定,1ml自来水总的总菌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0ml自来水中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
同样,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也是大多数食品微生物指标中的两项指标,只是数量要求随不同的食品而异。
细菌总数是指被检样品经过处理(如剪碎、研匀),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由于一个活细胞能形成一个菌落,因此,菌落就是待测样品所含的活菌数。
食品微生物质检实习报告

食品微生物质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人才,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微生物质检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流程,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动员大会,了解了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随后,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习过程(1)样品处理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样品处理的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稀释、接种和保存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无菌操作技巧,并学会了如何避免污染。
(2)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涂布分离法和液体培养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的步骤和技巧。
(3)微生物鉴定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我们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显微镜、PCR等仪器进行更深入的鉴定。
(4)结果报告与分析在实习的第四周,我们学会了如何撰写微生物检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了解了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掌握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流程,掌握了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责任感。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验操作不够熟练等方面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本次食品微生物质检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使我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食品微生物的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食品微生物实训,旨在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检验方法及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为今后从事食品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食品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分布- 食品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意义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食品微生物的计数与检测3. 实验室操作技能-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数据的记录与分析1. 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学习食品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分布,了解食品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 学习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意义,为后续实训打下理论基础。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学习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等操作技能。
- 学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了解不同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 学习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掌握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操作技能。
- 学习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微生物的形态鉴定技巧。
- 学习食品微生物的计数与检测,了解不同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及检测指标。
3. 实验室操作技能- 在实验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操作。
- 在实验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操作。
- 在实验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操作。
-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并进行鉴定。
-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成功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并进行了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2. 采集了不同食品样品,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3. 成功分离纯化了多种微生物,并进行了形态观察与鉴定。
4. 记录了实验数据,分析了实验结果,了解了不同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及检测指标。
食品微生物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计数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四、实验原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离、鉴定和计数食品中的微生物,可以了解食品的卫生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主要采用平板计数法、显微镜观察法和生化鉴定法等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五、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试剂:- 食品样品:花生酱、酸奶、肉制品等。
-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等。
- 试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蒸馏水、盐酸酒精、乳酸、苯酚红、甲基红等。
- 仪器:显微镜、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移液器、吸管、镊子、剪刀等。
2. 仪器设备:- 微生物培养箱- 显微镜- 移液器- 无菌操作台- 灭菌器- 培养皿- 镊子- 剪刀- 量筒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品前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制成均匀的悬液。
2. 增菌培养:将样品悬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分离纯化:取增菌培养液,分别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等,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4. 菌落计数: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计数。
5. 显微镜观察: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6. 生化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等,以确定菌种。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计数:在花生酱中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为 1.2×10^5 CFU/g;在酸奶中分离得到乳酸菌,菌落数为1.0×10^6 CFU/g;在肉制品中分离得到沙门氏菌,菌落数为2.0×10^4 CFU/g。
2. 显微镜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排列紧密;乳酸菌呈杆状,排列成链状;沙门氏菌呈短杆状,两端钝圆。
微生物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综合实验报告写作格式与要求题目: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三号字,粗体)(学院名称专业年级班别)(小四号字,居中)本组同学姓名(小四号字,居中)(本组同学学号)(五号字,居中)摘要:具体内容包括:(1)使用什么方法?(2)做什么?(3)得到什么结果?(4)结论如何?关键词:(3-5个,之间以两个空格隔开)前言(内容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概念,前人对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研究现状,在相关内容后面以上标的中括号形式标注参考文献顺序,如大肠菌群是……,它是……的指标[1]。
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次序排序。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仪器设备1.1.2 试剂药品1.1.3 培养基(将各培养基配方列出)1.2 实验方法1.2.1 无菌生理盐水的制备(包括试管无菌水和三角瓶无菌水)1.2.2 培养基的制备1.2.3 细菌总数检测1.2.3.1细菌总数的检测程序1.2.3.2检测操作步骤1.2.3.3菌落计数与报告方法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细菌总数检测结果2.1.1 各浓度梯度计数结果2.1.2 细菌总数的计算与报告3 实验结论与讨论(从结果中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4检验报告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为论文时: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发表年,卷(期):起止页码如:[1] 韩路,王海珍,曹新川.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2):088-092。
参考文献为著作时:主编者姓名. 著作名.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止页码如:[2] 黄年来. 中国食用菌百科[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89-97实验报告分三份写,每4人一组。
实验名称分别为: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环境与手部卫生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大实验报告格式教材

20 -20 学年第学期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适合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实验学院:专业:年级:姓名:任课教师:教师所在单位: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10-05-05制实验须知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为了上好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酒精、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
必要时用灭火机。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
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用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
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炭酸液覆盖其上半小时后擦去。
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捧等)在洗涤前须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科,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格中,力求简明准确,并连同思考题及时汇交教师批阅:10、离实验室前应将手洗净,注意关闭门窗、灯、火、煤气等。
食品微生物实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实验报告食品微生物实验报告第一部分: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食品微生物是指存在于食品中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等。
它们可以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微生物检测,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食品样品,包括牛奶、酸奶、豆浆和果汁等。
这些样品代表了常见的液体食品。
2. 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从超市购买不同品牌的食品样品,确保样品的新鲜度和真实性。
(2) 样品处理:将每个样品倒入无菌容器中,用无菌棉签在样品表面划取一定的样品。
(3) 微生物培养:将样品涂抹在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基培养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37摄氏度,培养时间为24小时。
(4) 统计微生物数量: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形态和颜色,进行分类统计。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 牛奶样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牛奶样品中主要存在乳酸菌和酵母菌。
乳酸菌是一种有益菌,可以促进肠道健康。
酵母菌则可以发酵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对牛奶的酸化和发酵起到重要作用。
2. 酸奶样品微生物检测结果:酸奶样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酵母菌。
这与牛奶样品的结果相似,说明酸奶是通过添加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发酵制作的。
3. 豆浆样品微生物检测结果:豆浆样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对豆浆的卫生质量产生潜在威胁。
4. 果汁样品微生物检测结果:果汁样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果汁中的天然糖分提供了发酵的条件,而霉菌则可能是由于果汁在采摘和加工过程中受到了霉菌的污染。
第四部分:实验讨论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微生物检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不同食品的成分和生产过程不同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0 学年第学期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适合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实验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任课教师:
教师所在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010-05-05制
实验须知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为了上好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酒精、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
必要时用灭火机。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
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用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
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炭酸液覆盖其上半小时后擦去。
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捧等)在洗涤前须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科,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格中,力求简明准确,并连同思考题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离实验室前应将手洗净,注意关闭门窗、灯、火、煤气等。
实训一模拟企业设计一个小型微生物实验室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设计的原理和要求。
2.掌握设计微生物实验室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1.提出设计要求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3.学生进行设计
4.进行讲解点评
三、要求
1.明确设计针对产品的种类,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2. 要求画出实验室的设计平板图,要求用铅笔画,画出设备的摆放情况
3.列出所需设备、仪器、药品的种类和数量
实训二自行选择样品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的项目和要求。
2.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原理、方法与操作要点。
二、实验内容
1.自行选择样品
2.学生查找选择样品的食品标准
3.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过程,并进行实验
4.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讲解点评。
三、要求
1.画出整个检验的操作示意图
要求:1.≥1000字2.手写
一、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菌种:
结果分析:
二、菌落总数测定实验结果:
样品:国家标准:
报告:
结果分析
三、大肠菌群数测定实验结果
(一)MPN法
样品国家标准
报告:
实验分析
(二)平板计数法
样品国家标准
实验分析
四、沙门氏菌检验实验结果
样品
报告
结果分析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实验结果样品:
报告:
结果分析
六、副溶血性弧菌菌检验实验结果
样品:
报告
结果分析
六、乳酸菌数测定实验结果:
样品:国家标准:
报告:
结果分析
七、霉菌、酵母菌计数实验结果
样品:国家标准:霉菌:
酵母菌:
报告
结果分析
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菌是无菌的?
2.加压蒸汽灭菌的原理是什么?是否只要压力表上的指针指到所需的压力时就能达到所需灭菌温度?为什么?
3.干热灭菌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4.管口、瓶口为什么要用棉塞?能否用木塞或棉皮塞代替?为什么?
5.做生化试验要注意哪些事项
6.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不产生H2S。
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生H2S。
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多数产气。
这三种菌在三糖铁培养基中应该产生什么现象?
7.请填下表:
8.食品检验为什么要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9.食品中检出的菌落总数是否代表该食品上的所有细菌数?为什么?
10.为什么营养琼脂培养基在使用前要保持地(46±1)℃的温度?
11.培养时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12.计数下表中的数值:
13.大肠菌群检验中为什么首先要用LST肉汤?
14.为什么大肠菌群的检验要经过复发酵才能证实?
15.MR和VP的实验原理有啥不同?
16.所有发酵管均为阴性反应时,检验结果可否报告为“零”?
17.如何提高沙门氏菌的检出率?
18.沙门氏菌在三糖铁培养基上的反应结果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19.沙门氏菌检验有哪5个基本步骤?
20.食品中能否允许有个别沙门氏菌存在?为什么?
2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或B-P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如何?为什么?
22.食品中能否允许有个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为什么?
23.鉴定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24.在菌落总数测定和霉菌、酵母菌的计数中,两者在样品处理过程中有何不同?列表说明?计数时又有何异同处?
25.计数下表中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