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下面表格中)1.我国最早的人类之所以称为“人”,其主要依据是A.《史记》上记载说明B.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器工具C.考古发现他们喜欢吃烧熟的食物D.其长相和现代人完全一样2.2008年奥运会召开期间,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蓝田人C.山顶洞人、元谋人D.北京人、山顶洞人3•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A夏朝的建立 B.商朝的建立C.西周的建立D.东周的建立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6•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斷,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他是7.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孔子8.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假如一个人出生于公元前20年,去世于公元38年,那么,这个10.后人写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他A.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D.任秦国蜀郡守时,勤政廉洁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确立世袭制C.实行分封制D.推行郡县制12•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3题8分;14题8分)13.阅读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树上和洞穴B.搭上草棚的水井C.半地穴式房屋D.干栏式房屋3.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神话传说B.海洋文明C.农耕文明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4.以下历史事件中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A.黄巾军起义 B.武王伐纣C.光武中兴D.大泽乡起义5.《尚书》中说“先人有册有典”。
这个说法的依据是甲骨文的记载,请你判断,这里的“先人”所处朝代应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6.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讲道:“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世间万事万物的,享有神一样的威望。
”春秋时期,天子的处境是A.摄于天子的威严,诸侯服从天子的调兵B.诸侯定期朝见天子,以博得天子的信任C.天子的统治力大减,依附于强大的诸侯D.自称皇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威慑四方7.史书记载“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以至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谓之天府”的局面。
这个被“蜀人”充分利用的水利设施是A.大运河B.灵渠C.都江堰D.葛洲坝8.春秋后期楚国人李耳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欲了解老子更多的主张,应当阅读的著作是A.《史记》B.《论语》C.《齐民要术》D.《道德经》9.中国银行行徽(如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圆形方孔钱。
秦代在全国通用的圆形方孔钱称为()A.五铢钱B.半两钱C.大钱D.蚁鼻钱10.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刘邦项羽之争D.陈胜吴广起义11.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西安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西安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下列关于“汉武”的评价最准确的是()A.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真乃盖世英雄B.他为了做皇帝杀了很多人,是历史罪人C.他虽然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但是他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因此过大于功D.他为了加强统治,虽然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但是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因此应该充分肯定。
3.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推行法家思想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A.战乱频繁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秦末和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6.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这主要反映出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7.公元前1046年,周军向商军发起总攻击,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掉转戈矛,帮助周军作战。
周军猛烈冲杀,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
商朝灭亡,商朝的亡国之君是A.桀B.汤C.厉王D.纣8.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下列人物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尧C.汉武帝D.成吉思汗9.下图是船型彩陶壶。
下列表述与图片无关(错误)的是 ( )A.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B.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C.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D.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10.《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候,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11.它是目前世界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青铜尊12.古书赞扬我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西安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西安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A.刘邦B.刘彻C.刘备D.刘秀2.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3.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A.秦B.夏C.宋D.唐4.甲、乙、丙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乙、丙5.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
这幅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外地入侵B.统治者实行暴政C.人民起义D.自然灾害频繁6.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7.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8.有学者认为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已知道冶炼金属。
按照此标准,你认为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半坡时期B.夏朝C.商周D.秦汉9.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10.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1.古人曾说:“夫孝,德之本也”。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2.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楚国13.“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14.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陕西省西安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今天的A. 北京市B. 云南省C. 陕西省D. 河南省2.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 种植水稻B. 饲养猪、狗等家畜C.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 使用磨制农具石斧3.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 炎帝B. 大禹C. 黄帝D. 舜4. “禅让是在位部落联盟首领自愿进行的让贤之举,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
”据此分析,禅让制的依据是A. 经济实力B. 个人才德C. 社会地位D. 前任推荐5. 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这是因为他们A. 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朝代B. 创立了禅让制C.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D. 治理了水患6.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7. 尧舜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A. 尧B. 舜C. 鲧D. 禹8. 《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
”这反映了A.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 金文的形成与发展D.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9.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10. "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由此你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A. 黄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B. 商汤灭夏C. 牧野之战D. 涿鹿之战11.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西安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西安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A.刘邦B.刘彻C.刘备D.刘秀2.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3.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A.秦B.夏C.宋D.唐4.甲、乙、丙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乙、丙5.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
这幅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外地入侵B.统治者实行暴政C.人民起义D.自然灾害频繁6.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7.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8.有学者认为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已知道冶炼金属。
按照此标准,你认为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半坡时期B.夏朝C.商周D.秦汉9.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10.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1.古人曾说:“夫孝,德之本也”。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2.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楚国13.“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14.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最新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元谋人D. 河姆渡人2.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 170 万年B. 70 万—20 万年C. 3 万年D. 六七千年3.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B. 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D. 北京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4.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山顶洞人遗址D. 半坡遗址5.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石B.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和装饰品C. 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稻谷和骨耜D. 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和纺轮6.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石器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B. 黄帝C. 蚩尤D. 尧8. 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是()A. 黄帝B. 嫘祖C. 仓颉D. 伶伦9.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10. 夏朝的建立者是()A. 禹B. 启C. 桀D. 汤11.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A. 舜传位给禹B. 禹传位给伯益C. 禹传子,家天下D. 启打败有扈氏12.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A. 阳城B. 亳C. 镐京D. 殷13.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利簋D. 毛公鼎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15.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16.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A. 城濮之战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17. 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东边的是()A. 齐国B. 楚国C. 秦国D. 燕国18. 战国时期,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 李悝变法B. 吴起变法C. 商鞅变法D. 申不害变法19.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修建于()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20. 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孟子21.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孟子22.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192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已经使用火②开始使用打制石器工具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④过着群体生活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如下考古发现中,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社会发展水平的是()A.B.C.D.3.传说古代陕西渭河流域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他”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4.“得道多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下列人物与这一思想背离的是A.夏禹B.商汤C.商纣D.周武王5.“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青铜铸造主要为此服务,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协调和组织不同工序的管理人员,不是个人,家庭甚至一般村社所能完成的,所以青铜铸造业始终被王室和贵族所垄断,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权力”,这种把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和地位联系起来的观念,在当时是借遍认同的,并已形成为一种制度,夏、商、周三代在找矿、采矿、冶炼、铸造等技术工艺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最高峰。
下列属于材料中说明的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原因是()①祭祀和战争的需要②官营手工业保证了青铜制作的正常进行③青铜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④青铜器具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⑤找矿、采矿、冶炼、铸造工艺水平的不断积累和提高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6.《史记》中记载: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于是来到洛河,耀武扬威的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A.王室衰微,分封破坏B.礼法破坏,百家争鸣C.王室内讧,等级不再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7.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
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3.下图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今天我国南海的海域当时被过往的商旅命名为“涨海”这说明A.汉代中央政府已经对南海进行有效管辖B.汉代丝绸之路以海上路线为主C.当时只有汉朝商人来到南海D.这一史实是今天我们声索南海主权的历史依据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禹——建立夏朝B.启——建立商朝C.桀——夏朝灭亡D.纣——商朝灭亡6.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四至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7.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国人暴动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A.保护了世袭贵族利益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D.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9.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楚国10.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A.舜禅让于禹B.国人暴动C.平王东迁D.三家分晋1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A.纳贡B.朝觐C.作战D.分封12.商朝的建立者是A.桀B.汤C.盘庚D.纣13.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14.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C.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15.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兽面纹方鼎D.青铜爵16.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7.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他参观的是A.元谋人博物馆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C.半坡人博物馆D.河姆波遗址博物馆18.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编制户口D.推行县制19.青铜器是商周文明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青铜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20.北宋词人苏轼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因家贫困做起挖坟盗墓的勾当,他用力挖开一座坟,进入墓中,见墓主是一个皇帝、皇帝对挖墓者说:‘我是_,死前曾留有诏令,规定我的墓葬物品一律不得用金银器,只用瓦陶器’・・…”故事中的皇帝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他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1.在达州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
”他的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22.“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23.《论语》云:“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齐桓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晋文公称霸D.勾践称霸24.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
”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A.山洞B.半地穴式房子C.砖木瓦房D.干栏式房屋25.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2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C.战国和汉朝D.秦朝和汉朝27.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28.奴隶社会开始了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型;文明时代的第一个社会是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上,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结束,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开始标志是A.炎黄涿鹿之战B.大禹建立夏朝C.刘邦建立秦朝D.炎黄阪泉之战29.懂得人工取火、最像现代人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30.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
商朝开始出现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最典型,东周分封制解体,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符合题意;后母戊大方鼎不是西周时期铸造,B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涨海”的命名就说明了此点,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汉代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C说的太绝对,故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故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故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灭亡。
故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纣的暴政,导致商朝的灭亡。
故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疆域范围可知是这个王朝是秦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7.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包括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件大事,即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被大夫田氏取代,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8.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D符合题意;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商鞅变法内容中建立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故B不合题意;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是解题的关键,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9.C解析: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促使秦国强大起来。
所以商鞅变法发生地的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故选C。
10.C解析:C【解析】【详解】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
故B符合题意。
A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B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D发生在春秋与战国之交的时期,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解析:B【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符合题意。
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