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4篇(含参考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1一、右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2.二、在括号里画“√”。
1.小丽看到的是哪幅图?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2.哪幅图是小鸟看到的?在里画“√”。
哪幅图是大象看到的?在里画“○”。
三、想一想,填一填。
1.它们分别看到的是数字几?2.下面右边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填上小朋友的名字。
四、谁说得对?对的画“√”。
五、下面四张照片是四个小朋友从不同的位置拍到的,根据照片,把他们的名字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第五单元测试卷1参考答案一、略二、1.()(√) 2.√○三、1.4 5 6 2.小红小军小明四、提示:蜗牛说得对。
五、提示:上面括号填小力,下面的填小玉,左面的填小红,右面的填小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2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一、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6分)1. 把小朋友看到的打上“√”。
(1)(2)2. 连一连。
(1)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2)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空3分,共24分)1.2.3.4.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5分,共15分)1. 下面右边的照片是()拍的。
2. 小光看到的是()。
3.看到的是()。
四、填空。
(15分)1. 右边的图各是从大正方体的哪个位置看到的?2. 右边的图分别是从茶叶盒的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 下面右边的这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名字写在()里。
五、计算。
(6分)5×6=4×3=5+5=3×6+7=1×5=2×6=4×4=4×5-3=2×2=2+2=6×1=4×6+29=六、解决问题。
(24分)1. 乐乐、亮亮、丽丽每人搭了一个下面的组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个? (6分)2. 购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精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试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班级姓名等级_ ____一、填一填。
1.在直尺上1个大格就是()厘米。
2.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从刻度“7”到刻度“10”是()厘米。
3.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厘米,也就是()。
4. 1米=()厘米 7米=()厘米300厘米=()米 600厘米=()米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圆珠笔大约长15(); 2.旗杆大约高12();3.小拇指大约长4(); 4.教室的门大约高2();5.床长大约长2(); 6.黑板的长约4();7.一座楼房高约25(); 8.文具盒长约21()。
三、在○里填上“>”“<”或者“=”。
1米厘米 99厘米米 7米+2米米5米厘米 10厘米厘米 1米+3厘米米2米米 23米厘米 75厘米-20厘米米四、算一算。
37厘米+8厘米=()厘米25厘米+9厘米=()厘米1米-78厘米=()厘米70厘米+30厘米=()厘米=()米五、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画“√”,不是的画“×”。
①②③④⑤()()()()()六、数一数,下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七、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八、量一量,比一比,再计算。
①()厘米②()厘米()厘米(1)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2)第二条线段和第一条线段一共多少厘米?(3)把三条线段的序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排列:九、问题解决。
1.一根绳子长15厘米,用去8厘米,还剩多少米?2.小芳身高为96厘米,她再长高多少厘米就是1米?4.篮球场长为80米,宽为60米,长比宽长多少米?3.三位同学进行50米跑步比赛。
(起点)(终点)0米 10米 20米 30米 40米 50米(1)小明同学已经跑了米,离终点还有米。
(2)小刚同学已经跑了米,离终点还有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2.豆豆从外面看到的是()。
A. B. C.3.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
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B. ②C. ③D. ④4.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 5.李霞给奶奶买的一个生日蛋糕,从上面看它的形状是()A. B. C.6.小明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
A. B. C. D. 7.是天天10岁的生日蛋糕,从前面看它的形状是( )。
A. B. C.8.从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的图形是( )A. B. C.9.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正面平视”观察得到的?( )A. B.10.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A. 从正面看B. 从侧面看C. 从上面看11.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从正面看B. 从侧面看C. 从上面看12.哪幅图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这座楼房的形状? ()A. B. C.13.哪一幅图是方方看到的()A. B. C.14.小辉看到的是哪张图片?()A. B.15.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选一选()A. B.二、填空题16.爸爸给淘气买了个新年礼物,外包装盒是个长方体,做得很漂亮,他想用手机拍张包装盒的照片发给笑笑,他拍照的时候发现一次最多只能拍到________个面。
17.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8.右边三幅图分别是哪三个小朋友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________面 ________面 ________面20.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四个人在动物园为熊猫照像。
小强照的是第________张,姐姐照的是第________张,妈妈照的是第________张,爸爸照的是第________张。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20分)1.测量笔盒的宽用() 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
2.小学生的两臂长大约1();手掌宽大约7()。
3.线段有()个端点;直尺上从刻度3到刻度8是()厘米。
4.钢笔大约()个长树叶大约()个长5.铅笔长()厘米木条长()厘米木棍长()厘米钉子长()厘米6.2米=()厘米1米35厘米=()厘米400厘米=()米160厘米=()米()厘米7.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楼房高约30()蜜蜂身长约2()马高约2() 二、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每空1分;共10分)1.2.三、我会比。
(6分)8厘米8米1米96厘米200厘米2米10米100厘米6米60厘米83米38米四、我会画。
(4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10分)1.画一条比4厘米短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4.在小兔子左边2厘米处画一根萝卜;右边4厘米处画一朵小花。
五、我会选。
(每题2分;共10分)1.下面三个图形中是线段的是()。
2.黑板的长大约是()。
① 40厘米② 4米③15厘米3.笑笑参加短跑比赛用了18秒;她跑完了100()。
①厘米②元③米4.下面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5.1米长的绳子和100厘米长的铁丝比;()。
①绳子长②铁丝长③同样长六、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
(每题2分;共10分) 1.10厘米和1米同样长。
() 2.小明一拃长20米。
() 3.教室门高比1米高。
() 4.方桌边;书本的边;黑板的边;圆桌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 5.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10的长度是10厘米。
()七、我会排。
(5分)()>()>()>()>()八、蜗牛爬行比赛。
(4;5题每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1.每只蜗牛都要爬行________厘米;也就是________米。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
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B. ②C. ③D. ④2.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3.一堆积木从左面看是,则这堆积木不可能是下列()。
A. 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④4.哪一个是小红从正上方看到的小轿车的形状?( )A. B. C. 5.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6.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A. B.7.看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A. B.8.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A. B. C. 9.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A. B. C. 10.小辉看到的是哪张图片?()A. B.11.淘气看到的是哪副图?()A. B.12.这幅图是谁看到的?()A. 小红B. 兰兰C. 淘气二、填空题13.如图,从________面看到的形状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形状是。
14.如下图,是________看到的情景。
15.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6.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________ 17.下面画了冰箱和洗衣机的正面、侧面.请你认一认,从左往右填一填.(正面填A,侧面填B)________18.动动手,折折看,下面________几幅图形可以折成圆圈中的图形。
19.下图是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帽子的形状,填上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你知道他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解答题21.请在所拍摄的照片下面分别写上摄像者位置的编号.22.看一看,填一填.(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2)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谁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23.小鹏和小丽分别站在一幢大楼的不同方位,请在小鹏看到的大楼图下面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六单元测试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口算(18分)1.8×4=322.9×2=183.4×9=364.7×2=145.7×5=356.9×0=07.9×6=548.5×6=309.5×8=4010.8×8=6411.9×5=4512.3×3=913.3×4=1214.8×6=4815.3×9=2716.5×9=4517.7×8=5618.9×8=72二、填空(26分)1.三七二十一,四八三十二,六九四十二。
2.18>5×4.0+9=936.3×6<9×2.28>8×4.8×1=83×9.2×7=14<7×2.3.5×6<36.4×10<39.7×8<55.4<25÷6.7×9<62.9×5<47.4.从上面看是三角形的有(1)。
从正面看是矩形的有(1)。
从侧面看是长方体的有(1)。
三、连一连(9分)1.5×9=45.9×9=81.8×7=56.5×6=30.8×8=64.四、判断(7.5分)1.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一定是正方体。
(√)2.球从各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
(√)3.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从侧面看也是圆。
(√)4.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16.(×)5.7和9的和是63.(×)五、把里圈的数与外圈的数相乘,积写在对应的空格里(13.5分)1.6×3=18.7×2=14.9×4=36.8×5=40.2×9=18.4×7=28.5×8=40.3×6=18.1×10=10.2.8×5=40.7×6=42.5×9=45.6×4=24.3×10=30.9×2=18.4×7=28.六、看图列式计算(6分)1.2×5=10口诀:二五一十。
【三套试卷】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练习试题(附答案)(4)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1、3+3+3=9,相同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2、3×4=(),读作()乘()等于().表示()个()相加。
3、4加3是(),再加上5是()。
4、在5×3=15中,因数是()和(),积是()。
5、5×4和4×5的计算口诀是()。
6、3个4相加得(),写成乘法算式是(),口诀是()。
7、2个5相加得(),再加上10得()。
8、2×3得(),口诀是()。
9、4×5可表示(),读作( ),算式中4和5的名称都叫做(),所得的结果叫做()。
10、6个7相加写作()11、4和5相乘是(),再减去8得()。
5个3相加是(),再减去6得()。
4个2相加是(),再加上6得()。
3乘5是(),再加上3是()。
5个2相加是(),再减去6是()。
4个5相加是(),再减去1个5是()。
3和5的积是(),再加上4是()。
3个5相加是(),再加2个5是()。
12、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5。
积是(),再加上28得()。
13、2+2+2+2+2+2 2×()表示()个()相加5+5+5 5×()表示()个()相加6+6 6×()表示()个()相加二、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5+5+5 6+6+6+6+63+3+3+3+3+3+3 5+5+5-74+4 3+67+7+7+7+7 2+2+2+2+2+2+9 10+10+10 9+9+9三、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4个3相加5个6相加2个7相加四、写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 ×4 =()()()()3 +4 =()()()()二、看图列式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个()加法算式: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三、画一画四、填一填1、7个3的和是()。
2、一个乘数是3,另一个乘数是2,积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检测卷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人教版小学生二年级检测卷全套试卷共24份(含答案)试卷内容如下:1.第一单元使用(1份)2. 第二单元使用(2份)3. 第三单元使用(2份)4. 第四单元使用(2份)5. 第五单元使用(1份)6. 第六单元使用(2份)6. 第七、八单元使用(2份)8. 周培优测试卷(10份)9. 期中检测卷(2份)10. 期末检测卷(2份)第1单元过关检测卷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20分)1.测量筷子的长度用()作单位,测量床的长度用()作单位。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端,物体的()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
3.学生尺上,从刻度0到6是()厘米,从刻度4到12是()厘米。
4.1米=()厘米300厘米=()米1米25厘米=()厘米5.铅笔长()厘米木条长()厘米6.估计下面的实物图各长几厘米,再量一量。
估计:()厘米估计:()厘米测量:()厘米测量:()厘米7.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茶叶盒高25( )打火机长8( )大巴车长10( )回形针长3( )门高2( )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1.只要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 2.一棵大树高18厘米。
() 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 4.100厘米的铁丝比1米的铁丝长。
() 5.1岁的华华的身高有78厘米。
()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比较接近1厘米。
①1本数学书的厚度②1个文具盒的宽度③1本《新华字典》的厚度2.下图中是线段的有()条。
①2②3③43.如图,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种。
4 2 ②3 ③4 4.连接每两个点可以画一条线段,右图可以画()条线段。
①2 ②3 ③45.下面测量长度正确的是()。
四、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线段。
(10分)()条()条()条()条()条五、量一量,填一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第1~3题每题4分,其余每题3分,共18分)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七八()六七()五九()八九() 2. 看口诀,写乘法算式。
三八二十四六九五十四
□○□=□□○□=□
□○□=□□○□=□
3. ()里最大能填几?
4×()<30 5×()<45
7×()<50 ()×8<60
4. 在○里填上“>”“<”或“=”。
3×8○4×6 5×7○6×6 6×9○7×7
5.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20+4 5×7=40-()
5×()=6×8-3
二、连一连,填一填。
(第2题8分,其余每题6分,共26分)
1. 右边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2.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房子的哪一面?
_____面 _____面
_____面 _____面
3. 先观察物体,再填一填序号。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__________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__________
①②③④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__________
4. 下列照片分别是猴子的哪一个角度拍摄的?
()()()
三、算一算。
(第1题10分,第2题8分,共18分)
1. 口算。
3×9= 9×5=
9×2= 6×9=
6×7= 8×8=
3×8= 7×3=
4×8= 6×8=
2. 看图列式计算。
□○□=□□○□○□=□
四、解决问题。
(第5题18分,其余每题5分,共38分)
1. 3只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3. 明明有多少钱?
4. 取经归来,八戒每天读9页经书。
一星期(7天)可以读多少页经书?
5. 购物
8元 6元 7元 9元
(1)买5辆玩具汽车,一共要多少钱?
(2)买3个魔方,一共要多少钱?
(3)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加法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减法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1. 五十六四十二四十五七十二
2. 3×8=24 8×3=24 6×9=54 9×6=54
3. 7 8 7 7
4. =<>
5. 6 5 9
二、1. 略 2. 略 3. ③②①
4. 侧面前面后面
三、1. 略
2. (1)7×2=14 (2)6×2+2=14
四、1. 3×9=27(只) 2. 5×4=20(盆)
3. 2×8+9=25(元)
4. 9×7=63(页)
5.(1)8×5=40(元)(2)7×3=21(元)
(3)买4个布娃娃要多少钱?
6+6+6+6=24(元)
6×4=24(元)(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