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方案

合集下载

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策略与方法

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策略与方法
Ab ta t W i h o t u u e eo me to h r c s fe t r rs n omaiai n h n e rs n o ma in s s m a sr c t t e c n i o sd v lp n ft e p o e s o n e p e i f r t t ,t e e tr i e if r t y t h s h n i z o p o e
o o vn o n o ma i t n h a e ,b s d o h n l s ff co s tr a e i g t e d t e u i f i o ma in ma a e n f s l ig f r if r t a i .T e p p r a e n t e a a y i o a tr h e tn n a a s c rt o n r t n g me t z o s h y f o s se h si t d c d t e d t a k p a d r c v r t t g fi fr t n ma a e n y t m n i・ s e h ea ld s h me o y t m, a r u e aa b c u n e o e s ae y o o mai n g me ts se a d d s u s d t e d ti c e f n o h y r n o  ̄ e
d t a k p a d rl td matr . aa b c u n e ae t s e
Ke wo  ̄ y r i o ai n s se d t a k p d t e u t f m n r t y t m; aa b c u ; a a s c r y o i
很多, 在系统中断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是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1.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

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

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并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对数据备份的时间、内容、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恢复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至少要保留一份全系统备份。

(二) 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行备份。

(三) 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

(四) 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行备份。

(五) 批加工若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则应进行批加工前备份。

(六) 每天批加工结束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行批后备份,对核心数据须进行第二备份。

(七) 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留期限进行保留。

(八) 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

(九) 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留。

(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行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上磁带,永久保留。

(十一) 以上未明确保存期限的各项备份的保存至少应保存一周。

2.设备备份第七条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应尽量保证有两套电源来源。

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案

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案

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来说,保护和恢复重要数据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案是一种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的风险,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

本文将从系统备份与恢复的概念、重要性、备份策略和恢复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企业制定可靠的备份与恢复方案提供参考。

Ⅰ. 系统备份与恢复概述系统备份和恢复是指将系统中的数据和相关设置保存到可靠的备份介质中,并在需要时通过恢复操作将备份数据还原到系统中,以保障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备份可以理解为数据的副本,而恢复则是将备份数据重新应用到系统中的过程。

Ⅱ. 系统备份与恢复的重要性1. 数据安全保障:由于意外故障、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原因,企业的数据可能面临丢失或受损的风险。

备份数据可以作为保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 业务持续运营: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企业可能暂时无法进行正常业务运营。

备份和恢复方案可以快速将数据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3. 法律合规要求:许多行业和地区都有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合规性备份与恢复方案可以帮助企业遵守相关规定,避免法律风险。

Ⅲ. 系统备份策略1. 确定备份频率:根据企业对数据可容忍的丢失程度,确定备份的频率。

一般来说,关键数据要定期备份,非关键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选择备份介质:备份介质的选择应根据数据量、备份速度和成本等因素来进行决策。

常见的备份介质包括硬盘、磁带和云存储等。

3. 制定备份计划:制定详细的备份计划,包括备份时间、备份内容、备份存储位置等。

同时,要保证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建议采用多位置备份策略,避免单点故障。

4. 加密与压缩:为了保护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

另外,对备份数据进行压缩可以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备份效率。

Ⅳ. 系统恢复方案1. 确定恢复策略:恢复策略根据备份数据的类型和恢复时间要求来确定。

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系统对于企业运营至关重要。

然而,信息系统也面临各种风险,如数据丢失、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等。

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备份是一项必备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系统备份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恢复能力,以及系统的持续运营。

二、备份策略备份策略是一个信息系统备份方案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到备份类型、备份周期、备份介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备份策略的示例:1.完整备份(Full Backup):每周备份一次,立即将整个系统的数据备份到其他介质中,以确保完整的备份。

2.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每天备份一次,仅备份最近一次完整备份后的修改数据,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使用。

3.差异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每天备份一次,备份最近一次完整备份后的差异数据,以提高备份速度和恢复效率。

4.存储介质: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网络存储设备或云存储平台上,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备份流程一个高效的备份流程是确保备份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个备份流程的示例:1.确定备份时间:根据备份策略中的要求,确定备份的时间点,避免备份时段对业务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2.准备备份介质:根据备份策略中的要求,准备好备份介质(如磁带、硬盘、光盘等)。

3.执行备份:使用备份软件或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执行备份操作,将数据备份到指定的存储介质上。

4.监控备份过程:定期检查备份过程中的日志和错误报告,确保备份的成功执行,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备份中的异常情况。

5.测试备份数据: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6.更新备份计划:根据系统变化和备份策略的调整,及时更新备份计划,保持备份方案的有效性。

四、数据恢复与应急处理备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些数据恢复和应急处理的建议:1.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系统备份恢复管理规范方案

系统备份恢复管理规范方案

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规1、目的为确保公司数据与程序的安全,保障业务的连续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

2、适用围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程序与数据文件。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与权限4.1系统工程师:负责制定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策略及数据恢复演练计划、执行备份\恢复作业、监控备份日志、维护备份设备,与系统业务负责人确定系统恢复期间业务处理方法。

4.2系统业务负责人:审批数据恢复申请。

4.3信息管理部经理:审批数据恢复演练与数据恢复申请。

5、容及流程5.1系统工程师依据业务连续性需要,制定数据备份策略、数据恢复演练计划。

备份策略应包含以下容:备份容、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备份文件命名规、备份文件存放位置、备份日志存放位置等。

数据恢复演练计划应包含以下容:演练时间、恢复作业执行人、恢复数据、预计恢复作业时间等。

5.2系统工程师依据备份周期,在备份作业执行完成后,查看备份日志。

依照备份作业的完成情况,填写《备份记录表》。

5.3发现数据备份作业发生异常时,系统工程师应立即分析原因,将异常记录在《备份记录表》中。

系统工程师应排除异常,重新执行备份作业。

系统工程师根据异常的严重性,提交备份作业改善计划。

5.4当业务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执行数据恢复作业时,由系统工程师确定是否进行数据恢复作业。

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由系统工程师填写《备份恢复作业审批表》,申请数据恢复作业。

5.5系统业务负责人与信息管理部经理批准数据恢复作业后,系统工程师按数据恢复计划严格执行。

系统工程师在完成数据恢复后,对数据恢复作业的过程进行记录。

5.6系统工程师依据备份恢复演练计划,按照要求实行备份恢复演练,填写《备份恢复演练审批表》,报信息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开展备份恢复演练。

备份恢复演练每季度举行1次,每年不少于4次。

5.7程序备份与恢复操作及备份演练由系统管理工程师参照上述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进行,系统管理工程师按照备份策略中定义的备份周期或程序发生变化时备份程序。

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系统已成为组织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组织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备份,减少意外数据丢失和数据泄露风险,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信息系统备份实施方案,确保信息系统备份的正常进行并有效地恢复数据。

二、方案内容和步骤1.资产评估:对组织内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每个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及数据量,划分备份等级。

2.备份策略制定:根据不同信息系统的备份等级和数据量,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

在备份策略中需要明确备份的时间频率、备份媒介、备份设备选择等内容。

3.备份设备和媒介采购:根据备份策略,采购符合备份需求的备份设备和媒介,同时确保备份设备和媒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备份实施:根据备份策略和备份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备份操作。

备份操作要求规范、及时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5.备份监控:建立备份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备份设备和媒介的运行状态和备份结果。

6.备份验证:定期进行备份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7.备份恢复:当出现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利用备份数据进行系统的恢复和数据的恢复操作。

8.备份策略更新和优化:根据实际备份情况和备份需求的变化,定期更新和优化备份策略,以提高备份效率和备份的可靠性。

三、实施方案的风险和应对策略1.备份设备和媒介故障风险:通过定期检查备份设备和媒介的运行状态,预防备份设备和媒介的故障。

同时,备份设备和媒介采购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设备和媒介。

2.备份操作失误风险:通过备份操作规范化,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减少备份操作失误的风险。

3.备份数据泄露风险:严格控制备份数据的访问权限,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保护备份数据的安全。

4.备份恢复失败风险:定期进行备份验证,保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同时,备份恢复操作时应遵循操作规范,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1.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

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

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并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对数据备份的时间、内容、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恢复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至少要保留一份全系统备份。

(二) 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行备份。

(三) 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

(四) 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行备份。

(五) 批加工若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则应进行批加工前备份。

(六) 每天批加工结束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行批后备份,对核心数据须进行第二备份。

(七) 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留期限进行保留。

(八) 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

(九) 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留。

(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行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上磁带,永久保留。

(十一) 以上未明确保存期限的各项备份的保存至少应保存一周。

2.设备备份第七条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应尽量保证有两套电源来源。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依赖于信息系统来保持运营的顺畅。

这些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财务数据、销售报表等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硬件故障、病毒攻击、自然灾害等,数据丢失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需要明确数据备份的目标。

不同的数据备份目的可能有所不同。

有些数据备份是为了应对突发事故,恢复系统运行;有些是为了长期保存重要数据。

因此,在备份之前,需要明确备份的目的和要求。

例如,明确备份的频率、备份的磁盘空间要求、备份数据的保密性要求等。

其次,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法。

常见的数据备份方法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完全备份是将所有的数据都备份一遍,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但需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和较长的备份时间。

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了改变的数据,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但恢复数据时需要先还原完全备份,再逐渐应用增量备份。

差异备份则是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了改变的数据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的优点。

选择哪种备份方法要考虑到数据的重要性、安全性、备份频率和可接受的恢复时间等因素。

除了备份方法,备份介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备份介质包括硬盘、磁带和云存储。

硬盘备份速度快,容易操作,但对外部环境敏感,受限于硬盘容量。

磁带备份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能够长期保存,但备份和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云存储备份则是将数据备份到云服务器上,不受硬件限制,备份和恢复速度相对较快,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备份介质非常重要。

一旦建立了备份制度,定期的备份是至关重要的。

备份频率应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来确定。

对于不经常变化的数据,如历史档案,可以选择每天或每周备份一次;对于经常变化的数据,如日志文件,可以选择每小时或每隔几分钟备份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公司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方案目录1.备份设计范围 (3)2.备份方案 (4)3.备份策略 (5)4.风险与应对措施 (8)5.备份目标主机及策略设计 (9)5.1 XXXXMIS系统 (9)备份范围 (9)备份基本策略 (9)备份容量需求 (9)离线保存方式 (10)5.2 XXXX门户系统 (10)备份范围 (10)备份基本策略 (10)备份容量需求 (10)离线保存方式 (11)5.3 XXXXOA系统备份策略 (11)系统备份范围 (11)备份基本策略 (11)5.4 XXXXERP(SAP)系统备份策略 (11)系统备份范围 (11)备份基本策略 (11)EPR数据库备份策略 (12)备份容量需求 (13)6.备份方案:XXXX所有系统集中统一备份 (15)1.备份设计范围6套主要业务系统,主要包括:XXXXERP(SAP)系统、XXXXMIS系统、XXXX 门户系统、OA系统、技术监督系统、XXXXXX专业系统。

其中,XX专业系统目前经过和专业人员进行调研,目前该系统是委托给别人进行运维,目前运行良好,不需要我们再进行备份;技术监督系统现在还未建立起来,数据量还无法估计。

2.备份方案解决XXXX信息系统,特别是核心业务所有重要数据全面保护方案,数据备份是作为数据安全最后一道保障,最全面的保护措施。

利用磁带库(需要新购)和存储设备进行,通过集中管理服务器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应用系统集中管理,磁带库和现有存储设备接入统一的SAN网络中,SAN网络上的备份目标进行集中备份,实现lan free。

通过配置磁带库备份集中导出策略,实现历史备份统一管理。

3.备份策略1、数据备份策略建议1) 对于数据库类数据,以数据量为判断依据,规定备份策略如下:a) 数据量在50GB以上的,每周一次全备份,本周内其他时间每天进行一次增量备份,备份数据保留一个月;b) 数据量在50GB以下每天进行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保留一周;c) 数据库逻辑日志的备份数据保留周期与数据库零级备份保留周期一致;2) 对于操作系统类数据备份策略规定如下:a) 每月进行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保存三个月;b) 系统升级等操作导致数据变更后,要在操作完成后手工发起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保存三个月;c) 对于IBM、HP和Solaris小型机,应定期基于操作系统提供的备份工具,如mksysb(AIX)等,使用内置磁带机或光盘刻录机进行手工备份,以提供独立于集中备份系统之外的保护机制。

3) 对于应用程序类数据备份策略规定如下:a) 每月进行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保存三个月;b) 系统升级等操作导致数据变更后,要在操作完成后手工发起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保存三个月;4) 对于配置文件类数据备份策略规定如下:a) 每月进行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保存三个月;b) 系统升级等操作导致数据变更后,要在操作完成后手工发起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保存三个月;2、备份窗口规划备份窗口只定义了允许发起备份任务的时间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除非特殊要求,窗口长度统一为2小时。

3、数据备份策略命名规则数据备份策略(Policy)名称由三个字段构成,说明如下:1) 备份策略名称格式为{主机名}-{备份数据对象}-{补充说明}2) 主机名字段为该备份策略要进行备份的对象主机的hostname,共8个字符;3) 备份数据对象字段说明该备份策略的备份内容。

A) 数据库类。

对于各应用系统使用中的各种数据库软件使用以下缩写规范:Oracle ORADB2 DB2MS SQLServer SQLLotus Notes DOMB) 文件类。

根据数据在应用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以下分类及缩写规定:操作系统SYS应用程序APP配置文件CFG应用日志APL数据库文本DBT4) 补充说明字段对备份策略的内容、目的等特性进行进一步说明,可用补充说明如下:a) LOG。

特指数据库的单纯逻辑日志备份;b) CFG。

特指由数据库零级触发的数据库配置文件备份;c) BKP。

说明该备份策略主要面向实时数据恢复需求,基于这种策略生成的备份数据拷贝会被循环覆盖;d) ARC。

说明该备份策略主要面向数据归档需求,基于这种策略一般在特定时间点(如月末,年底等)启动,生成的备份数据拷贝会根据应用系统指定的保存周期进行长期保留;5) 基于以上说明,备份策略命名规则表达式如下:数据库类:{HostName}-{ORA|IDS|DB2|SYB|SQL|DOM}{1-9}-{LOG|BKP|ARC}文件类:{HostName}-{ SYS|APP|APL|CFG|RET|BLN|DBT }{1-9}-{BKP|ARC}6) 对ORACLE数据库,各个主机每次备份,包括数据库备份和归档日志备份,都会启动一次数据库CONTROLFILE的备份,这些备份任务的需求相同,所以使用一个统一的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命名如下:ORAHOST-ORA-CFG4.风险与应对措施总体来说,集中备份实施风险较小,在本方案中着重考虑下列两个方面:对远程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需要考虑网络带宽、数据量和备份窗口的关系应对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备份启动时间,避免业务高峰期对城市间网络连接带宽的过度占用。

RPO的细粒度取决于备份的周期应对措施:根据业务的要求,制定备份的策略,使其满足业务恢复的时间要求。

5.备份目标主机及策略设计5.1 XXXXMIS系统备份范围●应用系统:操作系统GHOST备份和应用包备份。

●数据库:操作系统GHOST备份和定期导出数据。

●报务系统:报表发布前与发布后备份。

备份基本策略备份容量需求系统名称每天备份容量估计所需备份天数XXXXMIS系统_数180M 700天据库离线保存方式1.数据光盘刻录备份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每天对XXXXMIS系统数据库执行RMAN备份和EXP 逻辑备份,所备份的数据存放在XXXX服务器,DBA负责验证备份的有效性,并进行归档。

服务台负责建立完备的备份归案中心,负责对备份介质的管理,保证介质的安全存储(满足环境、防盗等安全要求),需要一定数量的光盘。

5.2 XXXX门户系统备份范围●操作系统备份:操作系统GHOST备份●数据库备份:EXP●应用备份:应用包备份备份基本策略备份容量需求系统名称每天备份容量估计所需备份天数XXXX门户系300M 350天统离线保存方式有系统管理人员每个月将备份数据进行离线保存,保存6个月。

5.3 XXXXOA 系统备份策略系统备份范围● 应用系统:操作系统GHOST 备份和应用包备份。

● 数据库:每日自动备份到备份服务器。

备份基本策略5.4 XXXXERP (SAP )系统备份策略系统备份范围对p570小型机上安装的SAP 开发、测试和生产系统,SAP EP 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系统,SAP Solution Manager 系统,SAP DMS 服务器进行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的备份。

备份基本策略EPR数据库备份策略结合XXXX统一备份和ERP系统要求,专门制定数据库备份策略,辅助完成ERP平台数据备份工作。

ERP系统Oracle数据库采用物理和逻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备份。

逻辑备份采用逻辑逻辑导出的方式,每天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物理备份需要打开归档模式,使用RMAN对数据库进行增量备份,除了数据文件以外,还要备份控制文件、参数文件和归档日志。

逻辑备份:每天凌晨12:00,使用exp命令将数据库数据导出到本地磁盘。

当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可以重新搭建并导入最近的一份数据进行恢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逻辑备份只能将数据库恢复到最近备份的那一时刻,因此,逻辑备份只能是一种次要的备份方案,当物理备份不能恢复时才使用。

物理备份:物理备份使用RMAN对数据库进行增量备份,除了数据文件以外,还要备份控制文件、参数文件和归档日志。

由于数据库存放在存储上,为了避免备份介质和数据库同时发生丢失,建议将备份介质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的本地磁盘上。

另外,建议将RMAN备份的元数据储存在编目数据库中,使用编目数据库可以提高备份元数据的可靠性。

每天晚上逻辑备份结束后使用RMAN进行物理备份,具体来说采用差异增量备份,备份策略如下:周日晚上执行零级备份;周四晚上执行一级备份;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执行二级备份。

具体时间更具逻辑备份所需时间而定。

采用差异增量备份可以有效减少每天的数据备份数量。

每天仅备份自最近一次同级或低级备份以来所改变的数据。

而做恢复时最多只要恢复本周的1个零级备份+最近的同级备份+本周的1级备份+当天的归档日志+联机日志,如图所示:恢复窗口设置为7天,数据库可以恢复到七天内的任何时间点,一周以前的备份集将被标记为过期备份集;每次备份完成后检查备份集并删除过期的备份集,周日0级备份完成后会删除之前的所有备份集;采用自动备份控制文件和、参数文件,数据库结构变化时自动将其备份;每次除备份数据文件外,还包括控制文件、参数文件以及归档日志,备份完毕后自动删除备份过的归档日志以及过期的备份集;备份完毕后自动检查备份集的完整性,问题会反映在日志中。

备份容量需求系统名称每天备份容量估计所需备份天数SAP开发系统150G 28SAP测试系统150G 28SAP生产系统150G 28SAP EP开发系15~20G 28统SAP EP测试系15~20G 28 统SAP EP生产系15~20G 28 统SAP Solution Mgr 30~50G 28 SAP DMS <30G 286.备份方案:XXXX所有系统集中统一备份XXXX集中备份系统将使用统一备份软件平台,使用备份服务器作为备份管理主服务器。

备份主服务器上安装备份管理软件提供备份管理服务,并连接到生产中心的SAN环境。

各需要备份数据的服务器上安装代理进行与备份服务器的通讯。

集中备份系统将采用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集中备份系统将采用LAN-Free和LAN相结合的总体架构。

对于具体业务系统将根据其自身的关键性,以及数据类型的特点,具体区分所采用的备份架构;数据库和部分文件数据采用LAN-Free备份方式,其它系统均采用LAN方式进行备份。

各服务器依然使用当前生产IP地址为备份客户端的IP地址,LAN-FREE方式备份的服务器与备份服务器之间的通讯也使用各服务器生产地址,而不采用单独的网卡做为备份服务器的备份数据出口和通讯出口。

将采用带库作为主要备份介质进行数据备份。

简化数据备份系统结构,提高数据备份恢复效率以及数据安全性;以磁带库为主体,备份数据首先保存到带库中;。

根据各应用系统数据备份策略配置相应的功能模块,以实现LAN-Free或LAN 的备份架构;该方案要购买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备份软件等设备,费用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