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古人谈读书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 课时《 古人谈读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在教学 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 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 进行积累。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 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二、我会认组词: 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 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三、多音字: 为:wéi(认为)wèi(为何) 好:hào(爱好)hǎo(好人) 识:zhì(附识)shí(识别)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 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预习和复习目录知识点 (1)课文主题: (1)生字组词: (2)多音字: (3)形近字: (3)课后习题答案: (3)《古人谈读书》原文 (5)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围绕读书学习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注解]一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B、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五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五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五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
原文及翻译
《古人谈读书》第一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古人谈读书》第二则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
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古人谈读书》第三则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课后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课后作业(含答案)

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班级: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 xià wèn(),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 rén bú juàn()。

不用心sòng dú()对我们来说qǐ bú shì()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 2.说 3.随意
三、1.② 2.② 3.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1.比一比,组词语悔()谐()诵()缺()诵()皆()涌()缸()2.下列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称谓(chēng wèi)B.羞耻(xiū chǐ)C.窥探(kuī tàn)D.岂不(qí bú)3.下列句中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B.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C.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作品质量要好。

D.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5.佳佳读书方法不对,记不住内容,她的哥哥可以用下面()来提醒她;兰兰读书总是不用心,往往半途而废,你可以用下面()来劝说她。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选文的作者是代的。

(2)解释下列字词盖:恒:自足:(3)作者认为读书有三者缺一不可,一者是,缺之则;二者是,缺之则;三者是,缺之则。

(4)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方法?他们怎么说的?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1.示例:后悔和谐朗诵缺少教诲皆大欢喜汹涌水缸2.D3.C4.(1)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已经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注释
_______
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注释
_______
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
_______
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
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
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
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
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
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
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
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
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
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
多音字:
好:hào好奇hǎo好看
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
形近字:
耻(羞耻)址(地址)
诲(教诲)悔(后悔)
诵(背诵)涌(汹涌)
恒(恒心)桓(盘桓)
皆(皆大欢喜)旨(旨意)
缺(缺少)缸(水缸)
课后习题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B、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
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
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
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C、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
不会甘心做一个下等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
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率。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

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

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
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
分内容。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加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诵读恒心缺一不可
二、1.勤勉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
四、1.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

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 无忧考网 https:// 2020-11-03 15:47:00===========1
1欢迎访问无忧考网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号:无忧考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