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 第二章1-4节-形式美法则
园林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

《园林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来源该内容来源于王晓俊主编的《园林艺术原理》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教学内容的基本概述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园林的形式美法则,也就是园林空间及构成园林空间的各要素如植物、地形、水体、建筑等在园林构图方面的艺术规律。
它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的结果。
包括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
3 、教学预期效果课堂效果上希望能够按时,按量,按效的完成整节课的安排同时可以有一个活跃轻松的氛围。
学生效果上希望可以积极发言,配合老师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
老师效果上希望可以高效且用幽默形象的故事讲清本课所讲的内容,能够深入学生的心里。
4、知识结构面对一个文化多远的世界,园林作品也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需要不断的创造和善,不光内容是美的,其形式也应该是美的。
它基于人们在创造当中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同时也为以后各种创作奠定了基础与参照。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园林形式美的概念,理解掌握五种形式美的法则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书,看图片,讨论或者自己动手记写等方法来加深了解与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审美观,热爱科学,同时又加强了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五对形式美的法则,并会在以后的创作中应用。
难点是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园林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体会不同场合不同设计主题应该采用的形式。
四、学习者分析学生为大三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又有一定的时间自由度,处于青春激昂,展现自我的年代。
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整理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老师应用幽默互动的方式,多提问鼓励表扬学生,提高其注意力。
本班学习氛围较好,不甘落后与他人,争抢好胜。
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第五节园林空间艺术原理
•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 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 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 又变化的美好境界。常从静态、动态两方 面进行空间艺术布局。
• 一、静态空间艺术布局 • 静态空间布局使之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审美感受。 • (一)静态空间艺术的类型 • 按照活动内容可以分为: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
• 2.色彩感情
• (1)红色:给人以兴奋、欢乐、热情活力及危险恐怖之感 • (2)橙色:给人以明亮、华丽、高贵、庄严及焦躁、卑俗之感 • (3)黄色:给人以温和、光明、快活、华贵纯净及颓废、病态之感 • (4)青色:给人以希望、坚强庄重及低贱之感 • (5)蓝色:给人秀丽、清新、宁静、深远、及悲伤、压抑之感 • (6)紫色:给人以华贵、典雅、娇艳、忧郁、恐惑之感 • (7)褐色:给人以严肃、浑厚、温暖、消沉之感 • (8)白色:给人以纯洁、神圣、清爽、寒凉、轻盈及哀伤、不祥之感 • (9)灰色:给人以平静、稳重、朴素及消极、憔悴之感 • (10)黑色:给人以苏静、安静、坚实、神秘及恐怖、忧伤之感
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 按照地域特征分为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
间等。 • 按照开朗成都分为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封锁空间等。 • 按照构成要素可分为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
空间等。 • 按照空间的大小分为超人空间、自然空间、和亲密空间。 • 依其形式分为规则空间、半规则空间和自然空间。 • 根据空间的多少分为单一空间和符合空间等
•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第二章园林的形式美

二、美的形式
• 生活器皿、生产工具等的造型,不仅要求方便 实用,也要求符合某种特定的审美要求。 • 建造园林时,要追求一种美的形式。
• “形式” ---表现形态或存在方式。 • “美的形式”是指美的事物形式。不是普 通事物形式。 • 同样一种内容,如果以美的形式表现它便 是美的事物,否则就是普通事物。 • 如: “人体针灸穴位图”属于一般形式 • 而绘画艺术、体育中的人体图则具有了美 感,是美的形式。
• (三)具有象征性 • 形式美经常成为一种 象征标志。如:国旗、 国徽、纪念碑等,都 是作为一种标志形式。
四、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与法则
• 只有当人的感官首先直接感知形式美,并 唤起审美快感和愉悦时,才能引起关注并 进一步全面把握事物的美。 • 形式美由形式美的感性质料和形式美的法 则构成。
(一)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 形式美的特点:
• (一)具有装饰性 • 形式美不仅是独立 存在的审美对象,更 经常附丽于其他事物 之上,起一种装饰美 化作用。如:花边、装 饰图案等,把它们作 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直 接运用。
• (二)具有抽象性 • 形式美虽然感性具体,但却具有很高的抽象 性。如红色、它虽然不是红苹果、不是红星, 红色作为形式美的感性质料,具有抽象性。
• 2、三原色、中间色、复色、补色 • 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 自然界的景物在光线照射下显示出千变万化的 色彩,都是由三种原色光组合而成的。 • 中间色又称第二次色,是两种原色混合的色彩。 • 红十黄=橙,黄十蓝=绿,蓝十红=紫。 • 复色又称再间色,即第三次色。由两间色相加 而成,就是两个中间色相混合或者三原色相混 合所得的色彩。由于在任何一种复色中,都含 有三原色成分,因此在色彩布置时,当色相间 对比过强时可加以复色起到缓冲调和的作用。
园林艺术原理

• 3、参差律。与整齐一律相对,指各风景要 素和要素中各部分之间,有次序的变化与 组合关系,形成无次序的次序,不整齐的 整齐。一般是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 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 暗,冷暖等无周期的连续变化和对比方法, 使景观波澜起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 4、均衡法则。指景物群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对立 统一的空间关系,一般表现为两大类型。
• 四、借景手法 • 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 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 设计者常常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山景、林景、水 景等的形、声、色、香等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 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 借景的作用: • 借景是中国造园艺术中独特的手法,借景的应用 能扩大园林的空间感,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美的 信息借入园内,同时也通过借景使人工创造或改 造的园林渗透到外在的自然空间中,以增添园景 的自然风趣,使得游客在园内能够欣赏到园外无 限优美的景色。
• 三、赏景的视觉规律
• 游人赏景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欣赏,即观景。
• 两个影响观景的因素: • 1、观赏点:游人在观景时所处的位臵称为 观赏点或视点。
• 2、观赏视距:而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 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
(1)识辨视距 •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距离为25-30米,明确看到景物细部 的距离为30-50米,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250-270米,能 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米,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 约为1300-2000米,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了。 至于远观山峦、俯瞰大地、仰望太空等,则是畅观与联 想的综合感受了。 (2)最佳视阈 • 人在观赏景物时,有一个视角范围称为视阈或视场。 • 人的正常静观视阈,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 16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 30°、水平视角小于45°。
形式美法则及其要素在园林中的应用

形式美法则及其要素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设计中的形式美是指在景观布局和造园过程中采用一定的形式手段来达到美的效果。
形式美法则是指在园林设计中,运用一些特定的法则来构建园林景观,使它们呈现出一定的美感和协调性。
本文将探讨形式美法则及其要素在园林中的应用。
1.对称性对称性是指在园林中将事物或图案沿一条中心线对称排列,以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效果。
在园林设计中,对称性可以体现在建筑物、水池、花坛、树木等元素的布置上。
例如,一条对称的双排银杏大道、对称的草坪和花坛等,都可以营造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
2.比例比例是指景观中各种元素之间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关系的协调。
比例不合理的园林景观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美感。
合理的比例可以让景观呈现出和谐、舒适的感觉。
在园林中,比例的运用包括建筑物高度、宽度,花坛大小、形状,树木的大小和位置等。
例如,在一个大型园林景区中,大型的建筑物应有相应的大型花坛和树木来平衡和降低视觉冲击。
3.重复性重复性是指在园林中将同样的元素或模式多次出现,以形成连贯的整体效果。
重复性可以让景观更加统一协调,也可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园林中,重复性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建筑物的窗户、树木的枝干、花坛的形状等方面。
例如,在一个花园中,多个大小相同的花坛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让人感觉舒适和谐。
4.色彩色彩是园林景观中最突出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颜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人的情绪和体验。
在园林中,颜色的运用可以体现在花卉、灯光、铺路材料等方面。
例如,在一个花园中,黄色和红色的花卉可以营造出热烈和欢快的氛围,蓝色和紫色的花卉则可以营造出安静和祥和的氛围。
总之,形式美法则及其要素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称性、比例、重复性和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园林景观达到美的效果,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舒适和谐。
园林艺术形式美法则与应用多样统一法则1形式与内容的变化

园林艺术形式美法则与应用一、多样统一法则1.形式与内容的变化统一(公园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园内道路,直线,曲线,中弧,折线)2.局部与整体的多样统一(风格造型,色彩变化均应保持与全园整体基本协调,在变化中求完整。
)3.风格多样与统一4.形体的多样与统一5.图形线条的多样与统一6.材料与质地的变化与统一7.线性纹理的变化与统一二、整齐一律如园林中整齐的行道树与绿篱,整齐的廊柱门窗,整齐排练的旗杆,喷泉水柱等。
三、参差律一般是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暗,冷暖,轻重,强弱等无规定周期的连续变化和对比方法,是景观波澜起伏,丰富多彩。
如堆山叠石,树木配植,建筑形式,地形变化等。
四、均衡法则1.静态均衡(即对称平衡,以轴线为中心)2.动态平衡(不对称平衡即景物的质量不同,体量也不同,但也是人感到平衡)(1)构图中心法(2)杠杆均衡法(3)惯性心理法五、对比法则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往往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对比关系而更加突出主题,更能表现景物的本质特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用小突出大,用丑显示美,用拙反衬巧,用粗显示细,用黑暗喻示光明等。
通过形体,线性,空间,数量,动静,主次,色彩,光影,虚实,质地,意境等对比手法。
1.适于用对比的场所花园门口精品景点建筑附近渲染情绪2.获得对比的方法水平与垂直体形大小色彩与明暗布局开合疏密六、和谐法则相似协调近似协调局部与整体协调七、比例法则八、尺度法则1.单位尺度2.人的习惯尺度3.景物与空间的尺度4.模度尺设计法(1)建筑空间1/10理论,指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庭院空间之比至少为1:10.(2)景物高度与场地宽度的尺度比例关系,一般是1:3—1:6为好(3)地与墙的比例关系。
地与墙为D和H,当D:H小于1时为夹景效果,空间通过感快而强;D:H=1时,为稳定效果,空间通过感平缓;D:H大于1时则具有开阔效果,空间感开阔而散漫没有通过感。
(4)墙或绿篱的高度在空间分隔上的感觉规律。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及其应用第一节园林美一、园林美的概念与特点园林美是设计者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是衡量园林艺术作品表现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园林美是综合之美。
二、园林美的表现形式1. 山水地形美2. 借用天象美3. 再现生境美4. 建筑艺术美5. 工程设施美6. 文化景观美7. 色彩音响美8. 造型艺术美9. 旅游生活美10. 联想意境美第二节园林形式美法则自然界常以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
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线条、体态、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构成;内形式是上述按不同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所构成。
如各种园林植物、园林建筑等。
形式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提炼与升华的,表现出人类健康、向上、创新和进步的愿望。
任何单纯追求刺激、怪诞、畸形、杂乱、美丑颠倒的颓废主义都必将为人类所唾弃。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1、线条美2、图形美3、体形美4、光影色彩美5、朦胧美闹与静的统一二、形式美法则与应用1.多样统一法则各类艺术都要求统一,并在统一之中求变化。
统一用在园林所指的方面很多,例如形式与风格,造园材料、色彩、线条等。
从整体到局部都讲求统一,但过分统一则是呆板、疏于统一则显杂乱,所以常在统一之上加上一个“多样”,意思是需要在变化之中求得统一,免于成为大杂烩。
这一原则与形式美的其他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起着“统帅” 作用,非常重要。
多样统一:多样统一风格的统一建园材料的统一色彩的统一(1)形式的统一自然式园林A.道路取自然的弯曲弧线,不用直线;B.道路平曲线连接处弯度大于90度;C.正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弧线相连时,半径均不相等。
此理同样适用于水池边缘、山脊线、花坛、花镜边缘等出现曲线之处;D.园内花坛、草坪、道路边缘不出现直角或锐角;E.各种植物的种植不采取等距离,不栽成直线或几何图形;F、园内花坛、树坛、绿篱等平面构图不用几何图形或人工修剪成规整的立体形状;G、同一园内的休息建筑及服务建筑,采用来源于同一历史时期、同一风格、同一材料、同一色彩的建筑形式,但应有多种变化以适应功能和艺术的要求;H、全园的情趣沉浸于自然之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自然化提炼与凝聚的再现;I、同为自然式,着意建造的成果或为朴素大方,或为宁重小巧,或为静雅脱俗,或为乡野粗犷,或为老少皆宜。
园林设计初步-电子教案第2章 形式美的法则

多样与统一 主从与重点 对比与微差 对称与均衡 韵律与节奏 比例与尺度
03 形式美的法则组分
03-1 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根本法则
美的观念,核心是和谐。
03-1 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根本法则
所谓的和谐,并非是千篇一律, 而是指“自身不相似的声音的和谐统一”。
03-1 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根本法则 所以我们看到,和谐,其实就意味着复杂性和秩序性之间的 博弈,而无论在何种境遇下,秩序性都应该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本节所要论述的主题——多样统一。
韵律等,都只是多样统一在某一方面的体现,它们的最终目的都 是为了创造多样统一性,从而达到形式上的美感。
03-2 主从与重点
在太阳系中, 地球和其他七个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 月亮又围绕着地球公转; 又比如上一小节我们讲到的树木, 其枝和干构成了分类学上的特征……
03-2 主从与重点 所有要素主从不分、平均分布,即使排列整齐,也难免会因为过 于松散而失去统一性,多样性更是无从提及。
03-1 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根本法则 综上来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工物,无论是自然生成还是有意 为之,多样统一都是其不变的准则。而在各种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中,尽管形式上的处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凡属优秀作品,也
必然遵循多样统一的法则。因而,只有多样统一可称得
上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至于主从、对比、对称、比例、
——《园林美学》
(梁隐泉、王广友编著)
02 形式美的定义 可以想见,原始人处于一个未知、混乱、不安定的世界中,他们 渴望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和稳定,因而人们最早的审美感受并非是
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而是对形式规律的把握和对自然秩序的 感受。而这种经验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沉淀下来,成为了人类创 造美的一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1.形式美的概念
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与内容美相对应,形 式美指构成事物的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体、线条、声音等)及其组 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 指
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 质料;另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称为形式美法 则。
021.形式美的概念
一、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部组织结构的外 部形态。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内容是形式的决定方式,内容离不开形 式的表现,形式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它们是一对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好的 园林空间形式总是离不开美的园林内“”容指 及美学审美意境,进而才能给人以 美感。
021.形式美的概念
三、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
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探讨形式美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在设计构图与形式分析上更
具有重要性。
“” 指
形式要素: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要素是色彩、形体、线条、声音等。色
彩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
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形体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
素,也都具有极富有特色的情感表现性。
021.形式美的概念
• 红色: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
• 蓝色:静谧、沉重、悲哀。
• 绿色:冷静、平稳、清爽。
• 白色:纯净、洁白、素雅、哀怨。
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对园林创造有较重要的意义:其一,研究与探索形 式美法则,能够培养对形式美的敏感“”,指 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其二,掌握形式美法则,能够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 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二、图形视觉原理
人眼“构” 指造与视觉 视觉的特征 视觉的连贯性
022.图形视觉原理
“”
过观赏者的视觉系统产生视知觉,通常,相对完善的艺术形式会产生相对 美的视知觉。事实上,人类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验创造,总结出一些 艺术作品共同拥有的视知觉规律,其中就包括形式美的规律,在本书中称 之为形式美法则。
015.现代园林艺术实践及其审美演变
“”
一、形式美的概念
内容与形式 形式美 形式美法则
• 高音:激昂高亢。 • 低音:凝重深沉。
“” 指
• 强音:振奋进取。 • 轻音:柔和亲切。
021.形式美的概念
形式美法则: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也就是形式美的法则。 主要包括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 度、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等。
“” 指
• 相近: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相似: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封闭: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简单: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022.图形视觉原理
“” 指
022.图形视觉原理
格式塔中的视觉关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 和谐:组成整体的每个局部,它们的形状、大小、色彩趋于一致,并且
• 黄色:明亮、欢乐。
“” 指
021.形式美的概念
• 直线:力量、稳定、生气、坚硬。 • 曲线:柔和、流畅、婉转、优美。 • 折线:冲突、紧张、转折。
“” 指
021.形式美的概念
• 正方形:公正、大方、固执、刚劲。 • 三角形:安定、平稳。 • 圆形:柔和、完满、封闭。
“” 指
Hale Waihona Puke 021.形式美的概念02 形式美法则
021.形式美的概念 022.图形视觉原理
023.形式要素 024.形式美法则
015.现代园林艺术实践及其审美演变
园林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需要不断地创造和完善,其中包括作 品内容和形式的美学问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 背景条件下,园林服务的对象和表现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创造的 园林作品是美的话,不光内容是美的,其形式也应该是美的。园林景观通
底是什么,这时候就产生了混乱。
022.图形视觉原理
图形与背景的交替性 格式塔也可以指一个分离的整体,可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 述。“图形”是一个突出的、知觉到的实体,“背景” 是衬托图形的事物。 人们在观察一个客体时,总是在背景中看到图形的。然而,视觉场中的环 境是不时地变化着的,当人们连续不“” 指断来 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图形与 背景会发生交替。 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 ,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自然界本身并不 存在图形背景关系,而是由大脑选择建立起了这种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家 认为:一个物体,一旦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成为图形,图形与背景 关系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场景是图形,另外一个场景是背景。
排列有序,这时产生的整体感官就是和谐。 • 变化:在和谐的基础上,局部产生形状、大小、色彩的变化,但这种变
化没有改变所有局部的同一性质,“” 指这就是变化。 • 冲突:在和谐的基础上,局部不仅产生形状、大小、色彩的变化,而且
产生性质的改变,与整体中的其他局部格格不入。 • 混乱:整体中包含太多性质不相关的局部,视觉系统很难判断出整体到
图形视觉原理 桑塔亚那在《美感》一书中指出,视觉是最卓越的知觉,因为,只有 通过视觉器官和依赖于视觉,我们才最容易明白事物。
“” 指
022.图形视觉原理
二、视觉的特征 • 完形性 • 图形与背景的交替性 • 视错觉
“” 指
022.图形视觉原理
完形性 “完形”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 默认为,人在视知觉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追求事物结构整体性的特点, 这称作为知觉的整体性或完形。格式塔的完形法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021.形式美的概念
二、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表现为事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对比、对称、比例、主次、虚 实、均衡、和谐统一、黄金分割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对 事物认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针对事物形式的美学感受。因此,形式美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规定性和共同性。人“”的指 审美会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而 发生改变,由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异。 但是,形式美发展的趋势是不断提炼与升华的,因为人一直都是在追 随更加健康、积极、进步的事物,那些畸形的、荒诞的、杂乱的形式势必 会遭到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