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无线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分析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一、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验证无线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二、测试环境1.硬件设备:无线路由器、电脑、手机等2.软件工具:无线网络测试工具、网络监测软件等三、测试内容1.网络连接测试:通过连接无线网络,测试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
测试使用电脑和手机分别连入网络,测速并观察网络连接是否稳定。
2.信号覆盖测试:测试无线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包括室内和室外覆盖。
使用手机或电脑在不同距离和环境中测量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3.信号干扰测试:测试无线网络所在频段是否受到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
使用专业的无线网络监测软件,扫描并分析周围无线信号,确保无线网络信号干净。
4.安全性测试:测试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包括密码加密、防火墙等。
使用渗透测试工具模拟黑客攻击,验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能。
四、测试结果1.网络连接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无线网络连接速度为平均10Mbps,连接稳定。
2.信号覆盖测试结果:在室内,无线网络信号强度较差,一些边缘区域信号强度较弱;在室外,信号覆盖范围较广,信号强度稳定。
3.信号干扰测试结果:经过扫描和分析,未发现其他无线设备对无线网络信号的干扰。
4.安全性测试结果:无线网络采用WPA2-PSK加密,密码强度较高。
经过渗透测试,未发现网络安全漏洞。
五、结论与建议1.无线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良好,可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2.在室内,需要优化信号覆盖,提高信号强度,尤其是边缘区域。
3.其他无线设备对无线网络信号没有干扰,网络信号干净。
4.无线网络密码采用WPA2-PSK加密,安全性较高。
六、测试总结通过本次无线网络测试,验证了无线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针对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进一步优化网络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同时,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无线网络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升级网络设备,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为无线测试报告,总字数1200字。
无线网络覆盖的物理层安全性分析与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覆盖的物理层安全性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无线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无线网络中,物理层是网络中最基础的一层,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无线网络覆盖的物理层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一、物理层安全性分析在无线网络的物理层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窃听和干扰问题。
由于无线信号的广播特性,黑客可以使用监听设备轻易窃听到传输的数据,造成数据泄露。
此外,黑客还可以通过发送强干扰信号来破坏无线网络的通信,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中断。
另外,物理层还存在信道劫持和伪造基站等安全威胁,这些都可能导致网络的不安全性。
二、解决方案为了保障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加密技术:采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防止窃听风险。
通过加密技术,黑客即使截获数据包,也无法解密其中的内容,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 频谱监测:通过频谱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无线信号的频谱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信号的存在。
一旦发现异常信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干扰信号的传输,确保通信的稳定性。
3. 软硬件认证:对无线网络的设备和基站进行认证,确保网络中的设备是合法可信的。
硬件认证可以通过物理芯片进行验证,而软件认证则可以通过数字证书等方式进行验证,避免信号劫持和伪造基站等安全威胁。
4. 物理安全措施:在部署无线网络时,应考虑物理安全措施,如在基站周围设置防护墙和监控摄像头,防止对基站的破坏和篡改。
同时,对无线网络的关键设备进行加密存储和远程管理,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总之,无线网络覆盖的物理层安全性是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首要任务。
通过采取加密技术、频谱监测、软硬件认证和物理安全措施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应对物理层存在的安全威胁,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只有不断加强对物理层安全性的重视和防护,才能确保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wifi安全性分析

Wifi安全性分析谭周兴130910760、前言随着wifi技术的广阔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庭环境这样的小型范围内使用用户自己设置的无线路由器进行无线网络接入,但是大部分用户往往意识不到,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大的安全威胁。
目前wifi路由器的加密方式仍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一些老的路由设备使用的安全级别比较低的wep方式加密,或者是使用一些比较容易被破解软件“猜”出来的密码。
这些因素就导致了无线网络用户在用无线设备上网的同时,很容易被一些贪图小便宜的人使用破解软件“蹭网”,更严重的会让一些恶意黑客通过入侵路由设备对用户的wifi正常使用和用户的个人数据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且wifi的弱密码现象越来越普遍,弱密码也就是很容易遭到破解的密码组合,可能是简单的数字组合,字母排列,例如“123456”、“abcl23”、"admin"或者家庭门牌号等信息来作为无线密码,这些都很容易被破译。
用户常常出于密码便于自己记忆的目的,来设置无线路由的密码,殊不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构成wifi路由的安全隐患之一。
很多网络攻击者正是利用这一漏洞,破解用户的无线密码,非法使用用户的无线网络,甚至可能会对用户的数据安全构成威胁。
1、加密方式1.1、WEP加密技术即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是基于WLAN的安全性协议,定义在802.11b标准中。
WEP可以提供与有线局域网同等级别的安全性能,不过,有线网络自身的安全性髙于无线网。
而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的无线局域网中,没有对应的物理结构,因此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WEP标准的目的是为无线局域网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它的创建始于WLAN发展初期,然而它的安全性能并没有达到期望值。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当数据在无线电波中传输时,机密过程由随机密钥来进行,可是,这些用来产生随机密钢的方法具有可预测性。
因此对于攻击者来说,获取这些密朗是非常容易的。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分析及加密算法研究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分析及加密算法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传输的不安全性,使得其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
因此,为保障无线网络的信息安全,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合适的加密算法来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一、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分析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验证在无线网络中,通信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仿冒身份的攻击。
黑客可以通过破解密码或者伪造身份等方式,从而盗取通信内容,造成信息泄露或者失窃。
因此,无线网络需要一个强大的身份验证机制来确定通信双方的身份。
非对称加密算法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其公钥只能由发件人拥有,而私钥则只能由收件人拥有,可以确保通信双方的身份正确。
2.数据加密无线网络通信过程的数据加密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密传输发送的数据,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窃听、篡改或者伪造。
对于加密算法,固定的加密方式很容易被破解,因此,需要采用足够复杂的加密方式来保证数据加密的安全性。
3.数据完整性无线网络中,数据包容易丢失或者被篡改,进而影响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需要采用数字签名机制,这能够把发送者的身份认证、数据的完整性校验和数据包的防抵赖性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数据传输中的数据包顺序、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无线网络加密算法研究1.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是最常用的加密算法之一,其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相同的密钥。
由于密钥的使用、管理和分发问题,对称加密算法在无线网络中的使用有限。
在密钥分发过程中,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方法来管理密钥。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和AES。
2.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采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
公钥可以被任何人访问,私钥只能被其持有者访问。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据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不同的密钥,其加密和解密过程相对于对称加密算法而言更为复杂,但是安全性能好。
无线网络技术特点简明分析

无线网络技术特点简明分析1.无线传输:无线网络技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将数据通过无线链路传输。
相比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不受布线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2.移动性:由于无线网络没有布线限制,设备可以随时移动到任何位置,并随时接入网络。
这使得无线网络适用于移动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
3.灵活性: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网状或混合结构。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无线网络,更加灵活地满足特定需求。
4. 高带宽: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其传输速度逐渐接近有线网络。
现代无线网络可以提供高达几百兆比特每秒(Mbps)的传输速度,可以满足多种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5.多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有多种接入方式,如Wi-Fi、蓝牙和移动通信网络等。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接入技术,根据需求进行网络连接。
6.安全性:由于无线网络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容易受到窃听和干扰的风险。
因此,无线网络技术采用多种加密和身份验证措施,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7.网络扩展性:无线网络技术可以轻松扩展网络范围,如增加无线接入点或中继器等。
这使得无线网络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网络需求,并方便地扩大网络范围。
8.成本效益: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
无需布线和维护线缆,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9.网络覆盖广泛: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广域覆盖,使得用户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网络连接。
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可以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或中继器等设备来扩展,以实现更广泛的网络覆盖。
总之,无线网络技术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提供无线传输、移动性、灵活性、高带宽、多接入技术、安全性、网络扩展性、成本效益以及广泛的网络覆盖。
这些特点使得无线网络成为现代通信和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满足了人们对随时随地实现信息交流和访问的需求。
无线通信安全性分析与优化

无线通信安全性分析与优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并且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
但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当前无线通信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方案以提高其安全性。
一、无线通信的安全性问题1. 数据泄露问题:一旦数据被黑客窃取,将导致用户个人信息和机密数据的泄露。
比如,手机里的通讯录、短信、邮件等,以及消费者通过无线网络购物时提交的个人信息,全都有可能被黑客获取。
2. 无线信号干扰问题:在通信中,无线信号会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墙壁、大楼等物体会影响信号的传递,导致信号失真或丢失。
同时,可能还会被一些恶意软件攻击,从而破坏网络安全。
3. 网络病毒问题: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网络病毒是一种非常致命的威胁,它会导致数据丢失、数据泄露、文件损坏等后果,甚至影响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4. 无线通信设备的安全问题:较为普遍的情况是,许多人通过使用弱密码,或者完全没有密码保护,给自己的无线路由器设备留下了安全漏洞,不法分子就会通过这个漏洞进行攻击。
二、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性的优化方案1. 策略的优化:可以采用流量审计来检查传输的数据,排除恶意代码和非法内容,防止黑客攻击等恶意行为的发生。
2. 接入控制的优化:对信号的干扰和拦截,可以采用对认证用户分配共享密钥来控制接入,以降低系统的安全攻击风险。
3. 身份验证的优化:在接入无线网络之前,可以通过身份验证的方式核实身份,防止黑客或非法用户的攻击。
同时,还要确认设备任何人都无法篡改身份信息。
4. 网络安全设备的优化:可以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预警系统(IPS)等软件来保护客户端计算机和无线路由器设备,避免网络攻击。
5. 数据加密的优化:采用WPA/WPA2或AES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综上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愈发成为人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方面的分析

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方面的分析[摘要]根据无线通信在民用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之而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本文阐述了如何加强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方面。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设计安全问题安全技术由于无线通信通过空中传播的电磁波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连接,为通信用户带来了方便和自由。
然而,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很容易被截获,给无线通信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威胁,如通信内容可能被窃听,通信对方身份可能被假冒等,这就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无线通信的安全方面。
一,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根据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安全问题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因素。
首先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信息在网络中顺利传递,因此,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面临许多共同的安全问题,如网络入侵和病毒攻击。
同时,由于无线网络中信息要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自由传播。
所以无线通信网络不仅要遭受继承来自有线网络的安全威胁,还有着在无线环境下特有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无线终端与网络之间的无线接口的开放性有线网络的接人连接相对固定,具有确切的物理边界,网络访问要有按入设备,如边缘交换机或集线器,通过对接人端口的有效管理可以控制非法用户的接人。
而无线网络则不同,其接人点的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到空中,只要在有效的覆盖范围内,如果没有按人控制机制,相同频率的用户都可以按人到网络。
因此,在无线信道上传送的信令和业务消窟、很容易破他人窃听,而且很难被发现。
2、终端的移动性有线网络的用户终端与接人设备之间通过线缆连按,终端不能在大范围内移动,对用户的管理比较容易。
无线网络终端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与网络之间缺乏固定的物理连接,因此终端的移动性带来了新的安全管理问题。
例如在移动通信网中,为了减少呼叫开销,使用位置区对服务区域进行分割,网络只在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区内呼叫该用户。
当位置区发生变化时,移动终端就要通知网络进行位置更新。
此时,若用户的位置信息以明文形式传送,则极易被非法用户窃听,从而实现对移动用户的无线跟踪。
无线局域网(WLAN)的安全性与性能优化

无线局域网(WLAN)的安全性与性能优化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局域网,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网络连接方式。
然而,随着无线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规模的扩大,WLAN的安全性问题和网络性能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WLAN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WLAN的安全性问题1.1 无线信号窃听WLAN的无线信号可以穿墙传输,在信号覆盖范围外,他人也可以窃听到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
这种无线信号窃听行为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
针对无线信号窃听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加密技术:将WLAN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如WEP、WPA或WPA2等加密协议,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 增加信号覆盖范围:通过合理布置无线路由器和增加信号增益,可以将WLAN的信号范围限定在需要的区域内,防止他人窃听。
1.2 无线网络入侵WLAN的无线网络对外界是开放的,不像有线网络那样需要物理接触才能进行攻击。
黑客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入侵WLAN,并获取敏感信息或者进行恶意攻击。
针对无线网络入侵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强密码:为WLAN设置一个强密码,密码越复杂越难破解,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 使用防火墙:在WLAN中配置防火墙,可以过滤掉一些潜在的入侵行为,减少黑客攻击的风险。
二、WLAN的性能优化2.1 信号强度优化WLAN信号强度直接影响着网络性能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如果信号过弱,网络连接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或者传输速度缓慢。
针对信号强度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无线路由器的位置:将路由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遮挡和干扰,以提供更好的信号强度。
- 使用信号扩展器:在WLAN中添加信号扩展器,可以增加信号的传输范围和信号强度,提高网络性能。
2.2 频率选择优化WLAN使用的频率选择对网络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计算机无线网络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网络互联已不再是简单地将计算机以物理的方式连接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地规划及设计整个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建立遵循标准的高效可靠、同时具备扩充性的网络系统。
无线网络的诸多特性,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
当您把办公室的网络系统改造成为无线局域网络后,终于摆脱庞杂的连接线,让办公室看起来更清爽舒适。
不过,在高兴之余,公司的机密数据也可能被黑客轻易地窃取。
由于无线局域网采用公共的电磁波作为载体,因此与有线线缆不同,任何人都有条件窃听或干扰信息,因此在无线局域网中,网络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无线网络技术性能特别是安全性逐步完善,应用成本大幅降低,已经完全可以和有线网络相媲美,某些方面甚至超过有线网络。
无线网络具有的特有优点,如一般无线网络安装相对方便,不受地区限制,可以连接有线介质无法连接或建设比较困难的场合,特别适合港口、码头、古建筑群、市中心两幢高楼之间低成本的组网。
技术的完善使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更加成熟,让其性能更稳定,目前各种无线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军事、民用领域。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性、蓝牙和、服务区标示符(SSID)、无线路由器、网络的稳定性一、无线网络的稳定性:什么是稳定性就是说信号应该是持续良好的,信号强弱程度应该是保持不变的,即使是信号弱的地方也不能出现一会弱一会没有一会又良好的现象。
考虑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就应该从三方面出发。
(1)无线设备位置:所谓无线是在一定距离和范围内的无线,所以说我们不可能把无线路由器放在几百米之外的房间还能接收到信号。
因此无线设备在整个房间(整个无线网络)中的摆放位置也是决定无线信号是否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无线路由器应该放到整个房间的中间位置,不管是信号覆盖面还是传输速度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因为路由器上的无线发射天线的信号是一个圆形范围,如果把无线路由器放在整个房间的一个角落的话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一半的空间,自然严重影响了无线信号的覆盖面,无线网络的范围也从默认的整个圆变成了半个圆,使无线性能大打折扣。
另外我们所在的房间中会有很多个墙体拐角,每个拐角都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所以在设计无线网络和设备摆放位置时应该尽量避免拐角。
这点与前面说的将无线设备放置到房间中部不谋而合,两者是统一的。
笔者就曾经把笔记本放在客厅电视机的后面,而无线路由器安放在书房,无线信号传输路线需要通过书房和客厅两个拐角,最后还要穿越电视机,即使采用了扩展54M来传输,仍然无法接收到任何信号。
最后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当我们把无线设备放在房间的角落时,需要整个房间都在无线信号覆盖面内,信号也很稳定,但是由于你的无线设备在房间的角落,特别是楼房的住户会收到来自其他户型和邻居的无线信号,多个无线信号在一起叠加自然影响了自身信号的稳定性。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无线路由器放在客厅或房间的中部。
(2)无线路由器自身的稳定性:由于无线路由器品牌很多,价格方面差别也很大,再加上一些洋产品水土不服等特点,造成了无线路由器自身稳定性和功能方面有很大区别。
当你的无线网络信号出现不稳定情况而无线路由器的摆放没有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无线路由器自身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笔记本靠近无线路由器,或者把无线路由器拿到插有无线网卡的PC机附近,减少距离来查看无线信号的稳定性。
如果连接速度和信号强度依然不理想的话就需要从无线路由器入手检查稳定性了。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到无线产品厂商的官方主页去下载最新的补丁包或firmware驱动程序。
升级驱动法对于无线路由器信号不稳定或者每间隔几分钟无线网卡自动掉线的情况特别有效。
(3)无线网卡自身稳定性:和有线网络一样,在无线路由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网络依然不稳定的话就需要查看无线网卡了。
无线网卡出问题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无线网卡自身的驱动问题,一定要用随盘光盘上的驱动来安装无线网卡,而且安装过程中不要将for win98的驱动给XP或2000用。
笔者曾经给自己的联想笔记本安装TP-LINK驱动时直接用自动扫描光盘的形式,结果扫描到的驱动安装就死机,反复试验了多次故障依旧。
最后才发现原来光盘自动扫描到的驱动居然是for win98的,而在光盘另一个目录的XP驱动却没有被自动扫描发现,于是采取手动安装驱动后问题解决。
所以说驱动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是官方版的驱动是决定无线网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是无线网卡自身的连接速度,众所周知在有线网络中当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传输数据时如果一台计算机的网卡设置为单工或者传输速度为10M,而另一个计算机的网卡是双工或者传输速度是100M,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网卡频繁协商连接速度和工作模式而无法正常传输或者频繁断开连接的情况。
无线网卡也是如此,可能有的用户在无线路由器上设置为54M传输速度,而自己的无线网卡却只有11M的传输速度,这时候就会出现两者协商工作频率和模式造成连接速度缓慢或者不稳定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购买无线设备时最好选择套装产品,毕竟在连接速度和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套装产品都是相互兼容配套的。
二、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及相关标准(一)WLAN和Bluetooth简介1.无线局域网(WLAN)顾名思义是一种借助无线技术取代以往有线布线方式构成局域网的新手段,可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它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为通用无线接入的一个子集,它支持较高传输速率(2--54Mbit/s,甚至更高),利用射频无线电或红外线,借助直接序列扩频(DSSS)或跳频扩频(FHSS)、GMSK、OFDM等技术,甚至将来的超宽带传输技术UWBT,实现固定、半移动及移动的网络终端对INTERNET网络进行较远距离的高速连接访问。
因此,原则上它的目前速率尚较低,主要适用于手机、掌上电脑等小巧移动终端。
1997年6月,IEEE推出了标准,开创了WLAN 先河;目前,WLAN领域主要是系列与HiperLAN/x系列两种标准。
2.蓝牙技术想法是产生于1994年Ericsson推出了解决无线连线问题的技术开发计划,产生了推进无线连线与个人接入的想法。
1997年Ericsson、IBM、INTEL,NOKIA及TOSHIBA这5个世界著名的无线设备及计算机、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商议建立一种全球化的无线通信个人接入与无线连线新手段,后定名为“蓝牙”(Bluetooth)。
1998年5月正式发起成立了“蓝牙特别兴趣组织”BSIG(Bluete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蓝牙SIG。
1999年11月美国4家著名公司Motorola、Lucent、Microsoft及3Com加盟BSIG,成为BSIG的9个发起成员,使蓝牙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更强有力的支持,并显示出更明朗的前景。
现今,BSIG的参加成员已大于2500个,其发展势头令人触目。
目前蓝牙信道带宽为1MHz,异步非对称连接最高数据速率723.2kbit/s;连接距离多半为10m左右,甚至为个人饰物,亦可属物体域网(WBAN)范畴。
蓝牙速率亦拟进一步增强,新的蓝牙标准2.0版拟支持高达10Mbit/s以上速率(4、8及12Mbit/s—20Mbit/s),估计在2004年以后推出,这是适应未来愈来愈多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必然演进趋势。
(二)WLAN与Bluetooth技术特征1.蓝牙系统的基本特征蓝牙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可从下述诸方面获得理解:(1)网络拓扑;(2)交换模式;(3)节能模式;(4)抗干扰性能;(5)鉴权、加密;(6)话音编码;(7)软件结构。
蓝牙的软件体系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不与任何操作系统捆绑;适用于几种不同商用操作系统的蓝牙规范正在完善中。
蓝牙协议体系中设计协议和协议栈的主要原则为尽可能利用现有各种高层协议,保证现有协议与蓝牙技术融合及各种应用之间的互通性,充分利用兼容蓝牙技术规范的软硬件系统和蓝牙技术规范的开放性,便于普遍开发新的应用。
蓝牙软件结构标准包括Core(核心)和Profile(应用协议栈)两大部分。
Core为蓝牙协议核心,主要定义蓝牙的技术细节,Profile定义相应的实现协议栈,这样即可为全球兼容性奠定基础。
蓝牙标准主要定义的是底层协议,也定义了一些高层协议和相关接口。
具体协议分为4层:核心协议(蓝牙连接管理协议LMP、蓝牙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服务检测协议SDP)、蓝牙电缆替代协议RFCOMM、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B BIN/AT、与Internet应用相关的一些高层协议(PPP、UDP/TCP/IP、OBEX/vCard/vCal、IrMC、E—mail、WAP和WAE等)。
的的基本特征(1)较高传输速率及较远连接距离。
WLAN的采用OFDM技术后的最高传速率可高达54Mbit/s,远高于目前蓝牙的最高标称数据速率1Mbit/s;并且,IEEE WLAN系统终端用户共享11Mbit/s速率,而蓝牙最高通信速率仅为/s。
在通信距离方面,虽然WLAN速率越高距离越短,但一般来说室内连接距离可大于100m,室外可达数百米或者更远。
因此,速率与距离方面,WLAN的优势是明显的。
(2)较高频谱利用效率容易理解,采用OFDM技术借助多状态调制处理的WLAN可取得较高的频谱利用效率,若进一步结合区域覆盖能力综合评价其容量能力与频谱利用效率则可有下述结果:蓝牙系统为30000bit/,系统83000bit /.三、为什么应该更重视无线网络安全性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和攻击有线的网络设施,从而可以获得那些使用了这个安全协议的无线网络的访问权。
从而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去更好的维护我们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大多数的公司在选择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更趋向于可用性,很多公司都已经部署了无线接入网络,在很多软件公司中这种使用方式尤其明显。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组织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在很多场合下,无线接入技术并非真的有比有线网络多更多的优势。
虽然我个人对无线网络访问技术存在一定的偏见,但是如今无线网络已经大量存在于公司环境中,并且配置无线网络的公司还在不断增加。
然而,对于那些在决定是否使用无线网络的公司来说,我还是强烈建议他们使用下面的战略:只在那些不可能使用有线网络访问的情况下使用无线网络访问技术,不要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替换技术或者作为一种趋势来替换有线网络。
并且,在作出决定时,安全性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一定要记住的是,之所以要保留有线网络,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安全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