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作业题(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4分)①请广于君( ) ②岂直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谕矣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3、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列举了专诸刺王僚、、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4、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安陵君:秦王:唐雎:(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完成10——13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1分)(1)秦王怫然怒()(2)长跪而谢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1A、广故数言欲亡欲亡故不错意也B、虽千里不敢易也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C、臣未尝闻也尝遗余核舟 D 徒以有先生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答:4.请你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唐雎是个怎样的人(4分)答:(1)(2)(三)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10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布衣之怒⑵以头抢地耳⑶长跪而谢之曰⑷寡人谕矣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D.先生坐满坐寂然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4: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参考答案:小题1:(4分)⑴ 平民⑵撞⑶道歉⑷明白,懂得小题2:(2分)A小题3:(2分)韩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意对即可)小题4:(2分)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

(只答增强语气给1分)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谢古今异义,这里是道歉。

小题2: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曾经;B:吉兆/休息;C:白色/平素;D:坐下/满座的人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色挠(náo)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B. 休祲(qìn)庸夫(yōng)彗星袭月(huì)C. 王僚(liáo)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D. 加惠(huì)缟素(gǎo)寡人谕矣(yù)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大王加惠..(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4)故不错意..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聊城中考)以头抢.地耳( )(8)白虹贯.日(.).(9)长跪而谢.之曰( )(10)寡人谕.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5.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_______ (3)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4)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_____(5)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6)何至于.此_________________6.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课文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高潮部分。

C. 秦王没想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D.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后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后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字。

唐雎( ) 徒跣( ) 怫然( ) 抢地( ) gǎo( )素色náo( )休jìn( ) hui( )星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说( )(2)故不错意也( )3.一词多义。

(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徒以有先生也( )愿终守之( )(3)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助词,)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用在主谓之间,)4.古今异义。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古义: 今义:让(2)休浸降于天古义: 今义: 常用为休息(3)易安陵古义: 今义: 容易5.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 动词的使动用法,)(2)请广于君( 形容词作动词,)(3)轻寡人与( 形容词作动词,)(4)伏尸百万( 动词的使动用法,)(5)天下缟素( 名词作动词,)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伏尸百万( )(3)仓鹰击于殿上( )(4)休侵降于天( )7.翻译下列各句。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8.全文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来塑造主人公唐雎的形象,唐雎具有的性格特征。

9.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的“士之怒”是怎样体现的答: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比较阅读【甲】《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怫然(fú)休祲(jìn)熠(yù)B.鄢陵(yān)韩傀(guī)色挠(ráo)C.唐雎(jū) 徒跣(xián) 缟素(gǎo) D.抢地(qiǎng) 抢夺(qiāng) 辱没(mò)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一定)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派)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因为)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道)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发闾左逋戍渔阳B.度已失期C.仓鹰击于殿上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优惠),这地是继承先王的,(我)愿意一辈子守护着它,不敢交换!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D.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

9.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A )A.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B.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A )A.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B.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A )A.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B.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色挠.(ráo)弗.敢易(fú)大义凛.然(lǐn)B唐雎.(jū)缟.素(gǎo)以头抢.地(qiǎng)C休祲.(jìn)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D怫.然(fú)夫.专诸(fū)寡人谕.矣(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唐雎不辱.使命()(2)大王加惠..()(3)秦王怫然..怒()(4)休祲..降于天()(5)秦王色挠.()(6)寡人谕.矣()3、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的多义词。

(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3)夫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按要求填空。

(1)秦王形容“天子之怒”为“--------------,-------------”,形容“布衣之怒”为“-------------------------------,---------------------------”,唐雎形容“士之怒”为“--------------------------,--------------------------;----------------------------,-------------------------------;-------------------------,---------------------------。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学校;南赵楼中学设计者;李新莲审核人;王福娥一.基础知识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词.(1)唐雎不辱.使命()(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大王加惠..()(4)请广.于君()(5)岂直.五百里哉()(6)秦王怫.然怒()(7)布衣..()(8)以头抢.地耳()(9)庸夫..()(10)非士.之怒()(11)休祲..()..降于天()(12)天下缟素(13)秦王色挠.()(14)长跪而谢.之()(15)寡人谕.矣()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3)寡人谕矣3.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不同含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之愿终守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专诸之.刺王僚也()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4.翻译下列句子(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达标训练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1、给加粗字注音。

(1)秦王怫然怒( ) (2)以头抢地耳( )(3 )亦免冠徒跣() (4)聂政之刺韩傀( )(5)休祲降于天( ) (6)天下缟素( )(7)秦王色挠( ) (8)寡人谕矣( )2、解释加点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_(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大王加惠______________(18)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____ (19)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 (20)今日是也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写在横线上:(4分)1、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_三• 一词多义:(12分)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____________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_2、于受地于先王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3、徒亦免冠徒跣___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4、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____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_______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5、之愿终守之_______________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此庸夫之怒也____________四、翻译下列句子。

(1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7)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8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9)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五、课文的理解与把握(一)、课内阅读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2、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3、唐雎是如何一步步让秦王理屈词穷的?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4分)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中考题(一)阅读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12分)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仓鹰击于殿上()②天下缟素()③长跪而谢.之()④寡人谕.矣()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 •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_____ ” 厉内茬的特,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点。

(2分)13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

(14分)【甲】(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 e n )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

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1 [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 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

(6 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 【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 【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

(13 分)【甲】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 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者也C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不.惠10 .翻译下面句子。

(4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12 .【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________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________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______ 取胜。

(2分)答案:参考答案1•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3•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4、首先,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睢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5、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一)答案:10. (4分)①通“苍”,青色②穿丧服③道歉④明白11 . (4分)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2分,重点考查“虽” “易” “岂” “直”等词语的理解。

)②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分,重点考查“布衣”“免冠” “徒跣”“抢地”等词语的理解。

)12. (2分)怫然怒色挠13 . (2分)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

(1分)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1分)(意近即可(二)20.⑴道歉⑵介词,从、由⑶明白,懂得⑷穷尽,完结21.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 (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3. B三、9. D(3 分)10. (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评分:4分。

每小题2分)11. 威胁害怕(色挠)(评分:2分。

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12 •郑重(2分)13勇敢智慧(评分:2分。

每空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