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件-2020年全国15套试卷诗歌鉴赏集粹原创人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2020年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优秀实用课件)2

2020年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优秀实用课件)2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反复咏唱“相信未来”对抒发情感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
复沓这一表达技巧的作用:①反复咏唱,一唱三叹,突出强调 了诗人以热情与执着去面对迷途惆怅、失败痛苦的情感。
②反复咏唱“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 人以,具有崇高的悲剧感强烈的震撼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偶成》不仅仅是那个时候的一首表达革 命乐观精神的诗,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 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得到的大悟。 ②诗人通过抒写灿烂的笑容、明朗的呼唤这 些“梦”会像花一样重开 ③表达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日 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2014-202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2014-202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2014-202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

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笑说”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三、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口亩③蕙,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碗兮,乂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IlI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Ll疾。

13.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乂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U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Ll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 “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惜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惜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 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 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 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答案】(1)C(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荒”“暗”二字营造了一片昏暗、衰败的意境。

②视听结合。

“荒埭暗鸡催月晓”,写听觉感受,而一个“催”字,突出了“暗鸡”的呜叫给人的心理感受;“空场老雉挟春骄”则侧重于视觉所见。

③用典。

化用齐武帝鸡鸣埭打猎的事,这里借齐朝帝王荒于畋猎,终至亡国的故事,批评了历史上许多皇帝耽子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落之事实。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2020年诗歌真题鉴赏 课件41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2020年诗歌真题鉴赏 课件41张
官方答案: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 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题干“学诗途径”锁定答题区间在主要早后两 联。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 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 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 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 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 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伯鱼乃荆州高才,早就深刻了解高荷与黄庭坚学诗的美事并已深入学习这两位大家的
诗作,朗诵二贤诗歌声韵响亮、明朗、高洁,琅琅上口。(言语之中充满对伯鱼的夸
赞)
伯鱼年轻好学,深深让“我”敬佩。“我”却常常懒于讲解,还且还讲得很不详细,
(还望伯鱼多多谅解)。(赞伯鱼后生可畏,而自谦说自己懒于讲话,并且讲得很不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020年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优秀实用课件)

2020年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优秀实用课件)
的确,“用浓重的色彩和阴影来表达出一种沉郁的气氛, 使人读后长久为这种气氛所萦绕”,这就是《蛇》这首诗给人 们的感受。它写出了无言的寂寞,也写出了爱的深沉;它有着 奇异的想象,也刻画下它投下的浓重阴影。据诗人说,他是看 到一幅衔着一朵红花的蛇的木刻画后写下这首诗的。但是,这 只是对他全部生活的一个触动。从一幅画到一首诗,这中间仍 有着许多难以言传的秘密。
专题一:现代诗歌的语言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诗歌语言考查形式 3、掌握诗歌语言的答题思路
一、赏读诗歌的语言
乡愁 作者:余光中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蛇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的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2、诗歌第一节中“你万一梦到它时”,诗人 用“梦”而不用“见”,好不好?为什么? ①好,“梦”是姑娘在想念,“见”则似乎是“我”闯进了姑娘 的眼帘;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形容词1、“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次的含义和 是什么?
①绝望就是没有任何的希望,无路可走,无可救药, ②对当时的社会不抱希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ppt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ppt

“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

1、思想性格


2、生活经历

人 论
3、风格流派


4、创作背景和目的

5、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作Hale Waihona Puke 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 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 原
④北宋诗重义理。
者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知作者,知人论世
方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
法 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
标 《征人怨》——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别(边塞
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
方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仅从标
法 题上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注】苗发、司空曙:都是作者的诗友。
读 ① “竹窗闻风”交代了写作缘起和本诗的主要描写

对象。
题 ② “寄”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的人) ③ 暗示了情感基调(思念及由思念而生的其它情
愫)以及题材类别(怀人诗)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全国二)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 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 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 情感?
16.(6分)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 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 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 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 又打开信封补写。
六.(天津)
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 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 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
1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
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 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 《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 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 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 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 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 《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 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 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 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 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 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 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之意。
本词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 主旨相近,应不难作答。
五.(北京)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
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
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 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 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 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 上泛起的红晕。
三.(全国三)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 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 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 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对□仗□, (律或诗:中对的偶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
16.(6分)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 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 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 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 感慨。
四.(全国四)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一.(全国一)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 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 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
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 16.(6分)(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 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 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 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 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
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
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
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
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
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16.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 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 “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 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 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6、(6分)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 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 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 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 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 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 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