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藻类学 整理
藻类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褐藻【异丝体】为原始类型,基本特征是藻体由匍匐部和直立部组成,直立部为单列细胞的分枝体,匍匐部则为匍匐假根,以此固着于基质上。
【假膜体】较异丝体高级,基本特征是由许多的藻丝胶粘在一起,外形似膜状的一种结构。
【膜状体】为高级进化的种类,从外形上已有类似根、茎、叶或气囊等部分的分化,内部细胞向多方面分裂形成数层细胞的膜状体。
【褐藻的细胞壁】内层:主要是由纤维质组成,比较坚韧外层:由藻胶质组成,藻胶质含有几种不同的藻胶,其中存在最广泛的为褐藻糖胶(fucoidin),在海带属及岩藻属中含量较多。
【褐藻的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c、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及藻褐素(藻褐素由于能吸收绿光,所以大部分褐藻类适合于深水层生长)。
【贮藏物质】褐藻淀粉、甘露醇。
褐藻类贮藏的碳水化合物都是可溶性的,贮存在液泡、细胞质或者整个原生质体内。
【褐藻多酚】又成为褐藻单宁酸,能结合蛋白,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主要贮存于许多褐藻细胞质的藻泡中。
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形成黑色色素,藻褐素。
作用:1)防止自身被草食动物摄食2)吸收紫外辐射3)作为细胞壁的组分【单室孢子囊】为一个细胞组成,产生于孢子体上。
孢子囊母细胞含单核,向外突出逐渐膨大,细胞核经过多次分裂产生2、4、8、16、32、64或128个子核,核的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在核分裂停止后细胞质也分裂成与细胞核同数的原生质块,每块中有一细胞核,经过变态形成具有不等长侧生双鞭毛的游孢子,孢子囊成熟后,游孢子通过囊壁顶端小孔逸出,萌发成配子体。
【多室孢子囊】产生于孢子体上,孢子囊母细胞经过多次横纵分裂,产生隔壁,形成许多小室,成为有许多立方形细胞组成细长的多列细胞机构,每个细胞内经过变态产生1~2个游孢子。
当多室孢子囊成熟时,各细胞间的隔壁逐渐溶解消失变成一个圆锥形的囊体,游孢子通过囊顶或侧面的小孔逸出。
多室孢子囊母细胞形成游孢子过程中,不经过减数分裂,因此形成的游孢子,仍然萌发为二倍体的孢子体。
藻类学复习题及答案

藻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载色体又叫色素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
也有仅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蛋白核又叫造粉核或淀粉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
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4.茸鞭型鞭毛:鞭毛上具横向羽状鞭茸。
尾鞭型鞭毛:鞭毛上无横向羽状鞭茸。
5.核相交替:在植物整个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现象。
6.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7.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有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减数分裂而来的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
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9.无性生殖: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是由两个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彼此融合的过程,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0.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藻类高中知识点总结

藻类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分类藻类是一类原生植物,通常按照细胞结构和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细胞结构,藻类可以分为原核藻和真核藻。
原核藻是细菌和蓝藻的统称,其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核藻的细胞含有真正的细胞核,包括硅藻、金藻、绿藻等。
根据营养方式,又可分为自养藻和异养藻,自养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异养藻依赖外源碳源。
二、结构藻类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
单细胞藻类通常由一个细胞组成,形态各异,包括球形、螺旋形、椭圆形等;多细胞藻类由多个细胞组成,有些形成丝状体,有些呈板状。
藻类的细胞主要由质膜、质壁、质囊、叶绿体等结构组成,叶绿体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三、生活史藻类的生活史分为有丝分裂生活史和无丝分裂生活史。
有丝分裂生活史通常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是指两个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游离孢子,孢子产生新的个体;无性生殖是指一个细胞通过单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同样的细胞。
无丝分裂生活史是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些原核藻和原核生物中,无需减数分裂,直接产生子细胞。
四、生态功能藻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同时,藻类也是食物链的起始者,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质,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基础。
此外,藻类还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调节水体的营养物质循环,维持水体的清洁。
但是,过度生长的藻类也会引起水质污染,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总之,藻类是一类重要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藻类的分类、结构、生活史、生态功能等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藻类学

海洋植物(marine plants):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
生物碳泵: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之后在食物网中转化、物理混合、输送及重力沉降等物理过程。
生物泵的度量——颗粒有机碳POC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的细胞壁由两种成分组成:➢1)纤维组分(最常见的是纤维素),用来形成细胞壁骨架;➢2)无定形成分,形成一层内部包埋有纤维组分的基质。
●蓝藻门、绿藻门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硅藻的主要成分为SiO2.nH2O●红藻、褐藻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藻胶●褐藻和红藻中的无定形黏液成分含量最高,有多种多糖成分可以用于商业开发。
●褐藻酸、岩藻多糖、琼脂、卡拉胶。
色素体(chloroplast):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
➢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淀粉核是叶绿体的分化区域,与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积聚有关。
色素成分可分为4大类: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
●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的光合藻类当中,功能是辅助光合色素(吸收峰位于663nm和430nm);●叶绿素b存在于裸藻门和绿藻门当中,功能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为捕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吸收峰位于645nm和435nm);●叶绿素c存在于甲藻门、隐藻门和不定鞭藻门中;●叶绿素d的存在于某些蓝细菌中。
1)绿藻与高等植物利用叶绿素a/b结合蛋白2)褐藻与金褐藻(硅藻、金藻、甲藻、褐藻及其相关类群)利用的的是岩藻黄素叶绿素a/c复合体。
适合吸收蓝光和绿光。
3)蓝细菌、隐藻和红藻使用藻胆体作为主要捕光复合体。
藻类知识点总结

藻类知识点总结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原生生物,以光合作用为能源,通常生长在水中。
由于其微小且难以观察,很多人并不了解藻类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藻类的知识点,包括藻类的分类、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内容。
一、藻类的分类藻类是一类原生生物,按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原始藻门(Primitive Algae)和真核藻门(Eukaryotic Algae)两大类。
1. 原始藻门原始藻门是原始的藻类群,包括了一些具有较古老生物特征的藻类,主要包括了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裸藻门(Pyrrhophyta)和拟菌藻门(Euglen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并且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 真核藻门真核藻门是真核生物的藻类群,包括了褐藻门(Phae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门(Rhod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真核生物的特征,其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功能与原始藻门存在一定差异。
除了按照进化树的位置进行分类外,藻类还可以按照其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生活环境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海洋藻类和淡水藻类;按照形态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单细胞藻和多细胞藻等。
二、藻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藻类的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特征等。
1. 形态特征藻类的形态特征非常多样,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丝状、片状等形态。
藻类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和生物学习性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藻类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
2. 细胞结构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通常包括细胞膜、质膜、叶绿体、核糖体等结构。
藻类的细胞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是藻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因此细胞结构对藻类的生存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藻类生物学

藻类生物学1. 从各门海藻的体制来看,有几种类型?(1)游动式的单细胞:是自养生物的最古老类型,无细胞壁,可以改变形态,或有固定形态的表质膜或囊壳(2)游动的群体:由固定数目或不定数目的游动细胞集合的群体,常是球形或直链状,群体有或不具胶被(3)定性群体:是由一定数目的细胞构成一定形态和结构的群体,有原始定形群体和真正定形群体(4)丝状体:藻体是丝状,是由细胞向一个方向分裂互相连接一行的丝状体称简单丝状体,分枝丝状体是由丝状体的一个细胞向侧面突出与主轴分离隔成的分枝。
(5)异丝体:丝状藻体出现分化,一部分卧生附着基层上,另一部分直立而上。
(6)管状体:藻体为多核管状的单细胞体,是因为细胞核经常分裂而又不破裂,生殖期只有一个细胞。
(7)膜状体:有假膜体和真膜体之分。
膜状体是藻类体制中最高级进化的类型。
假膜体:横切面好像是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实际上是由许多丝状体侧面紧密结合而成的假膜状构造,又有单轴多轴假膜体之分。
真膜体是丝状体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2. 海藻的繁殖方式(1)营养繁殖:营养反之是一种不通过任何生殖细胞进行繁殖的方式,如许多单细胞种类,营养繁殖时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的,群体和丝状体类型,其藻体一部分断裂。
(2)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无性孢子进行的,无性孢子的种类很多,有动孢子,不动孢子,休眠孢子,似亲孢子,四分孢子,内生孢子和外生孢子等。
孢子是由营养细胞直接生成,或由特殊的孢子囊生成。
(3)有性生殖: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A. 同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态,大小完全相同。
B. 异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状相似,大小不同,一个个体较大,活动力弱,称雌配子;另一种个体小,活动力强,称雄配子,雌雄配子相互结合成合子。
C. 卵式生殖:相配合的两配子形态,大小都不同,雄性配子个体小,数目多,称为精子。
雌性配子个体大,一般只有一个,称为卵子。
3. 生活史H.h型,单配体单相世代型:(1)(2)H.d 二倍体单相世代型(3)D.h+d 双相世代型A. 同型世代交替型(石莼):在生活史中,孢子体世代的藻体和配子体世代的藻体外形相同,这两种世代交替出现B.异型世代交替:生活史中,孢子体的藻体2n和配子体藻体n外形不同。
藻类学复习题及答案

藻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载色体又叫色素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
也有仅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蛋白核又叫造粉核或淀粉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
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4.茸鞭型鞭毛:鞭毛上具横向羽状鞭茸。
尾鞭型鞭毛:鞭毛上无横向羽状鞭茸。
5.核相交替:在植物整个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现象。
6.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7.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有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减数分裂而来的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
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9.无性生殖: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是由两个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彼此融合的过程,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0.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藻类学复习题及答案

藻类学复习题及答案1. 藻类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描述藻类生物的分类系统,并列举至少五种主要的藻类门。
3. 什么是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请各举一例。
4.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哪些角色?5. 藻类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6. 简述藻类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7. 什么是有害藻华?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8. 描述藻类生物的生命周期。
9. 藻类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位置是什么?10. 什么是蓝藻?它们与其他藻类有何不同?答案1. 藻类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它们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多数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有的具有纤维素细胞壁,有的则没有。
2. 藻类生物的分类系统非常复杂,主要的藻类门包括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
3. 单细胞藻类的例子是衣藻(Chlamydomonas),多细胞藻类的例子是海带(Laminaria)。
4.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扮演初级生产者的角色,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同时也是水体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5. 藻类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如分裂、孢子形成)和有性繁殖(如配子结合)。
6. 光合作用是藻类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通过光系统捕获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同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7. 有害藻华是指某些藻类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大量繁殖,形成密集的水华,可能产生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8. 藻类生物的生命周期可能包括无性繁殖阶段和有性繁殖阶段,有的还具有休眠阶段。
9. 藻类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通常处于第一营养级,是食物链的基础。
10. 蓝藻是一类古老的细菌型生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属于真正的植物。
它们与其他藻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
希望这些复习题和答案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藻类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学
1.绪论
1.藻类学的概念是什么?
2.藻类是什么?如何定义的?
3.藻类的起源是什么?
4.藻类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上处于什么位置?
3.藻类可以分为几大类?
g藻类学家根据细胞学和形态学特点, 将现已发现的约3 万种藻类分成11个门, 分别称作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黄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
4.藻类主要生长在哪里?
5.藻类的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的?
6.藻类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7.藻类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7.什么是有毒藻类?
8.藻类有什么经济价值?
9.藻类有什么生态利用价值?
10.藻类有什么药用价值?有什么医学效果?
11.藻类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12.藻类研究进展如何?研究前景如何?
13.目前,有哪些新技术应用于藻类的研究?
我国藻类的研究进行得怎么样?
什么叫赤潮?
引起赤潮的藻类有哪几种?
g在这些藻类中, 大约330种能引发赤潮, 其中我国海域发现有127种, 目前已确认为30种在我国沿海各地引起过赤潮, 其中频率最高的是夜光藻、中助骨条藻和囊毛藻种类。
引起赤潮的藻类分为两大类,其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通过研究, 人们发现能形成赤潮的藻类分成两类, 一类不能产生毒素, 而是通过异常增殖或者聚集而导致海面出现赤潮现象的藻类。
由这类藻类引起的赤潮的主要危害是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虾贝类难似生存, 引起海洋食物链局部中断。
另一类是能分泌毒素的藻类, 这些毒素包括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下痢性贝毒等三大类, 其中的一部分能直接杀死鱼虾贝类, 另外一些能通过食物链引起人体患病、腹泻或中毒死亡。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赤潮损害中毒事件大都是由这类藻类引起。
有毒藻类可分为哪几类?其毒害机理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g在赤潮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其主要控制因素是什么?
如何监测、监视和预测、预报赤潮的发生?
一旦赤潮发生, 如何进行有效地防控对策? 如何对灾害性赤潮进行有效治理?
什么叫水华现象?
什么叫湖泊富营养化?
湖泊富营养化有哪些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