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之综合强化训练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教学资料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一、[xx·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
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
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
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
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
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
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
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项强化练(二十五)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强化练(二十五)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组一对点练(15分)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填“一致”或“不一致”)。
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15分)1.选项: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所有产业样式中,电影的跨国传播能力最丰富、最有效。
(3分)原句:而在所有文化样式中,电影的跨国传播能力最丰富、最有效,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更缓和、更具柔性、更能融合视野上的对立,从而构造一种国家的文化“软形象”。
比对结果:(1分)理由:(2分)2.选项: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文化本身成了产业,因此下海经商的文人中有些被称为“儒商”。
(3分)原句:改革开放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
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般泾渭分明了。
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
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文化资源,却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提供机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比对结果:(1分)理由:(2分)3.选项:除了批评道德的缺失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3分)原句: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缺失,亦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比对结果:(1分)理由:(2分)4.选项: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富有巨大的张力,使得这首诗时间跨度长,跳跃性大。
(3分)原句: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
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只有21个字,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
比对结果:(1分)理由:(2分)5.选项: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3分)原句: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
比对结果:(1分)理由:(2分)题组二综合练(18分)(一)(xx·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二)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综合提能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未必被人普遍接受,但认识论历来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则为多数哲学家所接受)。
所谓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既包括山河大地,也包括人类自身。
古代哲学家一开始就注意观察客观世界的构成,推测构成世界的材料成分。
中外哲学家都是从关心天地万物构成开始其哲学探索的。
这是宇宙论阶段。
在这个基础上再前进,不满足探求世界的构成,还要进一步探求其所以构成的理论根据,即玄学家所说的“所以迹”。
这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本体论阶段。
人类认识不断深入,转而观察、研究人类自身、主观世界,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就由本体论进入人性论的阶段。
对于人性论的研究,佛教有它独到的地方。
印度佛教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心理摹述的记载,但论证的是如何纯洁心灵,杜绝杂念,完全是为了宗教修养。
这一套学说传到了中国,促使中国哲学利用佛教的思想资料完成了自己的进程,从而从本体论进入心性论。
这是佛教传播者们所未料到的。
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还带有外来文化的某些生硬痕迹,如“阿赖耶识”即属于引进的概念,与中国哲学传统观念不甚衔接,虽然在理论发展的道路上是衔接的。
禅宗在这一条道路上使它中国化,明确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正式建立了心性之学,已经发表的各种版本的《坛经》以及《南宗定是非论》《坛语》等禅宗文献以及其他已有的大量禅宗资料,有不少关于“心性”“本心”“识心见性”以及“领悟”和自修自悟的生动论述。
心性论的建立,是隋唐佛教在理论上的贡献,而贡献最大的应推禅宗。
心性之学建立之后,得到中国哲学界的普遍认可,禅宗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宋明理学可以说是接着禅宗的心性之学继续开拓的新领域,形成儒教。
儒教还吸收了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宗派的思想,但主要脉络来自禅宗。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文档: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一真题真练 Word版含答案

[考点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21·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谈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盼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月的争辩,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月确不行移的,生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供应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月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月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转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生疏。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创造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明显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很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月,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节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核心提示:儒家文化面临生存危机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现在差不多差不多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
也确实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差不多差不多上消逝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
现在那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
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差不多价值取向已差不多上不能阻碍现代中国人在人一辈子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专门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形看起来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如此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
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进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如此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确实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复原得比往常还要更兴盛;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
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
“中国向何处去?”那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差不多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下列对“儒家文化是否存在的四个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是否有自觉继承文化精髓的传人。
B.文化赖以生存的差不多的社会结构是否存在。
C.文化的差不多价值取向是否阻碍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
D.文化的专门语言是否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解析“是否阻碍”表述错误,原文是“已差不多上不能阻碍”。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丰富教学资源考情数据统计年份 命题材料 考查角度考纲要求 2019 全国卷Ⅰ: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全国卷Ⅱ: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全国卷Ⅲ: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8 全国卷Ⅰ: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全国卷Ⅱ: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全国卷Ⅲ: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③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2017全国卷Ⅰ: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全国卷Ⅱ: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全国卷Ⅲ:陆邵明《留住乡愁》 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③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 2016全国卷Ⅰ: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全国卷Ⅱ:格非《塞壬的歌声》 全国卷Ⅲ: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①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信息 ②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学中的历史》③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断数据分析:近四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2017年高考是变化的节点。
一是试题设计,开始置入选“正确”项的试题。
二是选文出现学术论文与时评文并存的局面,更加重视对论述文本质特点的考查,专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考查。
三是加大思维考查力度,重视逻辑推理、推断能力的考查一、(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
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
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
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
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
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5一般论述类

专题强化训练(二十五) 一般阐述类文章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2021·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一个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或者外表上多么幸福,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有人认为抑郁症就是一时想不开导致的情绪低落,纯属心理问题。
其实不然,抑郁症属于生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
得了抑郁症的病人绝不仅仅是情绪低落这么简单,而是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仿佛大脑被屏蔽了。
病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幻觉,听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还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
抑郁症患者确实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严重的甚至连床都不愿起,饭也不想吃,但这并不等于他想死。
有人做过统计,虽然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真正付诸行动并“成功〞的还不到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还有两个因素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相关。
其一,抑郁症患者假如服用某种神经性药物的话,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进步。
这里所说的神经性药物特指中枢神经抑制剂,包括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毒品。
威廉姆斯就是个瘾君子,曾经屡次进戒毒所承受治疗,说明他的毒瘾已经到达相当严重的程度。
其二,抑郁症患者假如还伴有狂躁症,情况就会变得格外严重。
狂躁症和抑郁症正相反,患者表现为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说话口无遮拦。
事实上,不少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极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医学上称这类病人为躁郁症患者。
威廉姆斯就是一个典型的躁郁症患者,他自己也成认他一上舞台就会变成一个疯子,回到生活中就会立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说话。
像威廉姆斯这样的情况在演艺界似乎非常普遍,很多演艺界人士都有这种倾向,自杀的比例似乎也相当高。
大家熟悉的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科本就是一例。
他生前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突然吞枪自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