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编写
岩土工程实地操作报告

岩土工程实地操作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岩土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稳定与使用寿命。
为了深入了解岩土工程现场施工情况,提高施工质量,本报告对某在建岩土工程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分析。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地点:某城市新区2.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3.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地下室工程、边坡支护工程等4. 施工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 设计单位:XXX设计院三、实地考察内容3.1 地基与基础工程1. 施工方法:本项目采用桩基施工,主要包括预制桩、灌注桩等。
2. 施工质量:通过观察施工现场,桩基施工符合规范要求,桩位、桩长、桩径等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设备:主要设备有桩架、钻机、混凝土泵车等,设备运行正常。
3.2 地下室工程1. 施工方法:地下室工程采用明挖法、暗挖法等施工,主要包括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施工、防水施工等。
2. 施工质量: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边坡稳定,无坍塌现象。
支护结构施工符合规范要求,防水施工到位。
3. 施工设备:主要设备有挖掘机、装载机、喷锚机等,设备运行正常。
3.3 边坡支护工程1. 施工方法:本项目边坡支护采用喷锚支护、土钉支护等方法。
2. 施工质量:喷锚支护施工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连接牢固。
土钉支护施工深度、间距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设备:主要设备有喷锚机、钻机等,设备运行正常。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施工现场管理方面:部分施工现场存在杂物堆积、安全标志不明显等问题,建议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质量方面:部分桩基施工存在桩位偏差较大、桩长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3. 施工设备方面:部分设备存在磨损严重、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建议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近工程经验进行,并提供岩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对甲级岩土工程勘察,除按乙级要求进行外,尚宜提供载荷试验资料,必要时应对其中的复杂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结合监测对评价结论进行检验。
14.1.6 任务需要时,可根据工程原型或足尺试验岩土体性状的量测结果,用反分析的方法反求岩土参数,验证设计计算,查验工程效果或事故原因。
条文说明14.1 一般规定14.1.1 本条主要提出了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总要求,说明与本规范各章的关系。
14.1.2 基本内容与《94规范》相同,仅修改了部分提法。
14.1.3 将《94规范》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条合并为一条,写法比较精炼。
14.1.6 将《94规范》中有关原型观测、足尺试验和反分析的主要规定综合而成。
在《94规范》中关于反分析设了专门一节,在王程勘察中,反分析仅作为分析数据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勘察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报告中其他节的内容也不匹配,因此不单独设节。
第三章14.2 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14.2.1 岩土参数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选用,并按下列内容评价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1. 取样方法和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2. 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3. 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的分析比较;4. 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5. 测试方法与计算模型的配套性。
14.2.2 岩土参数统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应按场地的工程地质单元和层位分别统计;2.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条文说明14.2 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14.2.1 评价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在《94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和测试方法与计算模型的配套性两个要求。
14..2.3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可以作为参数离散性的尺度,但由于标准差是有量纲的指标,不能用于不同参数离散性的比较。
为了评价岩土参数的变异特点,引入了变异系数δa的概念。
变异系数δ是无量纲系数,使用上比较方便,在国际上是一个通用的指标,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国家、不同土类、不同指标的变异系数经验值。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发布时间:2022-07-21T02:52:02.54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5期3月作者:王鹰[导读]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基础工作。
其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到所有工程的造价和安全,对所有施工进度都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王鹰中佳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430摘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基础工作。
其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到所有工程的造价和安全,对所有施工进度都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推行各项工作规范,严格把握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积极模仿和应用行业全新的科研成果,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分析评价,以及最终形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活动。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现阶段普遍认为要落实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需掌握到建设场地岩土体的类型、结构构造、空间布局规律。
第二,对不同类型的岩石、土体工程性质应详细了解,全面掌握,包括其物理性质、力学指标,设计参数等。
第三,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等提供依据,为其他岩土工程设计,如基坑支护、边坡治理、提供技术参数。
关于勘察的方法可大体总结为四种: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及取样、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及监测。
最终结合以上多种或全部方法,对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实现定性评价或定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不利因素,作出确切合理的结论,并编制最终成果报告文件。
2岩土工程场地工程勘察内容2.1自然地理条件勘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场地工程的建设必定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
具体勘察工作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勘察手段。
岩土勘察报告范文

岩土勘察报告主题:工地岩土勘察报告标题:工地岩土勘察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针对工地进行岩土勘察,目的是评估工地的地质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本次勘察主要包括对地质构造、岩土层、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对该工地的后续工程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和预防措施。
一、引言岩土勘察作为建设工程前期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勘察针对工地进行,旨在找出潜在的地质风险点,为保证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方法1. 实地考察:根据工程地点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和测量。
2. 取样测试:采集土壤、岩石等样品,进行试验室测试,分析土壤简并度、抗压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质。
三、地质构造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发现本工地所处地区为山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为褶皱构造。
山体主要由页岩、砂岩和石灰岩组成,存在明显的水平节理和倾斜节理,岩石强度较高。
四、岩土层分析通过采样测试和试验室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层:工地土壤层主要由黄土和砂土构成,含水量较高,可塑性较强。
2. 岩石层:岩石层主要由砂岩和页岩组成,岩石强度较高,但可能存在节理破坏和滑坡等地质风险。
五、地下水位测定经过地下水位的测定,得出以下结论:1. 地下水位较浅,大约为3-5米。
2. 地下水位受降雨和降水量的影响较大,在雨季可能出现水位上涨的情况,需要注意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对工地后续的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 针对岩石的节理破坏和滑坡等地质风险,应加强岩石支护措施,采取合适的岩石锚杆和喷浆加固等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2. 鉴于土壤的可塑性较强,建议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加设土钉墙和地下水抽排等方式,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3. 雨季时需注意地下水位上涨的情况,考虑加设排水系统,确保工地排水畅通。
七、总结本次岩土勘察对工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标题: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引言概述: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通过测试技术可以获取岩土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报告将介绍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测试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岩土工程测试方法1.1 岩土样品采集:岩土工程测试的第一步是采集样品,样品的采集方法和位置对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
1.2 试验室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岩土工程测试的常用方法,包括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剪切试验等。
1.3 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是对岩土工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原位试验、动力触探等。
二、岩土工程测试仪器设备2.1 岩土力学试验仪器:岩土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仪器包括压力机、拉伸机、剪切机等,用于进行不同类型的力学试验。
2.2 岩土物理试验仪器:岩土工程测试中还需要使用一些物理试验仪器,如密度计、渗透仪等,用于测试岩土材料的物理性质。
2.3 数据采集仪器:为了准确记录测试数据,岩土工程测试中还需要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如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三、岩土工程测试数据分析3.1 数据处理:岩土工程测试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3.2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岩土工程测试数据,可以揭示岩土材料的特性和规律。
3.3 结果评价:最终的测试结果需要进行评价,以确定岩土材料的工程性能和适合范围。
四、岩土工程测试质量控制4.1 样品质量控制:岩土工程测试的样品质量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4.2 仪器校准:岩土工程测试仪器的准确性也是测试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4.3 数据审核:对岩土工程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5.1 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在工程设计阶段可以为工程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匡助设计合理的工程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总结和归纳,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仅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
下面将从报告的编制内容、格式、要求等方面,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
一、报告的编制内容。
1.前言。
前言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开篇,要求简明扼要地介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范围、依据、编制依据和编制目的等内容,同时也要对勘察单位、勘察人员和编制人员进行简要的介绍。
2.勘察范围和方法。
勘察范围和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详细描述勘察的范围、方法、技术路线和勘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勘察成果分析。
勘察成果分析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对勘察成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包括岩土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地基承载力、地震烈度、边坡稳定性等内容,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4.勘察成果的应用。
勘察成果的应用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落脚点,要求对勘察成果的应用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在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等方面的应用,以确保勘察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
5.总结和建议。
总结和建议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收尾部分,要求对勘察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二、报告的格式要求。
1.报告的封面。
报告的封面应包括报告的标题、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勘察单位、勘察地点等信息,并要求统一格式、规范书写。
2.报告的目录。
报告的目录应包括报告的主要章节和内容,要求清晰明了、便于查阅。
3.报告的正文。
报告的正文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表述准确、条理清晰,要求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术语,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4.报告的附录。
报告的附录要求包括相关的资料、图表、数据和文献等内容,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三、报告的编制要求。
1.报告的编制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它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的一种专业技术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报告的组成部分、报告的编制程序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
1. 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勘察的真实情况和勘察成果,不得夸大和虚假。
2. 报告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3.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可读性,不得存在技术错误和语言表达不清的情况。
4.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得存在无法执行和无法实施的情况。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组成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扉页、目录、主体部分、附录和参考文献等。
其中,主体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项目概况、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结果、分析与评价、建议等内容。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程序。
1. 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勘察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勘察的范围和内容,制定勘察方案和计划,确定勘察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2. 勘察过程中的实施工作,按照勘察方案和计划进行勘察工作,采集勘察资料和样品,进行实地勘察和实验分析等。
3. 编制报告的工作,整理和分析勘察资料,撰写报告的各个部分,组织报告的编排和排版等。
4. 报告的审核和审定工作,对编制完成的报告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定,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是规范和指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才能保证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进行工程决策的重要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报告的结构、内容和编制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报告的结构。
1. 封面,包括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等内容。
2. 目录,列出报告中各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3. 前言,简要介绍编制本报告的目的、依据、范围和主要内容。
4. 主体部分,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勘察方法、勘察成果、分析与评价、勘察成果的应用等内容。
5. 结论,对勘察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工程建议。
6. 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7. 附录,包括勘察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程序、勘察成果的资料等。
二、报告的内容。
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工程用途等信息。
2. 地质概况,包括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内容。
3. 勘察方法,包括野外地质勘察、室内试验分析等内容。
4. 勘察成果,包括岩土样品的采集、试验数据的处理、勘察成果的分析等内容。
5. 分析与评价,对勘察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地基承载力、地震烈度、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6. 勘察成果的应用,对勘察成果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三、编制要求。
1. 报告应准确、清晰、完整地反映勘察成果,不得夸大和隐瞒事实。
2. 报告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格式规范,文字表述准确、简练。
3. 报告中的数据应真实可靠,应标明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4. 报告中的图表应清晰、规范,图表应有编号和标题,便于查阅和理解。
5. 报告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公式过多,要求语言通俗易懂。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为工程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标准值 0.10
0.30 0.30 0.50 0.30 0.10 0.10 0.30
12
Ingles建议的不同岩土的变异系数
岩土参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
孔隙比 重度
粘粒含量
范围值 0.06-1.00 0.13-0.42 0.01-0.10 0.09-0.70
建议标准值 0.40 0.25 0.03 0.25
A、定值法 也称稳定性系数法或安全系数法。它将各种计 算参数皆取一确定值。因稳定性系数就是各种参数的函数, 即
K=f(c、φ、γ…)
35
定值法
因而所获得的稳定性系数也是一确定值。为可靠起见, 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一般用安全 系数来保证计算的安全度。即在强度上根据经验打一折 扣,作为安全储备。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应在详细占有资料和数据的基 础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类似工程的经验进行论证,并 宜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
33
定量分析评价的内容
(1)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 (2)岩土体的强度、稳定性及其极限值,包括地基和基础、 边坡和地下洞室的稳定性。 (3)岩土压力及岩土体应力的分布与传递。 (4)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问题。 定量分析可采用解析法、图解法或数值法。
23
f
1 n 1
n i 1
i2
n
i
i 1
n
2
24
25
岩土参数设计值公式
d
k
是岩土参数的分项系数,
按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取值。
26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在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中,应按下列不同情况 提供岩土参数值: (1) 一般情况下,应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fm)、变异 系数(δ)、数值范围和数据的个数(n)。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标准值应按 式(fk=rsfm)计算;当设计规范另有专门规定的标准值取 值方法时,可按有关规范执行。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 测试和搜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 和要求进行。
29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要求
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的类型、特点、荷载情况和变形控 制要求; 掌握场地的地质背景,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各 向异性和随时间的变化,评价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 确定其最佳估计值; 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工程的经验; 对于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岩土工程问题, 可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或足尺试验取得实测数据进行分 析评价; 必要时可建议通过施工监测,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
31
岩土工程计算的要求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可用于评价岩土地基 承载力和边坡、挡墙、地基稳定性问题,可根据 有关设计规范规定,用分项系数或总安全系数方 法计算,有经验时也可用隐含安全系数的抗力容 许值进行计算。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进行验算控制,可用于 评价岩土体的变形、动力反应、透水性和涌水性 任务需要时可根据工程原型或足尺试验得到的岩 土体性状的量测结果,用反分析的方法反求岩土 参数,验证设计计算,查验工程效果或事故原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宜采用平均值。 评价岩土性状需要的岩土参数应采用平均值。
27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和设计值
(3)当用以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计算时,岩土参 数的 设计值 fd可按下式计算:
fd=fk / γ 式中:γ——岩土参数的分项系数,按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取值。
28
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
k sm
s
1{1.704 n
} 4.678 n2
rs为统计修正系数
21
标准值的确定
s称为统计修正系数。 式中的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比如抗剪强度指 标的修正系数应该取负号,按照较小的抗剪强度 考虑。 也可按岩土工程的类型和重要性、参数变异性、 统计时数据的个数,根据经验选用,当勘察报告 中采用的设计标准另有专门规定时,标准值的取 值方法应按该规范的规定执行。
0.044-0.213
0.166-0.173
0.177-0.257 0.122-0.300 0.170-0.500 0.166-0.469 0.209-0.417
0.206-0.308 0.197-0.424 0.097-0.268 0.164-0.370 0.100-0.360 0.140-0.168
22
思考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计算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所用的统计 修正系数γs,计算公式中正负号使用正确的是:
A 抗剪强度指标的修正系数应取正值 B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修正系数应取正值 C 砂土孔隙比的修正系数应取正值 D 粘性土侧限压缩模量的修正系数应取负值 E 荷载板试验承载力的修正系数应取负值
注: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对于土层,对工程不利的 情况有:抗剪强度低、标贯击数低、孔隙比大、压缩模 量低和承载力低等。
f
1 n
n
1
i 1
i2
n
i
i
n
2
9
变异系数
f m
100%
岩土参数的变异性等级
变异系数
δ<0.1 0.1≤ δ <0.2
变异性等级 很低
低
0.2≤ δ < 0.3
中等
0.3≤ δ <0.4 高
δ≥0.4 很高
10
统计方法
平均值:反映数据分布的集中情况或中心趋势; 标准差: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变异系数: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是反映参数离散性的尺 度,但标准差是有量纲的,不能用于不同参数离散性的 比较。 变异系数是无量纲系数,使用上比较方便,也可用于不 同参数离散性的比较。
16
剩余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对于主要参数宜绘制参数沿深度变化的图件,以便 分析参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异规律,按照参 数变化的特点,分为相关型和非相关型。 对于相关型指标:
剩余标准差 变异系数 相关系数r,非相关时为0
17
指标的选用
指标的选用 标准值的确定
18
指标的选用
(1)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如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饱和度、相 对密实度、吸水率等,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指标,如 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宜选用平均值 ,当变异系数较大时,可根据经验作适当调整;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指标,如 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选用指标的标准值; (4)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4
概述
一般情况下,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具有共同的特征:(1 )具有同一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并处于同一构造部 位和同一地貌单元的岩土层;(2)具有基本相同的岩 土性质特征,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 物理力学性能和工程性能;(3)影响岩土体工程地质 性质的因素是基本相似的;(4)对不均匀变形敏感的 某些建(构)筑物的关键部位,视需要可划分更小的 单元。
11
Ingles建议的不同岩土的变异系数
岩土参数
内摩擦角(砂土) 内摩擦角(粘性土)
内聚力c(不排水) 压缩系数 固结系数 弹性模量 液限 塑限
标准贯入击数
范围值 0.05-0.15 0.12-0.56 0.20-0.50 0.18-0.73 0.25-1.00 0.02-0.42 0.02-0.48 0.09-0.29 0.27-0.85
30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要求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岩 土体的变形和强度应进行定量分析;场地的适宜性、场地地 质条件的稳定性,可仅作定性分析。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区别进行。对丙 级岩土工程勘察,可根据邻近工程经验,结合触探和钻探取 样试验资料进行;对乙级岩土工程勘察,应在详细勘探、测 试的基础上,结合邻近工程经验进行,并提供强度和变形指 标;对甲级岩土工程勘察,除按乙级要求进行外,尚应提供 载荷试验资料,必要时应对其中的复杂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并结合监测对评价结论进行检验。
34
定量分析的方法
(1) 解析法 是使用最多的方法,它以经典的刚体极限平衡 理论为基础。这种方法的数学意义严格,但由于应用时对实 际地质体有一定的前提假设条件,以及边界条件的确定和计 算参数的选取也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甚至有一定的经验 性,所以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
解析法可分为定值法和概率分析法 。
第12章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 报告编写
1
本章内容
1. 岩土参数的统计和选用 2. 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 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 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图表 5.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
2
岩土参数的统计和选用
1. 概述 2. 统计方法 3. 指标的选用
3
概述
由于岩土体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空间各点岩土的物理力 学性质是不同的,相应地由试验得到的岩土参数也是不同的 ,尤其是不同岩土层的岩土参数变异性较大。因此,岩土性 质指标统计应按工程地质单元和层位进行,统计时地质单元 中的薄夹层不应混入统计。 所谓工程地质单元是指在工程地质数据的统计工作中具有相 似的地质条件或在某方面有相似的地质特征,而可将其作为 一个统计单位的单元体。因而,在这个地质单元体中物理力 学性质指标或其它地质数据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又不是完全 一致。
5
概述
进行统计的指标一般包括岩土的天然密度、天 然含水量、粉土和粘性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 指数、粘性土的液性指数、砂土的相对密实度 、岩石的吸水率、岩石的各种力学特性指标、 特殊性岩土的各种特征指标以及各种原位测试 指标。 对以上指标,在勘察报告中应提供各个工程地 质单元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 变异系数和数据的数量。当统计样本的数量小 于6个时,只提供指标的范围值。
0.049-0.089 0.162-0.245 0.333-0.645 0.156-0.290 0.160-0.550 0.28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