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格律 (2)

五言律诗格律一、五言律诗的定义五言律诗,是一种古代汉语诗歌形式,每一句由五个字组成,共四句组成一首五言律诗。
它具有律诗的格律特点,要求每句的韵律、平仄、押韵等方面符合一定的规律。
二、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定1.字数规定: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2.平仄格律: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与五言绝句相同,分为平、仄两种。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等为常见的平仄格律。
3.押韵规律:五言律诗要求每一句都有韵脚。
一般情况下,五言律诗每两句押一韵,前两句押双韵,后两句押双韵。
例如 AABB、ABAB等为常见的押韵形式。
4.变体格律:在五言律诗的创作中,也可以有一些变体格律。
例如连续两句平平仄仄仄,也被称为夹押平仄韵。
三、五言律诗的创作技巧1.平仄对仗:五言律诗注重平仄对仗,通过合理的平仄搭配,使诗歌节奏感明显,富有韵律美。
在创作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诗句,使得平仄对仗更加完美。
2.韵脚押韵:五言律诗的韵脚押韵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创作时,需要选用符合押韵规律的词语,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和谐。
3.意境表达:五言律诗的韵律格律是表现诗人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在创作时,需要通过选用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词句,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引人入胜。
四、五言律诗的例子下面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和河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尽情追求的渴望。
诗中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格律,同时由于每两句押一韵,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
五、总结五言律诗作为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平仄格律和押韵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词语的选用和诗句的平仄搭配,使得诗歌更具韵律美和意境感。
通过掌握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定和创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诗歌形式。
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哈。
先说第一种格式,那叫仄起仄收式。
啥意思呢?就是开头的字是仄声,一个字也是仄声。
就像“白日依山尽”,“白”是仄声,“尽”也是仄声。
这种格式呀,读起来有种紧凑的感觉,节奏很快,像是急匆匆要告诉你什么大事儿。
再来说第二种,叫仄起平收式。
比如说“仄仄仄平平”,开头仄声,结尾平声,像“月黑雁飞高”,是不是听起来就稍微舒缓一些,有那么点儿悠扬的味道。
第三种是平起仄收式,好比“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就是这样的,感觉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味道。
一种是平起平收式,像“平平仄仄平”,“深林人不知”,这种读起来特别平稳,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其实这四种格式各有各的妙处,就看诗人怎么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啦!怎么样,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好好唠唠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你瞧第一种,仄起仄收式,这就好像是个急性子,一开口就风风火火的。
比如说“岁暮阴阳催短景”,仄声开头仄声结尾,是不是特别有那种紧迫的感觉?接着是仄起平收式,这就温柔多啦。
像“此地一为别”,开头仄声,结尾平声,就像是有人在轻轻地跟你诉说离别之情。
再说说平起仄收式,“凄凉宝剑篇”这样的,它呀,就像个安静的旁观者,淡淡地讲述着故事。
是平起平收式,“青山横北郭”,这种听起来特别平稳大气,就像一幅展开的壮丽画卷。
每种格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诗人用它们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美妙的诗篇。
咱们在欣赏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呢。
是不是很神奇呀?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咱们下次接着说!。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
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式

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式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律诗平仄谱

五言律诗也叫“五律”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一样,四联八句,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领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领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
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以下规则:(一)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三)平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四)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五)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五律的平爪格式有四种附: ()中可平可人第一种:[平起首句入韵式]逢一、二、四、六、八句押平韵.平平人人平[韵],(人)仄人平平[韵](人)仄平平人,平平仄平[韵] 。
[对仗](平)平平人人,(人)仄仄平平[韵] 。
[对仗](人)人平平人,平仄人平平[韵]第二种:[平起首句不入韵式]逢二、四、六、八句押平韵,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人,(人)仄人平平[韵](人)仄平平爪,平平仄人平[韵] 。
[对仗](平)平平爪爪,(人)仄人平平[韵] 。
[对仗](人)瓜平平人,平平仄仄平[韵]第三种:[人起首句入韵式]逢一、二、四、六、八句押平韵.(人)仄人平平[韵] ,平平厂人平[韵] (平)平平爪仄,(人)仄人平平[韵] 。
[对仗](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对仗](平)平平人人,(人)仄人平平[韵I[人起首句不入韵式]第四种:逢二、四、六、八押平韵,首句不用韵.(人)仄平平仄,平平仄人平[韵]。
(平)平平仄爪,(人)仄仄平平[韵] 。
[对仗](人)仄平平爪,平平仄仄平[韵] 。
五言律诗的形式特点及演变

五言律诗的形式特点及演变一、引言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交流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言律诗的形式特点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二、五言律诗的基本形式特点1.字数限制:每行五个字(共十个字)。
2.平仄排列: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3.押韵规则:句末押韵,一般为a-a-b-b-a或a-a-a-b-b。
4.構思條理清晰,表達精煉簡潔。
5.内容通常包括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或陈述思想观点等。
三、唐宋时期五言律诗的发展1.盛唐时期,五言律诗达到了鼎盛阶段。
杜甫、李白等大家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五言律诗作者。
2.唐代后期至宋代,虽然保留了传统形式特点,但逐渐弱化了平仄要求,押韵方式也相对宽松。
3.宋代以后,五言律诗发展较慢,但在词牌中仍然保留有五言律诗的形式。
四、明清时期五言律诗的变革1.明代以后,五言律诗开始注重语言表达的精细和感情表达的突出。
吴均、杨基等人提出了讲究“气势磅礴”的理念,尝试改变传统形式。
2.清代时期,五言律诗变得更加多样化,融入了新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袁枚、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更高的创新性。
五、当代五言律诗的现状与发展1.在当代,由于语境和审美观念的转变,五言律诗不再是主流形式。
但仍然有一些文人学者执着于传统形式,并在其中进行创新实践。
2.当代五言律诗更注重个性化的思想表达和审美追求,在内涵上更为丰富多样。
六、结论五言律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演变和变革。
其基本形式特点仍然对现代文人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理解五言律诗的形式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歌鉴赏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

诗歌鉴赏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特点而备受称赞。
五言律诗是指每句诗由5个字组成,且每两句之间的平仄音节要相互呼应,这是其韵律特点的核心。
下面将针对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进行详细的鉴赏。
五言律诗中的韵律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平仄和韵脚。
平仄是指每个字的音节所产生的声调,平仄音节的排列顺序形成了五言律诗中独特的节奏感;而韵脚则是指每两句诗中相同的末尾音节,通过与前一句的对应和相互呼应,使整首诗的韵律更加丰富。
在五言律诗中,平仄音节的安排十分重要。
平仄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平仄音节的排列顺序可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等。
不同的平仄音节排列顺序会给诗歌带来截然不同的节奏和韵味。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重阳”与“曲江”在平声处押韵,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中的“风”与“逢”则是在仄声处押韵,这样的平仄音节的巧妙组合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平和而又律动的韵律感。
另一个重要的韵律特点是五言律诗的韵脚。
韵脚指的是每两句诗的末尾音节相同,例如“AABB”的韵脚结构。
这样的韵脚呼应使整首诗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给人一种悦耳的美感。
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中的“尽”和“流”形成了一个韵脚。
这种韵脚的呼应让整首诗的韵律更加明显,给人以激荡心灵的视听享受。
除了平仄和韵脚外,五言律诗的字数和诗句结构也决定了其韵律的特点。
每句五言律诗由5个字组成,这使得每首诗都能在有限的字数内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五言律诗的字数和韵律要求还决定了诗句的排列方式。
通常,五言律诗采用平行的四句或八句排列方式,每一句都要与前一句和后一句呼应,形成整体的和谐感。
这种排列方式不仅使诗歌结构清晰,也增加了整体的韵律美。
总结起来,五言律诗的韵律特点主要体现在平仄和韵脚两个方面。
平仄音节的巧妙安排和韵脚的呼应使得五言律诗在节奏和韵味上独具特色。
此外,五言律诗的字数和诗句结构也为其韵律美的展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律诗韵律标准

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于唐代。
律诗的韵律标准如下:1.字数: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分别指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五言律诗共20字,分为四句;七言律诗共28字,分为四句。
2.平仄:平仄是指诗歌中字音的高低。
平音为高平,仄音为低平。
在律诗中,平仄要求严谨,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押韵:律诗要求押韵,即两句或多句诗歌的末尾字音相同。
五言律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押韵;七言律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押韵。
4.对仗:律诗要求对仗工整,即相邻两句之间的字义、词类和语法要一一对应。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与“遥看”对仗,词义相近,都是描绘自然景色;“香炉生紫烟”与“瀑布挂前川”对仗,形象相近,都是描述山水景色。
5.音韵:律诗要求音韵和谐,即诗歌中的字音要协调搭配,避免出现生硬、刺耳的声音组合。
这些标准是律诗的基本韵律规则,但并非绝对,有时诗人为了突出某种意境或表现手法,也会有意识地打破这些规则。
除了律诗韵律标准,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律诗:1.诗意:律诗要求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诗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体验,将自然景色、历史传说、思想感情等融入诗歌,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2.时代背景: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律诗逐渐成为文人墨客表达情感、抒发抱负的主要诗歌形式。
因此,了解律诗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3.诗人个性:律诗虽然有严格的韵律规则,但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如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关注民生、忧国忧民著称;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高远见长。
因此,欣赏律诗时,也要关注诗人的个性和风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言律诗的平仄
本文是关于五言律诗的平仄,感谢您的阅读!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
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A。
平平平仄仄b,平平仄仄平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
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1)仄起式(首句第一字是仄声)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就是仄仄仄平平A,其余不变。
)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唐]杜甫
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
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首句不入韵)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首句入韵)
(2)平起式(首句第一字是平声)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
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出句第一个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句最后一字押韵,就是平平仄仄平B,其余不变。
)春日登楼怀归[宋]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首句不入韵)答白刑部闻新蝉[唐]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首句入韵)
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即平平),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即仄仄);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
这叫做“对”。
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
一共有四联,。
分别是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
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
这叫做“粘”。
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五言律绝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排律或五言律绝都只要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可以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