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笔试试题
政治经济学 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20分)1、生产力是()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B、生产物质的能力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D、世界经济走向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A、一般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7、资本积聚()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G—W…P…W’—G’B. W…P…W’—G’·G—WC. P…W’G’·G—W…PD. G’—W…P…W’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1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32分)1、货币是()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2、货币的职能有()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F、国际货币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A、竞争规律B、供求规律C、盈亏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4、生产社会化,是指()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F、产品的社会化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E. 世界货币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A. 生产使用价值B. 创造出劳动力价值C. 创造出剩余价值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A.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B. 商品价值的平均化过程C.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D. 资本家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8、借贷资本的来源是()A、还没有用于固定资本更新的折旧费B、还没有进行实物补偿的流动资本C、还没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D、暂时闲置的机器、厂房等E、暂时闲置的用于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三、辨析题(20分)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末试卷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末试卷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政治经济学原理原着》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资本:所谓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4、现在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5、经济发展:就是在内涵方面的发展,标志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而不是体现在外延和规模上的发展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2345678910D C A C B B C C A C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利润的本质是()A劳动的报酬B资本的报酬C剩余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4.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6.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A职能资本经营状况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C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7.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整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三、判断说明题(15分,每题3分)1、教育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依靠政府扩大教育支出,发展高等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A卷 闭卷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来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
4、现在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是在一定的财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的行为倾向与企业产权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企业在市场上所进行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实质上也是产权的交易。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始终是第一位的,政府不必过于关注和强调民生问题。
答: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 中政府必须关注效益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不必关注民生问题,这是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根本问题。
5、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危机的论述已过时了
答:错。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危机的 论述并未过时,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证实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劳动成为商品
C.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
四、简答题(30分,每题5分)
1、简述资本积累的必然性,以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答:(1)二者的共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而在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同样有三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 (2)二者的区别。首先从形式上看:买和卖的顺序不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其次是内容和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它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流通的目的是获得一定的使用价值,即满足商品生产者对特定商品的需要;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流通的内容是一定量的货币能带来更多的货币,流通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价值增殖,即取得剩余价值。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一、填空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020-2021某大学《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课程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课程考试试卷适用专业: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劳动对象B. 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C.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资料D.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 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 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分析商品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因为( )A. 商品和资本主义经济是同一个概念B. 商品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内部产生的C.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经济细胞D. 商品是和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产生的4.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保持一致B.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 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 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5.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价格机制B. 竞争机制C. 供求机制D. 约束机制6.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 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D. 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7. 关于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价值增殖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B.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并列的两个过程C.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D. 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增殖过程8. 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 )A. 剩余价值率B. 年剩余价值率C. 利润率D. 年利润率9.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 )A.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B. 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C. 销售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D. 购买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10. 假定某资本家有10万元资本,应做下列哪种安排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A. 10万元资本全部以货币资本形式存在B. 10万元资本全部以生产资本形式存在C. 10万元资本全部以商品资本形式存在D. 10万元资本按一定比例同时并存在三种职能形式11. 固定资本补偿的特点是( )A.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都逐步进行B.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都一次进行C. 价值补偿一次进行,实物补偿逐步进行D. 价值补偿逐步进行,实物补偿一次进行12. 公式Ⅰ(v+m)=Ⅱc是社会资本( )A.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 简单再生产的唯一实现条件D. 扩大再生产的唯一实现条件13.资本总公式是( )A.G—W—GB.G—W—G′C.W—G—WD.W—G—W′14.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A.C∶V表示B.V∶C表示C.Pm∶A表示D.m/V表示15. 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节约不变资本会使A. 利润量增加B. 利润量减少C. 利润率提高D. 利润率降低16. 在商品价值W=c+v+m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A. cB. vC. c+vD. v+m17.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A. 剩余价值率的形成为前提B. 年剩余价值率的形成为前提C. 年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D.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8. 资本集中是( )A.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通过合并现有的分散资本实现的C.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D.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19. 纯粹流通费用是( )A. 由商品使用价值变化引起的有关费用B. 在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C. 经销商品所需要的包装、运输和保管费用D. 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20. 在股份公司中,股东对其向公司投资的股份资本( )A. 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其所有权B. 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其所有权C. 只让渡其所有权没有放弃其使用权D. 既没让渡使用权也没放弃所有权21. 有一块土地,每年收取地租200元,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率是5%,这块土地的价格为( )A. 1000元B. 2 000元C. 3000元D. 4000元22. 金融寡头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 )A. 掌握全部借贷资本的所有的银行资本家B. 掌握部分工业资本的各大银行的资本家C. 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D. 掌握垄断资本、能左右市场行情,但不涉及政治行为的垄断资本家2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24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25.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 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 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26.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垄断地租27.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2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C.国家所有制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0.商业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关系是( )A两者都是产业资本的组成部分B两者都是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C两者都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D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职能的转化形式或独立化形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全对才给分,共20分,)1. 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应该掌握的正确观点是()A. 只限于了解马克思当时所阐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B. 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C. 要重视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D. 要研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E. 要全面采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和调节经济的经验与做法2. 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B. 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C.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E. 没有价值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3.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有()A. 它的价值不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它的价值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C. 它的价值在各国、各历史时期都是相同的D. 在生产中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耗费,其价值也会丧失E. 在生产中它的使用价值会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是()A. 货币资本循环B. 流动资本循环C. 生产资本循环D. 固定资本循环E. 商品资本循环5.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A. 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B.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C.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D. 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E. 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6.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7.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8.资本积聚()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靠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C.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实现的D.会增大社会总资本E.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9.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流动资本周转速度E.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0.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A.生产资料B.消费资料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剩余价值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_901经济学_试题1999-2014

2、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3、简述效用最大化原则。
4、实现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是什么?
5、什么是凯恩斯革命?
三、论述
1、怎样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4、世界市场
5、相对剩余价值
二、简答题
1、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有何异同?
3、解释国民收入变动机制和价格变动机制的异同。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简述市场调节的长处和短处。
6、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将使国有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出现哪些重大变化。
3、简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
4、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5、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需求管理政策。
2、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如何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2002年《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资本国际化
三、论述
1、试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2、画图说明序数效用理论。
1999年《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超额剩余价值
2、跨国公司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边际收益
5、货币乘数
6、资本边际效率
二、简答
1、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并说明这一矛盾与商品其他矛盾的关系。
2、为什么说土地价格等于资本化的地租。
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考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B___。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2.生产方式是_____A____的对立统一。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___D___。
A.社会性质决定的B.价值决定的C.交换价值决定的D.自然属性决定的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___B___。
A.商品二因素理论B.劳动二重性理论C.价值规律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5.商品的价值是___B____。
A.生产商品时的实际劳动耗费B.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C.生产商品的有用劳动耗费D.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6.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___C___。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7.资本的流通公式是___D___。
A.W——G——WB.G——W——GC.W——W——G'D.G——W——G'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D___。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9.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___D___。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10.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____A___。
A.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B.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___A___。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___B____。
(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口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资)考试时间:20 分钟 试卷总分: 100分考试方式: 口试(随机抽题) 考生院系: 经济学院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和统一体?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简述商品的价值决定及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简述货币的职能。
6、简述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及其与纸币流通规律的关系。
7、价值规律在小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形式。
8、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9、为什么说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简单价值形式之中?10、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11、为什么说“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12、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3、为什么说资本总公式是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条件和关键是什么?1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必须以流通为条件?1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是什么?1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及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17、如何用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1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根据和意义是什么?19、为什么说先进的机器设备不能创造剩余价值,但却可以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20、为什么说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区分劳动和劳动力的意义是什么?21、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价格?22、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23、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24、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重要特点?25、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26、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及其客观必然性是什么?27、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如何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的?2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9、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卷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0、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1、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33、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是什么?34、简述固定资本损耗的两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资)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总分: 100分
经济学院
考试方式: 闭卷 考生院系:
1、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 是稳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
3、 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5、生产价格是 加平均利润。
6、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计时工资和 。
7、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因使用或 而发生的磨损。
8、 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9、商业信用是 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赊销形式提供的信用。
10、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其自然属性具有有限性、固定性和 的特点。
二、选择题。
(有几个正确答案就选几个,每题2分,共30分)
1、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B.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原料
2、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支付利息
C.付房租
D.发工资
3、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目的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 )
A.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D.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
4、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
A.价值
B.生产价格
C.市场价格
D.生产成本
5、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B.在工人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所有企业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
6、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闲置的货币资本,包括( )
A.正在周转中的商业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的生产资本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
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E.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利息
E.地租
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不成比例
9、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A.物质生产部门
B.非物质生产部门
C.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社会总产品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对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D.对土地资本主义私有权的垄断
1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是( )
A.待售商品总量
B.待售商品质量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
E.货币流通速度
1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 )
A.全部用于积累
B.全部用于消费
C.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D.用于积累的部分划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两部分
E.用于消费的部分是指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 )
A.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生产相对过剩 D.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14、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的作用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
D.实现价值增殖
15、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 )
A.资本积聚B.国家干预
C.资本积累D.竞争 E.信用
三、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资本有机构成
3、资本循环
4、纯粹流通费用
5、工资
四、简答题。
(共30分)
1、简述价值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8分)
2、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8分)
3、简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6分)
4、什么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为什么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8分)
五、论述题。
(任选一题,共15分)
1、举例说明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如何运用“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来指导其经济活动?
2、举例说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