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你看懂血脂三高的检查报告
拿到血脂化验单,瞬间感觉自己是文盲,教你一分钟看懂血脂化验单

拿到血脂化验单,瞬间感觉自己是文盲,教你一分钟看懂血脂化验单相信张阿姨并不是唯一的,测血脂已经成为体检的常规项目,一张小小的血脂化验单上往往有近十种指标。
特别是对于那些英文字母缩写,作为非医学专业的人而言根本不懂;医生也不可能给每个人都进行详细的解释,毕竟后面还有患者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看懂血脂化验单。
一分钟看懂血脂化验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脂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等6项。
各级医院因医疗条件不同,以上项目不一定都能检查,但前四项是必测项目。
TC(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以70岁为界,70岁以下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应升高;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TG(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脂类。
用动物肉来比较的话,甘油三酯好比其中的肥膘部分。
TG大都从饮食中获得,而TC80%都是人体内部代谢产生的,还有20%从膳食中获得,主要来自于动物内脏。
LDL-C(低密度脂蛋白),它是“坏胆固醇”。
因为它热衷于把血液中的胆固醇搬运至血管内壁,最后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某种意义上LDL越少越好。
HDL-C(高密度脂蛋白),他就像个清道夫,不断把沉积下来的胆固醇清除后运送出血管壁,帮助血管恢复弹性。
所以,HDL是跟LDL对着干的“好胆固醇”。
这四个指标先看那个呢?临床意义最大的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超标就要引起注意,必要时要服药治疗。
不同的指标代表什么含义呢?TC(总胆固醇)偏高,说明你高脂肪食物吃的太多;TG偏高,说明碳水化合物吃的偏多,像糖果、糕点。
无论哪一种偏高,应对措施大同小异——在饮食中增加瓜果蔬菜的比例。
化验单上标注的参考范围是针对普通人的,以LDL-C(低密度脂蛋白)为例,健康人的指标为<3.1mmol/L,但如果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做过支架的术后患者,LDL应降至1.8mmol/L以下,所以一定要参考主治医生的意见。
1分钟看懂「血脂检测单」,帮你降血脂快人一步

1分钟看懂「血脂检测单」,帮你降血脂快人一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当自己或者家人拿到血脂单的时候仿佛在看“外星文”,除了会读“胆固醇”三个字以外,其他一窍不通?当爸妈有求于你的时候:“儿子/闺女,帮爸妈看一下血脂单,大夫说我血脂偏高,这到底怎么看啊?是不是真的。
”这时候你会如何处理?是不是脑子里只有“血脂偏高”这几个字?在还不了解血脂情况下,上网一通乱搜“怎样才能降血脂”?有被说中的举个手。
搜索下来,知道N个降血脂方法,实际用到的却很少?而且降血脂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每一个人。
想知道怎样才能降血脂前,首先你得搞明白“自己血脂是什么情况”。
才能针对性找到有助降血脂的方法。
有人告诉你怎么降血脂,但从没有人告诉你怎么“看懂血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就给大家来点硬核干货,直接教你「看懂血脂单」和「怎样才能降血脂」。
>>看完本篇文章能给你带来的帮助:●血脂单常见4大项目各代表什么?●如何判断血脂是否偏高?及其参考标准又是什么?●怎样吃才能辅助降血脂?●测血脂前要注意哪些事情?一、血脂检测单上的4指标有很多人看到血脂单上“胆固醇”这三字都会条件反射产生恐惧感。
其实,大可不必太惊慌。
胆固醇广泛存在人体体内。
大脑、神经组织是它的常见“根据地”,此外肾、皮肤、肝和胆汁中都有它的身影。
它是我们细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细胞膜的形成、胆汁、维生素D以及人体激素等等的原料)。
但是并不代表胆固醇越多越好,而且不同的胆固醇也是有好坏之分。
言归正传,让我们认识一下血脂指标的4位“陌生的老朋友”。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TC)常指血液中的脂蛋白(对脂肪合成、储存、运输和代谢的物质)所含胆固醇的总和。
胆固醇的来源有2种途径:外源性胆固醇来自食物,我们常说的“胆固醇高”大多数是由于外源摄入过多胆固醇食物导致的;内源性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主要场所在肝脏)。
研究数据表明,总胆固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爸妈和自己中年以后的的血脂健康。
教你看懂血脂检查单?是不是高血脂,看一眼就明白

血脂异常,可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
现在患有高血脂的人与日俱增,因此人们对血脂的检查也重视起来,但是很多人拿到了血脂检查报告单,却一脸懵逼,不知道怎么看出自己血脂是否正常。
今天就来教大家看血脂检查报告单上的指标,不用去问医生,也能自己看出自身血脂是否正常。
先来看血脂检查单上有什么指标?一般判断是否为高血脂,主要看四个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那这些指标的参考范围是多少?(1)总胆固醇总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在3.25~5.18mmol/L之间,超过5.18mmol/L就说明血管中的脂质分子偏多,需要及时干预。
一旦高于6.22mmol/L时最好赶紧降血脂。
(2)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在0.2~1.7mmol/L之间,超过1.7mmol/L,就表示升高了。
可诊断为高血脂,一旦超过2.26mmol/L,建议立刻开始治疗。
注意:甘油三酯最容易受饮食影响,如果检查前几天大鱼大肉,可能结果会偏高,不过问题不大。
但如果明显升高,甚至高达10mmol/L,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范围在2.0~3.12mmol/L之间,如果超过3.37mmol/L,需要及时干预。
一旦超过了4.12mmol/L,建议尽快降血脂。
(4)高密度脂蛋白虽然共密度脂蛋白不是诊断高血脂的指标,但高密度脂蛋白也有一个正常范围,在1.1 ~1.5mmol/L之间,如果过低,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
注意:血脂化验单的正常值是对健康人而言的,如果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吸烟、早发缺血性心血管家族史、高龄等情况,那要求的血脂标准就不一样了,不能一概而论,这种情况最好交给专业医生处理。
血脂高怎么办?首先是食疗调理:高血脂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荞子霜桑饮品,调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帮助降低血脂。
因为含有桑叶多糖、芦丁等有效物质,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弹性,清除血液垃圾,减少了胆固醇和脂质的沉积。
检查报告血脂怎么看

检查报告血脂怎么看血脂检查是常见的一种体检项目,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脂类物质含量来评估人体的血脂代谢情况。
正常的血脂水平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不过,许多人对于检查报告中的血脂数据并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正确解读。
本文将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个方面介绍血脂检查报告的解读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一、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它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理想的总胆固醇水平应该在5.18mmol/L以下,若超过此数值,则意味着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超标,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TG)是指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含量,它主要来自于食物摄入和肝脏合成。
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应该在1.7mmol/L以下,若超过此数值,则意味着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增加了患上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认为是“坏胆固醇”,因为它能够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血管内膜斑块,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正常的LDL-C水平应该在3.37mmol/L以下,若超过此数值,则需要引起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血液中LDL-C的含量。
总的来说,合理的血脂水平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基础。
当检查报告血脂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和调节:1. 饮食调整: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和坚果。
2. 锻炼增强: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消耗体内的脂肪,降低血脂水平。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升高血脂水平,建议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控制体重:适度减少体重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LDL-C的水平,改善血脂代谢情况。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血脂检查只是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一种手段,并不能代替临床诊断。
血脂报告单怎么看

血脂报告单怎么看血脂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指标,而血脂报告单则是反映血脂情况的重要文档。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血脂报告单上那一大串数字往往难以理解和解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血脂报告单呢?在血脂报告单上,常见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这些指标是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首先,我们来看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它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两部分。
一般来说,总胆固醇在4.15-5.17mmol/L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健康。
当总胆固醇超出正常范围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饮食、锻炼、控制体重等,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一种重要的血脂类物质,它是人体脂肪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能量的来源之一。
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的参考范围为0.45-1.81mmol/L。
然而,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等问题有关。
因此,对于存在高甘油三酯水平的人群,应该尽快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等。
此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是血脂报告单上的重要指标之一。
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有助于清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正常情况下,HDL-C在1-2mmol/L被认为是正常水平。
如果HDL-C水平过低,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HDL-C的水平,并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增加运动等方式来提高HDL-C水平。
最后,我们来讨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被视为“坏胆固醇”,因为它在体内会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
血脂报告单解读

血脂报告单解读血脂报告单是体检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项目,它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含量,来评估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对于这个报告单,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解读其中的各项指标。
下面,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血脂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血脂指标有哪些。
通常,血脂报告单中会包含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
总胆固醇是指全部胆固醇的含量,它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对健康有害。
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它可以促进体内多余的胆固醇代谢和清除,对身体有保护作用。
甘油三酯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它主要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当我们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时,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上升。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读血脂报告单中这些指标的结果呢?首先,要注意参考值的范围。
通常,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比如,总胆固醇应该控制在5.2mmol/L以下,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应该在1.04mmol/L以上。
如果你的结果在正常范围内,那就说明你的血脂水平良好,没有太大的风险。
然而,如果你的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如果总胆固醇过高,可能意味着你的脂肪代谢出现了问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则更加需要引起警惕。
这可能意味着你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了过多的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
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并且增加运动量,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耗。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如果这个指标过低,就可能说明你的身体缺乏足够的“好胆固醇”,这对心血管健康来说也是不利的。
血脂高检查报告怎么看

血脂高检查报告怎么看血脂高是指人体内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高。
血脂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血脂高的问题非常重要,而血脂高检查报告是我们了解自身血脂情况的关键。
那么,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血脂高检查报告的相关知识与解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脂检查报告中的常见指标。
血脂检查报告中常见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这些指标反映了我们血液中不同类型脂质的含量情况。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一部分好的胆固醇(HDL-C)和一部分坏的胆固醇(LDL-C)。
甘油三酯则是血液中主要的脂肪物质,其含量过高有可能表示我们的饮食摄入过多的油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胆固醇,其含量越高,对健康的益处就越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一种不利于健康的胆固醇,其含量过高容易引发血管阻塞等问题。
那么,当我们拿到血脂高检查报告后,我们如何进行正确的解读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报告中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正常成年人的血脂指标一般应该符合以下范围: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甘油三酯应低于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大于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3.4mmol/L。
如果我们的血脂指标超过这个范围,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其次,我们要关注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总胆固醇和LDL-C含量较高,HDL-C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血脂高的问题。
而如果甘油三酯含量过高,也需要引起警惕。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某一个指标的结果,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之间的变化。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
例如,年龄、性别、体重、饮食习惯等因素都会对血脂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所以,在解读血脂检查报告时,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血脂高检查报告怎么看

血脂高检查报告怎么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高的问题越来越常见。
当我们拿到一份血脂高的检查报告时,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解读其中的各项指标。
别担心,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血脂高检查报告的看法,让您能轻松读懂它。
首先,我们要了解血脂检查通常包含的主要项目,一般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总胆固醇(TC)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范围通常在 28~517mmol/L 之间。
如果您的检查报告中总胆固醇的值超过了517mmol/L,就可能提示血脂偏高。
不过,要注意的是,总胆固醇水平会受到年龄、性别、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甘油三酯(TG)也是血脂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范围一般在 056~17mmol/L 之间。
当甘油三酯的值高于 17mmol/L 时,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可能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等有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常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正常范围通常在 0~31mmol/L 之间。
它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如果检查报告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超出正常范围,意味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被称为“好胆固醇”。
正常范围在103~207mmol/L 之间。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值越高,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就越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综合分析这些指标。
如果只是单项指标升高,比如只是甘油三酯高,而其他指标正常,可能需要先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
如果多项指标都异常,比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种情况往往提示血脂代谢紊乱比较严重,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
除了关注各项指标的数值本身,还要注意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钟教你看懂血脂三高的检查报告
"化验显示血脂不高!为啥医生还让我吃药"是啊,检查报告上明明没有表示指标异常的『↑、↓』,为什么医生还是开了药呢?
其实,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都密切相关。
报告上没有↑不代表就没病,今天就简单教大家解读『三高』的检查报告血脂检查怎么看?
血脂检查是『三高』中比较复杂的指标,所以我们主要告诉大家最优先关注的指标: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此指标医生通常最为看重。
LDL-C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逐渐堵住血管。
解读:
① 健康且无不良嗜好的人:此项指标高于3.4mmol/L,说明有患『高血脂』的风险,而如果高于4.9mmol/L则将来患『冠心病』的风险很高。
② 已患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抽烟、肥胖的人:指标高于2.6mmol/L,就说明有患『冠心病』的风险,数值越高风险越大。
③ 冠心病病人:指标高于1.7mmol/L,说明将来发生『心梗、脑梗』等大事件的风险没能有效把控,数值越高风险越大。
注意:此指标一般只有高出3.4时才会在检查单中打印出↑箭头的异常标识。
但对于冠心病人,只要高于1.7就算不合格,需要坚持药物治疗。
所以不能只看有没有↑。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
此指标被称为身体中的『好胆固醇』。
有助于血脂的降低,缓解血管中斑块的沉积。
解读:
此指标升高是好事,它越高说明『高血脂』、『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越小。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4.解读:
此指标降低是坏事,尤其当它小于1mmol/L时,『高血脂』、『冠心病』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4. TC升高↑
此指标表示血液中胆固醇(不管好坏)的总体水平。
让我们从宏观看问题。
解读:
① 3.1≤TC<4.1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一般为中、低危,少数情况高危;
② 4.1≤TC<5.2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一般为中、低危,高危几率增加;
③ TC≥5.2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一般为中、高危;
④ TC≥7.2mmol/L时,患心脑血管病风险为高危。
注意:上段凡是提到的低、中、高危的评判主要与危险因素有关,如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史、其他胆固醇指标异常等,符合危险因素个数越多,危险程度越高。
具体需医生评估。
血压数值怎么看?
所以,判断一个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该不该吃药,光看血脂报告单上有没有『↑』是远远不够的。
血压也是十分重要的判断指标。
血压分类收缩压(高压)/舒张压(低压)
正常血压<120mmHg 和<80mmHg
正常血压高值
(高于正常但是还不算病) 120~139mmHg
和/或80~89mmHg
高血压≥140mmHg
和/或≥90mmHg
1级高血压140~159mmHg
和/或90~99mmHg
2级高血压160~179mmHg
和/或100~109mmHg
3级高血压≥180mmHg
和/或≥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mmHg
和<90mmHg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的『级数』越高,危险就越大。
如果兼并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症』的话,危险程度更会成倍增加。
常见『危险因素』有:年龄较大、有遗传家族史、吸烟、肥胖、血脂或血糖异常等。
常见『靶器官损害』有:颈动脉狭窄、心脏肥大、肾功能异常等等。
常见『并发症或合并症』有: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等
符合个数越多,就越危险: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
高血压
2级
高血压
3级
高血压
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
器官损害
高危高危极高危
有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血压仅仅是1级高血压,但若合并了糖尿病,那么他的风险也是属于极高危的。
血糖检测怎么看?
『三高』其实都有互为因果\互相影响,高血糖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血糖级别空腹血糖(餐前) 餐后两小时血糖
正常<6.1mmol/L <7.8mmol/L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前期)
6.1~
7.0mmol/L <7.8mmol/L
糖耐量受损
(糖尿病前期)
<7.0mmol/L 7.8~11.1mmol/L
糖尿病≥7.0mmol/L≥11.1mmol/L
我们知道,长期血糖升高,会逐渐伤害我们的血管、神经以至于损害心、脑、肾、眼等多个器官,出现并发症。
但同样,判断病情的危险程度,仅仅看血糖的高低还不够,还要考虑血压、血脂等其他的指标才行,要尽量做到都达标才可以。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指标其他因素达标值
血糖(mmol/L) 空腹 4.4~7.0 非空腹<10.0
糖化血红蛋白(%)
_
<7%
血压(mmHg) -- <130/80 总胆固醇(mmol/L) -- <4.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男性>1.0 女性>1.3
甘油三酯(mmol/L) <1.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未合并
心脑血管病
<2.6 合并
心脑血管病
<1.8
体重指数(kg/m^2) -- <24.0
根据上述的各种指标的达标情况,医生会再根据具体患者的病情、年龄、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综合判断来决定患者需不需要吃降糖药,吃什么药和吃多少药。
作为患者我们要相信医生的判断,谨遵医嘱,定期复查,改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