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港口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广州成为世界最大港口城市

基础设施完善: 广州拥有世界级 的港口设施和先 进的装卸设备, 能够满足大型船 舶的停靠和货物
装卸需求。
政策支持:中国 政府一直致力于 发展海洋经济, 推动广州港口业 的发展。未来, 政府将继续加大 对广州港口的投 资和支持力度。
经济腹地广阔: 广州背靠中国经 济最发达的珠江 三角洲地区,拥 有庞大的进出口 贸易需求和货源。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广 州港口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广州港口的壮大提供了政策保障。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贸易的不断扩大,广州港口作为中 国南方的重要出海口,面临着巨大的市 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广州成为世界最大港口城市的可能性与前景展望
地理位置优势: 广州位于珠江口, 是华南地区的重 要交通枢纽,具 有得天独厚的地
06.
广州港口与其 他国际大港的 比较与借鉴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广州港口的发展历程
02
古代广州港口的兴起
秦汉时期:广州港口的初步兴起 唐宋时期:广州港口的发展壮大 明清时期:广州港口的繁荣昌盛 近代以来:广州港口的现代化转型
近代广州港口的衰落与复兴
衰落原因:内 河淤塞、铁路 兴起、战争破
广州港口与其他国际大港的比较与 借鉴
06
世界著名大港的发展经验与特点
广州港口与世界著名大港的差距与不足
港口设施:广州港口的基础设施 与世界顶级港口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加强现代化建设。
物流体系:广州港口的物流体系 不够完善,需要加强与内陆运输 的衔接,提高物流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广州港口的现状与地位
03
广州港口的规模和吞吐量
广东省的十大港口一览

广东省的十大港口一览展开全文1、广州港广州港是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港。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
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2016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4亿吨,同比增长4.5%,居华南第一位,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8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0%。
2、深圳港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
世界上港口比较知名闻名,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线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
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水深港阔,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广州60海里,经珠江水系可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可达国内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
东部港区位于大鹏湾内,湾内水深12至14米,海面开阔,风平浪静,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
2016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21409.87万吨。
3、湛江港湛江港前身为“广州湾”(也是湛江旧称,湛江曾沦为法国殖民地)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雷州半岛(湛江市),东临南海,南望海南岛,西靠北部湾,北倚大西南。
湛江港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中国大西南和华南地区货物的出海主通道,是全国20个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现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2016年湛江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633.38万吨。
4、珠海港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右岸,珠江八大出海口的五门( 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 汇流入海处。
珠海南与澳门陆地相连,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隔虎跳门、崖门与台山新会相望,北与中山接壤。
全市 7660 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 6030 平方公里,拥有 146 个海岛,陆域面积 1630 平方公里。
南海新港发展历程总结汇报

南海新港发展历程总结汇报南海新港是广东省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的一个综合性、现代化海港,也是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口之一。
南海新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下面将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汇报。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广东省成为经济改革的先行者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发展外贸经济,广东省政府决定在南海地区兴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功能性海港,也就是南海新港的起点。
1987年,南海新港正式开工建设。
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新港的规划设计着眼于迎接外贸需求的增长和现代化海运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建设措施。
1991年,南海新港第一期工程完成,正式投入运营。
新港初期主要是以货物吞吐量为主,为广东省的外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新港还引入了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了港口的运作效率,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199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外贸需求进一步增长,广东省政府决定推进南海新港的第二期工程建设。
这一期工程主要是扩大港口的规模和深化水深,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和适应大型船舶的停靠需求。
2000年,南海新港第二期工程正式竣工。
新港的吞吐量和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重要的大型港口之一。
新港还引入了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提升了港口运作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2007年,南海新港进一步发展壮大,启动了第三期工程。
这一期工程的目标在于进一步提高港口的能力和适应性,提高服务品质和国际化程度。
新港在这一阶段加大了对港口设施和设备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了港口的能耗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目前,南海新港已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重要出海口之一,并与国内外多个港口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新港的发展不仅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总的来说,南海新港经历了从起步阶段的规划建设到各个阶段的扩大提升,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了一个现代化、高效能的综合性港口。
广州码头概述范文

广州码头概述范文广州码头是中国广州市的重要港口设施,是广州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州码头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从一个小渔村的码头发展成为现代国际化的港口。
广州码头不仅为广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广州码头的历史发展、现代化设施和市场地位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广州码头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广州就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广州码头的建设起初以处理沿海贸易为主,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海港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船只前来进行贸易。
在明清时期,广州港口成为世界各地贸易船只的必经之地,尤其是对外贸易,广州港口的繁忙程度空前高涨。
广州港口的繁荣与广州的商业贸易发展紧密相连,广州因此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在20世纪初,广州港口的繁荣因社会变革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开放政策的推行,广州港口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广州码头以其现代化的设施而闻名于世。
目前,广州码头已经建设了一系列的现代化码头,包括两个集装箱码头和一座油品码头。
集装箱码头配备了先进的装卸设备,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船只的货物,提高了装卸效率。
油品码头则为广州及周边地区供应了大量的石油产品,对广州的能源供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广州码头还建设了一座客运码头,提供游轮巡游和国际客运服务,方便了游客的出行需求。
广州码头的现代化设施为广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广州港口的国际地位。
广州码头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的第三大港口,广州港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广州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外贸窗口之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广州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南方的中心位置,便于与西南、华南和华中地区的交通联通,同时也与世界各地的港口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广州码头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为广州作为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物流中心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港口群是中国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航运节点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成为中国海运事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扩大。
本文旨在分析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港口群介绍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主要涵盖了珠海、中山、江门、佛山、广州、东莞、惠州、汕头、汕尾和湛江等地的港口。
这些港口以珠江为中心,包括珠江、南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大区的港口。
目前,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港口之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港口群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二、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78~1990年)这一阶段是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相对滞后,港口规模比较小,服务质量也很一般。
但是,在国家的支持下,港口群开始有所发展,也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这一阶段的港口群主要服务于传统的出口业务。
2、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这一阶段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当时,中国制造业开始崛起,出口额开始迅速增长,加速了港口群的发展。
各港口纷纷进行扩建和升级改造,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的外贸企业和船公司。
同时,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海关系统开始不断优化,介入服务流程,提高了港口的便捷性。
3、转型升级阶段(2001~2010年)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加快,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开始向转型升级方向发展。
港口不仅仅是货物集散地,更是服务平台和物流综合体。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开始推行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港口群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明确。
4、目前发展阶段目前,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和环保创新的特点。
港口群不断在营商环境、物流配套、综合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资,加快品质提升。
广州港的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广州港的发展趋势分析一、广州港的基本情况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石油、煤炭、粮食、化肥、钢材、矿石、汽车等货物装卸(包括码头、锚地过驳)和仓储、货物保税业务以及国内外货物代理和船舶代理;代办中转、代理客运;国内外船舶进出港拖轮服务、水路货物和旅客运输、物流服务。
兼营港口相关业务。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
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
199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
之后,港口发展一年一大步,到201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4.11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54.6万标准箱,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
其中,2010年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2.69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84.5万标准箱。
广州港集团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万吨级以上装卸作业浮筒14个;万吨级装卸锚地23个(其中最大锚泊能力30万吨)。
二、广州港发展现状目前,广州地区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广州港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广州港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来往。
与国际14个港口缔结友好港,世界前十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广州港开辟班轮航线。
港口群拥有完善的港口设施,如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码头、仓库、场站、机械等,还有货运代理、船公司、船舶代理、物流公司、拖车公司、报关公司等物流配套网络。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
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
199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
之后,港口发展一年一大步,2009年,广州市完成货物运输总量5.25亿吨,与2000年的2.46亿吨相比增长113%;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由2000年的1.25亿吨上升到3.64亿吨,增幅达191%,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连续两年突破1100万TEU,巩固了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和第4位;2010年12月20日,作为珠三角两大龙头港之一的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成为继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之后,第三个货物吞吐量进入“4亿吨俱乐部”的港口。
新时期广东省沿海港口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②依据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 广东
港 口吞 吐量首次 突破 1 ( ) f 乙 吨 大关 , 1 4 个 沿 T E U。 2 ( 7 1 2 年, 全省 港 口运行 平稳 , 货 物 省 沿海 港 口已基 本形 成 与地 区 生产 力布
海港 口基本形成布局合理 、 层次分明的 吞 吐 量 和集 装 箱 吞吐 量 均 保 持 增长 , 但 局 、 自身建 港 条 件 相 适 应 的港 口差 异 化 港口发展格局, 在服务腹地经济发展、 引 增 幅较 上一 年有所 放缓 。 2 0 1 2 年, 全省 沿 发 展格 局 。随着 港 口总体 能 力 的 提 高和 导重大产业布局和沿海城市空间拓展等 海 港 口完成 货物 吞吐 量 1 2 1 3 亿吨, 集 装 港 口功 能 的调 整 , 部分货种在港L ] 之 间
迫切 的 。
联运 货运 量 4 8 7 5 万吨 、 集装箱运量1 5 万 盾突 出。 分地 区看 , 珠三 角总体能力略
T E U, 同比增 长1 0 %、 1 7 %。
显紧张; 分货 类 看, 集装箱、 煤 炭 泊位 的
1 . 展现状
1 . 2 综 合评 价
能力适应度均为0 . 6 9 , 能力较为紧张; 另
③港口岸线利用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食 吞 吐 量平稳 增长 , 液化 ( 天然 ) 气 和成 在 部 分 地 区逐 渐 突 出 , 广 州港 的黄 埔 老
港、 深圳 港 的盐 田港 区和 南山港 区 、 汕头
未 来 二十 年 , 将 是 广东 省 沿 海 港 口加 快 品油吞 吐量 有所下降 。
原油 、 矿石 、 煤炭、 粮食 以 及 油气 等主 要 显改善 , 但仍略 显滞后。 新建 泊位大型
广州港口的发展现状

广州港口的发展现状
广州港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其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壮大。
近年来,广州港口的吞吐量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20
年广州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500万标箱,成为中国内地
第三大港口。
广州港口还拥有广东省最大的水域面积以及较为完善的设施和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大规模货运需求。
此外,广州港口还积极推动港口一体化发展。
目前,广州港口已经与珠海港口合并建立了广珠港务公司,形成了规模更大,功能更齐全的港口集群。
广州港口还积极与周边港口合作,加强运力资源整合和航线网络优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在港口设施方面,广州港口也进行了不断的升级和扩建。
例如,在南沙新区,广州港口新建了南沙港区,并引进了现代化码头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这些举措使得广州港口能够容纳更多大型货船,提供更高效的货物装卸和仓储服务。
另外,在推动港口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发展方面,广州港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广州南沙港保税区成立以来,吸引了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并提供了便利的进出口通关服务,促进了跨境贸易的繁荣。
总体而言,广州港口的发展现状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未来,广州港口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港
口基础设施,推动港口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河 内河综合枢纽港将起步发展 港口
第四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趋势
游艇邮轮休闲旅游发展迅 休闲
猛
旅游
单个港口逐步从多港区分散 港口 发展向规模化集中发展转型。 转型
核心 港区
珠江三角洲核心区 港口将逐步优化
发展 趋势
两侧 珠江三角洲两侧港口将加快发 港口 展
粤东 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会 粤西 继续壮大发展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港口功能多元化
港口不仅提供装卸运输服务,同时提供卓有成
现代 港口 演化
效的产业发展、物流增值、海洋开发和城市社 区等多功能的服务。使大型港口以及港口所在
趋势
城市成为以港口为中心、集成多种运输方式综
合发展的运输枢纽,成为航运、商业和贸易、
产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第三代港口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港口,港口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增长活动和
经济活动的节点,具有世界全程运输服务中心和国际商贸后勤 基地功能,是国际经贸活动的“后勤服务总站”。
港口 代别 划分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第四代港口
1990年之后,出现了第四代港口,主要处理的是集装箱,具有 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与码头设施,密集的全球性国 际直达干线,内外便捷联结全球的公共信息平台,以城市为主 体,以自由贸易为依托,成为主动策划、组织和参与国际经贸 活动的前方调度总站、产业集聚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
2003年至“十二五”末。2003年《港口 法》颁布实施之后,广东省港口开始实 施“一城一港一政”的港口管理模式,而 且全面实行了政企分开,各市建港热情 高涨。同时,广东省经济、对外贸易持 续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实现由传统的轻 纺工业为主导向电子信息、电气机械、 石油化工等现代产业为主导的升级,成 为全球化大生产的加工厂,工业化、国 际化进程继续加快,港口运输需求增长 旺盛。广东省沿海港口抓住了这一机遇 ,重点加强集装箱、煤炭、原油、成品 油、液化气等深水专业化码头建设,加 大深水航道治理力度,港口适应国际航 运船舶大型化、运输专业化的能力大为 提高,主要货种运输系统逐步形成,吞 吐量增长十分迅速。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广东省港口发展历程 广东省港口发展现状 广东省港口发展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路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港口
港口是水、陆、空等交 通运输 的天然枢纽,也 是进出口贸易资源的集 散平台。随着经济全球 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 不断加快,港口以其拉 动贸易增长的鲜明特征、 促进资源整合的功能属 性、辐射区域经济的实 践魅力,成为引领一个 国家和区域经济持续发 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新 航标。
内河 内河综合枢纽港将起步发展 港口
第四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趋势
游艇邮轮休闲旅游发展迅 休闲
猛
旅游
单个港口逐步从多港区分散 港口 发展向规模化集中发展转型。 转型
核心 港区
珠江三角洲核心区 港口将逐步优化
发展 趋势
两侧 珠江三角洲两侧港口将加快发 港口 展
粤东 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会 粤西 继续壮大发展
第二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历程
2、国内外港口群发展动态与一体化选择分析
8 港口总吞吐量 沿海港口吞吐量
6
外贸吞吐量 沿海外贸吞吐量
亿吨
4
2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第二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历程
2、国内外港口群发展动态与一体化选择分析
广东省港口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0年,原名“广东省交通咨询服务中 心”,2010年更名为“广东省交通运输 规划研究中心”,是隶属于广东省交通运 输厅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广东省交通运 输行业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主要职责:承担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的决策支持研究工作;承担行业重大科技 项目和尖端科研课题攻关;承担省重点交 通建设项目的预评估后评价等工作;为交 通系统及社会提供交通政策法规及管理、 运输技术、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引导和咨询 服务。
港口业务物流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信
息技术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体系的日益完善,推动了
现代
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在国际物流链中,港口具有明
港口 演化 趋势
显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港口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具有重 要的战略地位。物流业的发展也同时拓展了港口的功
能。加入物流业角逐成为大型港口发展的目标,欧美
展地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港口发
展,同时,港口规划中也更加注重港口支持系统、配
套设施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条件。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港口发展可持续化
随着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港口更加重视环保
现代
工作,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强调港口
港口 演化 趋势
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发展,强调珍惜土地、岸线 和水资源,同时,21世纪的港口将是全面安全
内河 内河综合枢纽港将起步发展 港口
第四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趋势
游艇邮轮休闲旅游发展迅 休闲
猛
旅游
单个港口逐步从多港区分散 港口 发展向规模化集中发展转型。 转型
核心 港区
珠江三角洲核心区 港口将逐步优化
发展 趋势
两侧 珠江三角洲两侧港口将加快发 港口 展
粤东 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会 粤西 继续壮大发展
第三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现状
港口布局
按照“一市一港”的原则, 全省共有21个港口(14 个沿海港口和7个内河港 口)。14个沿海港口已 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 珠海、湛江、汕头为主要 港口,其余9个地区性重 要港口为补充的分层次发 展格局;7个内河港口以 佛山、肇庆为主要港口, 其他为地区重要港口,均 以为沿海枢纽港提供喂给 服务为主。
现代 港口 演化 趋势
港口码头大型化、专业化
随着海运货物中高附加值货物比重的增加,件杂货甚至散货的集装箱化 程度越来越高,而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航道、水深、设施设备以及处集疏 运条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航班足够的货载,最大限度地实现 规模效益,大型航运承运人一般只选择少数港口实行“点到点”运输,并 以此为中心建立起其支线运输网络。相应地,世界港口也逐渐形成“枢纽 港—喂给港”的港口格局。21世纪,港口处理集装箱的效率和处理量规模 的大小、能否适应大型集装箱作业的需要、港口的辐射范围、港口直接 经济效益及综合社会效益将成为决定港口地位地重要因素。
界市场。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港口与城市一体化
发展港口功能的扩展使其在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发展
现代
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同时,港口功能的实现也实根
港口
以强大的城市功能作为支撑。“港兴城兴、城荣港
演化
荣”,港城一体化趋势明显。世界大多数港口城市都
趋势
十分重视港口的发展,制定了港城相互促进、共同发
趋势
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发达国家的港口都高度关注信息化,纷纷斥巨
资进行港口信息化建设,抢占信息时代竞争的
制高点。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港口经营民营化
现代
港口民营化已成为世界潮流。采取港口民营化
港口
的国家和地区已有十几个,马来西亚、印度尼
演化
西亚、菲律宾、秦国、新加坡、意大利、英国、
的港口:人的安全、船舶航运的安全,货物装
卸运输和储存的安全,综合运输全过程的安全
以及抗灾能力的提高等。
第二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改革开放至2003年。改革开放后,特 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深圳、 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和广州、湛江等 沿海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海经 济开放区的先后成立,广东省成为我国 对外开放最早、开放领域最广的省份。 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三来一 补”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对 外运输尤其是与香港之间的运输快速发 展,港口成为各地内引外联的窗口、发 展外向型经济的依托。这一阶段的港口 管理尚未下放,国家重点建设广州、湛 江等传统大港公用码头,同时,大量临 港工业企业建设配套码头积极性高涨, 兴建了一大批货运码头,形成了集中发 展的沿海主要港口和较为分散的临港工 业配套泊位。
港口 代别 划分
第一部分 港口格局演化相关理论
第一代港口
在上世纪60年代前的港口,其主要功能特点是海陆中转,是当 时较简单地处理运输和装卸活动的接口,主要从事运输和装 卸,只有一般物流、人流运输方式的换装单一功能。
第二代港口
在上世纪60至到80年代的港口,此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港口 功能逐步扩大,开始具有部分流通功能、相关产业功能和城市 社区功能,逐渐发展成一个为运输工业和商业服务的中心。
第二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历程
2、国内外港口群发展动态与一体化选择分析
第三部分 广东省港口发展现状
港口布局
按照“一市一港”的原则, 全省共有21个港口(14 个沿海港口和7个内河港 口)。14个沿海港口已 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 珠海、湛江、汕头为主要 港口,其余9个地区性重 要港口为补充的分层次发 展格局;7个内河港口以 佛山、肇庆为主要港口, 其他为地区重要港口,均 以为沿海枢纽港提供喂给 服务为主。
内河 内河综合枢纽港将起步发展 港口
第五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路
1.大湾区概况
9+2的城市群 面积5.65万平方公里 2017年GDP1.52万亿美元 常住人口7000万人
经过30多年合作发展,粤港澳大湾 区已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 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