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放射性废物管理

放射性废物管理

2010/9/2
12
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分类
z 我国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法
我国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GB9133—1995)分为:
z 放射性气载废物的分级
─ 第I级(低放废气):浓度≤4×107Bq/m3 ─ 第II级(中放废气):浓度>4×107Bq/m3
z 放射性液体废物的分级
─ 第I级(低放废液 ):浓度≤4×106Bq/L ─ 第II级(中放废液 ):浓度> 4×106Bq/L ,≤4×1010Bq/L ─ 第III级(高放废液 ):浓度> 4×1010Bq/L
废气中所含的核素随核设施而异,对核电站来说,工艺废气中主要核素为85Kr 、133Xe、131I、3H、14C等。
z 废气净化技术
─ 废气净化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过滤、吸附、洗涤、滞留衰变等。 过滤器在废气处理中用的最多,品种也很多,例如:
2010/9/2
¾ 进风预过滤器,为进风气流除尘,过滤效率至少为85%
2010/9/2
14
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分类
z 我国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法
我国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GB9133—1995)分为:
z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级
首先按核素半衰期和辐射类型分为五种,然后按放射性比活度分为不同等级。
④ 含有半衰期>5a,≤30a(包括核素137Cs)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 ─ 第I级(低放废物):比活度≤4×106Bq/kg ─ 第II级(中放废物):比活度> 4×106Bq/kg, ≤4×1011Bq/kg,且释热率
属于固体废物的还有:被沾污的零件和工具、现场的各种防护设备。 所有这些废物都在生物防护条件下被送往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然后储存。
2010/9/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医用放射性废物是指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药物、核素或放射性仪器产生的废物。

这些废物具有放射性,若不妥善处理,则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在医疗机构管理中尤为重要。

一、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医用放射性废物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其中,固体放射性废物又可分为普通固体废物和高放射性固体废物。

二、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运作流程(1)废物产生、收集和存储:医疗机构通过废物产生的设备进行预处理和储存,确保废物对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没有任何威胁。

同时通过计划、监测和管理等方法,对废物进行安全收集。

(2)运输处理:医用放射性废物要区别于普通的废物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或泄漏。

(3)处置:高放射性废物必须进行专用的处置,其余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理处置,比如固体废物可以采用围栏、交付给正规的回收处理机构,液体废物可以先通过特殊设备浓缩后进行固化形成固体再进行处置。

三、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1)废物安全储存:废物应存放在特定的、经过安防控制管理,以及符合相关放射性废物储存标准的设备中。

(2)废物安全处置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废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核准的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废物符合国家的内部管理规定。

(3)废物的清晰标示:废物应面对其所能对环境和人员带来的威胁做特殊标示。

为方便识别,各类废物应标识各自对应的标识码。

(4)放射性废物安全监控:定期开展监控检测,持续跟踪相关企业,对废物管理分配、运输、储存、处置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测。

(5)废物管理培训:对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保障他们对于废物管理、运作和处置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认知能力,避免未知状况的风险。

(6)废物管理演练:制定紧急响应预案,珍视废物无人值守的情况,当突发意外事故发生时通过各项措施应对。

放射性废物分类的依据

放射性废物分类的依据

放射性废物分类的依据
放射性废物分类的依据:
一、根据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
1、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各种核反应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水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原子试验室空气中的放射性气体、辐射处理工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等。

2、非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核反应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非放射性物质,如有机液体废物、金属杂质废物、无机废物等。

二、根据放射性废物的活性水平:
1、高活度废物:活度高于报废浓度标准的放射性废物,一般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强度,易受外部影响,具有较强的毒性、污染性和危害性,一般需经过净化处理,才能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存储、处置。

2、中活度废物:活度在报废浓度标准上下浮动的放射性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污染性,但会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衰减处理,可以安全地存储较长时间,也可以不经过净化直接进行处置。

3、低活度废物:活度低于报废浓度标准的放射性废物,一般不具有毒害性和污染性,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以不经过净化和处理直接进行处置。

三、根据放射性废物的放射性半衰期:
1、短半衰期废物:放射性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废物,一般为几个月到几年,其有比较强的放射性危害,有较快的放射性衰变速度,需要加以妥善处理和储存,防止外界污染。

2、中半衰期废物:放射性半衰期在几个月到几十年间的放射性废物,其输入放射性强度与长期危害关系不是特别的大,可以通过运输和安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长半衰期废物:放射性半衰期超过成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放射性废物,具有较长
的排放时间,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和毒性,一般需要严格的安全保护,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放射性废物分类

放射性废物分类
第二条 本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适用于所有放射性 废物,具体的分类体系主要适用于放射性固体废物。
本分类方法未考虑废物中与辐射危害无关的非放射性有害组分。 非放射性有害组分的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定。
第二章 放射性废物分类体系
第三条 本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以实现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安 全处置为目标,根据各类废物的潜在危害以及处置时所需的包容和 隔离程度进行分类,并使废物的类别与处置方式相关联,确保废物 处置的长期安全。
半衰期大于 5 年发射α粒子的超铀核素
半衰期
5.73×103a 5.73×103a 7.50×104a
96.0a 96.0a 29.1a 2.03×104a 2.13×105a 1.57×107a 30.0a
活度浓度 Bq/kg 1E+08 5E+08 1E+09 1E+10 5E+10 1E+09 1E+06 1E+07 1E+06 1E+09
第六条 原则上,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对应的 处置方式分别为贮存衰变后解控、填埋处置、近地表处置、中等深 度处置和深地质处置,如图 1 所示。
活 度 浓 度
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 ( VSLW)
贮存衰变后解控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 ( HLW) 深地质处置
活度浓度 b (Bq/g) 1E+06 1E+04 1E+01 1E+04 1E+01 1E+01 1E+01 1E+04 1E+05 1E+02 1E+01 1E+01 1E+01 1E+04 1E+02 1E+01

GB9133-1988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GB9133-1988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2)计算:
式中:DIC1,2……k ──为每种放射性核素的公众导出食入浓度; P1、P2……Pk──每种放射性核素所占的活度分数。
6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级

6.1 放射性固体废物下限值的确定 6.1.1 放射性比活度小于或等于 7.4×104Bq/kg 的固体废物为非放射性固体废物。大于 7.4× 104Bq/kg 的或仅含天然 辐射体,比活度大于 3.7 ×105Bq/kg 的为放射性固体废物。 6.1.2 放射性固体废物中,超铀核素(原子序数大于 92,半衰期大于 20a 的 辐射的放射性核素) 的放射性比活度大于或等于 3.7 ×106Bq/kg 的为超铀废物。 6.1.3 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超过国家关于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规定值,而比活度小于或 等于 7.4×104Bq/kg 的固体废物称为放射性污染废物。 6.2 除超铀废物外,放射性固体废物按其所含寿命最长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T/2)长短分为四种。 6.2.1 含有半衰期小于或等于 60d 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 6.2.1.1 第 I 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7.4×104Bq/kg ,小于或等于 3.7 ×107Bq/kg 。 6.2.1.2 第 II 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3.7 ×107Bq/kg ,小于或等于 3.7 ×1011Bq/kg 。 6.2.1.3 第 III 级(高低废物):比活度大于 3.7 ×1011Bq/kg 。 6.2.2 含有半衰期大于 60d,小于或等于 5a(包括核素钴-60)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 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 6.2.2.1 第 I 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7.4×104Bq/kg,小于或等于 3.7 ×106Bq/kg 。 6.2.2.2 第 II 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3.7 ×106Bq/kg ,小于或等于 3.7 ×1011Bq/kg 。 6.2.2.3 第 III 级(高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3.7 ×1011Bq/kg 。 6.2.3 含有半衰期大于 5a,小于或等于 30a 包括核素铯-137)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 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 6.2.3.1 第 I 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7.4×104Bq/kg ,小于或等于 3.76×1011Bq/kg 。 6.2.3.2 第 II 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3.7×106Bq/kg ,小于或等于 3.7 ×1010Bq/kg 。 6.2.3.3 第 III 级(高低废物):比活度大于 3.7 ×1010Bq/kg 。 6.2.4 含有半衰期大于 30a 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 6.2.4.1 第 I 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7.4×104Bq/kg,小于或等于 3.7 ×106Bq/kg 。 6.2.4.2 第 II 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3.7 ×106Bq/kg ,小于或等于 3.7 ×109Bq/kg 。 6.2.4.3 第 III 级(高放废物):比活度大于 3.7 ×109Bq/kg 。

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和处置法规与标准

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和处置法规与标准
地方政府加强放射性废物监管的措施
各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等,确保放 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和处置。
XX
PART 03
储存设施与要求
REPORTING
储存设施类型
01
02
03
中低放废物储存库
用于存放中低放射性废物 ,通常设计为地下或半地 下结构,以确保安全。
高放废物储存库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放射性废物管理领域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国际 通用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01
技术挑战
放射性废物管理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方法。
应对策略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等。
02 03
法规政策挑战
随着法规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应 对策略包括加强法规政策学习,积极参与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 。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放射性 废物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法规政策调整趋势分析
强化法规标准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法规政策将更加注重放射性废物管理 的严格性和规范性,加强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推动技术创新
政府将加大对放射性废物管理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废物管理水平。
社会认知挑战
公众对放射性废物的认知程度有限,需要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应对策 略包括开展公众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放射性废物的认知和理解 。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XX
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和 处置法规与标准
汇报人:XX

放射性废物分类、产生及最小化

放射性废物分类、产生及最小化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废物最小化
放射性废物分类的意义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将废物分 类收集、分类存放、分类处理和处置。不 同类型的废物要采用不同级别的包装和运 输,并实行不同要求的监测和监督。因此, 放射性废物的正确分类,是实现放射性废 物科学管理的前提。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的主要原则
放射性废物的区分
• • • • • • 放射性废物和免管废物:0.01mSv 短寿命和长寿命低中放废物:400Bq/g 短寿命低中放废物:10~20T1/2 长寿命低中放废物:地质处置 高放废物:释热率2KW/m3,深地质处置 伴生矿废物:特殊,灵活处理
我国的放射性废物分类
国家标准:根据IAEA提出的建议,修订颁布了放 射性废物分类标准(GB9133—1995)。 • 先按物理状态: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 • 再按比活度:高放、中放、低放、豁免废物; • 固体废物按半衰期长短分为四类。
4、废物减容
可压缩废物压实处理 破碎割切减少废物体积 水泥固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放映结束
谢谢观看
1对各种废物都规定有放射性浓度(或比活度)的 下限值,用以确定该种废物是否属于放射性废物。 2放射性废物按其物理性状分为气载废物,液体废 物和固体废物三类。 3放射性气载废物按其放射性浓度水平分为不同的 等级。放射性浓度以Bq/m3 表示。 4放射性液体废物按其放射性浓度水平分为不同的 等级,放射性浓度以Bq/L表示。 5放射性固体废物首先按其所含核素的半衰期长短 分为四种,然后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不同 的等级。放射性比活度以Bq/kg表示。
固体放射性废物比活度Am(Bq∕kg) 低放
解控水平<Am≤4×106 解控水平<Am≤4×106 解控水平<Am≤4×106 解控水平<Am≤4×106

辐射废物解控标准

辐射废物解控标准

辐射废物解控标准
1、放射性废物分为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等5类,其中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和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属于低水平放射性
废物范畴。

5类放射性废物对应的处置方式分别为贮存衰变后解控、填埋处置、近地表处置、中等深度处置和深地质处置。

2、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中所含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很短,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在解控水平以下,极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半衰期一般小于100天,通过最多几年时间的贮存衰变,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即可达到解控水平,实施解控。

3、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接近或者略高于
豁免水平或解控水平,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应当非常有限,仅需采取有限的包容和隔离措施,可以在地表填埋设施处置,或者按照国家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在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中处置。

4、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短寿命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可以较高,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含量有限,需要长达几百年时间的有效包容和隔离,可以在具有工程屏障的近地表处置设施中处置。

近地表处置设施深度一般为地表到地下30米。

5、中水平放射性废物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长寿命核素,特别是发
射α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不能依靠监护措施确保废物的处置安全,需要采取比近地表处置更高程度的包容和隔离措施,处置深度通常为地下几十到几百米。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所含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很高,使得衰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或者含有大量长寿命放射性核素,需要更高程度的包容和隔离,需要采取散热措施,应采取深地质处置方式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