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期末复习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复习课教案

第13、14章复习课教案(共需2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构建13和14两章关于内能的知识框架或体系;2、让学生会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弄清内能、热量和温度三者关系;4、知道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热量的计算;5、知道内能的应用:①知道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属性;②了解热机的工作工作原理,会利用公式进行热机效率的有关计算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构建13和14两章关于内能的知识框架或体系;2、让学生会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弄清内能、热量和温度三者关系;4、知道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热量的计算;5、知道内能的应用:①知道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属性;②了解热机的工作工作原理,会利用公式进行热机效率的有关计算学习难点:知识体系构建方法;比热容的引入及相关应用水的比热容的应用;热量及热机效率的计算;教具:多媒体设备,复习课件、学生学案,遥控投影仪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法指导:1、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指出各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出本章知识网络图;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提高物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素养;教学内容:——————(第1 课时)知识回顾及知识总结————一、教师引入:13、14两章内容主要是关于内能的相关知识,先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迅速将课本主要内容阅读一遍,然后分小组分组归纳一下这两章:1、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的知识?你认为那些很重要?简要说明理由。
2、对于内能这部分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需要加强的部分?二、学生自主复习阅读(8分钟)三、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四、分小组派代表回答前面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五、教师评价各组情况,并指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疑问我们将在后面的复习中解决:六、通过前面的阅读、讨论和各组的回答大家对内能这部分知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下面就请大家分组概括一下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之间关系,大致总结出内能部分的知识结构图或知识网络图;七、学生分组讨论进行(5分钟);八、分小组展示九、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综合与学生共同列出本部分知识结构:十、 巩固训练:(教师精心设计训练试题,学生训练和听取组间评讲或教师指导,得到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升)1、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槐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飘飘2、两个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相同的( )A 、温度B 、热量C 、质量D 、比热3、如图7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箭头标示为顺时针方向)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4、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 .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C .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D .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5、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系统复和巩固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知识;2. 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3. 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与电压- 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电流的大小与方向- 电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杨氏电桥的原理和应用2. 电路与电阻-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正负极性的区分-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简单电路图的画法和分析- 电能的转化与利用3.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基本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4.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向和光线的性质-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率- 理想平面镜和透明介质的成像5. 光的色散与光的波动性-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光的波动性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红外线、紫外线和微波的概念及应用-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内容、举例解释物理概念和原理。
2. 示教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现物理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进行观察评价。
2. 笔试评价:通过知识点的笔试和综合性试题进行评价。
3.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价,考察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材2. 实验器材和实验资料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六、教学安排以上是本次《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总复习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应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复人教版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__运动与力__:- 运动基本概念- 力的作用和性质- 牛顿运动定律2. __物质的组织方式__:- 物质的三态及转化- 压强和浮力3. __能量与能量转化__:- 能量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 能量转化和守恒4. __电和磁__:- 静电和电路- 磁的基本性质-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教学活动:1. 概念澄清和讲解- 教师解释重要概念和原理- 学生提问和讨论2. 实验和演示- 通过实验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3. 问题解决和练- 提供一系列问题和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和互相研究4. 复总结和评估-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复回顾- 定期进行评估来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2. 实验装置和材料3. 问题解决和练题集4. 复笔记和研究指导教学评估:1. 日常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质量2. 作业评估:-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3. 测验评估:- 定期进行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计划:根据学校和课程安排,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不同的主题和知识点。
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包括概念澄清和讲解、实验和演示、问题解决和练、复总结和评估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2. 物理教学参考书籍3. 互联网资源和教学视频。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新鲜的物理习总复习教案已经出炉,还在等什么,快来看看吧,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一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4-P75文字内容与插图,将基本的实验过程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3.在物理学的实验探究中,一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同学们猜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答:电阻一定时,电流会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只要针对本问题的请给予鼓励)2.讨论:这个实验涉及到哪些量?为保证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应该控制什么量不变,改变哪些量?答: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电阻、电压、电流三个量。
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电阻一定,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看对应的电流如何改变。
3.怎样测量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答:将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来测量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将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来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4.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哪种方法更便于测量?答:增加串联的干电池的数目;使用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5.动手做一做: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并画下来,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物。
(注意:开关要断开,要正确选择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等。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2. 理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式。
3. 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分析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等。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 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3. 电流的测量:介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电流。
4. 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等。
5. 电路的连接方式:介绍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
6. 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I = V/R)。
7.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两种电路的区别。
8.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电流的概念:解释电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例如,一个电流为2A的电路,表示每秒钟有2库仑的电荷通过导体的横截面。
2. 电流的测量:描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答案:使用电流表时,将其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c765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a.png)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初三物理总复教案一、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时称为运动,否则为静止。
例如,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龙舟相对于河岸也是运动的。
但是,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也是静止的。
二、长度的测量在测量长度时,应该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并将刻度尺放正、紧靠被测物。
同时,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如,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cm。
三、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可以用以下公式: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
例如,45m可以换算为4.510-5m,0.23dm可以换算为2.3107nm。
四、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可以用公式v=s/t,其中s和t的单位要化成m/s或者km/h。
同时,该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在解题时,可以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如,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根据公式,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S船=V船t=100m/s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5s=1700m。
因此,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S船+S声)/2=1100m。
五、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时,应严格按公式v=(V1+V2)/2计算,切勿利用V=1来计算。
例如,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13.3m/s。
应用练:1.___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以地面为参照物,___是运动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___是静止的。
1.这个标牌的意思是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2.用棉花塞住耳朵是无效的解决方法,正确方法应该是向邻居提出要求或者投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热和能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 =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 kg 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
Q ( J m 11.热量的计算:(1)Q 吸=cm (t -t 0)=△cm t 升 (Q 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 ·℃);m 是质量;t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0 (2)Q 放 =cm (t -t )=△c m t 0降(3)Q =Q (也叫热平衡方程。
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吸 放 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3.热值(q ):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J/kg (固液)、J/m 3(气)1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mq ;(Q 是热量,单位是J ;q 是热值,单位是J/kg ;m 放 放是质量,单位是kg 。
)Q =v q ; Q 是热量,单位是 ;q 是热值,单位是J/m 3;放 放v 是体积,单位是 3。
)15.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16.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 1 次,活塞往复 2 次,曲轴转 2 周。
1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1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如干电池、蓄电池等)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在串联电路中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种,并联只有电源短路一种)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如家庭电路)(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5.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6.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17.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8.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9.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20.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1.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23.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2A 。
④ 正确使用:A .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位置。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2.公式:(I=U/R )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
1 安=1 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 I 、U 和 R 相对于同一导体同一电路同一时刻而言;②I、U 和 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 1,R 2 串联)① 电流:I=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 电压:U=U 1+U 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 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 R 总=nR④分压作用:U 1∶U 2 =R 1 ∶R 2⑤ 比例关系:电流:I 1∶I 2=1∶1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 1,R 2 并联)① 电流:I=I 1+I 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 电压:U=U 1=U 2(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1/R总=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④分流作用:I1:I2=R2∶R1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W=UQ(Q是电量);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8.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11.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时,则P>P;灯很亮,易烧坏。
00当U<U时,则P<P;灯很暗,00当U=U时,则P=P;正常发光。
00(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
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19.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0.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21.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