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章光的基本概念

第⼀章光的基本概念第⼀章光的基本概念1.1 光的性质就⼈的视觉来说,没有光也就没有⼀切。
什么是光?光是指辐射能的⼀部分,即具有刺激视觉器官特性的辐射能。
从物理学的观点说,光是电磁波谱的⼀部分,波长范围在380~780nm(纳⽶)之间,这个范围在视觉上可能稍有些差异。
任何物体发射或反射⾜够数量合适波长的辐射能,作⽤于⼈眼睛的感受器官,就可看见该物体。
⼀般辐射能波谱的范围,可见光谱辐射能的波长在即380~780nm 之间,仅是辐射能中很⼩的⼀部分。
在室内设计中,光不仅是为满⾜⼈们视觉的功能,还是⼀个重要的美学因素。
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
因此,室内照明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加以考虑。
1.2 光度量1、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的并能使⼈眼产⽣光感的能量,称为光通量。
单位为流明(lm)。
光通量=光效X功率。
2、发光强度(光强)光源在空间某⼀⽅向上单位⽴体⾓内发射的光通量与该⽴⽅体⾓的⽐值,称为光源在这⼀⽅向上发光强度,简称光强,单位为坎德拉(cd)。
3、照度照度是⽤来说明被照⾯(⼯作⾯)上被照射的程度,通常⽤其单位⾯积内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单位为勒克斯(lx)或流明每平⽅⽶(lm/m2)。
4、亮度亮度也是⽤来表⽰物体表⾯发光(或反光)强弱的物理量,被视物体发光⾯在视线⽅向上的发光强度与发光⾯在垂直于该⽅向上的投影⾯积的⽐值,称为发光⾯的表⾯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cd/m2)。
1.3 光与颜⾊1、⾊温将⼀标准⿊体加热(如⽩炽灯中的钨丝),随着温度升⾼⿊体的颜⾊开始沿着深红-浅红-橙-黄-⽩-蓝逐渐改变,当某光源发出的光的颜⾊与标准⿊体处于某温度的颜⾊相同时,我们将⿊体当时的绝对温度称为光源的⾊温,以绝对温度K 来表⽰。
基本⾊表:早霞3000k 黄昏 4000k正午5500k-5600k 其它⽩天时段 4800k(晴天时)阴天6500k左右⽩天正午的阴影和⽉夜 6700k左右⽩⾊路灯下偏紫⾊⾊温⽩炽灯⼟黄⾊聚光灯 3200k 烛光 1850k新闻灯 3200k 三基⾊⽇光灯 3200k商场⽇光灯 4500k2、显⾊性光源对物体本⾝颜⾊呈现的程度称为显⾊性,也就是颜⾊逼真的程度,显⾊性⾼的光源对颜⾊表现较好,我们所见到的颜⾊也就接近⾃然⾊,显⾊性低的光源对颜⾊再现较差,我们所见到的颜⾊偏差也较⼤,⽤显⾊指数(Ra)表⽰。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

J
或 kJ
J/s W kJ/s kW
附: 1kWh 3600kJ
31
6.讨论 有用功(useful work)概念
Wu W Wl Wp
其中:
pb
f
W—膨胀功(compression/expansion work); Wl—摩擦耗功; Wp_排斥大气功。
例A7001331
1.功的力学定义 2.功的热力学定义: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其全部 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3.可逆过程功的计算
W δW
1
2
pAdx pdV
1 1
2
2
▲功是过程量 ▲功可以用p-v图上过程线 与v轴包围的面积表示
30
4.功的符号约定: 系统对外作功为“+”
外界对系统作功为“-”
分 类
共同本质:由媒介物通过吸热—膨胀作功—排热
2
二、工质(working substance; working medium)
定义: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
对工质的要求:
1)膨胀性 2)流动性 物质三态中 气态最适宜。
3)热容量
4)稳定性,安全性 5)对环境友善 6)价廉,易大量获取
pA F cos pb A ( f 0)
准静态过程,可逆
28
讨论: 1.可逆=准静态+没有耗散效应
2.准静态着眼于系统内部平衡,可逆着眼于
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作用的总效果
3.一切实际过程不可逆
4.内部可逆过程的概念
5.可逆过程可用状态参数图上实线表示
29
1-6 功和热量
一、功(work)的定义和可逆过程的功
工程热力学-0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平衡状态1
p1 v1
p
p2
2
压容图 p-v图
平衡状态2
p1
1
p2 v2
O
v2
v1
v
12
1-4 状态方程式
在平衡状态下,由气态物质组成的系统,只要知道两个独立的 状态参数,系统的状态就完全确定,即所有的状态参数的数值随之 确定。这说明状态参数间存在某种确定的函数关系,状态参数之间 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就称为热力学函数。
(2)当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只要没有外界的影响, 系统的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
(3)整个系统可用一组具有确定数值的温度、压力及其他参
? 数来描述其状态。
10
经验表明,确定热力学系统所处平衡状态所需的独立状 态参数的数目,就等于系统和外界间进行能量传递方式的数 目。对于工程上常见的气态物质组成的系统,系统和外界间传递 的能量只限于热量和系统容积变化所作的功两种形式,因此只需 要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即可描述一个平衡状态。
3、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均匀状态
(1)关于稳定状态与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时,状态参数虽不随时间改 变,但它是依靠外界影响来维持的。而平 衡状态是不受外界影响时,参数不随时间 变化的状态。
85℃ 20℃
90℃
15℃
铜棒
平衡必稳定,稳定未必平衡。
(2)关于均匀状态与平衡 水
质统称为外界。 通常选取工质作为热力学系统,把高温热源、低温热源
等其他物体取作外界。
3、边界 ——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边界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边界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假想的。
3
二、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依据——有无物质或能量的交换
第一章 基本概念

二、代数系统的同构及性质
三、代数系统同构的意义
一、代数系统的同态及性质
定义1 设集合 M及 M 各有代数运算 o 及o, 且 ϕ是 M到 M 的一个映射 .
___ _ ___
如果 ϕ满足以下条件:对 M中任意元素 a, b, 在 ϕ之下由
a → a, b → b 总有 a o b → a o b,
n次置换
1.3
代数运算
一、代数运算的概念
近世代数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抽象的代数系统(带有运算的集合)。 如何定义运算,先看几个我们熟悉的例子: (1)非负整数集Z上的普通加法“+”; (2)数域F上全体n阶矩阵集上的乘法。 可见运算“+” ,矩阵乘法就是个映射。 定义1 设M是一个集合.如果有一个法则,它对M中的任 意两个有次序的元素a 与b,在M中有一个惟一确定的元素 d与它们对应,则称这个法则是集合M的一个代数运算.
设ε表示集合 M的恒等变换,则对 ∀σ ∈T ( M ),有
σε ( x ) = εσ ( x ) = σ ( x ), (∀x ∈ M ),
从而 εσ = σε = σ,
在变换的乘法中,恒等变换着数1在数的普通乘法中相同的作用。
结论:设S(M)表示集合M的全体双射变换作成的集合,则
S ( M ) ⊆ T ( M ), 且变换乘法也是S ( M )的一个代数运算。
f o g, 即 f o g : X → Z,
对∀x ∈ X , ( f o g )( x ) = f [ g ( x )].
四、变换
定义:集合X 到自身的映射,叫做集合X的一个变换 . 定理3 含n个元素的任意集合共有n!个双射变换.
对有限集合的双射变换 ϕ,常用以下特殊符号表 示: L 2 n ⎞ ⎛ 1 ϕ =⎜ ⎜ ϕ (1) ϕ ( 2) L ϕ ( n) ⎟ ⎟ ⎝ ⎠
第二次课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无温差-热的平衡 热力平衡状态 无压差-力的平衡 化学平衡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差 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概念?? 如果系统平衡,可用一组确切的参数(压力 p,温度T)来描述
Ï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之间的关系?
平衡状态是相对时间而言的 均匀状态是相对空间而言的
— 平衡可不均匀 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必须条件
吸气 工作物质: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高温燃气 能量转换: 燃料化学能 燃气热能 排入大气 机械能
2)涡扇发动机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工作物质: 高温燃气
3)蒸汽轮机
锅炉:燃烧,形成过热蒸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汽轮机:膨胀,对外做功,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冷凝器:乏汽对环境放热,冷凝为水 水泵:对水进行加压,送入锅炉
mc BT 2
2
3 B k 2
k 为波尔兹曼常数 c 为分子移动的均方根速度
c) 温标: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建立温标的三个要素: ① 选择温度的固定点,规定其数值; ② 确定温度标尺的分度方法和单位; ③ 选择某随温度变化的物性作为温度测量的 依据。
摄氏温标: 瑞典天文 学 家 摄尔 修斯 ( Celsius ) 于 1742 年 建 立 。用 摄 氏 温 标 确 定的 温度 称 为 摄 氏 温度 ,用 符号t 表示,单位为℃ 。 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温度为0 ℃ ,纯 水的沸点温度为100 ℃,纯水的三相点(固、液、 汽三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点)温度为0.01℃ 。 选 择 水 银 的 体 积 作 为 温度 测 量的 物性 , 认 为 其 随温度线性变化,并将0 ℃ 和100 ℃温度下的体积 差均分100份,每份对应1 ℃。
对工质的要求: 1)膨胀性 2)流动性 3)热容量 4)稳定性,安全性 5)对环境友善 6)价廉,易大量获取 例如:空气、燃气、水蒸气、氨蒸气等。 物质三态中 气态最适宜。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分别运动至A’,B’,C’,D’点,则有
A
B
A'
B'
udt
E D D D A A (u d)d u u t d dtudt
图1-2 速度梯度
由于
du ED
dt
因此得速度梯度 duED tgd d
dy dydt dt dt
可以看出dθ为矩形ABCD在dt时间后剪切变形角度,这就表明速度梯度实质上就 是流体运动时剪切变形角速度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流体力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 围将不断加深和扩大。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工业应用日益扩大,生产技术 飞速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人们对流动现象深入了解,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课题 内容,而且也为验证已有的理论、假设和关系提供机会。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相互促进,必将推动本学科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发展、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流体的特征和连续介质假设 第三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分类 第四节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发展、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及运动规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以及研究流体的机械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运动(如热运动、化学 运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流体力学属于力学范畴,是 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和数学、普通力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流体 力学起源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78~公元前212)对浮力的 研究。
流体的压缩性及相应的体积弹性模量是随流体的种类、温度和压力而变化 的。当压缩性对所研究的流动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流动成为不可 压缩流动,反之称为可压缩流动。通常,液体的压缩性不大,所以工程上一般 不考虑液体的压缩性,把液体当作不可压缩流体来处理。当然,研究一个具体 流动问题时,是否考虑压缩性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流体是气体还是液体,而更主 要是由具体条件来决定。
同济大学 理论力学 孙杰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i j k z Fz y Fy
B
F
A
y
r
O
M x 0 Fx
矩阵计算
x
( yFz zF 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MOy = zFx - xFz MOz矢量与投影关系 = xFy - yFx
Fx
x
q
F
y `
Fxy
Fy
平面内投影
§1-5 力矩的概念
一、力对点的矩
度量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1、在平面内
O:力矩中心 矩心 d:力臂
力矩中心 不一定是 转动中心
力矩平面
力矩: MO (F )= ±Fd
正负号
+ _
单位:kN· m
2、在空间内
2、在空间内 转动效应:力矩平面 等 z M0 r F 矢量表示 M (F ) r F O 力矩矢 r xi yj zk ,
§1-1 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1、作用效应:a.运动效应 b.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
运动效应
大小 、方向(方位与指向) 、作用点。
力的表示
定位矢量
力的作用线 刚体静力学 变形效应
F
A
§1-2 力学模型 :质点、质点系、刚体
质点:只计及质量 而不计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质点系:相互联系的有限或无限多的质点的总称
F
A
B
力对刚体作用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线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设三个力不平行,且有两个力相交于一点,若力系平衡。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基本概念

9
1.3.1、基本术语-状态、状态参数
1、状态:工质在热力变化过程中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 物理状况称状态
2、状态参数:表示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状态与状态参数是一一对应的
3、状态参数特点
数学特征为点函数: 微元变化的微增量具全微分性质
4、热力学基本状态参数为三个:比容、压力、 温度
10
1.3.2、基本状态参数--比容及密度
C 1 2 B B A
16
1-4
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
1.4.1 平衡状态与非平衡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 内、外同时建立了热平衡、力平衡(及 化学平衡),此时系统所处状态为平衡态 非平衡态: 系统与外界,系统内部各部分间 存在能量传递及相对位移,状态将随时间 变化,称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受逐渐变化的压力作用下的活塞的移动过程 发生系统状态变化 (力作用)(NEXT)
受变化的恒温热源缓慢加热的活塞系统发生 系统状态变化(热的作用) (NEXT)
26
P3 P2
P1
工质 工 质
工质
受逐渐变化压力作用下的活塞移动过程发生系 统状态变化(P、V、T变化) (力作用)
27
工质
工质
工质
热源T
31
1-6
过程功与热量
1.6.1 功的定义: 1、功的力学定义: 将物体间通过力的作用而传递的能量称为功并 定义:功等于力F与物体在力作用方向上的位移X 的乘积(点积) dW = F ·dX 2、功的热力学定义: 热力学系统和外界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 其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区别:功与系统动能、重力位能等“储存能”变化传递 的机械能的本质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0
水质
中容量(MV)
150-600
水质
低容量(LV)
15-150
水质
很低容量(VLV)
5-15
水质或油质
超低容量(ULV)
<5
油质
2019/8/12
3
喷雾技术根据喷雾方式可分为:
(1)飘移喷雾法(drift spraying):雾滴借飘移作用 沉积于目标物上的喷雾方法。
(2)定向喷雾法(orientational spraying):喷出的 雾流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的喷雾方法。
2-4 农药的施用方法
农药施药方法:为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所采用 的各种施药技术措施。
一、喷雾法
农药制剂中除超低容量喷雾剂不需加水稀释而可 直接喷洒外,可供液态使用的其他农药剂型均需加水 调成乳液、悬浮液、胶体液或溶液后供喷洒使用。
2019/8/12
1
喷雾法按药液雾化原理可分为:
(1)压力雾化法 药液在压力下通过狭小喷孔而雾 化的方法称压力雾化法。
混合使用优点:
(1) 扩大防治范围,减少用药次数; (2) 具增效作用时可降低用药量; (3)对易产生抗性的有害生物可延缓抗药性发生。
2019/8/12
14
混合使用及混配制剂的加工原则:
(1)不影响药剂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状。 (2)混用后毒性和残留不高于单一制剂,最好有所降低。
(3)混用后药效不能减退,对作物要安全。 (4)混用加工成本要合理,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3)泡沫喷雾法(foam spraying):采用特定喷 头使药液形成泡沫状雾流喷向靶标的喷雾方法。
2019/8/12
4
(4)静电喷雾法(electrostatic spraying):通过高压静 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喷雾方法。
(5)循环喷雾法(recirculating sqraying):将没沉 积在靶标上的药液回收至药箱,循环利用。
2019/8/12
5
静电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又叫可控雾滴喷洒技术 (CDA),其理论依据是生物最佳粒径学说(BODS)。
生物最佳粒径指最易被生物体捕获并能取得最佳防 治效果的农药雾滴直径。
飞行昆虫 植物叶片 地面爬行昆虫
10-50μm 40-100μm 30-50μm
2019/8/12
6
2019/8/12
四、熏烟法
利用烟剂产生的烟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施药方法。 应用于封闭环境中,如仓库、温室、大棚、房舍。
2019/8/12
12
五、施粒法
撒施颗粒状农药的方法。方向性强,污染轻, 适用水面、土壤施药。
六、种衣法
利用种衣剂处理种子,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牢固 药膜的方法。
2019/8/12
13
七、混合使用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施药 方法。
7
2019/8/12
பைடு நூலகம்
8
2019/8/12
9
2019/8/12
10
二、 喷粉法
利用鼓风机所产生的气流把农药粉剂吹散后 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方法。
按所用机械不同,可分为手动喷粉法、机动 喷粉法、飞机喷粉法。
2019/8/12
11
三、熏蒸法
用气态或常温下易气化的农药,在密闭空间防 治病虫害的施药方法。
(2)弥雾法 药液受压力喷出的初始雾滴,立即被 喉管的高速气流吹张开,形成小液膜,膜与空气 碰撞破裂而成雾。
(3)离心雾化法 利用圆盘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 力形成的雾滴。
2019/8/12
2
喷雾技术根据单位面积所施用的药液量划分:
几种容量喷雾法的性能特点
施药量(L/hm2) 载体种类
高容量(HV)
其他施药方法:土壤浇灌法、拌种法、毒饵法、树 干注射法等。
2019/8/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