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子制造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09月-智泽华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09月-智泽华

2020年09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分析报

2020年09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
本报告分析所用行业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发布
一、行业企业变动
2020年09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5,310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38户,与上月相比增加了73户;其中亏损企业有5,611户,占全行业总数的22.2%,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338.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51.2亿元。

二、行业产品产量
1.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2020年09月,发电机组(发电设备)生产1,289.6万千瓦,产量比上月增加了291.5万千瓦,环比增长29.2%,产量比上年同月增加了340.1万千瓦,同比增长35.8%,
2020年1-9月,发电机组(发电设备)生产9,283.2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77.2万千瓦,同比增长34.42%,增速比2020年1-8月加快7.2个百分点。

2.交流电动机
2020年09月,交流电动机生产3,079.6万千瓦,产量比上月增加了179.2万千瓦,环比增长6.2%,产量比上年同月增加了575.6万千瓦,同比增长23%,增速加快15.9个百分点。

2020年1-9月,交流电动机生产22,56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97万千瓦,同比增长3.66%,增速比2020年1-8月加快3.6个百分点。

3.光缆
2020年09月,光缆生产2,348万芯千米,产量比上月增加了5.9万芯千米,环比增长0.2%,产量比上年同月减少了423.2万芯千米,同比下降15.3%,。

各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各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未来10年各大行业趋势分析报告分析过去,才能掌握现在,预测未来,把握时机,迅速发展。

1.制造业:在1980年到2000年已经走过他的黄金期了,经过前面十年的探索,十年的辉煌,到现在2010年到2020年这二十年时间已经是目前的二十年也是冷了时间岁月,产品使用年限也就是这20年时间,未来2020年至2030年十年甚至到2040年,这个二十年时间,最主要是更新换代和检修为主,因此,未来十年至二十年时间会是制造业又一次更新换代的突飞时代。

最后迎来辉煌的时代。

制造业工程,包含以下:机械结构制作方面,机电安装方面,机电一体智能化方面、智能机器人开发方面,房屋结构主体制造采用钢结构和轻钢型制造方面,各类基础设施的制造和安装方面。

行业制造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机遇把握:开小厂,小作坊,开拓市场。

2.农业发展:农业是人类的食物来源,在土改下放到各家各户,私有制和公有制调和之下,从1980年到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代忠实的人,目前随着2000年开始打工热潮的出现,经济发展,80后、90后这两代人,心中都是打工为主,也不再忠实在务农了,因为商品市场发展,唯有在外打工才能发家致富。

有了这个心理想法,到目前为止,2020年以后时间,农业将会慢慢发展为国家土地,农民的承包制,农场主跟农民租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和买土地使用权的形式。

慢慢的又回到了往后农民失去土地,差不多有点像英国的圈地运动,不过,目前时机尚未成熟,一个时代的思想变化是要靠时代造势,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活来源,只能到各行业做工,或者沦为农场主的工人。

这是时代的趋势。

机遇把握:承包一片土地使用权,廉价签约30年时间,这样也不至于未来沦为别人的工人。

看岁月时间,时机成熟,赚土地使用权的差价,这样也能赚个上千万资产。

因为未来30年,国家要走的道路是商业时代。

3.住房建筑时代:经过岁月的洗礼,从和平时代开始,农村和城市房屋时代,从1950年到1990年这40年时间,农村大部分是土墙时代和茅草屋时代,城市也就是土墙加瓦房时代,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时间,农村走向瓦房时代和土墙时代,过度到砖房时代,城市也就走向砖房框架结构的六层高度的时代,2000年到至今,农村走向砖房时代也就三层高楼时代和别墅时代,城市走向高楼大厦和十层至二十层以上的电梯房时代,城市也出现私家别墅时代。

半导体行业:2020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分析-Q3半导体配置仓位新高,进口替代趋势不变

半导体行业:2020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分析-Q3半导体配置仓位新高,进口替代趋势不变

Q3半导体配置仓位新高,进口替代趋势不变2020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分析►股票仓位维持高点,制造业整体超配从各类资产仓位来看,公募基金股票仓位环比些微下降,但整体维持高点,股票资产占资产总值的比例由2020年Q2的77.7%上升至2020年Q3的75.44%,环比下降2.16个pct。

整个三季度来看,由于欧美等海外地区第二、第三波疫情复发,加上美国总统大选将至,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上证综指由三季度初的3025点上涨至三季度末的3218点,上涨193点,相较于二季度的涨幅有所收窄。

根据公募基金公布的中报数据显示,以证监会行业划分来看,公募基金股票仓位持仓中制造业的市值最高,占股票投资总市值的62.64%。

从超配情况来看,公募基金股票持仓在制造业中超配的比例最高,制造业股票市场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为52.12%,公募基金超配10.52个百分点。

►基金重仓行业偏好轮动,电子重仓股市值维持第三2020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排名来看,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非银金融,行业重仓配置占比分别为16.93%、14.31%、13.33%、8.02%、6.67%。

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前40的个股中,医药生物有7家,食品饮料行业有6家,电子有6家,电气设备有5家,非银金融有3家,家用电器2家,银行2家,房地产2家,传媒2家,交通运输1家、化工1家,机械设备1家,休闲服务1家,有色金属1家。

贵州茅台是重仓持股总市值最高的个股,重仓持股总市值最高的电子股是立讯精密、海康威视、歌尔股份、三安光电、兆易创新和紫光国微,重仓持股总市值分别为604.41亿元、183.69亿元、165.36亿元、151.19亿元、149.80亿元、130.40亿元。

►半导体行业逆势增长,集成电路在基金重仓配置电子行业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从申万电子二级分类角度来看,半导体重仓持股市值环比增加,创下12个季度以来历史新高,半导体行业重仓持股的行业配置比例也由2020年二季度的3.53%提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3.98%。

十大行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十大行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行业的财务状况,本报告选取了十大行业进行财务分析,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能源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零售业和医药业。

通过对这些行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制造业1. 财务状况概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0.6万亿元,同比增长5.9%。

2. 财务指标分析(1)营业收入:2019年,我国制造业营业收入为76.5万亿元,同比增长5.9%。

其中,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3%,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5%。

(2)利润总额:2019年,我国制造业利润总额为5.9万亿元,同比增长4.6%。

其中,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4%,民营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1%。

(3)资产负债率:2019年,我国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55.6%,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3. 财务状况评价制造业整体财务状况良好,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表明行业风险可控。

三、房地产业1. 财务状况概述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1.5万亿元,同比增长9.9%。

2. 财务指标分析(1)营业收入: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营业收入为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2)利润总额: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利润总额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6.5%。

(3)资产负债率: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资产负债率为74.5%,较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3. 财务状况评价房地产业财务状况良好,但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表明行业风险有所增加。

四、金融业1. 财务状况概述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报告(3篇)

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制造业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工信部、行业协会以及公开的市场调研报告等。

2.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分析需要,对部分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以反映实际情况。

三、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行业角度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成为主导力量。

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40%以上。

2. 地域分布分析我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的制造业规模较大。

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增速较快。

3. 企业规模分析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制造业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超过90%。

近年来,大型企业逐渐增多,但整体占比仍较低。

4. 技术水平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四、制造业发展挑战1. 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特别是在高端制造领域,我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壁垒和品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2.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压力。

3. 环境保护压力制造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

4. 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对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一定影响。

五、制造业发展机遇1. 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制造型企业盈利分析报告

制造型企业盈利分析报告

制造型企业盈利分析报告一、企业背景介绍制造型企业是指以生产加工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主要经营制造业产品,如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

本报告针对一家制造型企业进行盈利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当前盈利情况及制定未来发展战略。

二、盈利能力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根据财务数据,该企业在过去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018年:1,000万- 2019年:1,200万- 2020年:1,500万从数据上看,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都在不断扩大。

这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2. 成本分析制造型企业的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力成本、设备折旧、运营费用等。

根据财务数据,该企业在过去三年的总成本分别为:- 2018年:800万- 2019年:900万- 2020年:1,000万从数据上看,该企业的总成本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较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慢,这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提升。

3. 毛利润分析毛利润是企业营业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后的剩余金额,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财务数据,该企业在过去三年的毛利润分别为:- 2018年:200万- 2019年:300万- 2020年:500万从数据上看,该企业的毛利润在逐年增长,增速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速,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4. 净利润分析净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后的最终盈利,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终指标。

根据财务数据,该企业在过去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2018年:100万- 2019年:150万- 2020年:250万从数据上看,该企业的净利润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

三、盈利能力分析1. 资产利润率分析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的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财务数据,该企业在过去三年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 2018年:6%- 2019年:7.5%- 2020年:8.3%从数据上看,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在逐年增加,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在提高,盈利能力也在增强。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95
107
111
131
154
168.2
12.6%
18.0%
17.6%
9.2%
0%
5%
10%
15%
20%
25%
0
50
100
150
200
2013
2016
2018
3.7%2014 2015销售额(亿美元)
2017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整理
2.4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规模巨大
国际工业机器人市场于2010年开始恢复性增长,自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8.4万台,比上一年增加1%,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已经连续六年增长。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金属制品、电子、橡胶及塑料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3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在以年均12.1%的速度快速增长。其 中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销售额总计约占全球销量的3/4。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额约为168.2亿美元,亚洲成为最大的销售 市场。
73.05%
74.53%
74.43%
74.15%
73.92%
73.45%
73.01%
72.51%
71.82%
71.20%
69.00%
70.00%
71.00%
72.00%
73.00%
74.00%
75.00%
2009
2010
2011
2016
2017
2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电子制造业分
析报告
2020年1月
目录
一、全球电子制造业巨大的市场空间 (5)
1、电子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5)
2、国内电子产业公司快速成长 (5)
3、国内智能手机品牌企业在下游需求端已经确立起部分优势 (6)
4、上游核心部件材料及设备、中游制造模组、下游品牌整机 (6)
二、信号处理模块:上游核心器件需要持续的产业升级 (7)
1、半导体芯片产业链 (7)
(1)芯片产业链板块上游:芯片设计领域 (7)
(2)芯片产业链板块上游:原材料及设备领域 (9)
(3)芯片产业链板块中游:晶圆制造 (9)
(4)芯片产业链板块下游:封装测试 (10)
2、被动元器件产业链 (10)
3、主板覆铜板及PCB产业链 (11)
三、输入输出设备:中游模组环节立足优势,做大做强 (12)
1、液晶显示产业链 (12)
(1)上游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环节 (12)
(2)中游液晶面板及模组 (13)
2、光学镜头产业链 (14)
3、声学模组产业链 (14)
4、天线及连接器产业链 (15)
5、金属、玻璃外观件等零部件产业链 (15)
6、电池、模切件等零部件产业链 (16)
7、LED产业链 (17)
8、安防监控及激光设备产业链 (17)
五、国内电子制造业产业链梳理总结 (18)
1、上游核心能力需进一步补强 (18)
2、中游制造加工是强项,也是立足之本 (19)
3、下游品牌正在积极建立优势 (19)
国内电子制造产业整体概况。

目前国内A股电子行业上市公司230家,整体市值为4.09万亿。

18年总收入为1.41万亿,净利润为552亿元。

19年前三季度收入为1.10万亿,净利润为572亿元。

本篇文章我们对国内A股电子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整体梳理,分析了产业链不同细分领域上中下游不同环节公司的收入利润规模、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等特征。

分析得到,下游品牌方面国内企业在智能手机、安防监控、通信基站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已经确立起部分优势。

中游模组制造方面,通过成本控制、规模化交付能力上的提升,国产企业在光学、声学、液晶显示等细分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位居国际前列。

上游核心零部件如芯片设计、芯片制造、高端装备、高端连接器以及核心原材料等方面,国内企业仅少部分实现突破,将是未来长期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

上游核心器件积极进行产业升级。

通过采取合适的策略,基于国内庞大的工程师红利,以及合理政策导向,高端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之路将能够实现。

上游设备、材料、芯片设计等领域实现不同细分赛道的重点突破。

中游晶圆制造及下游封装测试领域保持战略定力,对新技术持续研发投入,长此以往则有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保持中游制造加工强项,积极建立下游品牌优势。

通过改革开放40年培养的熟练技术工人、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规模制造能力,以及企业家精神,国内企业在中游加工制造领域已经积累起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