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初步认识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入门知识

建筑设计入门知识

建筑设计入门知识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它包括建筑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等多个方面。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建筑设计入门知识,帮助读者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功能性原则,即建筑物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例如提供合适的居住、工作、学习等场所。

其次是美学原则,建筑设计应该追求美感,对于形式、比例、色彩、造型等要素的掌握至关重要。

此外,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原则,即在建筑设计中要尽可能节约资源、控制成本,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四个阶段:前期调研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与竣工。

在前期调研与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了解项目的背景、功能要求等,进行初步规划和方案设计。

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师会进一步完善细节,包括建筑的外观、平面布局、构造等。

接下来是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师会根据初步设计完成详细图纸,包括建筑的各个部分细节。

最后是施工与竣工阶段,施工队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建造和完成建筑项目。

三、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元素建筑设计中有许多基本元素需要考虑,其中主要包括空间、形式、构造和材料。

空间是建筑的核心,它包括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如房间的大小、布局等。

形式指建筑的外观,根据功能需求和美学要求进行设计,如建筑的形状、轮廓等。

构造是建筑的支撑结构,它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材料则是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寿命。

四、建筑设计中的常用软件现代建筑设计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们能够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在建筑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包括AutoCAD、Revit、SketchUp等。

AutoCAD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二维绘图软件,特别适用于绘制建筑平面图。

Revit是一种三维建模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建筑模型的创建和修改。

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

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

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建筑的形式、功能、结构和美学等方面。

作为建筑师或设计师,了解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帮助读者对建筑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建筑设计的概述建筑设计是通过对建筑师的艺术创造和工程技术的结合,将建筑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建筑形式的过程。

它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要考虑到环境、文化、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应该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元素1. 空间: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合适的空间。

空间包括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要考虑到功能性、布局、尺度和比例等因素。

合理的空间规划可以使建筑更加舒适和实用。

2. 结构:结构是建筑的支撑体系,承担着负荷和力的传递。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 形式:建筑的形式是其外观的表现,可以通过不同的造型、材料和比例来达到一定的效果。

形式还包括建筑的立面、屋顶和细部设计等。

4. 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建筑设计至关重要。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混凝土、钢材、玻璃等,要根据建筑的需求和功能来选择。

三、建筑设计的原则1. 功能性:建筑首先要满足其功能需求。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规划应符合使用者的需要,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 美学性: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实用性的体现,还应具有审美价值。

通过合理的比例、色彩和形式等来创造美感,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

3. 可持续性:现代建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建筑应具备节能、环保和可再生的特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经济性: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经济可行性原则,合理利用预算和资源。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方式,使建筑的成本得到控制。

四、建筑设计的实践建筑设计的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包括功能、空间和预算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设计的认识建筑设计的理解

建筑设计的认识建筑设计的理解

建筑设计的认识建筑设计的理解建筑设计的认识与建筑设计的理解建筑设计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根据建筑师对建筑物的功能、形式和美学要求等方面的认识,运用建筑科学、艺术与文化等知识,通过分析、研究、创造和实践等过程,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和落地的过程。

建筑设计是将建筑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符合人的活动需要和审美要求的艺术实践活动。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设计是建筑师对建筑物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需要通过提供合适的功能布局、合理的空间划分以及符合美学要求的外观设计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和审美需求。

1.2 建筑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性原则:建筑物必须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并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2)结构合理性原则: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外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

(3)符合环境原则: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融合,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

(4)审美性原则:建筑设计需要追求美学效果,通过建筑的形式、比例、立面等来体现艺术感染力。

(5)可持续性原则: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

二、建筑设计的过程与步骤2.1 前期准备在进行建筑设计前,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对用地环境、功能需求、规划限制、财务预算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研究,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信息。

2.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阶段是对项目整体概念的构思和表达,包括形态构思、空间布局、外观设计等方面的探索和创作。

建筑师可以通过手绘、建模、数字化设计等方式来表达设计意图。

2.3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指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化与落地,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空间细节等方面的完善和深化。

建筑师需要通过CAD软件等工具来准确呈现设计方案。

2.4 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是对方案设计进行深化和细化,制定适合施工的图纸与技术规范,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等。

建筑设计主要内容

建筑设计主要内容

建筑设计主要内容一、前言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定义、要素以及设计过程。

二、建筑设计的定义建筑设计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形、内部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设计,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文化等需求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造型和结构设计的过程,更是需要考虑到功能、美学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三、建筑设计的要素1. 功能性:建筑设计的第一个要素是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能够提供舒适、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环境,例如合理的空间布局、通风和采光等。

2. 美学性: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美学。

建筑物应该具备艺术性和美感,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欣赏。

通过考虑建筑物的比例、造型、色彩和材料等因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建筑作品。

3. 结构性: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要素是非常关键的,它涉及到建筑物的承重和稳定性。

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地承载荷载和抵御自然灾害等。

4. 可持续性:在当今社会,可持续性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需要关注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和采用节能技术,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包括项目理解、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1. 项目理解:设计师需要与业主充分沟通,了解项目的需求、目标和限制条件。

通过分析项目的背景和要求,设计师可以确定设计的方向和重点。

2.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将根据项目要求和理解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设计概念。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布局和空间功能等方面。

3. 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会深入细化概念设计,包括具体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

4. 施工图设计:最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师会制作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便建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认识

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认识

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认识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认识1. 概述房屋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房屋建筑设计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建造一栋房屋时所涉及的过程和技术。

良好的建筑设计可以提供舒适、安全和实用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够融入社会和环境,成为城市美感的一部分。

房屋建筑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还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2. 房屋建筑设计的基础原则(1)功能性:房屋建筑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提供适宜的起居、休息、烹饪和卫生设施,并灵活满足个人的需求。

(2)结构性:良好的房屋建筑设计应确保房屋结构的稳定和可靠性,以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这涉及到合理的材料选择、结构布局和建筑施工过程。

(3)美学性:房屋建筑设计应追求美感,并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

美学因素包括外观设计、内部布局、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宜人的居住空间。

(4)环境友好性:在现代社会,环境友好性成为了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节约能源的设计和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房屋建筑设计的流程(1)问题定义:在开始设计之前,建筑师需要明确业主的需求和目标,包括房屋用途、规模、预算和风格等。

这是为了确保满足业主的要求并进行合理的设计。

(2)概念设计: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建筑师会进行概念设计,包括建筑外观、布局和功能等。

这一阶段通常以手绘草图和模型的形式呈现,并与业主进行沟通和确认。

(3)设计发展:一旦概念设计得到确认,建筑师将进行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这包括详细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等,以确保房屋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4)建筑施工:设计完成后,建筑师将与工程师和施工队合作,开始房屋的建造过程。

建筑师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作为顾问的角色参与其中,确保建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4. 房屋建筑设计的趋势与创新(1)智能化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房屋建筑设计也会趋向于智能化。

通过整合智能家居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能源管理和安全监控等功能,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归纳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归纳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归纳建筑设计是创造空间的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过程。

它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形式、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

本文将对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建筑设计的要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 功能:建筑物的功能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确定合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分配。

2. 结构:建筑物的结构是支撑其自身重量和荷载的核心,需要合理的结构设计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形式:建筑物的形式是建筑设计的外观表现,可以通过建筑物的立面、屋顶、平面形状等方面来塑造建筑物的形式语言。

4. 材料:建筑物的材料选择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和形式,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实现设计的目标。

二、建筑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1. 人性化设计:建筑物应该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人性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用性。

2. 环境适应性:建筑物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高效能设计:建筑物应该尽可能发挥其功能,提高效能。

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和资源,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4. 创新性设计:建筑设计需要追求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创新来创造有价值的建筑作品。

三、建筑设计的步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研究和调查:了解项目的背景、需求和限制条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 概念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概念设计,确定建筑物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思路。

3. 方案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方案设计,包括空间布局、平面布置、立面设计等具体内容。

4. 施工图设计: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结构图、设备布置图等。

5. 施工和监督:根据施工图进行建筑物的实际施工,并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四、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建筑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各种需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创意,将建筑从一个概念转化为实际存在的空间和结构。

它不仅涉及到美学和艺术,更与工程学、物理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紧密相连。

首先,我们来谈谈建筑设计中的功能需求。

这是建筑存在的根本目的。

比如住宅建筑,要考虑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舒适度,合理规划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空间,确保采光、通风良好。

对于商业建筑,如购物中心或办公楼,要考虑人流的走向、货物的运输通道以及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以提高运营效率。

而公共建筑,像图书馆、医院等,则需要根据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和功能要求,进行专门的设计。

比如医院,要设置清晰的科室分区、便捷的通道,以方便患者就诊。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建筑的形式美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建筑的外观、比例、色彩和材质等元素的组合,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影响。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在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古老的街区中新建的建筑,可能会采用与传统建筑相似的风格和材质,以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而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心,充满创新和未来感的建筑设计则能展现城市的活力和进步。

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

这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等,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并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同时,建筑的抗震、防火等性能也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材料的性能、质量、价格以及可持续性都会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成本。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如高性能混凝土、新型保温材料、环保木材等,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师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建筑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强的过程,它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构造、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设计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功能、形式、结构和材料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组织,以实现建筑目标的过程。

它是将建筑师的创造力与建筑科学知识相结合,通过设计表达建筑师的理念和观念。

二、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的构成和组成方式,它包括了建筑物的柱、梁、墙等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建筑构造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性。

1.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使用钢材作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建筑结构。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需求。

在钢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强度、连接方式以及抗震性能等。

2.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使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建筑结构。

混凝土结构具有耐久性好、抗震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建筑形式。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钢筋布置以及混凝土浇筑工艺等。

三、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性能和品质。

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砖、石、木材、玻璃等。

1. 砖砖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保温、隔音和耐久的特点。

在砖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砖的种类、尺寸以及砌筑方式等。

2. 石石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的建筑材料,适用于建筑物的外墙装饰和地面铺装。

在使用石材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石材的种类、颜色和纹理等。

3. 木材木材是一种环保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美观性。

在使用木材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木材的种类、湿度以及防腐处理等。

四、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实现优雅、实用和经济的设计效果。

1. 建筑功能建筑的功能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核心,它需要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空间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混合结构 • 框架结构 • 空间结构
h
65
平面组合设计的造型要求
• 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的造型要求, 注意对建筑造型和立面处理效果的影响。
h
66
建筑物平面组合形式
• 建筑物平面组合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
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合
混合式组合 • 根据房间和走廊的布局关系以下几种形式:
• 外廊
• 内廊
• 内外廊混合
• 复廊
h
67
走道式平面组合形式
h
68
走道式平面组合形式
h
69
走道式平面组合形式
• 内外廊混合式: 上述二种方式的结合
h
70
套间式平面组合形式
h
71
单元式平面组合形式
• 单元式的空间组合: 按功能使用要求将建筑物划 分为若干个单独体量的使用单元,再将这些独立 体量的单元以一定 的方式组合起来。
h
36
公共建筑的厕所设计
h
37
任务三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h
38
交通联系部分—走道
一、走道的设计 1.走道的分类--- 使用性质 1)交通型-- 2)综合型-2.走道的宽度:人流通行;家具设备的运行; 安全疏散;走道性质; 门的开启方式;空间观感 3.走道的长度:组合房间的需要 防火要求 4. 走道的采光与通风
2.设计要求与布置方式
二、专用卫生间的设计
三、专用厨房设计
1.厨房设备---洗涤池、案台、灶台及排烟装置等
2.设计要求
足够的面积,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
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
3.布置方式----
单排、双排、L形、U形
h
32
住宅厨卫的设计
h
33
住宅厨卫的设计
h
34
住宅厨卫的设计
h
35
公共建筑的厕所设计
2.楼梯的宽度 1)人流通行 2)安全疏散
3.楼梯的数量和位置
1) 使用要求 2) 防火要求 表2-5
4.楼梯平台的宽度
1)人流通行 2)搬运家具的方便
3)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
5.楼梯形式的选择:
主要以房屋的使用要求为依据
h
47
交通联系部分—楼梯
h
48
交通联系部分—楼梯
h
49
交通联系部分—楼梯
h
102
任务二 建筑体型组合
h
103
建筑体型的组合设计
• 组合原则 1. 完整均衡、比例恰当
2. 主次分明、交接明确
直接连接;咬接;以走廊或连接体连接
3. 体型简洁、环境协调
(一) 单一体型
4.设计要求 1)明显突出的位置 2)导向明确,交通流线简捷畅通,避免人流
交叉干扰 3)良好的天然采光,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 4)良好的疏散能力 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 ≥通向该门厅的走道宽+通向该门厅的楼梯宽 5)较好的空间过渡功能
h
55
交通联系部分—门厅
h
56
交通联系部分—门厅
h
57
交通联系部分—过厅
3.矩形平面布置的优点:
1)便于家具设备的布置,提高面积利用率 2)房间的开间进深易于调整统一,便于平面组合 3)结构布置和预制构件的选用较易解决,便于结构设计与施 工。
h
8
房间的平面形状
h
9
房间的平面形状
h
10
房间的平面形状
h
11
房间的平面形状
h
12
房间的平面形状
h
13
房间的平面形状
h
h
72
大厅式平面组合形式
h
73
大厅式组合形式
h
74
学习单元二 建筑剖面设计
h
75
任务一 剖面形状和各部分高度确定
h
76
剖面形状和各部分高度确定
• 房间的剖面形状
(一)房间的使用要求 1.视线要求 2.音质要求—顶棚形式的确定
(二)室内的采光和通风要求 (三)结构、施工等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四)室内装饰要求
(一)基地的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 规则与不规则
(二)基地的地形条件(依山就势) <25%----平行等高线
>25%----垂直等高线 (三) 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
1.朝向 日照 ---高度角与方位角 冬暖夏凉 风向 ---冬夏季风向
h
62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
▪ 功能要求 ▪ 结构要求 ▪ 设备要求 ▪ 建筑造型要求
2.房间尺寸的确定
1)房间的使用要求---家具设备的布置要求 良好的视听效果
2)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 3)精神和审美要求 1:1~1:2 4)技术经济方面的要h求 结构布置和施工方便 19
房间的平面尺寸-开间及进深的确定
h
20
房间的平面尺寸-开间及进深的确定
h
21
房间的平面尺寸-开间及进深的确定
h
89
任务三 建筑剖面组合和建筑空间利用
h
90
建筑剖面组合和建筑空间利用
•建筑剖面组合 (一)单层建筑的剖面组合
1.等高组合 2.不等高组合 3. 夹层组合 (二)多层和高层建筑的剖面组合 1. 叠加组合 2. 错层组合 3.跃层组合
h
91
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单层
h
92
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单层
▪ 过厅
(一)设置
(二)作用
雨篷、门廊、门斗:
(一)设置: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出入口。
(二)作用:
(1)防止风雨或寒气的侵袭。
(2)突出建筑物的出入口,进行建筑重点装饰
和细部处理的设计内容
h
58
任务四 建筑的平面组合设计
h
59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
(一)功能要求(合理紧凑)
1.功能分区→功能分析图→平面组合设计 住宅功能分析图 学校功能分析图
h
50
交通联系部分—楼梯
h
51
交通联系部分—楼梯
h
52
交通联系部分—楼梯
h
53
交通联系部分—门厅
▪ 门厅: 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的内外过渡、人
流集散的交通枢纽。 1.门厅的类型: 交通型 综合型 2.门厅的面积(使用性质、规模标准) 3. 门厅的布置形式(对称式和非对称式)
h
54
交通联系部分—门厅
h
81
视线设计要求
h
82
音质设计要求
h
83
采光、通风方面的要求
h
84
采光、通风方面的要求
h
85
采光、通风方面的要求
h
86
结构类型的要求
h
87
任务二 建筑物的层数确定
h
88
建筑物的层数确定
一、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大型公共建筑---单层 幼儿园、疗养院 –低层 住宅、办公楼—多层、高层
二、基地环境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三、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的要求 四、建筑防火要求 五、经济条件要求
2)影响室内通风性能
3)影响结构布置
4)影响建筑立面效果
h
25
房间的门窗设置
h
26
房间的门窗设置
h
27
房间的门窗设置
h
28
房间的门窗设置
h
29
任务二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h
30
任务二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一、公共卫生用房的设计 (一)厕所设计
1.卫生设备的类型—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污水池 2.卫生设备的数量
h
77
剖面形状和各部分高度确定
二、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一) 房间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层高
1.层高----
2.净高----
3.房间高度的影响因素
1)使用活动特点、家具设备配置等使用要求
2)采光、通风等环境和卫生要求
3)室内空间比例要求
4)结构层的高度及构造方式的要求
5)经济性要求
(二) 窗台高度
(三) 门的高度
h
39
交通联系部分—走道
▪ 走道的布置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中间走道和单面 走道。
h
40
交通联系部分—走道
▪ 设计过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 和过道中通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 的校核。
h
41
交通联系部分—走道
▪ 过道从房间门到楼梯间或外门的最大距离,以及袋 形过道的长度,从安全疏散考虑也有一定的限制。
h
63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
• 功能分区的原则:
• 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
• 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 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 处理好“清”与“污”的关系;
• 功能分区的方式:
• 分散分区;
• 集中水平分区;
• 垂直分区;
• 综合分区;
h
6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
• 常采用的结构布置方式:
• 阅览室的跨度则根据采光方式而定,单面采光不 应大于9M,双面采光可在15~18M,甚至更大一 些,如21~24M。
h
22
房间的门窗设置
(一)门的设置 作用 1.门的宽度: 门的宽度— 人流通行、家具设备搬运、防火疏散 门宽与扇数— 单扇门 ≤1000mm 双扇门1200-1800mm 多扇门≥1800mm
1. 房间的面积组成—家具设备所占面积 使用活动面积
房间内部交通面积
2.房间面积的确定 房间使用要求—使用活动特点 使用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