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内容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初步设计文本

(完整word版)初步设计文本

目录第一篇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6)1总说明 (6)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6)1.2工程概况 (9)1.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0)1.4 设计特点1.5总指标 (10)1.6需要注意的问题 (13)2总平面 (14)2.1总平面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4)2.2场地概述: (14)2.3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14)2.4竖向布置: (15)2.5绿化设计: (16)2.6 管线平面综合: (16)3建筑: (17)3.1设计依据: (17)3.2设计概述: (17)3.3建筑节能设计 (24)第二篇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27)1总说明 (27)1.1工程概况 (27)1.2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28)2结构设计 (29)2.1高程: (29)2.2楼面荷载: (30)2.2. 主要结构材料 (31)2.3 结构选型 (31)2.4 基础设计 (32)2.5 耐火等级 (32)2.6 主要结构尺寸 (32)2.7 结构计算 (33)2.8 其它 (33)第三篇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35)1总说明 (35)2 消防系统: (35)3 给水系统: (36)3.1用水量统计 (36)3.2 市政设施 (36)3.3 给水 (36)3.4 计量: (36)3.5 太阳能 (37)4 排水系统: (37)6.管材 (37)第四篇暖通空调初步设计说明 (39)1总说明 (39)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39)2.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40)2.1室外计算参数 (40)2.2室内设计参数 (40)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要求: (41)4. 采暖热源设计: (41)5 采暖系统设计: (42)5.1户内采暖系统: (42)5.2底层商业采暖系统: (42)5.3保温: (42)6 防火排烟系统设计: (43)7 全楼技术指标 (43)第五篇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44)1总说明 (44)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44)2.设计范围: (44)3.强电系统: (45)3.1变配电系统: (45)3.3、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 (46)3.4、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47)4.弱电系统: (49)4.1综合布线系统 (49)4.2有线电视系统 (49)4.3安全防范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入侵报警系统) (49)5其它 (50)附录: (50)第七篇消防设计专篇 (54)1.设计依据: (54)2.工程概况: (55)3.总平面: (59)4.建筑防火: (60)5.消防给水: (61)6. 防火排烟系统设计: (62)附录:图纸目录 (62)第八篇环境保护及节能说明专篇 (67)1总说明 (67)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67)2 建筑用水量统计: (67)3 节水措施 (68)5 固体垃圾处理: (69)6 废气处理: (69)7节能设计: (69)第一篇建筑初步设计说明1总说明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1.1.1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说明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主要设计依据1.建设方提供由规划部分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书、地形图、红线图等基础资料。

2.《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4.《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6.《浙江省住宅设计标准》 [附条文说明] DB33/1006-2017。

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4763-2012。

二、项目用地概况1.工程名称:XXXXX;2.地块位置:西地块东至规划道路,南至规划用地,西至嵊州大桥,北至规划道路,东西长约120米,南北长约72米;东地块东至嵊州市公用事业-养护中心及城南垃圾中转站,南至规划道路,西至规划道路,北至规划道路,东西长约138米,南北长约89米。

3.用地面积:9156平方米(折合约28亩)。

其中西侧地块用地面积为8191平方米;东侧地块用地面积为10965平方米,;4.用地性质:居住用地为主;5.容积率:西地块1.3-2.6;东地块1.5-3.47;6.建筑密度:西地块30%;东地块35%;7.绿地率: 30%8.建筑层数:西地块地上自然层数不超过 8 层;东地块地上自然层数不超过18层9.建筑层高控制:按浙江省《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量技术规程》(建设发〔2018) 136 号)执行;10.建筑高程控制:12-79米(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11.建筑日照间距控制:按《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执行;建筑侧向间距控制:按《嵊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执行。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结合嵊州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整体有良好契合,创造高质量现代化居住小区。

2.结合地区现实条件,适应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求。

3.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建筑房屋,1、2#楼初步设计概要

建筑房屋,1、2#楼初步设计概要

建筑房屋,1、2#楼初步设计概要第⼀章设计总说明1、⼯程设计依据1.1、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如该项⽬的可⾏性研究报告、⼯程⽴项报告、⽅案设计⽂件等审批⽂件的⽂号和名称1.1.1湘西⾃治州吉凤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建筑设计基本条件和规划图1.1.2建设⽅的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合同。

1.1.3中华⼈民共和国及(湘西⾃治州)地⽅的现⾏法规、规范及有关规定;1.2、设计所执⾏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1.2.1 民⽤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2.2 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06);1.2.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GJG50-2001);1.2.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规范(GB50222—95)(2011年修订版);1.2.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2.6 ⼯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1.2.7《⾼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1.2.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1.2.9现⾏建筑设计规范及规程,标准等1.2.11与本⼯程有关的建筑、结构、⽔、电等专业的设计规范、规程;1.3⼯程所在地区的⽓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程地质条件双河公租房修建于湘西州吉⾸市乾州新区双河社区。

东⾯为双江寺路,南⾯为丰达路,西⾯为滨溶路,靠万溶江河,北⾯紧邻双河村。

场地⽅正,地形东⾼西低,⽬前场地正进⾏五通⼀平。

1.4公⽤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建设⽤地四周城市路⽹规划完善, 交通便利。

1.5规划、⽤地、环保、卫⽣、绿化、消防、⼈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国家及(湘西⾃治州)地⽅的现⾏法规、规范及有关规定;1.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要求或⽣产⼯艺等资料湘西⾃治州吉凤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建筑设计基本条件2、⼯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2.1 ⼯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组成本设计包括住宅的建筑、结构、⽔、电等专业的初步设计2.2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室内装修⼆次设计需另⾏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家设计、制作、安装3、总指标3.1总建筑⾯积和反映建筑功能规模的技术指标总建筑⾯积:12303.28㎡⼀期1、2#楼建筑占地⾯积:718 ㎡⼀期1、2#楼容积率:FAR= 3.69建筑密度:D=22%绿地率:30%(整个社区)建筑总⾼度:55.2m建筑层数:17层结构形式:剪⼒墙结构4、设计特点4.1 简述各专业的设计特点和系统组成各专业均遵循本专业的主要法规和主要标准进⾏设计4.2 采⽤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选⽤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为外墙保温材料,选⽤矿棉、岩棉、玻璃棉2为屋⾯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防⽕等级为A级。

智能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智能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智能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智能建筑初步设计的说明。

智能建筑是利用先进技术和系统,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安全性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2. 设计目标2.1 能源效率:优化建筑的能源使用,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的运行,以实现节能和降低环境影响。

2.2 安全性:引入智能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警报和火灾报警系统,以提供全面的建筑安全保护。

2.3 用户体验:结合智能控制和传感技术,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等。

3. 设计方案3.1 建筑结构:采用可持续材料和节能设计,包括使用高效隔热材料、光热一体化系统和节能建筑外墙等,以最大程度降低能耗。

3.2 智能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对建筑内部的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实现能源节约和优化设备使用。

3.3 安防系统:部署智能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警报和火灾报警系统,并与建筑其他系统进行联动,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

3.4 用户体验设施:提供智能化的生活设施和服务,如智能家居控制、电子门禁、智能停车系统等,以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4. 设计考虑4.1 能源效率和环保: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环境污染,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

4.2 可持续性和适应性:设计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包括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适应多样化需求。

4.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设计智能控制和传感系统时,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密技术。

5.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初步设计说明,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和设计考虑。

智能建筑的设计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和数据安全。

001七都镇樟里基督教堂 初步设计说明

001七都镇樟里基督教堂 初步设计说明

参加编制人员审定:审核:项目负责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概算:目录一、设计总说明 (1)二、总平规划设计 (2)三、建筑设计说明 (3)四、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5)五、电气设计说明 (5)六、给排水设计说明 (7)七、通风排烟设计说明 (8)八、消防设计说明 (9)九、结构设计说明 (10)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概述七都镇为瓯江下游的一个冲积平原岛屿,南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望永嘉县乌牛镇,距永嘉县城18公里,距温州市区13公里“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大桥穿岛而过。

总面积为12.7平方公里,全岛江岸线长17.78公里,20年一遇标准堤塘已全线闭合,已建成50年一遇标准堤塘3公里。

全镇常住人口8506人,现有12000多华侨分布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浙南著名的侨乡,下辖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

本项目为温州市七都镇樟里基督教堂建筑工程,位于东纬一路和经三路相交之西角,工程内容包括教堂主楼以及其附属楼,总用地面积3189m2,总建筑面积1913m2。

二、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温州市鹿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固定资产投资批复鹿发改审(2010)7号文件关于温州市七都镇樟里基督教堂迁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温州市规划局规划条件通知书(2010)规划条件5001号·温州市规划局城市中心区分局会议纪要(2010)1号文件关于温州市七都樟里基督教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温州市规划局城市中心区分局审批的方案设计文本·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民用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1036-2007)·现行国家及地区有关规范三、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温州市七都镇地基岩性,由基岩和第四纪土层组成,基岩岩性大部分为凝灰岩、流纹岩,主要分布在周围山区和平原中的零星残丘,一般均较结实,但局部地区风化剧烈。

初步设计结构说明

初步设计结构说明

第四节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统一标准》(GB68-84);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5-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DJ94-2008);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1);9、《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14、吉首市建设规划局有关文件等。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是湘西自治州为社会福利事业提供服务的综合项目,老年活动中心建筑层数地上3层,建筑高度12.45m;食堂、配电房、洗衣房各一层。

三、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1、本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2、本工程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4、施工要求:本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自然条件及地基基础设计方案1、风、雪荷载2、抗震设防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本工程所在地区(湖南省吉首市乾州新区)抗震设防小于6度,不考虑抗震设防。

地震反应特征周期:0.35s;地震加速度:小于0.05g;建筑场地土类别:II类。

3、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括: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五、本工程设计计算程序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编制的P KPM(2010.9)系列软件中SATWE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计算,以该系列中TAT结构三维分析软件进行对比校核。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一、引言初步设计说明书是对一项工程或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时的规范性文件。

该文件主要目的是阐述设计理念、目标、方案、技术参数等,为后续的详细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说明书以一个虚构的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初步设计的概念、内容及步骤。

二、项目概述本工程项目名称为“智能环保大楼”,旨在建设一栋集办公、科研、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

该建筑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该建筑的主要功能区包括:办公区、科研区、展示区、休息区等。

三、设计理念本设计秉持“绿色、智能、环保”的理念,以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宗旨。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绿色化。

四、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建筑的绿色化,提高环境质量;2、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3、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能耗;4、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效益。

五、设计方案1、建筑造型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直线、曲线等元素进行造型组合,使建筑外观更加简洁、大气。

2、建筑材料选择:选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如太阳能板、保温墙体等。

3、建筑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和抗震性能。

同时,采用智能化的楼宇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控制。

4、空调系统设计: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下水温度稳定的特点,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效果。

同时,设置空气净化系统和新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5、照明系统设计:采用LED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与自然光的互补,降低能耗。

6、给排水系统设计: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设置节能型卫浴设备,减少用水量。

7、环保措施设计:设置噪音控制设备、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采用绿化带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

六、技术参数本工程项目的相关技术参数如下: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2、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3、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4、建筑节能率为65%;5、水资源回收率为30%。

建筑设计说明(最全)

建筑设计说明(最全)

建筑设计说明总则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由我院负责建设学校项目的初步设计,并编制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文本。

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建设单位;(2)项目名称:建设学校项目;(3)设计阶段:初步设计。

(4)总建筑面积:66249.41平方米;1新建建筑部分:总建筑面积58844.9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8844.91平方米;占地面积:59978.51平方米;2保留建筑部分:总建筑面积518804.5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56704.50平方米;占地面积:767549.35平方米;(5)设计年限:50年;(6)新建建筑物概况:新建建筑物一览表建筑名称层数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m)结构形式建筑性质耐火等级屋面防水综合教学楼458896.4851395.5417.45框架结构多层公共建筑二级一级宿舍楼556489.2251023.7611.75框架结构多层公共建筑二级一级发电机房15300.21559.21 4.85框架结构单层公共建筑二级一级主要依据文件﹑法规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图、宗地图、相关审批文件等;2.相关会议纪要,建设方意见及来往文件;3.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政策批复文件;4.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51408-2021《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20G329-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2G101-1~3《建筑隔震构造详图》22G610-1《建筑隔震构造图集》滇20G9-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范》(CECS126:2001)《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ISO22762-1:2005,MOD)《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2006)《建筑隔震工程专用标识技术规程》DB53/T-70-2015《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DBJ53/-T-47-2020)《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3/-T-48-2020)《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118-2018《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44号)《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第202号)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明确隔震减震建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建震2017-294号)《云南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试行)》云建震〔2020〕178号项目区位、地质、气候条件区位九乡,隶属于自治县,地处自治县中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东向、东南向与相邻,南向与相连,西向与毗邻,北向与接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总说明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1.1.1国家有关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BG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8《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9《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10《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补充规定》(合建设[2011]30号)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12《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1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2009年版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2014年版2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2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及局部修改条文(2011年版) 2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2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0《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3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3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3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 关于调整合肥工业职业教育项目的复函2规划建设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3 关于《合肥工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2008)0059号4 新建民用建筑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设计要求通知书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 合肥市规划(单体)方案审定通知书(2007)439号8 关于同意合肥工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2009)134号10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11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二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12合肥市教育局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文件号2008-362)13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规划中标方案1.2工程概况1.2.1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1、场地总体概况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以下简称两校)工程为合肥市教育局新建职业学校新校区工程。

新校区地处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合肥市职教基地位于合肥市东北角磨店乡境内,距市区15公里,规划控制区域7平方公里。

用地范围:东西方向长约800m,南北方向长约700m,呈梯形。

东侧临大众路,西侧临职教三路,南侧临关井路,北侧临学林路。

职教四路南北向穿过校区,将校区分为东、西两区,东面为合肥工业学校,西面为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两校规划总面积59.98公顷(含代征道路和公共绿地面积7.01公顷)。

基地内部较为平坦,地貌属江南波状平原的一级阶地,旱田为主,次为水稻田,分布有水塘和浅沟,高程多在34.0m—40.0m标高之间,地面最大高差约6m。

2、气象条件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面,巢湖北岸。

地理坐标北纬31°31′~32°37′、东经116°40′~117°52′。

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48万人。

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年平均气温15.7℃,最冷1月,平均气温2.4℃,最热7月,平均气温28.4℃。

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春秋两季与夏季相交时期雨水较多。

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

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地貌属缓坡岗地次级,地基土分类○2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60 kpa,地下水位0.3~0.2 m,变化幅度 0.1 m,(无)侵蚀性。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

1.2.2市政条件本工程现场本地块用地道路大众路、关井路、学林路及职教四路场地已建设完毕,市政设施完善。

在职教四路和大众路方向有DN300市政供水管各一支,职教四路方向有DN300市政污水管,职教四楼方向有DN400和DN400市政雨水管。

电力管网由(方向)引入学校中心变电所。

本校区地处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内,周围市政设施正在逐步建设完善阶段。

1.3 总体建设规模及本期设计范围本项目总征地面积59.98公顷,代征市政总用地面积7.01公顷,规划总用地面积52.87公顷,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教育局结合各整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新校区进行一次性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分期实施建设,一期二期已建设,。

项目设计规模按招生人数2.4万人设计,规划总建筑面积55.55万m2,包括七大部分:教学实训部分,包括:信息技术楼、服装楼、建设楼、钢结构加工实训大棚、物流楼、财经楼、旅游楼、电工电子楼2、机械楼2,公共实训基地;公共行政部分,包括:科技楼、图书馆、行政楼、;学生生活部分,包括:食堂、浴室、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体育运动部分,包括:运动场看台、体育馆礼堂;辅助设施部分;室外总体部分。

现一二期已建成物流楼、财经楼、旅游楼、电工电子楼2、机械楼2、行政楼、食堂2、食堂3浴室2、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公寓(1#2#3#4#5#6#)、运动场看台、体育馆礼堂;三期建设内容为:1、服装楼(6层,面积21660m2 ),2、信息技术楼(6层,21660 m2),3、建设楼(6层,21660 m2)4、钢结构加工实训大棚(5层,8000m2),5、科技楼、图书馆(18层,61200m2含人防地库17500m2),6、学生公寓7#8#9#10#11#12#宿舍楼(12层,每栋12550 m2,共75300m2),7、教师公寓(12层,5625.7 m2),8食堂1浴室1(4层,17366m2),9、室外总体,10、大门、配电房(1层,800m2)。

本次三期一次出图建筑包括:服装楼(6层,面积21660m2 )服装楼平面“回”字型布局,中间为内庭院,服装楼面积21660㎡,建筑基地面积4200㎡,南侧为6层,23.45m ,北侧为5层,23.45 m,共设置50人教室27个,70人教室9个,大阶梯教室3个。

信息技术楼(6层,21643 m2)信息技术楼平面“回”字型布局,中间为内庭院,信息技术楼总建筑面积21643㎡,建筑基地面积4100㎡,建筑地上南侧为5层,21.45 m,北侧为6层,23.9 m,共设置50人教室48个,70人教室15个,大阶梯教室3个建设楼(6层,21660 m2)建设楼,平面“E”字型布局,中间为两个内庭院,建设楼总建筑面积21660㎡,建筑基地面积4177㎡,建筑地上南侧为5层,21.45 m ,北侧为6层,23.90 m,共设置50人教室49个,70人教室4个,大阶梯教室3个食堂1浴室1(4层,17366m2),食堂1 浴室1占地面积为6403.9㎡,总建筑面积为17366㎡。

主要分为食堂和浴室后勤办公三部分。

食堂可同时容纳3500人同时就餐。

浴室可同时容纳530人同时洗浴.学生公寓7#8#9#10#11#12# 教师宿舍楼(12层,每栋12550 m2,共75300m2),男生公寓楼7#~ 12#平面,二类高层,12层,建筑总高43.5 m,建筑主入口面向北,入口在建筑西侧,一层主要为门厅、宿舍、盥洗室等,二至十二层为标准层宿舍。

男生公寓楼7#~ 12#每栋面积12250㎡,总面积75300㎡,建筑基地面积1083.6㎡,标准层每层设置6人宿舍20个,共240个;每层设立两个盥洗室2个,共24个,可以保障1425名学生入住。

教师公寓(12层,5625.7 m2),二类高层,12层,总建筑面积5625.7㎡,建筑基底面积475.8㎡,建筑,12层,建筑总高40.50 m,标准层每层设置2人宿标准间9间,共99间。

顶层设套间4间。

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4.1总体本期建设完成后,以职教四路为界,其西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

西面校园形成公共教学区、文化活动区、学生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四大功能区,教学办公区与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区之间由绿化带作为缓冲,一方面使教学区域环境避免受到体育运动区的噪音影响,同时满足不同区域人群对于体育设施的要求。

减少流线的过多交叉。

生活服务区由靠近一出入口方便生活出行,为校园的整体和谐使用提供了科学的布局设计。

1.4.2风格建筑风格采用“徽而新”的设计理念,将传统徽派的建筑语言符号精确抽象设计与单体上,现代新颖又诠释了地域历史。

建筑的形象设计反映了现代开发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同事表达了对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尊重。

1.5总指标1.5.1三期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及工程特征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27.94ha2总建筑面积322003 m2容积率 1.089建筑密度 19.42%绿化率 44.30%机动停车 350辆其中:(1)服装楼(6层,面积21660 m2 )(2)建设楼(6层,21660 m2)(3)信息技术楼(层,面积21643 m2)(4)科技楼、图书馆(18层,总面积43700 m2,地上42400 m2,地下1300 m2),(6)钢结构加工实训大棚(5层,8000 m2),(7)食堂1浴室1(4层,17366 m2)(8) 7#8#9#10#11#12#学生宿舍楼(12层,每栋12550 m2)(9)教师公寓(12层,5625.7 m2)(10)人防地库(1层,17500 m2)(11)大门、配电房(1层,800 m2)3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 10X1000+2X630 kW4日用水量1200m3/d工程特征一览表1.6 环境保护1.6.1 设计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927-199616.2 概述本项目为新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校园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学校教学、实训及生活,没有新的污染源及污染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