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二、模块测试卷(终稿)

单元检测(一)时量:120分钟分值:120分姓名: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曲肱.(gōng)喟.然(kuì) 鲜.为人知(xiān)斐.然成章(fěi)B、犄.角(qí)舟舆.(yú)苦心孤诣.(yì) 侃.侃而谈(kǎn)C、混淆(xiāo)莞.尔(wǎn) 博闻强.记(qiáng)瓮牖.绳枢(yǒu)D、踰.矩(yú)赊.(shē)账诲.(huì)人不倦为而不恃.(shì)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无人问津循循善诱安贫乐道唉而不伤B、言而有信察颜观色敬而远之适可而止C、卓尔不群大言不惭鞭辟入理求全责备D、当仁不让怨天犹人闻过饰非言过其实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B.我国大部分磷化工骨干企业集中在磷资源比较丰富的云、贵、川、鄂和靠近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又相对较强的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区。
C.《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8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致.中和,天地位焉致:达到。
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措:放下。
C.小人反.中庸反:反对。
D.子庶民,则百姓劝.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解析反,违背。
答案C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C.填然鼓之.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指示代词。
C项,音节助词,无义。
D项,助词,的。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从容..中道,圣人也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C.好学..近乎知D.吾从而师之解析A项,古义:指自然而然。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B项,古义:指审慎地询问。
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D项,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表动作的承接。
今义: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C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D.子庶民也解析A、B、C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项,意动用法。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中也者,;和也者,。
(2)好学近乎知,,。
(3),,,明辨之,笃行之。
(4)诚者,;诚之者,。
答案(1)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2)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10.1 《人间词话》十则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因:凭借。
B.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绝:绝妙。
C.众里寻他千百度.度:次。
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衡量。
解析:A项,因,因为。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吾属今为.之虏矣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古今的一项是()A.词以境界..为最上B.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C.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D.境非独谓景物..也解析:B项,豪杰之士,古义,有才华的诗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B.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C.因大诗人所造之境D.于此二事皆未梦见解析:B项,豁,使动用法,使……开阔。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收讫./迄.无音信拮据../奇货可居.堤.坝/提.心吊胆B.赝.品/义愤填膺.栅.栏/春意阑珊.纤.毫/阡.陌纵横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解析:A项,依次读qì/qì,jū/jū,dī/tí;B项,依次读yàn/yīnɡ,zhà/shān,xiān/qiān;C项,依次读zhēn/jiān;rú/rú,ɡuǎnɡ/kuànɡ;D项,依次读tuān/zhuì,huì/wěi,kān/kā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此处用错对象。
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语本《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C 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4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
解析D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惑之不解解析A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解析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无稽之说.也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D.其炎.更烈于煤解析A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答案C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之人,请你解释其含义。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

· 感知命题类型 ·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得 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 一种“美德”。 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 1、“慎独”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 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慎独” 的例子。(4 分)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 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5分)
返回
析材料—答案依据。
解题指导,例一:第二问
结合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 现实意义 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 5分
答案:这两个事例分别是从家庭教育和党的 建设两个方面着眼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 们对“慎独”这种修养的高度重视。【结合】 当代人们如果能够“慎独”,严于律己 ,就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也能 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 谐。 【现实意义】
关闭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关闭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 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 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 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材料节选)
审题干,例子: 结合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 自己的话概括 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 4分) 理欲之辨
5
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解题方法)
(审,看)
? 审题干
明答案 (写,做,明) ?
不患人之莫己 不患人之莫己
课堂训练一
了解命题方式
· 感知命题类型 ·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2版含解析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B.亦犹夫.人.之情也
C.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解析 B 项,古义,指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阅读鉴赏
(一)
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8 题。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2)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参考答案(1)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2)唉! 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二)
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9~13 题。
原毁(节选)
韩愈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 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是不 亦待于己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 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己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
C.
D.
解析 B 项,代词,……的人。A 项,连词,和/名词,党羽、朋友。C 项,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之人,请你解释其含义。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注】①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
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在孔子看来,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①。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①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②用情:情,情实。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③襁:音qiǎnɡ,背婴孩的背篓。
(1)由上文可见,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那么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什么呢?(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问成人①。
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第十四》)【注】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③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④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
(1)孔子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
请从上文找出反映这三种观念的句子。
(2)理解下面选段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孔子在“义”方面思想的理解。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第十七》)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
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①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②者,鹯③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离娄上》)【注】①圹:同“旷”,旷野。
②爵:同“雀”。
③鹯:一种像鹞鹰的猛禽。
(1)“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这两个比喻阐述了什么道理?(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自《孟子•尽心下》,反映的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请你结合上面选段,谈谈自己的认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
(2)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1)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出使各国时,能不辱君王使命的人。
(2)不矛盾。
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
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参考译文】(1)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2)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2、(1)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2)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置疑的巨大价值。
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
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
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
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
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
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
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
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
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
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
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
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
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3、(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
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
【参考译文】(1)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4、(1)礼、义、信(2)孔子的观点有他的合理性,因为教育既要普及也要培养精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社会是要有分工的。
【参考译文】(1)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
孔子说:“我不如老农。
”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
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
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2)“学习好了就去做官”。
5、【答案】(1)B“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应为“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
(2)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
人应该见利思义,而不应见利忘义。
有勇力者也应秉承义的原则,否则会成为祸害。
【参考译文】(1)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
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当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2)孔子说:“君子以为义是最高尚的。
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做强盗。
”6.⑴①严己宽人②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分)⑵不同意。
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