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之一(示范文本)
六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启蒙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启蒙》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时期,受到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从而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故事。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2 评价标准主要从学生的文章内容、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我心中的启蒙老师”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经历。
6.2 活动步骤①学生准备演讲稿,并进行自主练习。
②在课堂上,学生依次进行演讲。
③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和鼓励。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等方面。
7.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第八章:家长沟通与反馈8.1 沟通内容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难忘的启蒙》版教案1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1、板书:知识做人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难忘的启蒙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板书:抗日演讲两次批评宽容逃课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一)抗日演讲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2、指名交流板书:爱国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齐声朗读第五自然段(二)两次批评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2、指名交流“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板书:勤勉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
指名朗读老师对我的批评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
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回忆、交流(三)宽容逃课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
(四)首尾段落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我站在讲台上――――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4、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难忘的启蒙》教案【】

《难忘的启蒙》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启蒙的意义与价值1.1 启蒙的定义与背景1.2 启蒙的重要性1.3 启蒙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启蒙的方法与策略2.1 启发式教学法2.2 情景教学法2.3 探究式教学法2.4 案例教学法第三章:启蒙教育的实践与应用3.1 语文学科的启蒙教育3.2 数学学科的启蒙教育3.3 英语学科的启蒙教育3.4 科学学科的启蒙教育第四章:启蒙教育中的教师角色4.1 启蒙教师的素质要求4.2 启蒙教师的角色定位4.3 启蒙教师的启示与成长第五章:启蒙教育案例分析5.1 国内外著名启蒙教育案例介绍5.2 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六章:启蒙教育的家庭与社会环境6.1 家庭环境对启蒙教育的影响6.2 家庭启蒙教育的实践方法6.3 社会环境对启蒙教育的意义6.4 社会资源在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第七章:启蒙教育中的心理发展与情感关怀7.1 启蒙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7.2 如何在启蒙教育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7.3 情感关怀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7.4 提升学生情感素质的启蒙教育策略第八章:多元智能理论在启蒙教育中的应用8.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8.2 多元智能理论在启蒙教育中的实践方法8.3 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中的应用8.4 多元智能理论对启蒙教育的启示第九章:启蒙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趋势9.1 教育信息化在启蒙教育中的应用9.2 科技手段在启蒙教育中的创新实践9.3 国内外启蒙教育的发展趋势9.4 适应未来教育的启蒙教育策略10.1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再强调10.2 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在启蒙教育中的责任10.3 全社会共同关注启蒙教育的发展10.4 对未来启蒙教育的期待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启蒙的定义与背景补充说明:启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思想运动,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
在教育领域,启蒙强调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格。
二、启发式教学法补充说明: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难忘的启蒙》教案

小学《难忘的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章,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启蒙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会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章。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启蒙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的相关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做笔记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引发学生对启蒙老师的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启蒙老师的故事。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章。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赏析与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启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启蒙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师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难忘的启蒙 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启蒙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启蒙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启蒙教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启蒙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启蒙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2. 启蒙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3. 启蒙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启蒙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一次启蒙教育经历。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启蒙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家庭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 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家庭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第三章:学校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学校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 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学校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学校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社会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社会实践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社会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 社会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社会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实践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社会实践教育在启蒙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自我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一、素养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得文章的要紧内容,体会启蒙老师的美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连续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即联想自己的小学生活实际。
(三)德育渗透点1.激发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要勤奋,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从作者以美好的心态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联方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明白得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二)难点明白得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
(三)解决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明白得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归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摸索、领会。
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明白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二)检查预习1.自由读全文,摸索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1)启蒙老师是些如何样的人,什么缘故让“我”经常心怀感激?(2)什么缘故老师的许多夸奖“我”都忘却了,而教师的批判和惩戒“我”至今未曾不记得?(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会了一些道理。
”我们领会了什么道理?(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三)小组讨论大伙儿提出来的问题能够全都讨论,也能够只讨论你们感爱好的某些问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启蒙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回忆难忘的启蒙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品质。
4. 课堂讲解: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讲解难点内容。
5.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练习和写作练习。
6.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以《我的启蒙老师》为题,写一篇感谢启蒙老师的文章。
《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

《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难忘的启蒙》,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体会作者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学会尊敬和感激身边的人。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难忘的启蒙》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讨论分组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难忘的启蒙》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 内容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从生活中发现的美好事物。
5. 分享心得: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感受感恩的力量。
6.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学会尊敬和感激身边的人。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尊敬和感激老师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表达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可以是书信、绘画、手工等形式。
2. 邀请一位尊敬的老师到班级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老师的工作和付出。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之一(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之一
(示范文本)
作者:赵文华校对:王志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同学交流
3、指名汇报
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1、生字 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
沦陷冯老师残忍虐杀规矩
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
惩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岗位
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
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
⑵思考书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
2、改写文章最后一句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第一段:1、齐读
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
3、倒叙开头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讲演比赛(3-5)
受到申斥(6-7)
翻译官宽容(8)
2、指三人分读(3-8)
〈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