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公开课教案
《诫子书》教案(优秀8篇)

《诫子书》教案(优秀8篇)公开课《诫子书》教案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全班齐读课文。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成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诫子书》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诫子书》的文意和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学会从古文中提炼有益于生活的启示。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分析古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诫子书》的文意理解。
2. 从古文中提炼生活启示。
教学难点:1. 古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 句子结构和语法分析。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 提问:“诫子书”中的“诫”字是什么意思?Step 2: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诫子书》,理解文意。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文中的实词、虚词。
Step 3: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诫子书》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Step 4: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诫子书》的文意和作者的观点。
2. 引导学生从古文中提炼有益于生活的启示。
Step 5: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诫子书》,加深理解。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Step 6: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从《诫子书》中学到的启示。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诫子书》文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古文阅读、分析、朗读的能力。
3. 学生从古文中提炼生活启示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诫子书》,理解文意。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从《诫子书》中学到的启示。
3. 选择一篇类似的古代家训,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诫子书》的文意和作者的观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结合《诫子书》的内容进行分析,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诫子书》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诫子书》的优秀教案《诫子书》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诫子书》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殷殷教子之情,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魄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国古今有著名的家训,家书。
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
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著名的《诫子书》,即告儿子的一封家书。
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这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著有《诸葛亮集》。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
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3、找单个学生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
幻灯出示:(1)字的读音夫(fú)淫(yín)慢险躁(zào)遂(suì)穷庐(lú)(2)语句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板书)(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的文意,把握其道德教育思想。
(3)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诫子书》的内涵。
(2)学会对比分析,将《诫子书》的思想与当代社会价值观进行对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家庭观。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明确个人在社会、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的文意及道德教育思想。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
(2)如何将《诫子书》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及作者诸葛亮。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诫子书》,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诫子书》的字词、句式、语法等。
(2)分析《诫子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并与当代社会价值观进行对比。
3.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诫子书》的思想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探讨如何将《诫子书》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4.1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4.2 课后拓展(1)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诫子书》的思想。
(2)尝试运用《诫子书》的思想解决家庭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诫子书》。
(3)与家人分享《诫子书》的思想,并记录家人的反应。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观察学生对《诫子书》的理解程度。
(2)在案例分析环节,评估学生运用《诫子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终结性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诫子书》的掌握情况。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公开课《诫子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诫子书》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教育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诫子书》的文意理解。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诫子书》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如何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对不懂的字词进行圈点勾画。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圈点勾画的字词,理解文章主旨。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僻字词和文章主旨。
5. 练习巩固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熟读《诫子书》,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古代家庭教育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练习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在学习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评价教学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诸葛亮及《诫子书》的相关介绍。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4. 网络资源:有关《诫子书》的教育教学视频、文章等。
六、教学反思七、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诸葛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以及《诫子书》对他的后代产生的影响。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

诫子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诫子书》的文言文内容;(2)了解文中表达的作者对于修身养性、珍惜时间等方面的观点;(3)学会运用文中的名句来激励自己,提高自律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诫子书》的内涵;(2)学会对比分析,将《诫子书》中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关爱子女、期盼子女成才的真挚情感;(2)认识修身养性、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诫子书》的文言文内容及其意义;2. 学会运用文中的名句来激励自己,提高自律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2. 对《诫子书》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3. 将文中观点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诫子书》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诫子书》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及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诫子书》,并结合注释、译文理解文意,掌握文中主要的观点。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诫子书》中的名句,探讨其现实意义。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诫子书》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修身养性、珍惜时间等方面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名句激励:让学生选取《诫子书》中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公开课《诫子书》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公开课《诫子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A、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积累名言警句。
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感受传统文化,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积累名言警句。
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传统文化,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
二、解题:“诫子书”
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字典中的含义很多,这里指信。
这样一看,诫子书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
三、走进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等。
【知识链接: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写的训导之辞,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
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
中国著名的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
】
四、预习检查
1、字词学习
夫( fú)淡泊( dàn bó)淫慢( yín )
遂( su ì ) 穷庐( l ú ) 险躁( z ào )
2、朗诵,标明停顿
诫子书 (诸葛亮)
夫(f 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 ín )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 ì)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重点字词翻译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成:达成,成就。
慢:懈怠,懒惰。
励:振奋。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触社会。
六、疏通文意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淡
泊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
一,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放
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
伤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七、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步行,可以。
古义:文中指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环境上的安静。
古义:懈怠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则不能治性
2、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目标 )
八、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明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
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因为节俭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可以使人的内心世界保持始终保持宁静,不
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所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九、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诸葛亮想要告诉他的儿子什么样的道理,但是
《诫子书》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仅仅是因为文中的道理吗?当然不是,请同学
们在课下认真思考,诸葛亮是如何讲述这个道理的,如何将道理讲得清晰明了又
娓娓道来。
十、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习题。
2、完成《课时A 计划》基础习题。
3、背诵全文并尝试自行翻译。
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字典中的含义很多,这里指信。
教学反思: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较长(跟“快”相对)。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要、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