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受力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受力分析是解答力学题目中关键的一步。

但是很多同学在做受力分析时由于缺乏耐心以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受力分析。

店铺整理了一份受力分析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

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

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

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

)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受力分析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受力分析PPT
知识回顾: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
(2)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 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 物体的重心。
2.弹力: (1)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与发生形变方向相反
3.摩擦力:(1)产生条件:发生挤压并有相对运
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 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受力分析即研究对象受到外界对它作用力的情况 的分析
例1:如图所示,接触面粗糙
F
(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解: N
f0
( 2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N fF
G (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G ( 2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例2:如图所示,接触面粗糙
解: f0
F
F
N
G
静止
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
2.每分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 环境中受到的所有的力找出来,并画 出受力示意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其隔离。(锁目标) 2、根据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顺序进 行受力分析。(找力) 顺口溜:重力一定有,弹力查四周,看看摩擦 力,不忘电磁浮。 3、逐一正确合理地画出每个作用力的示意图,并 标上各力的符号。(画示意图) 4、检查是否有漏力、多力、错力。(查错补漏) (寻找对应的施力物体)
3. 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 4.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判定 未知力。
练习:放在斜面上的一个物体,当斜面倾角为θ 时,它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分析物体所受外力 情况。
解: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N f
θ G

2022年必考点解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必考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2022年必考点解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必考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重15N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5N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10N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N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N 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20N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卫星将()A.做匀速直线运动B.慢慢停下来C.竖直下落D.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3、如图所示,可以判断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A.一定向左减速B.可能向左减速C.一定向右加速D.可能向右减速4、为了响应“绿色生活,低碳出行”的号召,旦增坚持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出行。

一辆新能源公交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加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汽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力带来的危害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同一小车从相同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到不同水平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则()A.为了便于分析,本实验的合理顺序是(a)(b)(c)(d)B.在四次实验中,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C.由本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D.本实验中若仅添加一个小木块,还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质量的关系6、如图所示,玩具枪放在凳子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玩具枪对凳子的压力与凳子对玩具枪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凳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凳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玩具枪受到的重力与凳子对玩具枪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凳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凳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7、我市校园足球赛正在进行中,小伟和小红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踢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③足够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向前的推力④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落地⑤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科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复习课件(1)

教科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复习课件(1)

13、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 过程中要用到_控__制__变__量____的方法。在下列几个探 究实例中,运用同样研究方法的是 (3) (选填序号)。 (1)引人“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研究平面镜成像,将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 在像的位置; (3)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时,用大小、方向都相 同的力在不同位置推门。
①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一般来说,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
②力的方向的画法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就
表示出了力的方向。
F=50N
③力的大小的画法
在线段的末端标示出力的大小,如F=50N。
• (6)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

①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和刻度板组成。
例题讲评
例1、 某同学在用一根弹簧制成的测力计实验时, 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 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
钩码重力G(N)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乙(cm) 3 5 7 9 11 13
请分析表中这些实验数据,你得到的一个重要的 实验结论是? 随着钩码重力的增大即弹簧测力计所受拉力的增加 。
2、观察下面图7的三幅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_______物__体_间__力__的_作__用_是__相_互__的___________。
左手对右手作用一个力 手向上提书包
右手也对左手作用一个 书包对手也在向下拉 力
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 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
3、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 弹簧测力测,指针指在某一位 置。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__0_~_5__N;最小分度值是 ___0_._2 _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___2_._0__N。
图4

专题5 受力分析(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专题5 受力分析(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专题5 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概念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如某个结点),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作用. (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逐一画出,准确标出力的方向及各力的符号(若题目给出力的大小或角度,则还应该标出力的大小和角度)(4)检查:画完力的示意图后还需回头检查,看是否漏力或者多力,每个力都应对应一个施力物体,不能找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初中阶段力学作图包括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和指定力作图,若是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则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作图。

指定力作图则按照题目指定的力进行作图,不多画或少画。

(1)重力: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围绕研究对象观察,看有几个接触点或接触面,再看是否有挤压或拉伸形变,判断有几个弹力以及各弹力的方向(3)摩擦力:有弹力的接触点或接触面,若接触面粗糙,且研究对象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可确定有摩擦力,再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4)已知力:“已知力”指的是题目中明确给出的外力,包括拉力、推力等,千万不可丢掉4.三点说明(1)弹力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细绳(弹簧)中弹力的方向沿着绳子(弹簧)且指向绳子(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弹力的有无可通过假设法进行判定。

(3)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定:①通过对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进行判定;①通过同一直线上受力平衡(合力为0)的方式进行判定。

5.注意事项(1)受力分析是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对外施加的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力与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1.2 力的合成1.3 动态平衡2.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2.1 压强2.2 浮力2.3 阿基米德原理3. 第十一章热现象3.1 温度与热量3.2 热传递3.3 热膨胀4. 第十二章电流与电路4.1 电流4.2 电阻4.3 简单电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力与运动、压强与浮力、热现象、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动态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电阻、简单电路。

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压强、热传递、电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器、力的合成演示器、压强计、浮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阻箱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筒、天平、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物理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概念、定律和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解答疑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合成:已知两个力F1和F2的方向,求它们的合力。

(2)压强计算: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求压强。

(3)浮力计算:已知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力的合成: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压强计算:压强 = 压力÷ 受力面积。

(3)浮力计算:浮力 = 物体体积× 液体密度× 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如设计实验、查阅资料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专题一 物体受力分析PPT29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专题一 物体受力分析PPT29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专题一 物 体受力分析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拉Hale Waihona Puke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 互作用力 C. 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课外拓展
1、三物块均静止。求:A,B,C所受摩擦 力的大小和方向。
F2=60 N
30°
2、(安徽2017.13)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 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 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 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
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B
F1=10N
F2=5N
C
2、 质量相同的两块砖A、B被两木板夹住,试
分析 A、B的受力情况。
若三块砖呢?
二、受力分析的类型
1、指定力的作图(一般作特殊方向的力)
• 重力G • 支持力F支 • 压力F压 • 拉力F拉 • 摩擦力f
• 浮力F浮
竖直向下 垂直接触面向外 垂直接触面指向接触面 沿绳子并背向被拉物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 竖直向上
二、受力分析类型
2、指定物的作图(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的画法
1、力的示意图
方法:1用、带箭画头出的线给段定表示力力的。 示意例图:的物体步受骤水平向右30N的力
步骤:一定点——确定力的作用点
F=30N
二画线——沿力的方向画线段
线的末端画尖尖——在线段的末端画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
最后字母标尖边
2、力的图示
方法:用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 15N 要有比例标度
2、力的条件性:依据各种力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和特性进 行受力分析。在分析某个力是否存在时,必须根据该力产 生的的条件是否完全具备来判断。
比如:两物体若未直接接触,则不存在弹力和摩擦 力;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则不存在弹力, 也不存在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则一定不存在摩 擦力等等
➢ 受力分析依据
➢受力分析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2、隔离研究对象 3、按顺序分析力 4、根据状态检验
➢ 受力分析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 求解的方法。
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 (2)隔离法: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
方法。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 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 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与隔 离法交叉使用.
静止 f静
F
N
F
比较 F
G
匀速下滑
f动
v
F
N
匀速下滑
静止
G
倾斜面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
N
f动
G
粗糙
比较
(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 2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N f静
N f动
G
G
被悬挂
分析光滑球的受力
N
T
G
T G
比较
被夹持


G
2
传送带
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运动,请分析A的受力情况
A
(1)刚放上
(2)一起匀速
物体受力情况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不受力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物体的运动情况
运动 状态 不变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 状态 改变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受力分析题型
静止




运动
水平面 竖直面 倾斜面 被悬挂 被夹持 传送带
静止
N
G
N
运动
光滑 G N
f动
粗糙 G
接触面粗糙
N
f
G
N (3)传送带突然停止 N f
G
G
课堂小结
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程序
明对象 选方法 分析力 口决 再验证
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
课堂练习
1、(安徽2017.5)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 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通常表 示力的作用点,此即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物体A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 拉力F1=40 N和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2=60 N的作 用.请参照图中力F1的图示,用相同的比例(标度)在图中画出力F2的图示.
(1)受力分析的依据 (2)受力分析的步骤 (3)受力分析的题型
➢ 受力分析依据
1、力的物质性:任何一个力都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必须同时与两个物体相联系,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仰角的 方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F1
有人会说子弹受到高温高压气体施于 子弹向前的力F1 惯性不是力。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专题简介
历年中考试题都会出现受力分析的题型, 这是中考力学难点,常出现在区分度较大的题 目之中。常见的模型有静体、运动体、叠加体、 传送带等,命题的题型经常是作图题,也是力 学其他题型的解题基础。浮力、压强和摩擦力 等考点的综合性问题往往需要结合受力分析进 行考查,综合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后,难度 更大。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受力分析 的综合性题目,一般应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结 合起来分析。
B. 弹力看四周:看研究对象与跟其他物 体有几个接触点(面),某个点(面)若有挤 压,则画出弹力.
C.摩擦力看接触面:注意有弹力的接触 面如果是不光滑的,并且有相对运动或 相对运动趋势时,则画出摩擦力.
先重 再弹 后摩擦
……
➢ 受力分析步骤——根据状态检验
分析一下所受的力能否使物体处于题目中所给的 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力和运动 的一致性)
3、力的相互性:某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了力的同时, 也必然受到其它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不存在只施力而 不受力的物体,也不存在只受力而不施力的物体。在分 析几个相互联系的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可从力的相互性 考虑。
4、力和运动的一致性: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是 由受力情况决定的, 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总是一致的. 比如: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其合 外力为零等等。
➢ 受力分析步骤—— 隔离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 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力的作用。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A。
FNA
A
A
B
C
GA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B。
FNB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C。 FNC
B
FNA′ GB
C
FNB′ GC
➢ 受力分析步骤——按顺序分析力
A. 重力一定有: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