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麻醉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教学实践与探索

麻醉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教学实践与探索

绪低 落 、 无 热情 甚 至焦 虑不 安 。 毫
2 1 麻 醉 学专 业见 习和 实习带教 改 革探 索 .
2 1 1 落 实 并 健 全 带 教 体 系 见 习 时 , 成 由教 . . 组 研 室 主任监 督 、 学秘 书组 织 实施 , 体 医师 具 体 带 教 全 教 的三 级 带教 体系 。基 本技 术 和基 本 技 能 的带 教 主
工 作 的环 境 也 强 调 同他 人 的 分 工合 作 , 因而 也 特 别
强 调 与他 人 的交 流与合 作 。麻 醉 工 作 的 特殊 性 客 观 上要 求 医生能 迅 速地 与不 同的患 者 及 其 家属 建 立 起 融洽 而信 任 的关 系 。有些 学 生在 术 前 访 视 中与 病 人 交谈 时 未 注 意 言 谈 技 巧 , 使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对 麻 醉 致
医师 产生 不 信 任 , 至要 求 更 换 麻 醉 医师 。有 些 学 甚
生对 教 师 有 畏 惧 情 绪 , 习 中遇 到疑 问时 不 积 极 主 学 动去 咨询 教师 以获得 帮助 。
1 3 6 不 能 很 好 地 处 理 学 习 与 职业 的关 系 实 习 ..
业本 科 生实 习带 教工 作提 出几点体 会 。
专 业 教育 仍 处 于探 索 和 完 善 阶段 , 何 培 养 出较 高 如
素 质 的麻 醉学 专 业 医学 生 , 医学 教 育 和麻 醉 学 教 是 学 的新 问题 。我 校 自 1 9 9 4年 设 立麻 醉 学 本 科 专 业 , 已培养 了 8届 的毕业 生 。本 文 总结 了多 年 来专 业 实 习带 教 中存 在 的一 些 不 足 之 处 , 如 何 做 好 麻 醉 专 就
1 存在 的 问题 1 1 教 学方 法及 教 学 手段 创 新 不 够 理 论 授 课 的 .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很多人在医院做手术时都需要麻醉,麻醉是麻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麻醉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及历史的沉积,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二级学科。

麻醉科作为手术的枢纽科室、平台科室,其学科水平将体现医疗机构的整体学科水准。

21世纪以来,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医学技术也迅猛革新。

超声可视化技术异军突起,在快速康复外科和精准医疗领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与变革,也推动了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超声在临床麻醉的多种应用途径吧!一、超声在区域麻醉中的应用在百年的麻醉发展历史中,区域麻醉逐渐成为麻醉学科极其重要的一项核心技术,并在临床麻醉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

如何提高区域麻醉的准确性,降低区域麻醉并发症或神经损伤的风险,是临床麻醉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自从有了超声用于引导区域麻醉穿刺的报道,随着超声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和麻醉工作者不断的探索,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在短短3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预见超声技术未来会成为麻醉科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麻醉医师对于学习和掌握超声引导区域麻醉技术的热情也很高。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采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能使麻醉效果更确切,也能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在临床区域麻醉工作中,我们主要将超声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引导上肢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以及臂丛神经分支阻滞;2、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包括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股后皮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等。

3、超声引导腰骶部神经阻滞,包括腰丛神经、腰神经根、骶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等。

特别提到的是超声引导在腰段椎管内穿刺的应用。

腰段椎管内阻滞在麻醉镇痛和慢性疼痛治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我们都知道,麻醉技术是医学手术中非常常见的诊疗操作技术,旨在通过阻断痛觉信号在神经内传输从而抑制大脑皮层接收信号产生痛觉,以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

麻醉能够消除患者的痛觉,减少应激反射为手术操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麻醉技术正朝着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发展,其中可视化技术已经深入麻醉操作,辅助治疗,麻醉监测与诊断等领域。

然而在传统临床麻醉中,许多麻醉技术都是靠经验和解剖标志操作,如有变异,则可能不成功,甚至出现损伤周围组织,因此操作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其安全和效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各种影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可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

现在众多患者也对各种医疗操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凭经验盲探穿刺手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可视化麻醉技术中,医师可以在实时,精准掌控患者的生理状况,并在无死角无盲区的条件下进行诊疗,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许多医院引进了麻醉可视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精准操作和精准镇痛,只需要在手术目标组织的小范围内进行麻醉。

现代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是麻醉领域最早使用的可视化技术,在以前一般用于解决困难气道的插管。

在传统的胸外科手术中,通过双腔气管插管实施单肺通气的麻醉往往依赖于听诊、临床经验来预判插管及组织位置,所以定位的准确性难以保障,可能导致肺隔离不确切。

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技术在常规手术中普及,大大提高了双腔气管插管成功率及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技术保证了有效的肺隔离,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健侧肺被渗入血液、脓痰,造成肺污染,从而避免了一系列因影响呼吸而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

2.可视喉镜气道管理技术对于很多需要快速构建人工气道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往往处于极度缺氧状态,需要立即缓解。

因此气管插管对高效的抢救至关重要。

与传统喉镜不同,可视喉镜在喉镜前设置高清防雾的摄像头以及稳定可靠的光源,在光源照明下摄像头能够捕获清晰的图像并将信号放大到LCD屏上。

可视麻醉咽喉镜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可视麻醉咽喉镜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可视麻醉咽喉镜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摘要:①目的:评价可视麻醉咽喉镜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②方法:40名学生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n=20)和传统教学组(n=20),分别采用可视咽喉镜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随后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

③结果:可视喉镜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

1.2 方法两组学生教学时间分配相同,由同一教师负责带教。

1.2.1 可视喉镜组的教学方法设备:选用glidescope可视麻醉咽喉镜及气管内插管耗材一套。

方法:学生观看气管内插管的教学录像,之后教师讲解气管内插管经口咽部的解剖、气道评估方法及插管方法。

随后教师选择mallampati气道分级评定为ⅰ、ⅱ级患者各一例,将组内20人分为两组进行可视麻醉咽喉镜操作下气管内插管,并再次讲解相关解剖结构和操作步骤。

1.2.2 传统教学组的教学方法设备:普通麻醉咽喉镜(macintosh)及气管内插管耗材一套。

方法:除气管内插管是在普通咽喉镜操作下完成外,方法同可视喉镜组。

1.2.3 评价方法两组学生于气管内插管见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术前气道评估、口咽部的解剖结构、气管内插管工具及操作步骤、困难气道处理方法等,题型为选择题。

考试结束后给可视喉镜组发放自行设计的《可视麻醉咽喉镜教学满意度调查表》。

1.2.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第一,理论考试成绩以80分及以上为优秀,以80分以下为一般。

两组考核成绩详见表1。

第二,发放《可视麻醉咽喉镜教学满意度调查表》20份,收回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临床见习是麻醉医学生从抽象理论到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对后期的临床麻醉学教学以及临床实习起着桥梁作用,也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和初步培养操作技能有着重要作用。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教学及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教学及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三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项目编号:XJC201383)。

作者简介: 姜晓阳,男,汉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麻醉教学;通信作者:胡建军,男,汉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教学及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姜晓阳,胡建军(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可视化技术运用于临床麻醉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样也符合精准医疗以及精准医疗教学的要求,为了提高临床麻醉教学效果,同时使患者获益,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应该在临床麻醉教学中普遍推广。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临床麻醉;精准医疗;教学目前临床麻醉操作中常用的可视化技术包括:超声可视化技术、气管插管的可视化教学等。

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是符合精准医疗的要求,而将这些技术用于临床麻醉教学也是精准医疗教学的要求。

一、超声可视化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有些患者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和神经阻滞等操作,在以往,这些操作都是在按解剖标志下盲探进行的,盲目穿刺会增加不必要的损伤,带来各种并发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操作的细节和技巧,可能反复观摩教师操作仍不能掌握。

近年来超声可视化技术引入临床麻醉以后,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穿刺的目标动脉、中心静脉、部分神经及周围结构等图像,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损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安全性。

教师示范操作演示时,超声可清晰地显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图像,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解剖有更直观的认识,利于其理解和掌握这项操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神经阻滞技术是临床麻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但不易学习掌握。

如何开展外周神经阻滞教学培训,降低学生对此技能的心理恐惧感,一直是麻醉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可视化技术在临床教学考核中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在临床教学考核中的应用

表 1 2009 年度及 2010 年度实习生麻醉学考核结果
带教对象
带教失败病例 学生操作失败病例 临床考核成绩
(n)
(n)
(x±s ,分 )
2009 年 度 实 习 生
5
25
2010 年 度 实 习 生
0
11
注:与 2009 年度实习生比较,aP<0.05。
78±6 82±5a
3讨 论
麻 醉 专 业 的 临 床 操 作 充 满 了 风 险 [4]。在 目 前 现 实 条 件 下 , 临 床 教学目标仍然是希望学生掌握传统的根据体表标志解剖定位的 盲探操作。因此,如何保障临床实习中患者的安全,如何提高临床 带教成功率和如何在有限的患者资源中提高带教效率都是麻醉 专业临床带教面临的现实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 学 对 象 2010 年 7 月 至 2011 年 7 月 对 在 本 科 实 习 的 两 批共 20 名麻醉专业实习生采用可视化技术进行临床教学和实习 的情况。 1.2 教学方法 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首先进行临 床 相 关 知识的摸底考试。考试通过后进行约 1 周的短暂模拟化训练[3]。模拟 化训练完成后进行临床可视化教学。 1.3 气管插管训练 气管插管技术是麻醉专业学生必须 掌 握 的 专业技术。教学中教师直接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等进行 教学。让学生了解使用喉镜所能看到喉咽等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喉 镜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学生使用普通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的临床 实习。学生掌握普通喉镜处理非困难气管插管基础上可适当给予 学生机会使用可视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困难气管插管。 1.4 神经阻滞技术的训练 麻醉学专业学生要求在实习 期 间 掌 握常用神经阻滞如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操作前首先由教师采用超 声探头为即将接受麻醉患者进行拟阻滞神经周围解剖结构进行 检查,以确认是否有解剖变异,保证成功率和带教效果,同时也可 以使学生在操作之前了解患者个体化的解剖特点。学生在实习初 级阶段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是在教生超声探头监督下进行,当发现 进针方向指向血管等危险部位时及时提醒。学生基本掌握臂丛等 神经阻滞技术训练过关后可按照解剖定位和异感等传统教科书 方法进行盲探操作,但在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之前进行超声定位确 认针尖位置正确安全和采用超声技术监测药物在神经周围扩散 过程。 1.5 教 学 考 核 每 名 学 生 采 用 可 视 化 技 术 进 行 考 核 和 评 价 。学 生按照传统非可视化方法进行麻醉相关临床操作,考核教师采用 可视化技术检查学生临床操作结果,进行点评和改进方向。 1.6 教学成果评价 记录可视化训练实习学生掌握临床 技 能 的 程度和时间,并统计可视化教学中教学失败病例和学生失败操作 病例数量,与以前传统言传身教带教成绩相比较,统计有差异性。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专业的应用进展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专业的应用进展
现代 实用医学
2 0 1 3年 2月 第 2 5卷 第 2期
・ l 25 ・
行连续无创 H b 监测可指导输血输液的治疗, 但S k e l t o n 议, 该测量方法能否在临床上大量使用及改进设备 等的研究显示该方法用于择期剖宫产患者时精确度较 以 提高其精确度 , 还需要做更多进一步的研究, 也势
视频技术主要应用于气管插管和困 难气道的处理。 缩短插管 时间。目前国内常用 的纤维光导硬镜包括 1 . 1 光索 实质上是 一根可弯曲的管芯, 前端装有 视可尼硬镜、 L e v i t a n 硬镜 以及 B o n i f l s 纤维硬镜。 灯泡, 后端连接配有电池和开关的把柄 。将气管 导 1 . 4 Up s h e r纤 维光 导喉镜 度取决于插管 中患者头部的位置。
. 3 纤维光导硬镜 与 F O B相 比,其具有两大优 手术或重大手术心脏监测的食管超声, 称为超声技术。 1
本文就近年来可视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前景作一述评。 点:( 1 ) 插管 时可以提拉舌根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
l 视频 技术
畅; ( 2 ) 可以 使镜干头端在喉咽部按所需方向任意移 动进退, 很容易寻找和进入声门, 明显提高成功率,
到1 9 9 4年 , 才第 一次 完成真正 意义上 的超 声 弓 l 导 下 和前中斜角肌。垂直进针, 声像图上可见进针轨迹。
可视 化技 术在 麻 醉 专 业 的应 用 进 展
陈骏 萍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0 2 . 0 0 3
【 中图分类号】 R 6 1 4 【 文献标 志码 】 C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0 2 . 0 1 2 5 . 0 3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

临床技能培训可视化
临床技能培训可视化
通过高清摄像头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手术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 呈现,帮助学员和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学习手术技巧和操作细节

临床技能培训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可以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视角,帮助学员和 医生更好地了解手术过程和操作技巧,提高技能水平。
临床技能培训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还可以对手术过程进行回放和慢放,帮助学员 和医生更好地分析手术技巧和操作细节,提高技能水平。
02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监测 中的应用
麻醉深度监测可视化
总结词
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实时、直观地监测麻醉深度,帮助医生判断麻醉状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确保手术 安全进行。
详细描述
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脑电信号、血流动力学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映麻醉深度,使医生能够实时掌握患者的麻醉 状态。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麻醉深度是否合适,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避免麻醉过深或 过浅对手术造成影响。
可视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医学பைடு நூலகம்像技术
可视化技术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应用广泛,如CT、MRI等影像的重建和显示。
手术导航
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实时导航,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康复治疗
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临床决策支持
可视化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如病情监测、诊断辅助等。
05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研究 中的应用
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可视化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深入了解麻醉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 、代谢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目的探析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利
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该院2014级麻醉学专业60名本科实习生分为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实习带教的对照组及接受可视化技术实习带教的观察组各30名,对两组实习带教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时间、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可视化技术;麻醉学;实习带教
Application of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Anesthesiology
SHI Xiao-qiao,LIU Zhi-wen,LUO Ji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Province,42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anesthesiology. Methods Sixty undergraduate intern trainees in 2014 major in Anesthesiolog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equal distance random sampling method:control group receiv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ing visual technology training,comparing Internship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theoretical assessment,practical operation time,one-time operation success rate,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anesthesiology can gain more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Anesthesiology;Practice teaching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危重症监测治疗以及疼痛诊疗的学科,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果[1]。

由于麻醉学专業所学知识复杂且涵盖了多个学科内容,而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最为扎实、充分的麻醉学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该专业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2]。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视化技术日臻成熟并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将该技术与临床实习带教相结合无疑能够大幅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鉴于此,该次研究围绕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该院2014级麻醉学专业60名本科实习生分为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实习带教的对照组及接受可视化技术实习带教的观察组各30名。

对照组中男22名、女8名;年龄19岁3名、20岁25名、21岁2名。

观察组中男21名、女9名;年龄19岁4名、20岁25名、21岁1名。

两组本科实习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实习带教,在入科后由指定的带教老师带领本科实习生开展临床实习工作。

在喉镜下气管插管教学中由带教老师仔细讲解气管插管的全过程以及具体的定位、吸引步骤,随后让学生亲自操作,在遇到问题时予以解答和示范。

臂丛神经阻滞教学时利用平面图仔细讲解血管走向以及具体分布和操作。

颈内静脉置管时由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盲穿步骤、解剖位置的选择、进针角度、置管成功的判定标准等,本科实习生亲身实践。

观察组接受可视化技术实习带教,具体内容如下:①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

插管前详细了解该设备的结构、明确掌握其功能与操作注意事项,随后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视频喉镜对咽喉等部位进行全面观察,随后按照带教老师传授的气管插管操作步骤执行观察工作,如遇到问题时及时咨询带教老师。

②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在B超辅助下仔细观察臂丛神经的具体解剖结构和走向,带教老师亲身示范与演示下本科实习生仔细观看每个操作步骤,随后利用B超将臂丛神经充分显影,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工作。

③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

带教老师首先利用B超将颈内静脉的影像资料呈现在本科实习生面前,借助影像资料详细讲解颈内静脉的位置、体表处标志并同期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每个步骤通过B超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后者明确掌握各个操作环节内容。

在带教老师辅导下亲身开展相应操作。

1.3 观察指标
选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时间、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其中实践操作包括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B 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包括声音嘶哑(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血管神经损伤(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血肿(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实践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麻醉工作多由单人独自完成,其受观察视野的影响尤为明显,而为了降低麻醉操作给患者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又要求麻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因而在传统带教实习中带教老师难以全面而系统地将麻醉相关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实习生,从而导致后者独立操作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磨合才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完成角色转变[3]。

故此,革新麻醉学专业带教实习方法以促进麻醉学知识的正迁移成为当务之急。

可视化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技术手段,将既往的平面内容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现,便于更加直观清晰的观察和操作。

当前临床麻醉工作中所用的可视化技术包括视频技术、超声技术等,使得麻醉师能够在可视的条件下执行各种麻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4]。

将其应用于麻醉学专业带教实习工作中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

该次研究证实,接受可视化技术实习带教的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实习带教的对照组,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所需时间均短于后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由此结果表明,在该次研究中可视化技术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理论知识更为扎实,实践能力大幅提高。

此外,该次研究亦指出,该技术能够使得既往传统带教实习遇到的疑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且各项操作具备可重复性,实习生可通过反复训练彻底掌握相应操作技能,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和支持[5]。

综上所述,在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烨欣,沈佩,郑吉驷,等.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在颞下颌关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15(3):282-285.
[2] 周荣胜,王强,薛小红,等.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97-301.
[3] 阎雪彬,胡中华,欧阳文.麻醉教学使用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94-95.
[4] 刘海萍,王宇娜,赫赤,等.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教学后对麻醉工作和教学工作安全性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2):73-74.
[5] 巩红岩,郑芳,左智超,等.可视化技术结合病案教学在早期接触临床的麻醉专业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4):381-382.
(收稿日期:2017-1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