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文学部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ppt课件(公开课001)

故事情节
《从百草园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 草园春、夏、秋的景色;长妈妈给我的讲 的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在园子里捕鸟与三 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的生活做对比。三味书 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子,但不如百草园大、 有趣。可是也经常去自寻乐趣。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 刀》
朝花夕拾
阿狗常记范爱农;藤野父亲二百五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 《范爱农》 《无常》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 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 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 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 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 面。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 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 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 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 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 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部编本七年上语文
走近鲁迅 解读经典
洪亮 汤岗子学校
教学目标
一、走近鲁迅,进一步了解鲁迅, 概述鲁迅性格。
二、解读经典,初步了解《朝花夕 拾》。
三、力求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一、走近鲁迅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 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 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 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 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 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 文学的一面旗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我与地坛》读书写作交流会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性 学习《 文学部 落—我 与地坛 》读书 写作交 流会课 件(共24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性 学习《 文学部 落—我 与地坛 》读书 写作交 流会课 件(共24 张PPT)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 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 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 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 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 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性 学习《 文学部 落—我 与地坛 》读书 写作交 流会课 件(共24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性 学习《 文学部 落—我 与地坛 》读书 写作交 流会课 件(共24 张PPT)
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 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 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 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 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 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史铁生说,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让一个人 拥有一切好的东西,也不会让一个人承受所有苦 难。我和史铁生一样, 我们失去了一些能力,但 是我们拥有这世上最美的东西。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 书与不读书之人,日积月累 ,终成天渊之别。愿所有同 学都能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 考的人。
我和史铁生一样,对直立行走渴望无比。 看着那些跑着跳着的欢闹的人群,心中总会有 一种情绪泛滥开来。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和别的小朋友 不一样,但是这件事情却从来没有困扰我,我 一样可以看好看的书,一样可以和爸爸妈妈出 去看风景,一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2.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形式,提高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激发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课前学习任务】1.大家同读《西游记》,填写“佳作欣赏卡”。
2.大家同读一类词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部落分享会学生发言“小说部落”分享会活动记录1.李思洁同学发言唐僧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我认为唐僧并不是一个好领导。
取经队伍中功力最小的就是他,现代都说“谁有能力谁上”。
可唐僧经常哭着找徒弟帮忙,他的本事根本不如自己的徒弟,他的徒弟们若想去趟西天几个时辰来回不是什么问题,可唐僧渡河、翻山都要皱眉,如何让徒弟们听从于他呢?又有人说唐僧手下人才多啊,他功力虽小,但能找到一群比自己厉害的人不也是本事吗?可你别忘了,唐僧手下的人也不是他自己找的啊,全都靠观音菩萨一路“招贤纳士”。
若是没有观世音的鼎力相助,唐僧很有可能就被“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给吃了啊。
这种仰仗靠山的行为搁在当今社会是会被唾弃的。
再说唐僧的原则问题,单拿三打白骨精这回来说。
唐僧分明知道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的能力,但还是不相信孙悟空,孙悟空为了保护师父打死了伪装的白骨精,唐僧却说孙悟空滥杀无辜,本性不改,没点出家人的样子。
唐僧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举措也着实让人无语,悟空分明是保护他,反过来却被倒打一耙,心中的无奈和愤怒也可想而知。
这种领导搁在现当代,也不会招人喜欢。
为他做了事,他反倒只看表面现象,误会了真正做事的,又给了小人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像这样一个“不负责”的领导,管理方式上确实存在许多漏洞。
可就是这样,他是如何带领四个比自己厉害的徒弟“走过”了一百回的故事呢?我对这个问题现在也比较疑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如:“大海里捞针——无出寻”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
权利)”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圆”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吃冰棍拉冰棍——没(化)话” “ 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民歌民谣
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 在口头流传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初期民歌创作 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 一体。种类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类,大致有劳 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 常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双关语等表现手 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诗 人创作的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 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也大都来源于民歌。民 谣指民间歌谣,多指时事政治有关的。民歌和民 谣的区分在于:可以唱的为歌,只说不唱的为谣。
传说
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 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空 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或自然相貌的故事。有的 则纯属空想虚构。人物和事 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赞 美的,反应人民的理想和愿 望;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 于优美的叙事散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冬笋的来历》:
• 冬笋是现在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菜肴,然而大家却不知道, 以前的人们不知道有冬笋这种东西。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孟 忠,他是一个大孝子。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母亲得了重病, 躺在床上有好多天没吃东西了。一日,母亲对孟忠说,想吃 笋子,这可难住了孟忠,大冬天的,天上还飘着雪花,上哪 儿去弄笋子呢?孝顺的孟忠来到楠竹林里,看见一棵棵高大 的竹子,一愁莫展,哪有什么笋子啊!没办法,孟忠急得抱 住竹子哭了起来。孟忠的孝心感动了一位路过竹林的仙人, 仙人于是告知孟忠,要他扒开脚下的土,就会有笋子。孟忠 听了仙人的话,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扒土,手扒出了血,但为 了母亲能吃到笋子,他一点都不觉得疼痛。果然,一会儿就 扒到了笋子。孟忠高兴极了,急忙拿回家剥了壳煮好给他娘 吃,他娘吃了笋子后,病就慢慢的好了起来。由此,人们就 知道了冬天地下也有笋子,并且因为是在冬天发现的,所以 一直到现在都还叫做冬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师教案

《文学部落》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成立不同的文学部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品质。
2.领略文学之美,培养学生书面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3.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
◎课前准备:1.成立文学部落。
分组前,教师可根据所读作品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组別,也可根据对学生阅读兴趣及问题点的调查了解来确定组别。
例如,通过问卷、讨论等情况来确定组別,使分组更加合理,以便交流活动有效地开展。
(1)部落组别: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
(2)部落成员: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
学生自愿加入感兴趣的部落,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配。
选举产生部落酋长。
(3)部落名称:由部落成员集体商议决定。
要求贴近自己所选定的文学样式,朗朗上口,响亮易记。
2.完成部落任务。
让部落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部落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1)填写一张阅读卡片。
指导学生如何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和学生一起制作阅读摘录卡。
部落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相应的文学作品,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填写阅读卡片。
阅读摘录卡注: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同学来说,阅读感悟应不限字数,可长可短。
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逐渐提高要求。
(2)选定一篇诵读作品。
部落内部选定一位或几位同学参加班级诵读比赛。
篇目在本部落文学体裁范围内自定,要求积极健康,内涵丰富,适于诵读。
(3)完成一个表演剧本。
全员参与。
结合本部落文学作品特色,改编(或原创)一个表演剧本,参加班级表演大赛。
诗歌部落的剧本,可以创作一个故事,将几首诗自然地嵌入故事中。
(4)写好一份发言稿。
各部落领取发言任务:介绍本部落最欣赏的一位作家。
介绍本部落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部落内部选定两位同学参加班级发言交流。
注:要鼓励全体部落成员贡献智慧,对表演剧本、发言稿、课件进行认真地修改。
3.聘请专家评委。
聘请语文教研组的老师担任评委。
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订各项评分标准,并交由评委老师审核。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学生在组长的策划、组织下,分工完成内容梳理、小报或PPT制作及讲解词、歌曲选择及歌词改编、剧本创作编演、总结陈词等系列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成立文学兴趣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1)师生共同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前言、后记,查找有关作者资料以及本部作品的相关评价。老师要关注同主题、同作家和同时期的相关作品,以及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2)通过活动,能够结合选材、构思、人物、主题或语言等方面,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并且尝试进行剧本、诗歌、对联、评论、仿写、续写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
3.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二)读书写作交流会(示例)
1.活动主题:苦难的微笑──《青铜葵花》读书写作交流会。
2.活动准备:学生用一周时间课外自由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自主进行摘记。
3.任务分工:小说组、诗歌组、戏剧组结合初读感受,分别确定小组任务,教师参与过程,提出建议,确定各组的任务单。学生确定本次活动的个人目标。
5.展示交流:召开读书交流会,按组进行汇报展示。
在展示中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要点。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显性能力目标参照表
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通过整理,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情况,逐步提升。另外,在此基础上,班级可创办主题班刊,延续交流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课《文学部落》教案

综合性学习课:《文学部落》【学习内容】教材:《文学部落》【学习目标】1.成立文学部落,团结合作,完成任务。
2.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开展读书和有关的交流活动。
3.参与文学,组织交流会、文学角、班刊等活动,丰富人生经验,提高生活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开展读书和有关的交流活动。
【学习难点】参与文学,组织交流会、文学角、班刊等活动,丰富人生经验,提高生活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导入:还记得你听过的第一个故事、读过的第一篇童话吗?你是从何时开始喜欢抄录那些让你心动的美丽句子呢?当你读到特别感人的作品时,是否会流下眼泪?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让我们漫步其中,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
一、活动准备1.成立文学部落。
(1)部落组别: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2)部落成员:师生共同参与决定。
(学生自愿加入感兴趣的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配)(3)部落名称:部落成员选出部落首领并集体商议部落名称。
2.完成部落任务。
(1)自主阅读。
利用课余一周时间选择相应的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篇目,填写阅读卡。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和学生一起制作阅读卡。
)阅读记录卡班级:姓名:时间:读比赛,或部落成员合作,将相关篇目改编成表演剧本,完成表演剧;还要撰写发言稿,向全班同学介绍本部落最喜欢的一部作品,选定部落发言人,准备在班级展示。
(要求:部落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在部落首领的策划、组织下,部落成员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如内容梳理、PPT 制作、讲解词、总结陈词等系列任务)(4)诗歌欣赏: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思辨,了解栏目设置的总体要求;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确定专栏的主要内容,感知名著的魅力。
3、能理解一本完整的刊物需要包含的各个板块要素,合作设计一份详细的班刊策划书,做好创建班刊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了文化部落的综合性学习,万向初中710班的同学筹划创设自己的班刊,遇到了一些困难,希望同学们帮忙解决。
二、牛刀初试,设计刊名1、通过课件展示班刊编辑部收到的刊名投稿,请同学读一读,想一想,选择其中最喜欢的刊名,并说明理由。
迎曦励行逐梦少年足迹我们青葵朝露野雏菊(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2、通过分析探究刊名的共性,总结出刊名取名时应注意的要求。
参考: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具有文学性(有诗意);内涵丰富(有象征意味);积极向上,符合中学生形象;创新创意等3、教师小结,明确并展示刊名评价标准表,可视情况自评、互评。
三、眼观六路,设置栏目1、出示适合设置在班刊中的栏目名称,2、给出“时事热评”和“幽你一默”两个栏目的取舍问题,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对栏目设置标准加以思考。
出示具体内容(PPT显示)3、教师小结:一份好的刊物,既要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可读性,又兼顾趣味性。
4、出示栏目设置评价表四、合作探讨,优化内容1、设置情境,在规定情境中,深入探讨“名著推介”栏目。
2、关于《朝花夕拾》中的“成长”小组自选任务,合作探究,并以思维导图呈现探究成果,并由一位同学分享展示。
A、鲁迅的童年趣事B、纷呈的人物形象C、穿越时空的对话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逐一引导。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3、教师小结五、完善细节,班刊初成1、班刊初具雏形,但仍需完善各个细节,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刊物阅读体验中去思考。
参考:封面卷首语目录编委成员插图呈现方式多样化(纸质、电子)宣传途径六、课堂总结,班刊创建的意义不仅是文学上的提升,更是一次学科的实践检验。
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 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 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 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 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先写了孙悟空出 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 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 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 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讲授新课
2.散文组:
①自由朗诵散文(如朱自清、席慕容等作品)。
席 慕 容
讲授新课
②散文与诗歌的不同之处
从创作的思维方式来看,诗歌讲究跳跃性,有句子内 语言的跳跃,有意象的跳跃,还有诗歌结构的跳跃。而散 文则是线性思维,它依照我们生活的思维习惯或表达感悟 或述说心情或摹物写景。
诗歌的创作还依赖于灵感,强调灵光乍现。黑格尔谈 到诗人的创作说“诗人就象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违反清醒 的按部就班的知解力,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 仿佛被一种力量控制住,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热风卷着 走。”可见灵感对诗人创作的重要,而散文则不依赖于突 如其来的灵感而更注重生活阅历的积累。
1.欣赏作品 (1)诗歌——《献给母亲的歌》
讲授新课
(2)散文——《春》
讲授新课
(3)小说——《空城计》
讲授新课
(4)戏剧——《白毛女》
讲授新课
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讲授新课
活动二:小组表演
1.诗歌组:
①集体朗诵诗歌(如泰戈尔、冰心等作品)。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讲授新课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讲授新课
《金色花》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的 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样一种亲昵,那样一 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 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 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 妈看书不伤眼睛,在妈妈看书的地方投下影子, 说明了母子情深。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 母亲对孩子的爱.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讲授新课Βιβλιοθήκη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
沙僧
课堂小结
总结:
古今中外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 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 世界里遨游,感受到文学具有的巨大魅力。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文学的洗礼,受益匪浅。
优翼 课件
学练优七年级语文上(RJ) 教学课件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导入新课
活动目标
1.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丰富的 情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 互助合作的精神。 3.通过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讲授新课
活动一:名作欣赏
讲授新课
②戏剧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麦克白
李尔王
奥赛罗
讲授新课
4.小说组:
①什么是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
讲授新课
②分析《西游记》或其他名著。
讲授新课
3.戏剧组:
①概述戏剧内容(如曹禺、老舍等作品)。
《茶馆》,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 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 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 跨度,五十七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中, 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 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 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 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