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复习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复习资料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要点(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肯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分歧,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产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边和右侧。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侧,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分歧物体的数目。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去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即是3.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以及简单的应用题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图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积极主动学习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规则的运用,如整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与同伴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复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如整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整理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和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几何图形、量和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复习和整理来加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几何图形、量和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量和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知识的复习和整理。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以及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卡片、小黑板等。
3.教学环境:布置宽敞、明亮、舒适的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用4个可以拼成()。
A.长方体B.正方体C.圆柱2.大于4小于10的数有()个。
A.4B.5C.63.有()个小正方体。
A.5B.6C.74.小亮和小红读同一本书,小亮还剩10页,小红还剩8页,()读得多。
A.小亮B.小红C.不能确定5.明明上学了,下面()最有可能是明明早上起床的时间。
二、填空题6.看图写数。
7.十位上是1,个位是5,这个数是________。
8.8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________。
9.________个十是20;10个一是________个十。
10.最大的一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两位数是__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
11.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认识时间。
13.在横线上填数。
________+6=1517-________=108+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1214.在横线上填上“>”“<”或“=”。
4________1413-3________1018-5________6+5 9+7________180+9________9-05+8________8+7 15.数一数。
16.小朋友排成一行,从前数起小明排第8,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一共有________个小朋友,17.17-□>10,□里最大填________,最小填________。
18.在横线上填上“>”“<”或“=”。
19-9________12-210-5________10-44+9________4+6+26+8________5+77+4________4+716-6________16-3+319.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_+4=14________+________=105+________<1520.下面哪些图可以表示“12”?可以的在括号里打“√”,不可以的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 作业设计 核心考点专项评价 1 数一数 比一比 有答案

核心考点专项评价 1 数一数比一比一、(16分)二、(16分)三、(共36分)1. 在每组的图②中圈出和图①同样多的物体。
(每小题6分,共12分)(1)(2)2. 数一数,圈一圈。
(24分)(123)只(567)只(234)棵(789)朵四、(共18分)1. 在多的后面画“√”。
(6分)2. 在多的后面画“√”,少的后面画“○”。
(6分)3. 在蜡烛最少的蛋糕下面画“○”。
(6分)五、(共14分)1. 画,要和同样多。
(7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要比少1个。
(7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点拨】看清物体,用笔尖或手点着,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对应的数是几,物体的数量就是几,在物体旁边做标注;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数下面的点,做标注,最后把相同数量的连起来即可。
二、○○○○○○○○○○○○○○○○○○○○○○○○○○○【点拨】数一数物体的个数,花瓶10个,花8朵,牛奶5瓶,帽子4顶,然后在下面画出相同数量的○。
三、1.【点拨】先按顺序数出图①中物体的数量,然后在图②中数出和图①中物体数量相同的物体,圈出来即可。
(1)图①有4个杯子,对应在图②圈4个碗;(2)图①有5个火龙果,对应在图②圈5个西红柿。
2.【点拨】在图中找到对应的物体,采用点数法,数数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笔尖点着数,每数一个要标记一个,防止重复或遗漏,然后圈出代表物体数量的数。
四、1.【点拨】上下两行排列均匀,首尾对齐,但在比多少时不能只看排列的是否一样长,应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
第一行的树与第二行的花一一对应后,花最后有剩余,所以花多,树少。
2.【点拨】玩具汽车和玩具飞机混合排在一起,可以先数出两者的数量再比较,也可以观察两者的排列顺序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4 整理和复习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4 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9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3-64页。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进一步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提高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2.在观察、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整理减法表并发现规律,提高口算10以内减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主动探索和发现加法算式表的排列规律。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二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6-10的认识以及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教师:(课件出示“知识图”)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一些“知识图”。
你也画一画、写一写吧!1.复习基数、序数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轴:教师:10以内数的顺序是怎样的?预设1:从小到大的顺序是:0、1、2、3、4、5、6、7、8、9、10;从大到小的顺序是:10、9、8、7、6、5、4、3、2、1、0。
预设2: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是:10、9、8、7、6、5、4、3、2、1、0。
2.复习比较大小。
教师:如何比较数的大小?预设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预设2: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5的数字认识2. 1-5的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1-5的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演示法: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引导学生复习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讲解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并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整理和复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1-5的数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家长分享。
七、板书设计1. 1-5的数字认识2. 1-5的加减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
回顾整理
9+4
8+6
9+3
7+4
5+6
8+3
9+6 4+8
8+4
8+7
5+7
9+5
6+6 8+8
6+9
6+8
4+7
7+5
7+7
5+9
9+2
6+7
9+7 7+9
9+8
7+6 6+5
2+9
3+9
3+8 4+9
7+8
8+5
1. 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2. 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 还可以怎样观察? 4. 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
拓展训练
原来有多少个 ?
1.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5. 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
拓展训练 8+6= 14 2+9= 11 7+5= 12 13-2=11
3+9= 12 4+7= 11 10+4=14 4+8= 12
6+7= 13 9+4= 13 8-3= 5 0+6= 6
5+8= 13 3+7= 10 9+8= 17 10-5=5
3+6+4= 13 8+5+2= 156+7-2= 11
19-3-5=11 17-7+3=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一、20以内各数的认识1、评价要点:(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20各数。
(2)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
(比如: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3)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使用“=、>、<”表示数的大小,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4)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第几要注意从左或右开始数的。
2、基本题型:(1)数一数,写出相应的数字。
把相同数量的物体连一连(2)位置与顺序例:△△△△△△☆◇△△△△△在上图中,从左往右数,◇排第()个;从右往左数,☆排第()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第三个△涂上颜色。
(此种类型中往往操作内容较多,要提醒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分清左右、并防止漏题)(3)数位名称与数的组成:掌握个位、十位、一位数、两位数例: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的顺序要牢牢记住)20是(两)位数,6是(一)位数。
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数序例:8和10中间的一个数是()。
和15相邻的数是()和()。
(5)数的大小。
例:①12○13 12○4+7 12-4○3+6(有计算的要先计算并把得数写在算式的下面,再进行比较)②□>3 4+□<8③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如:填一填(隐含从大到小的要求)12 8 16 4 11 9 0 12 20()>()>()>()>()>()>()>()>()④◆◆◆◆◆▲▲▲▲▲▲▲▲□>□□<□⑤19比()多1,比()少1。
3、复习建议:①20以内数序是重点,应在此注重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如圈关键词、按顺序做记号数数等。
学生易错点:“一个数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前后分辨不清楚,要记住: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②数位概念比较抽象,数的组成是难点。
应明确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练习时要多进行对比性训练。
学生的易错点是十位上容易说成是10,而正确的叙述式18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
③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做题的能力,认识常用字,能读懂题目要求。
二、计算1、评价要点: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10加几和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
2、基本题型:(1)直接写得数。
(2)填+或-。
如:7○8=15 4○2=2(3)填未知数。
3+()=10 11-()=2 7+4=()+2=6+()=3+()=()+0(4)从2、3、9、12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复习建议:(1)提高口算速度是复习的重点。
把孩子的口算题卡加以观察,把错误处提出来单独进行强化训练。
(2)关于填未知数的建议:要形成良好的检查习惯,遮住得数,计算并比较是否正确。
三、解决问题1、评价要点:(1)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2)能读懂图文结合的题,根据问题和信息正确地列式解答。
2、基本题型:(1)看图列式:请参照如何做看图列算式?(一)——一步解决问题如何做看图列式(二)————两步解决问题(2)图文结合题。
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
(部分+部分=总数;总数—部分=部分)有两类题孩子最容易出错:①求原来有多少的解决问题。
如:送走10个蘑菇,还剩4个蘑菇,小兔原来采了多少个蘑菇?孩子习惯用14-4=10②已知总数求部分。
部分孩子受顺向思维的限制,心里知道答案,但不能规范列式。
如:总人数10人,男生6人,女生几人?不少孩子习惯用6+4=10。
一共有9只小兔,走了一部分后还剩6只,走了几只?孩子习惯用10-4=6。
要写15个大字,写了5个,还需要写几个?孩子习惯用10+5=15这些列式都是错误的,要引导孩子用规范的算式来表达自己想法,真正理解部分和总体关系,明确问题到底是求部分还是总体。
(3)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类题目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唯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画图。
排队问题①记住“几到几,全都算;求中间,去两头。
”如:5号——9号有()个同学,排队时第和第9个同学之间有()个同学。
②小明的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个同学。
推迟几天的问题。
如今天是星期一,老师说:“今天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那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这个题目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争议,通过教研组讨论,我们是这么认为的:题目说推迟一天,那么我们肯定不会从星期一开始数,因为这样的话,就还是星期一开运动会,所以,推迟1天是星期二开,依次类推,推迟3天就是星期四开。
3、复习建议:1、解题要求: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2、易错题型加强针对性地练习。
四、认识钟表1、评价要点:分清时针和分针;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2、基本题型:看钟面写时间、根据时间画时针或分针(要注意时针画得短一些,分针画得长一些,从中心点出发,不带小箭头,用直尺)尤其注意大约几时的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3、综合与提高题:例:填空:___时,时针和分针重合;___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在什么时间做什么,试着连一连4、易错题:过几小时后是几时?(看清题目要求)大约几时?(写的时候不是要求准确的写出几时几分,如2时55分,只有孩子能认出大约是3时就可以了,因为题目中一般都把要求写在了相应的钟面下方,所以写的时候为了方便孩子就只在横线上直接写3时或3:00。
)五、图形1、评价要点: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注意: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混淆)。
2、基本题型:数图形个数、和“几和第几”综合出题。
数图形题目注重两点:抓住图形特征、有序观察标注。
如何做看图列算式?(一)——一步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看图列式是难点也是重点,需要孩子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理解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
这些都需要逐步地、耐心地引导。
现将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整理出来便于各位家长了解,方便在家指导孩子的学习!一、情景图:这类情景图没有明确的问题的提示,但一般从图上可看到“动作”——飞来了、走来了、摘走了、游走了、飞走了等。
1、一般的“飞来了”等是写一道加法算式。
如下图:2、通常,“飞走了”等是写一道减法算式。
如下图:3、还有一类在图中用虚线和斜线表示拿走去掉的意思,这里虚线圈走的部分和斜线划掉的部分都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了一部分,这种情况只能写一道算式,但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用物体的总数来减,学生容易写成用剩下的部分减拿走的部分。
应写成: 10-4=6应写成: 8-3=5二、图中有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提示。
这类题明确了问题是什么,所以通常是根据问题问的是什么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算式就可以了,所以只写一道。
1、当小问号在大括号的小尖尖处的时候,通常求左右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有多少。
如下图:要求学生可以这样描述:有4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算式只写一个,可以是4+2=6,也可以是2+4=6)2、当小问号在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时,通常是求部分。
所以先要找到总数是多少,用总数减去没有小问号的那一部分。
但是学生的描述也很重要,不少学生会看图,但是不会说题目的意思,家长要让孩子在家多说,例如“一共有7只小兔在吃草,走了1只,还剩几只小兔?”或“一共有9只小鸡在吃食,现在只有5只在吃食,走了几只小鸡?”。
后一种是逆向思维,学生较难表述。
算式是:7-1=6或算式是: 9-5=4三、图文结合题:这类题有一个条件、要求的问题都用文字清楚的表述出来了。
但还有一个条件必须结合图意学生自己找到。
1、一般的求总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如下图:(不过这类题班上有个别学生总把篮子上方的数字“6”理解为总数,又没有仔细读问题导致方法错误。
)2、一般的求部分用减法。
如下图:这类题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是一定要读清问题的要求,特别是求“拿走部分”有孩子容易列错算式。
因此要引导孩子厘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总数—拿走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总数-剩下的部分=拿走的部分。
要让孩子多说,同时利用同一幅图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孩子列式,在比较中感悟。
四、一图四式:(两加两减)1、根据图示分两部分数出各部分的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左边+右边=总数右边+左边=总数2、找出总数。
(这是重点)写出两道减法算式:总数-左边=右边总数-右边=左边如:5+4=9 4+5=99-5=4 9-4=5以上是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随着后续的学习,还会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类型题,会在后一步整理出来!如何做看图列式(二)————两步解决问题1、连加问题(1)图中没有减少或去掉的标志,有的还在大括号下面标有“?”,表示要求合起来一共是多少。
如:图中小棒没有表示减少或去掉的标志——虚线或斜线,只是单纯的3部分小棒,所以用加法。
图意是:左部分有4根小棒,中间有3根小棒,右部分有1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算式是:3+4+2=9(2)情景图。
从图中可以明确看到“动作”——飞来了、走来了等。
如:图意是:原来有3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算式:3+4+2=9(只)2、连减问题(1)图中用虚线框、斜线表示减少或去掉的部分。
这类题学生掌握得较好。
算式:9-4-1=4(2)情景图。
如:同样是连减,这种情景图更需要孩子仔细观察,因为小鸡已经走开了,不在原来的位置,所以要仔细想想原来有几只小鸡。
此题的意思是:原来有7只小鸡,走了1只,又走了2只,还剩几只?算式是:7-1-2=4(只)。
连减类型的题孩子一定要仔细观察,并牢牢记住:从总数里去减部分数。
在观察图时要数清楚各部分的数量,以此来确定原来的总数。
3、加减混合问题(1)情景图。
如:这类情景图有箭头,是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顺序。
图意是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算式是: 4-2+3=5(只)。
再如上下车图:第(2)题较难,因为原来车上有几人学生不容易看出,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
图意是车上原来有6人,下车2人,上车4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算式:6-2+4=8(人)连减难于连加,加减混合又难于连减。
总的来说,解决问题不管是一步还是两步,都要看懂图,尤其是有减法的含义的图学生不容易看,可以用学具盒里的学具让孩子多操作、感知,还可以反过来,告诉学生算式,让他来编故事或自己根据算式来画图,都有助于对图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