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语文二《长征组歌》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 《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 《长征组歌》两首课件

3.为什么说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因为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理想,也点明 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4.结合全诗,说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 炊 断粮”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景象(略),作用:渲染自然环境恶劣、红军饥寒 交迫、严重的生存危机。
5.你能简要地说说这首歌词的艺术特色吗?
歌词句式相对整齐,结构层次分明,内容由表 及里,恰当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 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 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 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 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 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 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反复适当,用词巧妙(动 词),语言高度概括。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 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字词积累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压( yā)黔(qián)境
2·、多音字辨·析
喝 ( hē )喝水 重 ( hè )喝彩
草毯( tǎn)
·
(chóng)重新
(zhòng)重兵
3、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
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整体感知
1.从这首歌词中我们能看出红军过赤水时遇到了哪 些困难?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敌兵重, 压黔境。以及乌江天险的阻隔。 2.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苏教版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

2、领会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3、鼓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歌词用高度概括的画面和精当的动词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写法。

《过雪山草地》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讨论、演讲教具准备:用电影《长征》中的个别画面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以《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四、六乐章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的兴趣。

教学时数:一课时预习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音、形、义)。

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3、搜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由《长征》电影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二、指名学生上台介绍“红军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三、学习第一首歌《四渡赤水出奇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由学生朗读,教师导读,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歌词蕴含的感情。

2、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领会文章深意:(1)红军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2)“天如水来,水似银”一句有什么作用?(3)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4)你认为歌词中哪些词用得较精当?试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5)本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3、读课文,欣赏《长征组歌》第四乐章,结合歌词学习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领略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马艺术。

4、齐声朗诵课文。

5、小结:这首词描写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学生自己鉴赏分析第二首诗:2、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习目标】1.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和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语言,了解歌词的特点。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课前预习】学唱《长征组歌》,摘录两首课外歌词。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歌词,提炼中心。

①结合注释朗读诗歌,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黔境()皑皑()千锤百炼()泥毡()②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自由朗读两首歌词,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③归纳提炼判断歌词中心句的方法。

(自主学习——同位讨论——展示交流)活动二再读歌词,感受精神。

①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两首歌词中是如何描写红军面临的困境?红军战士又是如何战胜的?②从两首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是什么?如今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活动三三读歌词,读出异同。

①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②欣赏《<长征组歌>两首》视频,感受歌词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展示)【检测反馈】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

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2.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 ___,赞扬了_____ ___;《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 _____的顽强斗志。

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巩固提升]1.《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长征之歌 二.《长征组歌》两首》研讨课教案_9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长征之歌  二.《长征组歌》两首》研讨课教案_9

《长征组歌》教案复备栏(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课文,把握两首诗的主旨2.学习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3.牢记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重点】学习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教学难点】学习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进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找学生背诵《七律长征》导入到新课二、预习成果展示。

(独学——群学)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学生分组展示,一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纠正:1.我积累的词语。

小组课前将认为重要或易出错的字写在黑板上,课上小组展示2.我来读(唱)歌。

形式自选,可以单人读(唱)、男女生合作读(唱)、齐读(唱)。

要求: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情感。

3.我来给两首歌划分段落《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三、合作探究,感悟精神(小组合作讨论)1.你认为两首歌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能谈谈你的理由吗?明确:《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心句是歌词的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理由: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

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2《长征组歌》两首教案(新版)苏教版

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2《长征组歌》两首教案(新版)苏教版

《长征组诗》两首教学反思1、2、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苏教版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

2、领会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3、鼓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歌词用高度概括的画面和精当的动词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写法。

《过雪山草地》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讨论、演讲教具准备:用电影《长征》中的个别画面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以《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四、六乐章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的兴趣。

教学时数:一课时预习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音、形、义)。

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3、搜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由《长征》电影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二、指名学生上台介绍“红军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三、学习第一首歌《四渡赤水出奇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由学生朗读,教师导读,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歌词蕴含的感情。

2、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领会文章深意:(1)红军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2)“天如水来,水似银”一句有什么作用?(3)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4)你认为歌词中哪些词用得较精当?试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5)本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3、读课文,欣赏《长征组歌》第四乐章,结合歌词学习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领略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马艺术。

4、齐声朗诵课文。

5、小结:这首词描写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学生自己鉴赏分析第二首诗:2、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课件(苏教版八上) 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课件(苏教版八上) 公开课获奖课件

想一想
这首歌曲主要是表现什么样的主 题?说说你的理由。
过雪山草地
歌词内容
❖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 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 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 量的源泉。
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 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四赤水❖ 前因: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北地区建 立革命根据地
❖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 ❖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义
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 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万 敌军甩在江北 ❖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 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 胜利。

蔡琰(作者有待考证)的《胡笳十八拍》
郭璞的《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就不贴了orz。
最后还想推一下萧绎的《幽逼诗》四首: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则都江陵,外迫强敌,内失人和。魏师至,方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后为梁王詧所害。】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2017秋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精品课件(共57张PPT)

2017秋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精品课件(共57张PPT)

1. 开头四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天如火,水似银”
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头四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 的严酷自然环境。 “天如火,水似银”,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 地再现了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 了红军行军的艰辛。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
有什么作用?
《四渡赤水出奇兵》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①—⑥行):
写红军行军的艰难和军民鱼水情深。
第二部分(7—18行):
写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 江,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 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 读一读字音 zhòng
diào
tiáo
qián
重兵
调虎离山
调节
黔境

写一写字形
kě( 渴 )望
hē( 喝 )水
hâ( 褐 )色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
地方。例句:这位有名的将军曾经多次运用调虎离山的计 策大败敌军。
述困境之难
导思1.课文为我 们讲述了长征中
遇到的志之坚
导思2:面对诸多困 难,红军战士的表 现如何?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重点) 感情。
2. 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能够理解歌词 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乘胜
飞渡
路程
军民鱼水
B.皑皑
高原 营盘 调虎离山
C.泥毡
充饥 一致 千捶百炼
D .天险
迎客
侵衣 用兵如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地质队员跋涉万水.千.山.. ,终于为国家找到了一处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的油田。
B.抗战阅兵中,受阅徒步方队的战士们昂首阔.步... 、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检阅。
2.C(解析: C 项中“千捶百炼”的“捶”改为“锤” 。 )
3.C(解析:“调虎离山”原指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后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
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
4.C(解析: A 项的“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
B 项“超市”不是“游乐设施” ,
属于归类不当; D 项“降低考试状态”属于搭配不当。 )
(原创 )
大长征
天地间走来一支队伍
他们挺起胸迈开从容大步
为了伟大的祖国不再受辱
要从枪杆子里寻找出路
八一的枪声开辟道路
遵义的决定改写历史篇幅
大长征的篇章磅礴二万五
大决战奏响了胜利锣鼓
大长征,这是世人震惊的壮举
大长征,这是巨龙腾飞的脚步
一路艰辛多少烈士抛头颅
一腔热血青山处处埋忠骨
大长征,这种精神要牢牢记住
激发读者情感的作用。
14.表现了诗人对英雄先烈们的精神的高度赞扬并号召人们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15.示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到这里,祭奠我们的烈士前辈,正是你们为了中国
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强大、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 你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我们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 好好
15.假如你在清明节的时候来到英烈的墓碑前,你会说些什么?【个性表达】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参考答案
1. (1)B(解析:“蛮横”的“横”读 hèng,其余的读 héng。 )
(2)A(解析:“押解”的“解”读 jiè,其余的读 jiě。)
大长征,这座丰碑要世代守护
多少英雄长眠在雪山草地 多少忠骨用生命换来幸福
11.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说出这首诗中的两个历史事件。
【结合历史,提取信息】
12.《大长征》塑造了什么样的英雄形象?【概括人物形象】 13.“大长征”这句话反复出现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探究写法】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体会情感】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 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 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 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 天。 8.“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属于什 么描写?有何作用?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准确生动,请加以品析。 (1)敌人弃.甲丢.烟枪。 (2)雪山低头迎.远客。 10.上述两首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二 《长征组歌》两首
1.下列各组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分别是
( )和( )
(1)横.断山
A.横.直
B.蛮横. C.横.刀
D .横.贯
(2)亲人送水来解.渴
A.押解. B.解.剖
C.解.密
D .解.嘲
________________ 。
6.《过雪山草地》 是如何描写红军长征的困难的?联系这篇诗歌想一想,
红军能战胜一
切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长岗中学八年级
(4)班将举行一
次特殊的主题班会, 邀请居住在学校附近的老红军——蔡爷爷到班里做报告。
现在请你也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雪山草地》中心内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3) 《 四 渡 赤 水 出 奇 兵 》 中 体 现 军 民 一 家 人 的 句 子 : ________________ ,
5.(1)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2)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3)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6.①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上了长征途中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翻越的是“雪皑皑”的千
里大雪山, 跨过的是 “野茫茫” 的潮湿大草原, 更何况,“高原寒, 炊断粮”,红军饥寒交迫,
面临着生存危机。
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明风整理
参加。 (1)假如请你去邀请蔡爷爷,你会怎么说?
(2)为了营造一种热烈气氛来激励同学们学习长征精神,你将在黑板上写上怎样的标
语?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3)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表现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对比。 忆 今朝 看 往昔 革命征途 真美好 多艰险 祖国前程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今朝,祖国前程
真美好
8.环境描写。 渲染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遭遇的自然环境与生存环境的恶劣, 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革命情操。
突出了红军的壮举,
9.(1)“弃”“丢”写出了敌人的狼狈不堪,与前文中“压”所表现出的来势汹汹形成鲜明的
对比。 (2)“迎”把雪山拟人化,作用是以雪山低头迎红军,来反衬出红军长征不畏艰难,迎难而
②面对困境,红军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 “千锤百炼不怕难” ;所有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
命理想,“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是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
7.(1)示例:蔡爷爷,听说您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英雄,我们大家都很敬仰您,想请您给我们
讲讲长征中的故事,行吗?
(2)示例: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文明学生。 (3)忆往昔,革命征途多艰险
迷宫、 超市等游乐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
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 “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 就会延长消化时间, 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5.按要求默写课文。
(1)《过雪山草地》中,描写自然环境恶劣,反映红军生存艰难的句子:
____________ ,
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10.战士双脚走天下。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 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11.八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12.《大长征》塑造了一支挺立于中华天地间的铮铮男儿,他们有超出常人的钢铁般的意志,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前仆后继,缔造了新中国的历史。
13.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同时也起到了提醒和
C.王老师使用调虎.离.山.. 之计,将上课搞“小动作”的两位同学调整了座位。
D.由于诸葛亮用兵.如.神.. ,蜀国军队取得多次战役的胜利。
4.(广州中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
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