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理解

政治社会化的理解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它利用社会性行为、政治行
为和文化活动来反映特定社会大环境中社会间文化关系的结构。
它吸
引了大量研究者,因为它不仅展示了社会应当遵循的原则,而且能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社会各种类型之间的友好关系。
政治社会化在
社会思考层面涉及具体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社会性系统结构,涉及
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活动。
它是一种政治的过程,
是社会变革的历史,将社会政治协作融入社会活动中。
政治社会化旨在提高政治性意识,让社会对政治变革的认知得以改变、加强。
它刺激了政治实践和社会参与,强调公民参与、实现社会公平。
它扼杀了社会不平等和不安定,暗示政府只有通过有效的政治和经济
措施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的社会。
它同时催动改革,促使政府和社会
相互合作,让道德伦理适应社会发展中的变化。
政治社会化也有其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一项是它可能破坏社会整体
的质量和安定,因为它可能以暴力的方式挑起双方的矛盾,造成社会
内部的分裂和动荡。
此外,政治社会化有可能使社会变得更加不公正,因为政治社会化将让某些人倚老卖老,利用当前社会制度来维护其特
殊地位和利益。
然而,尽管政治社会化也具有一些弊端,但它在促进政治变革、追求
公正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多少个国家和政治团体已
经开始重视政治社会化,他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以期营造一
个更具有包容性的社会环境。
只要双方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利益交换,政治社会化就可能在不同政治大环境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建立一个更
加强大、有效和公平的社会概念。
政治社会化

(4)各种社会政治组织 如:政党、社团(工会)
政党和利益集团 政党通过传播政治知识和技能,使党员 形成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遵循特 定的政治行为准则。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输入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进行各种政治利益要求的交流和表 达。
政府机构 政府将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通过政府机 构得以贯彻,特别是在国家的法律、政策 中体现出来。
(6)政治实践活动 公民通过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接触政治 人物、了解党派政策、表达自己的政治观 点,可以全面地检验自己的政治认识和锻 炼自己的政治技能,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 和心理。
美国:投票站
(7)特定政治符号--象征意义 如国旗、国歌、国徽、政治领袖的肖像、 首都、以及各类历史和政治建筑物,如纪 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等。
▲训练个人,赋予个人特定的政治人格和 政治能力,适应或改造政治生活
▲支持或改变政治系统 ▲维持、改变和创造政治文化
【阅读书目】
1、阿尔蒙德和维巴:《公民文化》,华夏 出版社1989年版。
2、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 民出版社2001年版。
【进一步阅读书目】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1991年版。 2、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1997年版。 3、福山:《信任》,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4、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年版。 5、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正在下降的社会资本》,载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译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6、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1992年版。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
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政治学家对政治社会化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代相传的方式。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上述各家定义,实际上包含了政治社会化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
这就最通俗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
第二,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
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政治学家对政治社会化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代相传的方式。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上述各家定义,实际上包含了政治社会化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
这就最通俗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
第二,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

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李元书杨海龙内容提要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如下四个在逻辑顺序上递进的、连续统一的环节:一是政治信息传播,即政治共同体内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社会成员传播各种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
二是政治观念内化,即社会个体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过程,加工、转化政治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政治信息,完善政治人格、充实政治自我、更新政治观念的过程。
三是政治态度演进。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态度产生的直接动因,政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与政治社会化是直接同一的,政治态度的演进过程伴随政治社会化纵向发展的全过程。
四是贯穿个体一生的阶段性发展。
由于社会个体的内在因素、政治社会化群体和组织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呈现出阶段性。
上述四个环节各自又可分为若干个彼此间内在相联的层次。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理论传统观点认为,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个体纵向发展和整体纵向发展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政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过程;后者则把艾里克松的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视为贯穿人的一生的政治社会化。
这种描述没有揭示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内在规律和两种过程之间的必然联系。
我们认为,政治社会化过程包括政治信息传播、政治观念内化、政治态度演进和贯穿个体一生的阶段性发展四个层面,并按照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渐次递进,构成一个连续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一、政治信息传播政治社会化过程首先是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即政治共同体内的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社会成员传播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等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媒体是政治信息传播主体,对政治信息作出能动反映的社会个体则是这一过程的客体。
所以,政治信息传播是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之主体性和社会个体之客体性相互统一的过程。
政治信息传播活动是紧紧围绕着所传播的政治信息来展开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决定着政治信息传播的内容。
政治机构是政治统治的专门组织,它们的政治传播活动是为统治者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服务的。
政治社会化_涵义_特征_功能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李元书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关键词 政治 社会化 政治学 政治理论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用语。
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社会化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种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也对嗣后兴起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既有对社会化传统观点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新思想的大胆创新,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种观点。
(一)社会教化论。
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
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¹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
º西格尔和格林斯坦则似乎对正式教育机构情有独钟,他们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正式教育机构有意识地灌输政治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高校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现实意义

高校政治社会化:途径与现实意义
政治社会化是指运用政治策略来实现社会变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当中,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达成这种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此,高校政治社会化具有核心和重要的意义。
想要有效的进行政治社会化,做出经济、政治上的贡献,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高校可以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政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
学校也可以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把有关社会政治的发展的内容带给学生,加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高校可以采取政治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对政治议题的进行研究。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如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政治以及实现社会变革的知识。
最后,高等教育机构可以积极支持学生把社会实践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开展科学研究,从而为了实现政治社会化贡献力量。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政治社会化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它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社会发展,凝聚学生大众力量,为思想文化、政治社会的完善和繁荣贡献力量。
总之,高校政治社会化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促进学生政治认
识的发展,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支持。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摘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接受政治信息、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逐渐形成政治意识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和学校,其中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而学校则在政治社会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长期性、复杂性、渗透性和持续性。
政治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公民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未来,政治社会化需要结合新科技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成为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途径、特征、定义、家庭、学校、重要性、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和制度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接受政治知识、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政治参与的能力和倾向。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能够逐步融入政治生活,参与政治决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
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影响孩子对政治的认识和态度。
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系统性、长期性和渗透性。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体在不断的接受和塑造政治观念和态度。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渗透性的过程,政治因素会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2. 正文2.1 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可以逐渐了解政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如何与政治机构和政治领导人互动。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包括接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参与政治活动等方面,旨在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狭义上讲,指在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 和政治家。 从中义上讲,指具备一定政治知识、政治 态度和政治倾向,拥有政治能力并参与政治生活 的公民。
国民教育要城邦政体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城邦中公民的德性,要培养人们具 有适合于政体的德性,必须依靠教育。 -----亚里士多德
第九章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人的成长过程,深刻影响 着政治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取向,影响整个国家 的政治发展进程。本章应重点掌握政治社会化的 含义、媒介及主要功能。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
社会化: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形成人的社会属 性,实现人的社会生活,促使和保持与社会一致 性的过程。通俗的讲,政治社会化是在政治实践 中通过个人与社会互动,使社会成员由“自然人” 变成“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人:有广义、中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指公民,即具有一个国家国籍并根 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的人。
3. 同辈团体。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 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兴趣爱好相近者的自愿 组合。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对青少年 的观念、态度影响极大。 4. 工作场所。这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 在工作场所,个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义务都 有明确认识,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也趋于确定 化。
5. 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也是现 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政治 立场以及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与观念产 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传媒提高人们的政治兴趣。 媒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其特点 第一、媒体的超时空性; 第二、媒体的速效性; 第三、全局性 第四、多样性 第五、具有非强制性 第六、具有通俗性
6. 选举及其它政治活动场合。这些有助于公 民在政治实践中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技能,不失 为政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7. 社会政治组织。社会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 化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阳来 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以及通过组织的活动 向其成员传播政治知识和技能,培养特定的政治 文化。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 的统一。 3.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 家庭。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 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与其它媒介相比,家庭 在塑造儿童人格、形成人生观及政治启蒙方面起 着特别重要作用。 家庭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特点 第一、家庭的政治社会化是无意识的现象; 第二、家庭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趋向于保守主 义; 第三、当代社会,家庭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削 弱。
2.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几种观点: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 技能的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 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3)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 程。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 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 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两个过程的辩证统一。就 个体而言,是政治人的成长过程; 就社会而言,是统治阶级对政治文化传 播与延续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本身就实现 了这两个目的。
2. 学校
学校通过课程及活动灌输特定政治意识和政治 价值,促进或改变家庭所形成的政治观,因而是 政治体系培训公民的重要手段。 学校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第一、计划性和强制性; 第二、目的性;
高校两课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政治社 会化中的作用 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政治信息; 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能够扩大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第三、关键性。
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 政治社会化使社会成员获得政治知识、政 治态度、政治技能,成为一个政治人。 2. 传播、延续、维持和创造政治文化。 3. 政治社会化维持或变革政治体系,促进政 治发展。 4.政治社会化通过传播主流政治意识,规范、 引导政治亚文化,维护政局稳定。
思考题
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 二、如何认识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三、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四、如何认识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政治社 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