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板配筋讲解

合集下载

板的配筋方式

板的配筋方式

板的配筋方式板的配筋方式是指在建筑结构中,为了增强板的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采取一定的钢筋布置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板的配筋方式。

1. 板的双向配筋方式板的双向配筋方式是指在板的两个方向同时设置主筋和箍筋。

主筋一般沿两个方向均匀分布,用于承受弯矩力和剪力。

箍筋则主要用于固定和约束主筋,增强板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板的双向配筋方式适用于大跨度的板,可以有效提高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2. 板的单向配筋方式板的单向配筋方式是指在板的一个方向设置主筋,另一个方向则不设置主筋,只设置箍筋。

主筋一般沿板的主要荷载方向分布,用于承受主要的弯矩力。

箍筋则主要用于固定和约束主筋,增强板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板的单向配筋方式适用于小跨度的板,可以简化施工工艺,减少材料消耗。

3. 板的受弯区配筋方式板的受弯区配筋方式是指在板的受弯区域设置主筋和箍筋,而在非受弯区域则只设置箍筋。

受弯区域是指板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产生弯曲变形的区域。

主筋一般沿受弯区域均匀分布,用于承受弯矩力。

箍筋则主要用于固定和约束主筋,增强板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板的受弯区配筋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板的受弯承载能力和刚度。

4. 板的边缘配筋方式板的边缘配筋方式是指在板的边缘设置主筋和箍筋,而在板的中间区域则不设置主筋,只设置箍筋。

主筋一般沿板的边缘均匀分布,用于承受弯矩力和剪力。

箍筋则主要用于固定和约束主筋,增强板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板的边缘配筋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板的边缘承载能力和刚度。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板的配筋方式。

不同的配筋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板的结构形式和受力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配筋方式,以确保板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双向板配筋

双向板配筋

恒载标准值:3.45kN/㎡; 活载标准值:2 kN/㎡(除餐厅外),2.5 kN/㎡(餐厅);g+q/2:5.54 kN/㎡;q/2:1.4 kN/㎡;泊松比v:0.2;h01=h-20=100-20=80mm;h02==h-30=100-30mm;h0'=h-20=100-20=80mm;fy=210 2N mm; fc=11.9 2N mm;各块双向板弯矩和计算钢筋如下表所示:编号系数m1s系数m2s系数m1j系数m2j跨中弯矩M1(kN.m)As1(mm²)跨中弯矩M2(kN.m)As2(mm²)系数m1'系数m2'支座弯矩M1’(kN.m)As1'(mm²)支座弯矩M2(kN.m)As2'(mm²)1 0.05220.01580.06700.03000.9200550.4637310.10790 1.68481012 0.05220.01580.06700.03000.9200550.4637310.1079 1.68481013 0.04090.00890.09650.01740.8469500.3285220.08360.0569 1.3054780.888453.4 0.05610.03340.05610.0334 5.6465349 4.013228305 0.03750.02130.05850.0327 4.1783255 2.87332000.09050.07538.1397513 6.77264226 0.03280.02290.08290.0733 5.9455368 5.03163580.05060.0348 5.8799364 4.04392477 0.04250.02140.04960.0350 1.0964650.7404500.0956 2.14961298 0.04440.02040.05280.03420.7921470.5059340.0982 1.5333929 0.03940.02230.04660.0356 5.0910313 3.68132580.093110.337866310 0.03640.01200.07230.02810.4666270.2396160.05720.57163411 0.02400.02490.03680.03680.3202190.3259220.06770.676540fy=210 2N mm ; ft=11.9 2N mm ; {}{}2min max max 0.0015,0.45150,273273ts yf A bh bh mm f ===;当配筋面积小于2732mm ,取最小配筋面积为2732mm , 各块双向板的配筋如下表所示:编号As1 (mm ²)选配钢筋实配钢筋 面积2mm As2 (mm ²)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 面积2mmAs1' (mm ²) 选配钢筋实配钢筋 面积2mmAs2' (mm ²)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2mm1 273 Φ8@180279 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 2 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3 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 273Φ8@180279 273Φ8@1802794 349 Φ8@140 359 283 Φ8@180 2795 273 Φ8@180 279 273 Φ8@170 296 513 Φ10@150 523 422 Φ8@110 4576 368 Φ8@130 387 358 Φ8@140 359 364Φ8@130387 273 Φ8@180 279 7 273 Φ8@180 279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 8 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 273Φ8@1802799 313 Φ8@160 314 273 Φ8@180 279 663 Φ10@110 71410 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 273 Φ8@180 279 11 273Φ8@180279273Φ8@180279273Φ8@180279恒载标准值:3.45kN/㎡; 活载标准值:2.5 kN/㎡;荷载设计值:7.64 kN/㎡;b=1000mm;h0=h-20=100-20=80mm;单向板配筋如下表:编号长边(mm)短边(mm)跨中弯矩M(kN.m)As(mm²)满足最小配筋面积As(mm²)选配钢筋实配钢筋面积2mm餐厅3900 1800 3.0942 188 273 Φ8@180 279。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是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楼板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

在双向板楼板的配筋计算中,需要考虑到楼板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以保证楼板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1. 双向板楼板的基本概念双向板楼板是指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均可以传递荷载的楼板结构。

其特点是在楼板的两个主方向(X方向和Y方向)都有梁状支承。

因此,双向板楼板在计算时需要同时考虑主方向和次方向的受力情况。

2. 双向板楼板的荷载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荷载计算中,需要考虑到楼板受到的自重荷载、活荷载(如人员、家具、设备等),以及可能存在的附加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 双向板楼板的弯矩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弯矩计算中,可以采用等效矩法或图解法进行计算。

等效矩法是将各个方向的弯矩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等效弯矩,然后进行叠加计算。

图解法是通过荷载图和叠加图进行计算,可以直观地理解和计算楼板的弯矩分布。

4. 双向板楼板的剪力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剪力计算中,需要考虑到主次方向上的剪力传递以及角块的剪力传递。

主方向上的剪力按照单位长度上的剪力平衡进行计算,次方向上的剪力按照某种比例进行计算。

而角块的剪力传递需要考虑到角块与两个相邻梁之间的剪力传递。

5. 双向板楼板的配筋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配筋计算中,需要考虑到楼板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

弯曲强度的计算可采用弯曲矩与抗弯承载力的比值进行计算。

剪切强度的计算可采用荷载与横截面积的比值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楼板的钢筋布置方式和钢筋直径。

6. 双向板楼板的验算和优化设计在双向板楼板的验算中,需要对楼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校核。

如果楼板的受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通过验算。

如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增加楼板的厚度或者调整钢筋的布置和直径。

综上所述,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是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荷载计算、弯矩计算、剪力计算和配筋计算,可以确保楼板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一、板内钢筋类型:二、板平法: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线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尺寸三、板受力筋: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

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四、板负筋: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通常算法);2)板厚-保护层(04G101-4);3)支座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4)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5)支座宽-保护层+板厚-保护层;6)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保护层·端支座板负筋长度的计算锚入长度的计算方法:1)La(通常算法/04G101-4);2)0.4La+15*d(通常算法)在计算锚入长度时有些图纸也规定按伸至梁外边向下弯折,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也有伸过支座中心线即向下弯折的,通常算法为“梁宽/2+板厚-2*保护层”另外端支座板负筋同面筋。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同板受力筋五、板分布筋:板分布筋计算:·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院不同、施工单位不同……都会导致分布筋长度计算的方法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种算法: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一定的长度,如150、300mm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为什么用“负筋板内净长”,而不扣除起步距离?原因是分布筋是自外向内布置的。

双向板受力筋的布置

双向板受力筋的布置

双向板受力筋的布置双向板受力筋的布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双向板的钢筋布置应遵循均匀分布的原则,同时考虑力学性能和经济性。

板中央区域的布置:根据板的荷载受力性质设计,荷载较大的部位应安排相应密度的双层双向钢筋。

如果荷载较小,可以适当降低钢筋的布置密度。

在钢筋网的布置过程中,应注意保证钢筋的相互独立,并且不能出现过于密集或重叠的现象。

板边缘区域的布置:为保证受力均匀,应设置适当的双向钢筋,特别是在板的挂角很大的情况下,更需注意板缘部位的钢筋布置。

可以采用拉钩布置、减筋布置等方法,使钢筋的近侧自由端与远侧锚固度合适。

间距和直径的确定:钢筋的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25mm,执行规范中建议使用直径为6mm、8mm、10mm、12mm、14mm、16mm和18mm 的钢筋。

也不应超过板厚的1/3。

钢筋的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以保证其承载能力同时避免材料浪费。

直径过小会影响其承载能力,过大则浪费材料成本。

钢筋的弯曲处理:在双向双层板的角落等变形部位,钢筋应适当进行弯曲处理,以满足结构需求并符合规范要求。

弯曲的方式应符合执行规范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弯曲半径,一般不得小于4倍的钢筋直径。

此外,在梁板节点处,双层双向钢筋应按照受力状态和性质进行设计,确保节点中钢筋的受力拉条延伸到板上部钢筋网并通过锚具连接,保证钢筋的相互独立,避免过于密集或重叠。

4. 应注意的问题在布置双向双层板钢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板上钢筋应按照板的形状和荷载方向进行正确的布置。

2)钢筋之间不应重叠,应保证钢筋间的间距符合要求。

3)钢筋应放置在混凝土的中部层,不得接触混凝土外表面和底部表面。

4)在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黏结中应保证其黏结强度。

5)预留布置位置时需要注意板缝和墙体及结构方向、压板方向等要素。

6)面积较大板子应分块配筋,并由专业人员提出配筋方案。

在进行板筋双层双向钢筋的布置时,需要根据板的受力性质和荷载情况进行科学设计,保障钢筋的相互独立,避免钢筋的过于密集或重叠。

单向板双向板板筋识图通用课件

单向板双向板板筋识图通用课件
土强度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分布筋构造要求
要点一
总结词
分布筋是板筋构造中的辅助钢筋,其构造要求包括分布筋 的直径、间距以及与受力钢筋的绑扎要求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分布筋的直径通常与受力钢筋相同,其间距根据板的跨度 和荷载情况而定。在受力钢筋的上面布置分布筋可以增加 板的刚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分 布筋与受力钢筋的绑扎要求通常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进行 固定,以保证钢筋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单向板在荷载作用下,只在短向 产生弯拉作用,长向受弯矩作用 。
单向板的配筋及构造要求
配筋
单向板通常采用布置分布钢筋。
构造要求
钢筋直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保 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的1.5 倍。
单向板的设计计算实例
设计步骤
根据荷载情况、结构体系及构造要求,进行单向板的设计计算。
计算实例
以某工程为例,介绍单向板的设计计算过程。
03
CATALOGUE
双向板
双向板的定义与受力特点
双向板的定义
双向板是指板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受力,并且两个方向的力矩 均相等。这种板在建筑结构中经常被使用。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双向板在两个方向上的力矩是相互影响的,当一个方向上的 力矩发生变化时,另一个方向的力矩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 ,在设计和计算时需要考虑这种相互影响。
下部钢筋构造要求
总结词
下部钢筋同样是板筋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构造要求包括基础梁上或承台上梁的下 部纵向钢筋以及板上部纵向钢筋的布置和锚 固。
详细描述
基础梁上或承台上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通常采 用直锚式进行固定,其锚固长度根据梁的混 凝土强度等级和抗震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板上部纵向钢筋通常采用直锚式或弯锚式 进行固定,其锚固长度同样根据板厚和混凝

板配筋率计算公式(一)

板配筋率计算公式(一)

板配筋率计算公式(一)板配筋率计算公式1. 概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板配筋率是指板中所含的钢筋面积与板面积之比。

计算板配筋率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说明。

2. 公式1:直板配筋率计算公式对于直板结构,其板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如下:ρ = (As / b * d) * 100%其中,ρ表示板配筋率,As表示钢筋面积,b表示板的宽度,d 表示板的有效深度。

例子:假设某一直板结构的钢筋面积为600平方毫米,板的宽度为1000毫米,板的有效深度为300毫米。

则根据上述公式,该结构的板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 = (600 / 1000 * 300) * 100% = 20%因此,该直板结构的板配筋率为20%。

3. 公式2:梁板配筋率计算公式对于梁板结构,其板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如下:ρ = (As / (b * h)) * 100%其中,ρ表示板配筋率,As表示钢筋面积,b表示板的宽度,h 表示梁板的高度。

例子:假设某一梁板结构的钢筋面积为900平方毫米,板的宽度为1000毫米,梁板的高度为500毫米。

则根据上述公式,该结构的板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 = (900 / (1000 * 500)) * 100% = 18%因此,该梁板结构的板配筋率为18%。

4. 公式3:双向板配筋率计算公式对于双向板结构,其板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如下:ρ = (As / a * b) * 100%其中,ρ表示板配筋率,As表示钢筋面积,a表示板的长度,b 表示板的宽度。

例子:假设某一双向板结构的钢筋面积为1200平方毫米,板的长度为2000毫米,板的宽度为1000毫米。

则根据上述公式,该结构的板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 = (1200 / (2000 * 1000)) * 100% = %因此,该双向板结构的板配筋率为%。

5. 结论根据不同结构的特点,板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板配筋率计算公式,可以为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简易计算

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简易计算

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简易计算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是针对双向受弯构件而设计的一种配筋方式。

双向板是指在两个方向上都受到弯矩作用的结构构件,比如楼板、桥面板等。

在进行双向板配筋计算时,主要考虑的是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配筋布置和数量。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双向板配筋的简易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双向板的几何尺寸和受力情况。

具体参数包括板的宽度、长度和厚度,以及边界条件和施加在板上的荷载。

这些参数将影响到双向板的弯曲和剪切性能,从而决定了配筋的尺寸和数量。

其次,需要确定双向板的抗弯强度。

双向板的抗弯强度是通过计算板的弯矩和剪力来确定的。

根据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可以得到双向板的抗弯强度方程。

通常,可以使用等效矩形法来计算双向板的抗弯强度。

该方法将板的弯矩转化为等效矩形截面的受力状态,然后通过截面的抗弯强度来确定板的抗弯强度。

在确定了双向板的抗弯强度后,需要计算出受弯区和受拉区的配筋数量和布置。

双向板的配筋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受弯区的配筋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弯曲和剪切力。

通常,在受弯区域需设置主筋和箍筋。

2.受拉区的配筋应当具有足够的延性和抗裂性能。

通常,在受拉区域需设置主筋和分布钢筋。

具体的配筋计算方法如下:1.主筋的计算:根据受弯区的设计弯矩和截面尺寸,可以计算出主筋的截面面积。

主筋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受弯区的强度和刚度。

2.箍筋的计算:根据受弯区的设计剪力和截面尺寸,可以计算出箍筋的截面面积。

箍筋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受弯区的剪切强度。

3.分布钢筋的计算:根据受拉区的设计拉力和截面尺寸,可以计算出分布钢筋的长度和截面面积。

分布钢筋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受拉区的延性和抗裂性能。

配筋计算完成后,需要进行配筋验算。

配筋验算是为了验证受弯区和受拉区的构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和满足设计要求。

在配筋验算中,需要计算主筋和箍筋的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以及分布钢筋的应力和变形。

如果达到设计要求,则配筋满足验算,否则需要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标准值为2KN/m2,取γQ=1.4。

q=1.4x2=2.8KN/m。

2
恒荷载标准值为3.76KN/m2,设计值为g=3.76×1.2=4.51KN/m。

2 合计 p=g+q=7.31KN/m
2. 按弹性理论计算
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荷载均布及活荷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2 g=g+q/2=5.91KN/m
’2 q=q/2=1.4KN/m
‘’在g作用下,各内支座可视作固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q作用下,各区格板四边均可视作简支,跨内最大弯矩则在中心点处。

计算弯矩时,考虑混凝土的泊松比u=0.2(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第4.1.5条),在求各中间支座最大弯矩(绝对值)时,按恒载及活载均布各区格板计算,取荷载
2 P=g+q=7.3KN/m
3. A区格板计算
(1)计算跨度
中间跨:l0x=1.1ln=1.1x(3.95-0.275)=4.04m>lc=3.95m
l0y=1.1ln=1.1x(4.00-0.25)=4.13m>lc=4.0m
l0x/l0y=3.95/4=0.99
(2)跨中弯矩
A区格板是中间部位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四边固定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四边简支计算。

A区格弯矩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8,结果如下表所示:
2
UUUMX=MX1+MX2
=(mx1+0.2my1)(g+q/2)l0x+(mx2+0.2my2)(q/2)l0x22
=(0.0180+0.2⨯0.0175)⨯5.91⨯3.952+(0.0376+0.2⨯0.0367)⨯1.4⨯3.952
=2.96KN.m/m
My=My1+My2UUU
=(my1+0.2mx1)(g+q/2)l0x+(my2+0.2mx2)(q/2)l0x22
=(0.0175+0.2⨯0.0180)⨯5.91⨯3.952+(0.0367+0.2⨯0.0376)⨯1.4⨯3.952
=2.91KN.m/m
(3)支座弯矩
a支座:MX=mx(g+q)l0x=-0.0520⨯7.3⨯3.952=-5.92KN.m/m a'2
b支座:My=my(g+q)l0x=-0.0516⨯7.3⨯3.952=-5.66KN.m/m
(4)配筋计算 a'2
截面有效高度:
跨中截面h0x=120-20=100mm(短跨方向)
h0y=120-30=90mm(长跨方向)
支座截面h0=h0x=100mm
对A区格板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弯矩大大减小,故弯矩值乘以折减系数0.8,由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 As=mfy=300N/mm2 0.95fyh0,
MXASX=0.8⨯=0.8⨯2.96⨯106/(300⨯0.95⨯100)=84mm2
0.95h0fy
ASy=0.8⨯MyUU
0.95h0fy=0.8⨯2.91⨯106/(300⨯0.95⨯90)=91mm2
(5)支座配筋计算
a支座:
Asy=m2=5.92⨯106/(300⨯0.95⨯100)=208mm 0.95fyh0
b支座配筋见B、C区格板计算,因为相邻区格板分别求得的同一支座负弯矩不相等时,取绝对值的较大值作为该支座的最大负弯矩。

B区格计算
(1)计算跨度
边跨:l0x=ln+h/2+b/2=(3.85-0.275)+0.12/2+0.25/2=3.76m
l0y=ln+h/2+b/2=(4-0.25)+0.12/2+0.2/2=3.91m
l0x/l0y=0.96
(2)跨中弯矩
B区格是边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边
按四边简支计算。

MX=MX1+MX2
=(mx1+0.2my1)(g+q/2)l0x+(mx2+0.2my2)(q/2)l0x22
=(0.0243+0.2⨯0.0162)⨯5.91⨯3.762+(0.0402+0.2⨯0.0365)
⨯1.4⨯3.762=3.24KN.m/m
My=My1+My2UUU
=(my1+0.2mx1)(g+q/2)l0x+(my2+0.2mx2)(q/2)l0x22
=(0.0162+0.2⨯0.0243)⨯5.91⨯3.762+(0.0365+0.2⨯0.0402)⨯1.4⨯3.762
=2.64KN.m/m
(3)支座弯矩
2 C支座:MX=mx(g+q)l0x=-0.0404⨯7.3⨯3.76=-4.17KN.m/ma'2
b支座:My=my(g+q)l0x=-0.0365⨯7.3⨯3.762=-3.77KN.m/m
(4)配筋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
跨中截面h0x=120-20=100mm(短跨方向)
h0y=120-30=90mm(长跨方向)
支座截面h0=h0x=100mm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 a'2
MX2ASX==3.24⨯106/(300⨯0.95⨯100)=114mm 0.95h0fy
ASy=MyUU
0.95h0fy=2.64⨯106/(300⨯0.95⨯90)=103mm2
(5)支座截面配筋计算
b支座:取较大弯矩值为-5.13KN.m/m
Asy=m2=5.66⨯106/(300⨯0.95⨯100)=199mm 0.95fyh0
C区格板计算
(1)计算跨度
中间跨:l0x=1.1ln=1.1x(4-0.275)=4.1m>lc=4.0m
l0y=1.1ln=1.1x(5.25-0.275)=5.47m>lc=5.25m l0x/l0y=4/5.25=0.76 (2)跨中弯矩C区格板是中间部位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四边固定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四边简支计算。

C区格弯矩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8,结果如下表所示:
MX=MX1+MX2
=(mx1+0.2my1)(g+q/2)l0x+(mx2+0.2my2)(q/2)l0x
22
=(0.0291+0.2⨯0.0133)⨯5.91⨯4.02+(0.0608+0.2⨯0.0320)⨯1.4⨯4.02
=4.51KN.m/m
My=My1+My2
UUU
=(my1+0.2mx1)(g+q/2)l0x+(my2+0.2mx2)(q/2)l0x
22
=(0.0133+0.2⨯0.0291)⨯5.91⨯4.02+(0.0320+0.2⨯0.0608)⨯1.4⨯4.02
=2.80KN.m/m
(3)支座弯矩
e支座:MX=mx(g+q)l0x=-0.0694⨯7.3⨯4.02=-8.12KN.m/md支座:
My=my(g+q)l0x=-0.0564⨯7.3⨯4.02=-6.59KN.m/m(4)配筋计算
对c区格板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弯矩大大减小,故弯矩值乘以折减系数0.8,由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
a
'
2
a
'
2
As=
m
fy=300N/mm2
0.95fyh0,
MX2
ASX=0.8⨯=0.8⨯4.51⨯106/(300⨯0.95⨯100)=127mm
0.95h0fy
ASy=0.8⨯
My
U
U
0.95h0fy
=0.8⨯2.80⨯106/(300⨯0.95⨯90)=88mm2
(6)支座配筋计算 e支座:
Asy=
m2
=8.12⨯106/(300⨯0.95⨯100)=285mm 0.95fyh0
4.选配钢筋。

跨中截面配筋
支座截面配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