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社会的发展B. 自然环境的保护C.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经济活动的管理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类型?A. 水污染B. 空气污染C. 噪音污染D. 光污染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 以下哪个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A. 确定项目的成本效益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C. 促进技术进步D.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5.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B. 人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C.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D.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程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环境学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7.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______的浓度增加引起的。

8.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

9.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支持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自身健康的______。

10.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______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12. 解释什么是生态平衡以及它的重要性。

13. 阐述环境立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15. 分析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10分)16. 假设你所在的城市正在经历严重的雾霾问题,请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六、答案1. C2. D3. D4. B5. A6. 废渣7. 温室气体8. 生态系统多样性9. 能力10. 道德1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增长、资源过度开发、工业污染、城市化进程等。

12.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的稳定状态。

《环境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现代湖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8.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电磁污染: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内部并积累起来;②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污。

环境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部分只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B2、A3、A4、C5、C6、A7、A8、A9、A10、A11、A12、B 13、B 14、B 15、B 16、B 17、B 18、A19、D 20、D 21、A22、A23、D 24、B 25、D 26、A27、C 28、D 29、B 30、C 31、C 32、A33、D 34、B 35、D 36、B 37、B 38、B 39、B 40、A41、A42、C 43、A44、C 45、C 46、A47、B 48、D 49、A50、B 51、D 52、A53、C 54、A55、A56、C 57、B 58、C 59、C 60、B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至少有两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AB2、ABC3、AC4、BC5、ABD6、ABC7、ABC8、BC9、AD 10、AD 11、BCD 12、AC 13、ABC 14、AB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C 27、ABD 28、ABCD 2 9、ABCD 30、BCD 31、ABCD 32、ABCD 33、ACD 34、ABD 35、ABC 36、ABC 37、ACD 38、AB 39、ABCD 40、ABCD三、不定项项选择题(本部分至少有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C2、CD3、D4、A5、D6、A7、ACD8、C9、ABD 10、ACD11、BC 12、D 13、A 14、B 15、A16、AB 17、ABC 18、B 19、ABCD 20、ABC四、案例分析题1、A2、A3、D4、C5、C1、A2、A3、ABC4、C5、D1、C2、C3、A4、A5、A6、B7、D8、CD9、C 10、BCD五、综述题(每答对一条给一分,答对其中20条即得满分20分,答对的超过20条的部分不计分,答错的不扣分。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B)。

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C. 人类社会D. 生态系统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A)。

A. 人类活动B. 自然灾害C. 气候变化D. 物种灭绝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D)。

A. 定性分析B. 数值模拟C. 实验研究D. 以上都是4.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C)。

A. 水污染B. 大气污染C. 以上都是D. 土壤污染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B)提出。

A. 联合国B.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 世界银行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CDE)。

A. 环境化学B. 环境工程C. 环境生物学D. 环境地学E. 环境经济学7. 以下哪些是环境污染物的来源(ABD)。

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自然排放D. 城市生活8.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BCDE)。

A. 污染治理B. 污染源识别C. 污染程度评估D. 环境质量评价E. 污染趋势预测9.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ABDE)。

A. 环境现状评价B. 影响预测C. 环境规划D. 环境风险评估E. 环境管理措施10.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ABDE)。

A. 法律法规B. 经济激励C. 环境教育D. 技术标准E. 公众参与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错误)12.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错误)13.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正确)14.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预防环境问题。

(错误)15. 环境科学不涉及人类健康问题。

(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等。

它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影响、控制和管理,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D. 经济系统答案:C2. 环境问题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资源问题B. 生态问题C. 污染问题D. 所有选项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生产B. 农业生产C. 城市交通D. 家庭生活答案:D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进步D.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D. 所有选项答案:D6.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什么?A. 减少废物产生B. 减少能源消耗C. 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D. 所有选项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土壤保持C. 娱乐休闲D. 矿产资源答案:D8. 环境伦理学主张什么?A. 人类中心主义B. 非人类中心主义C.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D. 人类对自然的绝对控制答案:C9. 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是什么?A. 遥感技术B. 现场采样C. 实验室分析D. 所有选项答案:D10. 环境法规的制定是为了什么?A. 保护环境B. 规范人类活动C. 促进经济发展D. 所有选项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学研究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大气、水、土壤、生物2. 环境质量标准是______和______的依据。

答案:环境保护、环境管理3.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自然源、人为源、混合源4.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实现______和______的协调发展。

答案:经济、环境5.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环境意识、环境行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地球物理现象B.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C.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文化可持续性D. 环境可持续性答案:C3.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农业活动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4.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污染物过多C.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D. 微生物污染答案:C5.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B. 海平面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人类健康改善答案:D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环境、经济、社会2. 绿色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________影响较小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环境、太阳能、风能、水能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4.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现象,说明了污染物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答案:食物链、生物富集三、简答题1.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湿地消失等也加剧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农业生产受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学概论题目及部分答案

环境学概论题目及部分答案

环境学概论题目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水体污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的特征的改变4、生物化学需氧量(BOD):表示在好气条件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毫克/升)5、化学需氧量(COD):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化学氧化剂的量。

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

6、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7、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8、水体富营养化:N、P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质恶化的现象9、土壤净化: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10、固体废物:亦称废物,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去的固态或泥浆状物质。

11、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12、酸雨:pH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与露等各种降水形式。

13、温室效应: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促使入射能量和散逸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14、危险废物又称为有毒有害废物,这类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社会经济系统D.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D2.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问题的特点?A. 全球性B. 长期性C. 局部性D. 复杂性答案:C4.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哪个文件中提出的?A. 《人类环境宣言》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里约宣言》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物质供给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技术服务答案:D二、填空题6.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与______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人类活动;自然环境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答案:环境影响8.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是指某些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在______体内积累的现象。

答案:高级消费者9.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______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资源10. 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对______无害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答案:环境和人类健康三、简答题1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等。

12.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的学科。

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引导人们采取负责任的环境行为,以及推动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四、论述题13. 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姓名:得分:
环科系2002级本科生
《环境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及功能的现象,称水体污染。

2、光化学烟雾:含有NO X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4、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2、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

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5、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成因是( B. )。

A. 藻类大量繁殖
B. 有机物大量进入水体
C. 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升高
D. 溶解氧降低
2. 大气中颗粒物的二次污染物包括( D. )。

A. 飘尘
B. 重金属元素
C. 多环芳烃
D. H2SO4
3.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A.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 镉
B. 铅
C. 甲基汞
D. 铬
4.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C. )。

A. 去除有机物
B. 去除无机物
C. 去除氮、磷
D. 去除颗粒物
5. 烟囱排出的烟流形状与大气的温度层结有关。

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烟流形状为( D. )。

A. 波浪型
B. 锥型
C. 上升型
D. 熏蒸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举例说明其规律。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使水质恶化,因有机物为水中微生物提供了能量,微生物在利用有机物的同时,使其达到了分解,可发生生物降解,规律是:首先在细胞膜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

降解的后期产物是生成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继续分解,最终产物是CO2、H2O及NO3等;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消化、酸性发酵等过程,最终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NO3、有机酸、醇等。

如淀粉或蛋白质。

2、化学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表现在哪几方面?在土壤中通过哪些途径得到降解?
污染:①农药不仅杀死害虫,也对的天敌及传粉昆虫有杀伤作用;②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其在环境中积累,产生了污染;③因产生抗药性而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增加了成本。

降解: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光化学降解包括光分解、光氧化、光水解和光异构化;化学降解主要是水解和氧化;微生物降解包括脱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水解和环裂解作用。

3、简述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压力。

特点:(1)人口基数庞大,总量增长迅速(2)人口增长率波动,变化幅度剧烈(3)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出现老化趋势(4)农村人口比重大,但城市化发展迅速(5)人口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很大(6)人口素质有所好转,但整体水平不高
对环境的压力:(1)人口增长对生存环境的压力①生存空间及承载力②对气候的影响③对城市环境的影响(2)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①水资源②粮食问题、土地问题③能源与资源的问题
4、简述辐射逆温的产生和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晴空少云夜间,当风速较少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自地面向上渐发展的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

据大气稳定度的分析,当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的,所以逆温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的污染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积聚在它下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

5、什么是酸雨?简述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酸雨是指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pH值小于5.6。

酸雨形成的主要来源是SO2和NO X,来自于矿石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SO2和NO X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转化,转化成的H2SO4和HNO3气溶胶,为雨滴吸收而形成酸雨。

酸雨的危害:
酸雨危害涉及面积大,范围广,对水体、土壤、植物、材料和文化古迹的危害相当严重。

①湖泊河流酸化,鱼类大量死亡②土壤酸化,肥力降低③酸雨淋蚀植物,伤害巨大④酸雨腐蚀材料、古物,风化加速⑤酸化环境,人类健康受害
五. 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1)沉淀——溶解作用:取决于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大,则迁移能力大,溶解度小,则迁移能力小。

(2)氧化—还原作用,决定于①氧化—还原电位;②电子活度③决定电位系统;④天然水的电子活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H的关系。

重金属在氧化或还原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难溶性元素和还原难溶性元素
(价态变化)。

(3)络合—螯合作用:水环境中存在有机和无机配位体,与重金属离子产生络合作用,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和螯合物,可以提高氢氧化物的溶解度。

(4)重金属的胶体化学作用:胶体因离子交换、水解等作用、可吸附重金属离子、胶体的微粒发生凝聚,使胶体微粒形成絮状物沉降。

(5)某些金属的甲基化作用,主要是Hg和As,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其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进入水体。

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与体内蛋白质、酶等结合,产生不可逆的变性,导致生理或代谢过程的障碍,或引起突变。

2、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危害,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反作用。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气体是CFC、NO x等,因为这些气体可以在平流层中光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可使O3分解为O和O2而遭到破坏,氯原子还可还原,一个氯原子可破坏十万个臭氧分子。

CFCs在大气中的存活时间又很长,因此,引起臭氧层的破坏。

破坏机理:以氯氟甲烷气体为例:
CFCL3+hv CFCL2+CL
CFCL2+hv CFCL+CL
CL+O3 CLO+O2
CLO+O CL+O2
O3+O 2O2
3、结合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谈谈你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
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的持续进行,既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危机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内涵:经济的持续:鼓励经济的增长,不仅重视数量且改善质量;
生态的持续: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开发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社会的持续: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1)人口众多,给环境的压力大;(2)燃料以煤为主,污染严重;(3)中、小型企业多,污染重;
(4)环保投资少,技术落后;(5)环境意识不强,素质差。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环境意识;(2)实施一系列持续发展政策;(3)控制人口、坚持发展工业、农业中的环境保护;(4)解决好能源问题及环境保护;(5)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