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练习册答案
科学练习册答案七年级下册

科学练习册答案七年级下册【单元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什么?答: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 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答:熔化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3. 描述一下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答:水在常温下是液态,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固态的冰;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变为气态的水蒸气。
【单元二:力与运动】1.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答: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什么是摩擦力?答: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 描述一下重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答: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单元三:能量的转换】1.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2. 描述一下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答:太阳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也可以通过太阳能热水器转化为热能。
3. 什么是化学能?答:化学能是物质内部原子和分子之间化学键的能量,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来。
【单元四:生态系统】1. 什么是食物链?答: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捕食关系,通常从生产者开始,经过多个消费者,最终到达顶级捕食者。
2. 描述一下水循环的过程。
答: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水的流动等过程,是自然界水循环利用的重要方式。
3.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我们对物质的性质、力与运动、能量的转换以及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2.3耳和听觉(1)

第3节耳和听觉1.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 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 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2.假设跟你家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放音响或引吭高歌,为了减少这些声音对你学习、休息的影响,以下采取的方法没有用的是( )。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翻开,让空气加快流动 D.将门、窗关上后再把棉毯挂在窗上3.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4.患中耳炎很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B.听神经受伤C.鼓膜和听小骨受伤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 D.为了增大音量6.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不能判断二、填空题1.乐音的三个根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声音是发声体而产生的。
钢琴、吉它、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一样。
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分钟。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高,这是因为同学说话的声带振动比拟__________的缘故。
4.减少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散拓展噪声是否可以利用?请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说明。
第3节耳和听觉一、1.A 2.c 3.D 4.B 5.B 6. C二、1.音调、音色响度 2.振动音色3.音调(或频率) 快4.在声源处减弱耷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发散拓展可以除草、发电,制冷、除虫、克敌等,第3节耳和听觉(1)一、选择题1.属于听觉感受器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前庭和半规管D.昕小骨2.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在于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3.中耳包括 ( )A.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 B.耳蜗、前庭和半规管C.耳廓、耳道和鼓膜 D.鼓室、听小骨、耳蜗4.鼻、咽、喉受病菌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哪个构造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A.外耳道 B.鼻泪管 C.咽鼓管 D.半规管5.容易晕车、晕船的是因为什么过敏 ( )A.前庭、耳蜗 B.前庭、半规管C.耳蜗、半规管 D.听小骨、鼓膜6.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A.鼓膜 B.内耳 C.位听神经 D.大脑皮层二、填空题7.耳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练习册答案浙教版

【导语】下⾯是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练习册答案浙教版,仅供⼤家参考。
第三章第⼀节机械运动
基础与巩固
1、C
2、C
3、B
4、静⽌运动
5、13⽩云
6、⽉亮云
7、地球
8、运动的路线运动的快慢是否变化
9、地⾯(或路⾯)汽车
拓展与提⾼
10、略
11、运动静⽌静⽌
基础与巩固
1、前⾯短
2、运动快慢路程时间⽶/秒
⽶每秒3.6
3、A所⽤时间E通过的路程速度
4、C
5、C
6、C
7、A
8、⼈每秒所⾛的路程为1.2⽶500静⽌
拓展与提⾼
9、是2513.38
10、D
基础与巩固
1、C
2、B
3、C
4、C
5、褐海燕猎豹
6、0.3
9、直线498.67(498-500均可)
10、80千⽶/时40千⽶0.5
拓展与提⾼
11、B
12、8.3⽶
13、1西
基础与巩固
1、重⼒重⼒正⽐
G=mg质量
重⼒9.8⽜/千克
2、弹簧测⼒计490
4.重⼒竖直向下炮弹⽅向
5、竖直向下竖直重垂线竖直
6、D
7、D
8、B
9、B
10、D
11、图略
拓展与提⾼
12、1470⽜2克
13、略。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2.1感觉世界

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
A.面部 B.手掌 C.大腿内侧 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
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
A.目光敏锐 B.动作敏捷 C.味觉发达 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
A.触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 D.热觉感受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
一另外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真皮下面还有__________。
2.视觉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 ;味觉感受器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内。
3.如图所示,A、B、C、D表示人舌上的味蕾分布区,各区味蕾对相应的味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试回答:(1)A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2)B 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3)C区味蕾对__________ 最敏感; (4)D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七年级下册科学练习册答案五四学制第13章

七年级下册科学练习册答案五四学制第13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的化学式是H2S. C.汞的化学式是()。
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涉及到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体现 B.人类活动涉及到了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共同作用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规律这一现象 C.人类活动涉及到了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共同作用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规律这一现象 D.人类活动涉及到了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共同作用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规律这一现象 E.在对人类行为进行观察后所得出的结论可以作为解释其他现象和研究自然现象及人类自身发展规律这一现象以及认识自己行为和环境保护规律这一现象存在原理3.下列有关自然界运动方式中最不规律性的说法是(). A.有规律地运动造成()。
B.只有出现了运动才能产生声音。
C.在运动中,水在一系列流体中,是保持不变的,因此水在自然界中流动有规律。
一、在自然界中,水在一系列流体中是保持不变的,因此水在自然界中流动有规律。
如流水一样,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速度将开始减小;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流速将继续增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流速将会达到最大。
在运动状态下,流动速度有周期性变化。
研究液体动力学对人类活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和自然科学在各领域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通过对流、辐射效应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时,由于所受速度不同、空间上不同等各种因素作用而产生流动状态不均匀性。
这种现象称为水波流动现象。
在流体力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分析这种变化:一种是对流线进行测量;另一种是对流线的旋转进行测量。
1、用内径仪测量流动速度的方法属于()A.电测法,测量电流表上一段电极(电流)的电流。
B.测试仪测量管中流体的直径和速度。
C.用内径仪测量流线上一段电极形状和运动规律。
D.使用内径仪和电测法可以比较直观地测定流体动力学中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上流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 A.电测法用于测流体和运动状态时。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1.4植物的一生

第4节植物的一生练习一一、选择题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构造是( )。
A.子叶和胚乳 B.种皮和胚 C.胚和胚乳 D.输导组织2.大豆种子中与卵生动物受精卵卵黄功能相似的一局部是( )。
A.胚 B.子叶 C.胚芽 D.胚轴3.面粉和花生油分别是由小麦和花生的哪一局部加工而成( )。
A.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C.小麦的胚,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花生的子叶4.观察菜豆种子胚的构造时,所用的观察仪器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直接用肉眼5.一粒种子的胚还活着,但不萌发,其原因可能是( )。
A.外界条件不适合 B.种子尚在休眠期C.种子未完全成熟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6.课本103页的小实验主要是验证种子的发芽( )。
A.与种子的类别有关 B.与水分和空气有关C.与水分、空气和温度有关 D.与水分和温度有关7.以下关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双数,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单数B.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一片C.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D.双子叶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包被,单子叶植物的胚珠没有子房包被8.人行道两侧的树木虽不高,但枝叶繁茂,起到了很好的遮荫、绿化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 )。
A.浇大量的水 B.施大量的化肥C.打去了顶芽 D.摘去了侧芽二、识图题1.右图是玉米种子的构造图,填写有关构造名称和功能。
(1)①的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2)②的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3)⑦是__________,是新植物体的__________,是种子的__________。
2.右图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解答复以下问题:(1)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胚轴发育成__________(2)蕖豆种子萌发时.子叶是否出土?在播种深度方面,应注意什么?3.右图是芽的构造图,请填写有关构造名称和功能。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4.2地球的自转(2)

第2节地球的自转(2)一、选择题1.地球外表白天、黑夜更替时间约为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不确定÷2.地球外表昼夜更替,主要是因为地球的 ( )A.自转 B.公转C.不发光、不透明 D.自转和公转二、填空题3.被太阳光照射的地球一侧,我们称为__________,另外一侧我们称为__________ 4.白昼、黑夜的分界限称为__________5.我们根据是否被太阳光照射,把地球分为__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__半球。
6.昼夜交界的地方在__________ 。
三、综合分析题7.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之分现象吗?8.地球上各地的昼长、夜长会发生变化吗?假设昼长、夜长等长,那会发生什么现象? 9.极昼、极夜发生在何地、何时?,训练三十三1.D 2.A 3.白昼,黑夜4.晨昏线5.昼、夜 6.昏线 7.略 8.略9.两极地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第2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2.为什么日月星辰看起来是东升西落的?3.你观察过日出和日落的位置吗?知道正午时太阳的位置吗?请利用地球仪、方向标及相关的仪器,向同学们演示。
并请写出所需的仪器、及演示实验的步骤。
4.__________使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停地变化,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
5.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昼夜之分?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6.读右图,完成以下要求。
(1)图中,__________段是晨线,__________是昏线。
(2)地球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背向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3)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外表就产生了__________交替的现象。
(4)用地球仪对着太阳光演示一下地球自转,当北京是正午时,美国纽约是__________。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2.4光和颜色(1)

第4节光和颜色一、选择题1.以下物体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
A.有颜色的物体 B.人眼能看到的物体C.能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D.能反射光线的物体2.关于日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日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日食是由于折射造成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造成日食的原因3.以下不能说明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小孔成像 B.影子 C.月食 D.彩虹4.如果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照射到孔后的光屏上出现了光斑,那么光斑的形状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D.三角形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将分解为( )。
A.七色光 B.单色光 C.三色光 D.白光6.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呈黑色,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透过红玻璃7.射击时,人眼通过枪的准星去瞄准目标,是因为( )。
A.通过准星看目标就可以看得更清楚 B.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准星的小孔可以放大目标 D.从人眼射向准星、靶心的光线是直线8.当一束光斜射入棱镜后,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B.将向棱镜镜底边偏折同颜色的光经过棱镜时偏折的角度不一样9.关于光速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l05千米/秒B.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l05千米/秒C.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如果比例适当会是白色的B.几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如果比例适当会是白色的C.一张白纸,无论什么光照射,它总是白色的D.颜色是不可能混合的二、填空题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来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练习册答案
导读:本文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章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课前预习】
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96.5%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3.5%_,其中淡水只有_
2.5%_,且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0.3%_,占所有水量的0.0075% 。
2.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 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
成年人由于通过排尿、呼吸、出汗会失去一定的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2-2.5_L。
【课堂学习】
例1 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D )
A.立即返航B.吃海水C.用海水制淡水D.吃鱼等海生动物
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
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
渔民出海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
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因此A也错。
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
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
解析:尽管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
许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
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