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种植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度和水分条件下的人工水生植物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生物交互作用等生态学机制,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

在植物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体特性和需求来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

本文将从水质改善、环境适应性、景观效果和工程管理等方面,详细说明。

首先,水质改善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目标之一。

不同的水体质量问题需要相应的植物进行修复。

对于富营养化水体,适宜选择能吸收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这些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中营养物的浓度,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达到水质改善的效果。

对于富集重金属的水体,需要选择具有吸附或赋存重金属的那些植物,如鬼针草、蓝莓等,通过植物的根系和体内组织吸附和沉积重金属,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其次,人工湿地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湿地的水质、水位和光照条件都对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有一定的要求。

在选择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其耐寒、耐旱和耐阴等特性。

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选择耐寒的植物,如芦苇、苇丛等,以确保其能够在寒冷的冬季正常生长;而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可以选择抗旱性强的植物,如香蒿、蔷薇等,提高湿地植物的生存率。

此外,根据湿地的光照条件,选择喜阳性或耐阴性的植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景观效果也是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中,在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的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观赏价值。

因此,选择具有较高景观效果的植物是必要的。

例如,芦苇、菖蒲、浮萍等植物能形成绿茵茵的草地,增加湿地的美观性;莲花、睡莲等植物则能在湿地中开出艳丽的花朵,增加湿地的观赏价值。

最后,工程管理也是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重要因素。

人工湿地需要经过长期的管理和养护,植物的种植形式和生长速度都会对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开展湿地植物种植时可以采用植被块或植被带的方式进行。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可用于处理废水、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目的。

在人工湿地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多种功能,并且不同的植物适用于不同的湿地类型和处理目标。

本文将讨论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以期提供有关人工湿地植物选用的一些指导原则。

首先,人工湿地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水域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其中,沼生植物是一类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拥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活力。

它们的根系具有丰富的表面积,能有效吸附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

此外,沼生植物的茎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中微生物的分解和去除有机物质。

除了净化水质,人工湿地植物还能发挥其他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植物能够抵御水体中的波浪侵蚀,保护岸线和堤坝的完整性。

湿地植物的根系具有良好的抓固性能,能够稳定土壤结构,降低波浪冲击力。

其次,湿地植物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吸引鸟类、鱼类等野生生物栖息繁衍。

一些湿地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如菖蒲、紫菀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根据湿地类型、处理目标以及植物的生态特性来确定。

例如,普通芦苇适应广泛,是一种常用的湿地植物,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物质的废水。

其他一些湿地植物,如蔓榆、黑杨等,具有耐盐碱、抗氧化等特性,适合处理含盐水或工业废水。

另外,植物的生活史特点也需要考虑,如生长速度、生命周期等。

对于需要快速覆盖和处理效果的湿地项目,可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湿地植物,如芦苇等。

而对于长期维护和监测的湿地项目,可以选择长寿命的湿地植物,如黑杨等。

在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技术要点。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植株来源,如苗圃或种植点附近野生繁殖的植株。

其次,对于湿地植物的种植与管理,应注意栽植密度、根系保护、适时修剪等方面。

栽植密度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养分利用效率,还影响到底部栖息生物的分布和入侵水生植物的可能性。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因此,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的营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水生植物概述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

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4类:(1)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黄菖蒲、燕子花、慈姑、芦苇、灯心草、蒲苇等。

(2)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是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凤眼莲、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

(3)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于水里,如满江红、水鳖、浮萍等。

(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如金鱼藻、菹草、苦草、黑藻等。

二、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色、闻香、还能赏姿,并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

荷叶青翠而洁净,叶型如伞,大而美观。

荷花淡雅清香,气质高贵。

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与碎石相配以增加景观效果。

芦苇丛植于水边,微风轻拂,哗哗作响,体现了动和静集合。

(2)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净化功能上:①直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水生植物除了可以改善水质外,还具有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土壤等生态功能。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docx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docx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docx1、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随着环境爱护的快速进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广泛的认识。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和处理功能。

由于城市中自然湿地的渐渐削减和消亡,因此人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进展。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养分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

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合的湿地植物,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成了我们在营建人工湿地前必需思索的问题。

1.人工湿地污2、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1.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洁、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

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削减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很多麻烦。

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自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1.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①抗冻、抗热能力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四周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3、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改变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四周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1.3所引种的植物必需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外表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湿地工程(种植技术、植物品种、种植工艺)

湿地工程(种植技术、植物品种、种植工艺)

湿地工程(种植技术、植物品种、种植工艺)、概述人工湿地植物种植范围为湿地单元内部湿地床,湿地植物主要选择观叶植物,种类有芦苇、拂子芽、千屈菜、香蒲、菖蒲、泽泻、水葱、慈菇、凤眼莲等,种植数量为82550m2。

二、种植技术要求所选植物品种、苗木状况、种植工艺等均须报经监理及设计人员鉴定认可后方可施工。

种植基本要求如下:(1)湿地单元植物种植以条状种植为宜,湿地植物种植按设计种植量以均匀分布种植为宜,种植水生植物最适水深符合下表要求。

水生植物最适水深:(3)湿地单元植物种植须经通水调试成功具备通水条件后再行种植,并确保已种植的植物根系浸没于水中。

(4)湿地单元植物种植前须整平床面,确保不出现局部水面外露。

(5)种植密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如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调整时必须通过业主、设计和监理的一致认可方可实施。

三、植物材料要求1、根系完整,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

2、苗木挖掘、包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DB11/T211〜2003)。

四、植物种植1、施工前期准备1)保证苗木所需的足够深的土壤,充足的水分。

2)工地及装备的检查①确认工程面积及工地的施工搬运通道、接近位置以及作业空间的条件。

②检查施工用土的筹措程度。

③检查植物种植装备及副品。

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施工时应必备的工具等是否准备完毕。

3)材料及人力检查①植物种植材料投入数量检查及措施。

②检查投入人工的数量,保证有足够的人力投入施工过程。

2、植物种植1)场地整理;2)生长基质的准备;3)苗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起苗后种植前,应注意保鲜,花苗不得萎德;4)苗木种植前应根据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浇水湿润,埋后覆土应踏紧,不得损伤茎叶,并保持根系完整;5)因在挖掘及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伤及根部,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种植时要看苗的情况而进行修剪,以利成活。

6)在晴朗天气、春秋季节、最高气温25℃以下时可全天种植;当气温高于25℃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7)种植后,应及时浇水,并应保持植株清洁;。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课件

海绵城市课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课件

种植方法
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长需 求,采用适当的种植方法 ,如直接播种、移植等。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 的处理,如翻耕、施肥等 ,以提高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生长阶 段,合理控制水分供应, 保持土壤湿润。
肥料管理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 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 提供充足的营养。
景观美化
人工湿地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和色彩,能够美化 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05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挑战与展望
气候变化的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
随着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频发,对人工湿地 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威胁。
温度与降水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周 期和需水量。
03
城市发展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技术创新与研发
1 2
新技术应用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手段培育适应性 更强、净化能力更高的新型人工湿地植物品种。
智能监测与管理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人工湿 地植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理。
3
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合 作,共同推进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技术创 新与研发。
04 人工湿地植物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雨洪管理
雨洪滞蓄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 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
雨洪净化
雨洪利用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回灌地下水,补充 地下水资源,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利用 。
植物通过吸收、过滤和沉淀等作用, 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水质改善
氮磷吸收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富营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建筑结构,通过设计和种植适宜的湿地植物,能够有效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与选择是设计一个成功湿地系统的关键因素。

人工湿地的功能主要有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生态景观等。

首先,人工湿地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减少了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的含量。

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改善了水体的通气状况,减少了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

其次,湿地植物可以吸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起到了水质净化的作用。

湿地植物的根系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生境,这些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净化水体。

此外,湿地植物还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吸引了许多鸟类、昆虫等动物,丰富了湿地生态景观。

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植物至关重要。

在人工湿地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应根据湿地的性质、设计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首先,植物要选择适应湿地环境并具有耐寒性的物种。

在常年湿润的湿地中,可以选择芦苇、香蒲等湿生植物,它们具有耐水浸泡和泥浆侵蚀的能力。

而在季节性湿地中,应选择耐旱的物种。

其次,植物的生长特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植物的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根系发达的物种更具有优势。

例如,中国传统的湿地植物箬竹,它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大量的水中营养物质。

最后,植物的景观效果也是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人工湿地不仅要具备功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除了上述的一些常见湿地植物外,还有一些特定功能的植物也十分适合用于人工湿地系统。

例如,苦草是一种适应盐碱地的植物,可用于海水淡化厂的人工湿地系统中。

乌苏里异燕麦是一种适应低温和强风环境的植物,可用于北方地区的人工湿地系统中。

水葫芦、象草等浮萍类植物能够快速繁殖,能够有效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

在人工湿地建设中,植物的养护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和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和配置

03
人工湿地植物的种类和 特点
挺水植物
01
02
03
定义
挺水植物是指茎叶大部分 挺立在水面之上,根系发 达,在湿地中起骨干作用 的一类、灯芯 草、菖蒲等。
生态特点
可以显著改善水质,对重 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具有较 强的吸收能力,还能抑制 藻类的生长。
浮水植物
定义
浮水植物是指根系不固定在水底,而是悬浮在水体中,茎叶大部 分或全部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
常见品种
睡莲、菱角、水鳖等。
生态特点
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质。
沉水植物
定义
沉水植物是指根系和茎叶 全部沉于水中的水生植物 。
常见品种
金鱼藻、狐尾藻、菹草等 。
生态特点
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 质,同时还可以作为鱼类 的栖息地。
04
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和 管理
改善土壤结构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 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对气候和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调节气候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通过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空气中,从而调节气候,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维持生态平衡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维持水生生态平衡。
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
生态平衡原则
保持生态平衡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与其他生物共生
选择的植物要与其他生物共生,如提供栖息地、食物等,以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 完整性。
02
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原 则
空间配置
空间层次
在配置人工湿地植物时,应考 虑植物的高度、冠幅、生长速 度等因素,形成错落有致的空 间层次感,增强景观的立体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种植
1)荷花,多年生宿根挺水植物,可以用于氧化塘。

花期6-9。

景观效果好,但是冬季叶片会枯萎。

【施工栽植】选光照充足、水肥稳定、底土层深厚(30cm)的水域进行栽植,荷花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为20~80cm;水深超过100cm时,考虑到荷花施工栽种后的成活率,水温恒定在10℃以上时方可进行栽种,水深超过70厘米时,可以考虑用盆栽或客土袋栽方式。

根据品种的不同确定其株行距,一般在一1.5m ×一2.0m 左右。

2)香蒲,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地上茎粗壮,高1一2.5m。

叶片条形,叶片长45一95cm,宽一1.5cm,光滑无毛,上部扁平,背面中部以下逐渐隆起;下部横切面近新月形,细胞间隙大,呈海绵状,叶鞘抱茎。

雌雄花序紧密连接。

【施工栽植】在进行生产栽植和工程应用时,必须注
意香蒲栽植的深度,防止栽植过深而影响植株新芽的萌发。

香蒲的植株脆
嫩,植株孔隙大,容易蓄积水分,因此栽植初期对水质的要求高,不宜直
接栽种于水深过高的污水中。

香蒲为强光性植物品种,生长量大,对养分
的需求大,须栽种于疏松肥沃、光照充足的水域_香蒲的叶面积大,须根
据施工水域的具体水位情况进行叶片的修剪,一般深水位施工时保留的植
株高度较大,浅水时则相应减短。

香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沼泽湿地
施工时,可将香蒲植株均匀摆放于泥底层,7天左右即可萌发生根。

50cm
以下的水域进行施工时,可采用直栽的形式,即将香蒲直接栽种于底泥层,
如此栽种的香蒲生长恢复快,成活率高。

超过50cm水深的水域无风浪时,
可采用拉线栽植的形式,将香蒲均匀拴布于绳线上,以立柱固定于水中。

采用拉线栽植的香蒲成活率高,但不适宜于水体养分贫瘩的水域。

具有一
定风浪且水深超过50cm的水域施工时,直接将香蒲绑于立柱上,每株根据立柱的大小绑缚3一20株不等,植株的人水深度在20cm左右,以此法栽种香蒲克服了风浪大植株不易固定的缺点,属于无土栽植的形式。

香蒲20-25株/ 平方米。

3)水葱,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植物。

株高1一2m,茎杆高大通直,圆柱状,中空。

根状茎粗壮甸甸,须根多。

茎杆基部有3一4个膜质管状叶鞘,鞘长可达40cm。

常绿。

【施工栽植】水葱为乡土植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水葱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水质痔薄时,常生长细瘦。

水葱适宜生长的水深为30-60cm,因此,在进行施工栽植时,注意施工区域的水位,不
同水位采用不同的施工栽植方法。

浅水水域采用直接栽植的施工形式,栽植后10天左右即可恢复生长,常应用于水层深度在30cm左右的水域。

水深超过30cm时,常采用育苗袋栽的形式,即将水葱于花盆、植生袋或无纺布袋体中浅水育苗,植株生长恢复后,再将袋体投人施工区域,保证水葱有部分叶片露出水面。

此法栽种的水葱,最深能适应lm左右的水位环境。

如果需要植入砾石填料中,可以用植生袋或无纺布袋包裹后植入填料中。

水葱 15-20芽/丛、8-12丛/平方米。

4)芦苇,芦苇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地下根状茎发达。

地上部分干高1一5m。

【施工栽植】芦苇在潜流式人工湿地栽植时,由于芦苇根茎蓄积的淀粉物质较少,因此生长恢复困难,成活率较低,须进行假植育苗,待芦苇的根系生长恢复并萌发新稍时进行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冬季枯萎的芦苇施工栽植不能晚于9月中旬,芦苇一般于8月中下旬开始抽穗开花,生长开始缓慢,于10月中旬开始停止生长,因此,为保证施工后的芦苇能安全越冬,必须在9月中旬前完成其栽植,以保证其有1个月左右的生长时间。

人工湿地碎石床中的芦苇栽植,成活率较低,为提高芦苇移栽的成活率,应带土移栽或移栽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假植,并去掉芦苇的部分枝稍,减少蒸发面积,降低蒸腾作用。

芦苇16-20株/平方米。

5)风车草,多年生湿生、挺水植物,高40一160cm。

径秆粗壮,直立生长,茎近圆柱形,丛生,上部较为粗糙,下部包于棕色的叶鞘之中。

叶状苞片非常显着,约有20枚,近等长,叶状苞片呈螺旋状排列在茎秆的顶端,向四面辐射开展,扩散呈伞状。

【施工栽植】风车草常以直栽的形式进行工程施工应用,成活率较高。

风车草栽植后的水深控制在淹没植株的根茎部即可,防止淹水过深而造成植株的死亡。

生长恢复后可适当提高水位深度,但不能超过植株高度的1/3,风车草常作为漂浮植物进行栽植,在进行漂浮栽
植时,以特定的浮床作为载体,将风车草栽植于床体表层,恢复速度快,生长迅速,尤适宜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水域。

风车草的生长迅速,因此,施工时可适当降低来植密度,以5~8丛/平方米为宜。

人工湿地栽植时,选择生长旺盛的植株进行栽植。

栽植后以清水养护互生长恢复,根系、新稍开始萌发后再行污水管护,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6)再力花,多年生挺水草本,株高2m左右。

叶卵状披针形,浅灰蓝色,边缘紫色,长50cm,宽25cm。

全株背负白色蜡粉。

【施工栽植】再力花的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进行工程施工时,需选择养分充足的环境进行栽植。

再力花适宜栽种的水位深度在50cm以下,超过50cm水深时,需进行育苗移栽。

潜流式人工湿地碎石床中的栽植,不受水深的限制,可以直接栽种至碎石床中。

再力花10芽/丛、1-2丛/平方米。

7)梭鱼草,梭鱼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株高大挺拔,表面光滑,叶倒卵形、批针形或心形,叶柄粗长。

具有粗壮的地下根茎,根系发达,具根毛。

穗状花序,顶生,长5一20cm,小花密集在200朵以上,蓝紫色带黄斑点,花期5一10月。

【施工栽植】梭鱼草为优美的园林水景植物,适宜栽种的水深在40cm以内,喜肥沃疏松的环境,养分不足时,常表现出生长瘦弱,萌发能力弱等现象。

深水区域栽植时,为提高其栽植的成活率,常进行育苗,生长恢复后将植株全株投放于施工区域。

潜流式人工湿地碎石床中的栽植,不受水深的限制,可以直接栽种至碎石床中。

梭鱼草10芽/丛,1-2丛/平方米。

8)大薸,株型莲坐状,似白菜,因此又名水白菜。

叶片背负茸毛,白绿色,叶片倒卵形。

大薸新芽由叶基萌发,箭甸茎脆弱。

大薸的生长迅速,具有一定的侵染性,因此,施工应用时,尤其对于温带、热带或冬季无霜冻的水域,应注意控制其生长范围和生长速度,防止逸野为害。

大薸的分株速度迅速,适应性强,投放栽植即可。

工程应用过程中,为防止大薸生长旺盛而形成二次污染,应进行定期打捞。

打捞量为植株总量的2/3~1/2。

初期可以投入氧化塘面积的1/6。

9)美人蕉,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具粗壮肥大根状茎。

地上茎直立,高50一150cm,叶大型,互生,长约40cm,宽约20cm,呈长椭圆形,茎叶具白粉,叶色黄绿相间。

花茎上常数十朵花簇生在一起。

花色有红、黄、橙等多种颜色。

花期4一10月。

美人蕉作为观赏花卉引人我国,已经培育出众多的品种,是园林景观的主要营建材料。

美人蕉的根系具有一定的耐污能力,其生长喜肥沃环境,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时,常作为表流式人工湿地和潜流式人工湿地的主要栽植植物。

施工时可适当降低来植密度,以4~6丛/平方米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