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例:1、沛公欲王关中 ( 王:称王) 《鸿门宴》
2、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劝学》
情况之四:
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户口)
《鸿门宴》 2、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引、招致)
《过秦论》
情况之五
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名词活用动词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捕”、“捞”) 《史记·陈涉世家》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
情况之一:
名词+宾语
格式:名词+名词/代词
例:
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封装) 《伶官传序》
2、吾得兄事之(事:侍奉) 《鸿门宴》
情况之二:
名词放在谓语位置
格式:主语+名词+名词
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 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情况之三:
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格式:能愿动词+名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课程纲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课程纲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纲要散文欣赏》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2课时)自主赏析(3课时)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2课时)自主赏析(3课时)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姆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抒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1课时)自主赏析(3课时)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2课时)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2课时)项羽之死/司马迁(3课时)阿房宫赋/杜牧(2课时)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3课时)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 2课时)祭十二郎文/韩愈(3课时)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苏轼(2课时)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2课时)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课时)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1课时)项脊轩志/归有光( 2课时)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诗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情况:(1)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

(3)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4)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5)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如果是副词作状语和名词连用,那么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如:秦师遂东。

——就向东出发了(6)表达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那么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按一般语法习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修饰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再如: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诗歌部分第一单元一、XXX《长恨歌》1.《长恨歌》中“。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XXX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XXX对XXX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文中描写XXX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XXX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表现贵妃对XXX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XXX、XXX《湘夫人》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XXX《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XXX,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XXX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XXX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XXX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XXX不敢对XXX剖明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XXX抛弃XXX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XXX、XXX的《拟行路难》(其四)1.XXX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XXX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3.在《拟行路难》中碰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施展阐发作者非常冲突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高深的比喻说明庞大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碰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XXX《蜀相》1.XXX《蜀相》中高度归纳综合、评判XXX一生巨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XXX的崇敬、仰慕和叹惜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炼字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1.形象+身份

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概况社会意义或作者
建功立业,乡愁,战争艰辛,对君 王的不满,赞叹奇异风光
依依不舍,思念与牵挂,对友人 的安慰与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容 和
羁旅思乡诗
羁旅孤凄之愁,思家怀人, 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运用习题继续巩固古诗鉴 赏的各类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总结阅读诗歌的常见方法 教学难点:明晰诗歌阅读的答题内容
总结方法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 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
(二)看注释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 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 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 准备
总结方法
(三)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 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 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 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 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 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 径。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笔记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笔记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楚辞专题第一课《国殇》一.原文及注释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gǔ)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5),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6)。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7),援玉枹(fú)兮击鸣鼓(8)。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注释:(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

操:持。

戈:武器名。

被:通“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 毂:(gǔ)车轮贯轴处。

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战车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涌上来。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流矢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战士们奋勇争先。

矢:箭。

(5)凌:侵犯。

躐(liè,音“列”):践踏。

行(háng):队伍的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殪(yì义):倒地而死。

右:指右骖。

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四马被绊住了。

霾(m ái,埋)。

通“埋”,只两轮陷入泥中。

絷(zhí,直);绊住。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拿着。

玉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天意。

怼(duì):怨怒。

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整体感知】 一、《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七律描写了久雨初停辋川山水田园的优美风
光,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农村充满生机、 宁静的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 情怀。
二、《旅夜书怀》 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写心中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 零,此时的他却似沙鸥,转徙江湖,从而写出了诗人暮年 漂泊的凄苦境况,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境况,表现了他 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
当时的杜甫已50多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 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 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新城道中(其一)》 饱览春光后的轻松之作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 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 江富阳新登)。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 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喜欢,写下了这 首诗,抒写自己途中的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2)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翻山 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按由远及近的 顺序写景。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四、《扬州慢》 1.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词人 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点拨】
意象
意蕴
青青荠麦
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 繁华形成对比
2.尾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点拨】尾联运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 故,一正用一反用,写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早已去除 机心,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 地猜忌呢? 可以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二、《旅夜书怀》 1.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点拨】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 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 遥挂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滚如涌。这是一 幅宏阔非凡孤寂凄清的旅夜图(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 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文言文知识梳理[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姓名班级座号庖丁解牛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砉然向.然()2. 技盖.至此乎()3. 善.刀而藏之()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批大郤1. 依乎天理..今义:天然的道理古义:__________,每至于族2. 虽然..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3. 虽然,每至.于.族今义: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古义: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视为.止,行为.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 乎技盖至此乎.()进乎.技矣()依乎.天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 然.()虽然.,每至于族()怵然.为戒()4. 于合于.《桑林》之舞()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四、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羽之死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2. 乌江亭长船待()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古义:______________为三处今义:山东省古义:______________2. 期山东..千里3. 江东虽小,地方..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古义:______________怜而王我4. 纵江东父兄..今义:父亲和哥哥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乃项王乃.大惊曰()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平明,汉军乃.觉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陷大泽中()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2. 亡此天之亡.我()此亡.秦之续耳()亡.去不义()唇亡.齿寒()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项王军壁.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身.七十余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左.,乃陷大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马童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项王则夜.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直夜溃围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此天之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古义:______________不齐2. 一宫之间,而气候..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古义:______________焦土今义:怜悯古义:______________3. 可怜..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一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黄鹤一.去不复返()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 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晋陶渊明独爱.菊()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全句。

1. 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朝歌.夜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7. 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函谷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秦人不暇自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亦百倍1.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古义:______________,暴霜露,斩荆棘2. 思厥先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______________颠覆,理固宜然3. 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古义:______________4.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古义:______________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5. 可谓智力..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义:______________得一夕安寝6.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古义: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