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气流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多;从海洋吹来的气流因为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

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

①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

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比较少,且比较集中;②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年均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

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C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④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人为热(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小气候)。

良性的: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农业影响
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 等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
亚热带季风气候
80%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之间的地 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等。
100%
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
80%
农业影响
适宜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作 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05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候区划及适宜作物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02
03
04
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如橡胶、 椰子、油棕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如柑橘 、茶叶、油菜等。
温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温带作物,如小麦、 玉米、大豆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适宜种植耐旱作物,如谷子、 高粱、棉花等。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CONTENCT

• 中国气候概述 •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详解 • 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 中国气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中国气候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

01
中国气候概述
气候类型与特点
季风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炎热多雨。季风气候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02
01
03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洪涝、干旱等, 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变化,影响作物产量和 品质。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耐旱耐涝品种 、发展设施农业等。

第三章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
海洋性气候
• 一、定义: • 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 •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 。 • 包括海 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 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
第五节
海洋性气候
• 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1、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 至观测不到日变化。秋季暖于春季。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 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3、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 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 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4、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多数临近海洋的大 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 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环流在地球大气系统的能量输送和平 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地球大气系中,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 射能要多于高纬度地区,为保持全球能量 平衡,必须有能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 地区输送。 • 近年来,估计结果认为热量输送是海洋与 大气各承担一半。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
• 海洋对热量的径向输送 低纬度(热量多 ) • 低纬度
第六节
• • • • • •
海洋异常
1、南方涛动 2、沃克环流 3、厄尔尼诺现象 4、拉尼拉(La Nina) 5、赤道暖池 6、黑潮
南方涛动
英国数学家沃克爵士(Sir. Gilbert Walker )
气压跷跷板:热带东太平洋与热带东印度洋
海平面气压场反相变化的跷跷板现象- 南 方涛动现象。
夜晚陆风
海陆风的特点
• 海陆风:
• 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 • 垂直高度达1~2公里, • 周期为一昼夜。
第四节
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什么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什么

温带海洋性⽓候特点是什么温带海洋性⽓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候。

它的特征⼗分明显:冬⽆严寒,夏⽆酷暑,⼀年四季降⽔⽐较均匀。

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候特征1、冬暖夏凉,年温差⼩海洋性⽓候区内愈靠近⼤洋,⽓候的海洋性愈强。

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吹来,⽓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温⽐同纬度的⼤陆中⼼和⼤陆东岸暖得多。

最冷⽉均温均在0℃以上。

夏季时暖流⽔温仍较⼤陆温度低,海上要⽐陆上凉得多,这⾥受西风带影响最热⽉均温在22℃以下。

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同纬度其它地区⼩得多。

2、全年⾬季,冬⾬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旋活动的路径上,⽓旋⾬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旋更为活跃,⾬⽇很多,但降⽔强度并不⼤。

冬季降⽔量在全年所占⽐例稍⼤,全年没有⼲季,⽤⼀句话概括温带海洋性⽓候的特点:冬⽆严寒,夏⽆酷暑。

3、⽓温年变化与⽇变化都很⼩在洋⾯上甚⾄观测不到⽇变化。

年变化的极值⼀般⽐⼤陆后延1个⽉,如最冷⽉为2⽉,最暖⽉为8⽉。

在⾼纬地区最冷⽉还可能是3⽉,最暖⽉也可能到9⽉。

秋季暖于春季。

4、降⽔量的季节分配⽐较均匀降⽔⽇数多,但强度⼩。

云雾多,湿度⾼。

5、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

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种⼗分重要的⽓象灾害。

6、多云雾天⽓,湿度⼤多数临近海洋的⼤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陆上典型的海洋性⽓候区。

欧洲⽓候类型分布温带海洋性⽓候在欧洲的分布主要位于欧洲西部,近⼤西洋沿岸的地区,包括爱尔兰、英国、法国、荷兰、葡萄⽛、丹麦、挪威等国家。

海洋性和⼤陆性是⽓候特征的两个⽅⾯,通俗的讲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区域,⽓候多体现海洋性;受⼤陆影响明显的区域,⽓候多体现⼤陆性。

导致欧洲西部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因素主要有四⽅⾯。

波状起伏的西欧平原第⼀,欧洲在纬度位置上,位于北纬35°⾄70°之间,⼤部分地区受西风带的影响,同时⼜位于⼤陆西岸,西风带从海洋带来温暖湿润的⽔汽。

欧洲10月份气候怎样

欧洲10月份气候怎样

欧洲10月份气候怎样1、10月份欧洲国家气候温度怎么样欧洲需分为几块来讲。

首先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欧为地中海气候,东欧中欧及其他大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

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

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

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

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

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气旋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强度并不大。

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大,全年没有干季。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

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集中于冬季,下半年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雨量较少,大陆性强,2特征编辑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其面积占亚欧大陆的1 / 5 。

大陆海岸线长3 7 9 0 0 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切割最为厉害。

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的内海。

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

海拔2 0 0 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 0 % ,海拔2 0 0 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 0 % 。

全洲平均海拔3 0 0 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平均海拔在3 0 0 0 米左右,山势雄伟,许多高峰终年白雪皑皑,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 8 0 7 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主要气候类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气候(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

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

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

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

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

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

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干燥)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

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

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

自然植被是荒漠。

亚热带气候(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

精品高中地理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何不同

精品高中地理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何不同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什么不同?生活在内陆的朋友们,夏天到了,你不去海滨城市旅游、度假吗?到那里吹吹海风,洗洗海澡,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尤其到了傍晚,同你的家人一起到海边走走,阵阵凉风吹来,会使你心旷神怡,深深地体会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不同。

一般来说,靠近海洋的地方,往往是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

而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地区.却是冬冷夏热的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海水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差异:海水的热容量大,又流动不息,上下混和,因此冷暖变化较缓慢;而陆地热容量小,吸热散热快,导热率又差,造成冷暖随着季节变化快。

因此,夏季大陆的温度高于海洋;而冬季,大陆的温度则又低于海洋。

这样,海洋就好象是一个庞大的气候调节器,对其附近地区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受它影响,冬季海风吹拂,送来阵阵温暖,气温不会太低;夏季,从海上吹来阵阵凉风,气温不会太高。

也就是说,属于海洋性气候的地方,它的最热月气温与最冷月气温的差值,即气温年较差较小;而属于大陆性气候的地方。

它的气温年较差就较大。

当然,对于所有的陆地或所有的沿海及海岛来说,它们的气温年较差不尽相同,所以它们的大陆性和海洋性程度是不相同的。

以海洋为例.海岛的海洋性气候比大陆沿岸的海洋性气候要明显。

大陆性气候也一样,靠近海洋的大陆上湿度大,气温年较差小,气候的大陆性就轻一些,而对于几乎没有水分蒸发的内陆干旱沙漠地区而言,其气温年较差就相当大,呈现出极端的大陆性气候。

但是,由于气温年较差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加,所以不能单从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来判别各地气候的属性,通常都用气温年较差除以该站所处纬度的正弦而得的值来判别其受大陆影响的程度,这个数值(在0~100%之间)被称为大陆度。

如,气温年较差愈大,其气候受大陆影响愈强,此数值也愈大。

通常取50%为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之间的分界,小于50%的认为是属于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除气温年较差大小不同外,还表现在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的时间不同,通常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地方,最冷月出现在1月份。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仅占29%,所以海陆差异是下垫面最大和最基本的差异。

海洋和大陆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的辐射之下,它们的增温和冷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从海平面对流层上层,1月份陆上气温比大洋上气温低;7月份相反。

两者的差值,7月比1月大;低层比高层大,陆上年较差大于海洋上年较差。

海陆对气压和风也有明显的影响,气压分布随气温分布而变化。

夏季,大陆是热源,海洋为冷源,因此陆上气压低,海上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为冷源,海上气压低,陆上气压高,风从陆上吹向海洋。

此外,海陆对湿度、云量、雾和降水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地球上形成了差别很大的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分标志
• 1、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于 同纬度大陆性气候。 • 2、海洋性气候一年中降水的 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 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 降水的变率小。
• 3、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 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 大。 • 4、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 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 候大。 • 5、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 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
• (2)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 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 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 更大。 • (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
•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 性气候的特征。
(二)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 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首 先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 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 • 1、。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 北坡,
• 3、冬季:高原上形成冷高压,与西北 利亚高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下沉气 流,高原冷高压引导西北气流进一步南 下,加强了冬季风。扩大了冬季风的范 围。 • 4、夏季:高原上形成热低压,与印度 低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上升气流, 高原热低压引导西南季风进一步北上, 加强了夏季风。扩大了西南季风的范围。
• 白天因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 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 • 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 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 入谷地,成为山风,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
• • • • • • • • • •
[复习题]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现在几方面? 2.为什么海上以气旋雨为主? 3.简述海风的形成? 4.简述陆风的形成? 5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6.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对季风有什么作用? 7.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8.列表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9.海雾与大陆雾的区别?
•(1)气温年较差:大陆大于海 洋。 •(2)年温相时:大陆最热月在7 月,最冷在1月,而海洋最热月 在8月,最冷月在2月。出现时间 比大陆落后1 个月。
• (3)春温与秋温差值:气候学 上通常以4 月和10 月气温分别 代表春温和秋温。春温低于秋温。 大陆性气候,春温高于秋温。
• (4)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 一般在夏季比冬季大。大陆大于 海洋。
•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 7 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 850J/cm2d 以上。
• 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 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 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区范围很广,整 个对流层的温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再 往高层暖区范围扩大。
• 从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看来,具有如下特点: • (1)地球的第三极地:青藏高原由于海拔 高,气温特别低。
• 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冬季出现热低压,其水平 范围低层大,高层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
• 2、风的季节变化,一般是高原北侧开始最早, 高原上次之,高原东侧再次,高原南部最迟。 • 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影响很大,我国西南 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环流和热低 压环流的东南方,应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 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低层 • 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遂使我 国西南部地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
第四节 地形和地面特性与气候
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可分为山 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它们 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构成崎岖复 杂的下垫面。 这些下垫面,又因沉积物、土壤、植被等的差 异,具有不同的特性,使陆气相互作用的过 程更为复杂。
一、地形与气温
• (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 1.机械阻挡作用 • 对于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 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 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 • 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 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 低。
2、分支作用
•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 分别沿高原绕行,形成南槽北脊,
• 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 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 东南侧为暖平流。
2.热力作用
• 从11 月至翌年2 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 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 强度以12 月、1 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 气吸收热量600 多J/cm2d。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 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 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 • 在海洋条件下形成的气候称为海 洋性气候; • 在大陆条件下形成的气候称为大 陆性气候。
(一)气温指标
•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在气温上的标志 一般用 • 气温日较差、 • 气温年较差、 • 年温相时、 • 春秋温差值 • 和大陆度 • 等指标表示,
• 5、季风经圈环流 • 高原季风的更大影响还在于它破坏了 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 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
• 冬季:出现与哈德莱环流圈相似的环流。 • 夏季:则出现与哈德莱环流圈相反的环流,
(二)山谷风
• 1、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 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 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
• 2、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 显的影响。
• 3、在同样的地形条件下,由于海拔高度不同, 山地气温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多数山区 实测资料看来,大都是夏季气温递减率大, 冬季递减率小,这与我国季风气候有关。
二、地形与地方性风
• 因地形而产生的局部环流主要有高原季风、山谷风, 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有焚风和峡谷风等。 • (一)青藏高原季风 • 1、高原季风。 • 在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 造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