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教案.doc

合集下载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共14课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共14课
2.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首先,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3.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生产这,生产出来的商品适销对路,因而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反之,生产者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让学生看第五页图,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不同的价格,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以及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 价格和价值规律
(一)多变的商品价格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市场上商品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3.供求影响价格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5.价值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培养学生树立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 商品的概念;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的作用;4.科学的消费观;5.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6. 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说课--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说课--

设疑
▲ (案例教学法) 利用案例(组图 、资料),设计 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并培养其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探究
点评
▲ (讲授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图片 材料创设学生熟 知的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 动地思考。
▲ (合作探究教 学法) 引发学生 讨论,围绕问题, 自主探究并积极 发表观点,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
辨析:
“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通过这个问题教会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学 习,进而巩固所学知识点—商品属性。 过渡(导入第二框的学习)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商品,那你是通过什么 办法获取你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呢?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说课
五、说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商品和货币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说课
试一试: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自然界 的空气 母亲为你 织的毛衣 雪山上待 售的氧气
你在使 用的笔
朋友送的 生日礼物
回收的 啤酒瓶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说课
五、说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商品和货币
商品和商品的属性
多媒体展示图片 :
思考二:什么是商品属性?(本课的重点)
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能够判别商品 ,能举 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交 懂得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换中的作用。能够分 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 行为。
的观念和正确的金钱
观。
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
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析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观,树立科学的消费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说课
三、说教法
激趣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例:一辆自行车350元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由国家法定发行的货币符号。 除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课件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课件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编辑
求实心理,消费者 在选择商品时,往 往考虑商品是否价 廉物美、服务是否 热情周到、操作是 否简单方便、功能 是否齐全实用,根 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选择商品。
©2007 南极光
Page 43
情景表演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 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 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 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 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 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评价。
©2007 南极光
Page 25
决定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价值
价格
决定
©2007 南极光
Page 26
连线职场:
阅读课文P8,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商品的价格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会出现什么结果? (2)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 (3)生产者都想方设法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这会对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影 响吗?这对消费者有利吗?
©2007 南极光
Page 37
目录
三、消费和消费观 • (一)不同的消费行为 •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 • (三)科学的消费观
©2007 南极光
(一)常见的消费行为
1、求同心理 2、求异心理 3、求名心理 4、求实心理
©2007 南极光
Page 39
1、求同心理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商品。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分钟)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
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4分钟)
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DOC)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DOC)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单元]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时] 3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经政》第一课

《经政》第一课

河池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教学内容]:[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大家的消费选择也更多种多样。

如:衣服颜色、面料、款式繁多,琳琅满目。

那么,同学们在购买衣服时候,一般都是去商场购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交易)。

为什么我们用钱来能购买到东西,这些现象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板书]: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⑴、定义⑵、产生的条件[讲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第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比如像我们在饭堂吃的蔬菜,在理发店享受的美发服务,都是通过人们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是劳动产品。

但处于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河流等自然物品,它们虽然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但是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第二,商品必须用于交换。

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自给自足)。

例如: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这2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可用实物进行讲解)。

[设问]:是不是有了人类社会,就有商品呢?[解析]: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很长时期内,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出现了手工业、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社会大分工,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由原来集体所有逐渐变为个体家庭私有。

手工业者用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业生产者交换粮食,同畜牧业者交换肉类、毛皮,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商品随之产生。

[设问]:请看课本第3页“走进生活”的彩色插图部分,这里的衣服、鸡、米、年夜饭都是商品吗?为什么?[解析]:衣服、年夜饭是商品,因为它们都是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不是商品,因为它们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经过交换,不是商品。

[板书]: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讲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是因为商品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如:粮食可以充饥、房屋可以居住等(可用实物展示)。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一课_教案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一课_教案
这些关系我们日常吃、穿、用的物品,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买卖商品的货币、以及我们买卖商品的消费行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步骤
(一)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商品?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3、P6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师:都不好,通货膨胀使得百姓的钱不值钱了,生活水平降低;通货紧缩使得商品不值钱了,生产动力减弱,经济停滞不前。
③贮藏手段(目前货币只能是金银,美国国库的金砖)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思考:电子货币是商品吗?
补充:一般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值决定。如几个同学折叠幸运星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货币
(1)货币产生的过程
师: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①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
②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
③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文化产生的供求差)
例:冬天卖棉衣——棉衣价格高,夏天卖棉衣——棉衣价格低;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本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15计应、计维、电商2、电商1、旅游酒店管理、计网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任课教师:周晓利本学期课程表星期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2 15电商2 15旅游酒店管理3—4 15计应、计维15电商1 15计网5—6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课次第一单元(章)共 6 学时第1、2 学时;总第1、2 次课总第1、2 学时课型讲授、模拟训练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具多媒体授课时间班级15计应、计维15电商2、15电商115酒店管理、15计网日期15/8/24 15/8/27 15/8/28周次 1 1 1星期一四五节次3-4 1-4 1-4教学目的掌握商品和货币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的经济现象,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授课内容提要(在重点难点下划线)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货币的含义4、货币的基本职能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值规律的作用三、消费和消费观1、常见的消费心理2、科学的消费观课外作业1、记忆本课主要问题2、预习第二课课后简要分析由于刚接触这门课程,刚开始又是比较难懂的经济术语,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

但是,随着第二、三课的深入讲解,学生会对商品、货币、价值量等概念有更深的了解的。

教案纸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包括介绍本门课程的性质:共8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列举大量经济现象,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进入新课:(50分钟)(一)根据PPT上投影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第2-10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

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

(二)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老师补充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

重点掌握本课中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科学的消费观等主要问题,并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三、巩固练习(12分钟)本课知识点比较琐碎且重要知识点较多,所以通过做题训练,使学生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及再次对知识点巩固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章节)教学授课计划一、单元(章节):第-•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二、单元(章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2课时三、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时间第1 周星期1、3 第节课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第1、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憧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难点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教学准备课件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一、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P2的四组图片课堂设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几组图片中有哪些商品呢?这些商品的买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师生互动:理发服务、项链、蔬菜、服装、鞋子(正在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上述五样);这些商品展示的商品买卖方式,从支付方式来说有现金交易、刷卡交易、购买大件耐用品的贷款消费;从买卖的渠道来说有直接的钱货交易,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或邮购等。

二、教学过程1、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课堂设问:前面我们讲述了图中的商品及其买卖的方学生活动式,那么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呢?分析问题:首先,图中的商品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其次,这些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通过交换就不是商品。

板书设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课堂设问:既然劳动产品要通过交换才能是商品,那么商品的交换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分析问题:最初的商品时通过物物交换实现的,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交换的双方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且各方拥有其所有权?结合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社会分工使不同的劳动者生产不同的商品,商品属于不同所有的所有者是商品的交换成为可能。

板书设计: 商品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和产品J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基本属性课堂设问:我们问什么要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分析问题:粮食可以充饥、房屋可以居住、衣服可以御寒等,这些商品是不是可以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呢?板书设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课堂设问:根据什上面的定义,凡是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那么有使用价值的的物品是不是商品呢?分析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产品,如处于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河流等,它们都等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 另一种是生产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如自种自吃的蔬菜、大米等,也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也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它们没有进行交换,因此不是商品。

得出如下结论:凡是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的物品未必都是商品。

课堂设问:既然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各不相同,那么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什么能交换呢?分析问题:我们就要寻找商品的共同点,即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要耗费•定的体力和脑力,凝聚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就是商品的价值。

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就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就有价值。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表现凝聚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才具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就不具有价值。

板书设计: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商品,它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会要的;凡是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高不开价值,所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但是作为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的产生课堂设问:货币是伴随着商品•同产生的吗?分析问题: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当金银固定的充洋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

由此得出: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2)货币的本质课堂设问: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那么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呢?分析问题:•般等价物是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金银也是一般等价物,表明金银也是利商品,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课堂设问:看看货币的演变图,说说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和其他商品的区别:分析问题:任何充*i般等价物的商品和同时期的其他商品相比,都是当时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人们都愿意用自己的商品区换成这种商品,所以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基本职能课堂设问: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那么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分析问题:既然货币是固定充*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那么货币能够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少,商品的价值通过价格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货币能够表现和衡量其他•切商品价值大少的职能,这种职能叫做价值尺度。

同时,当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货币充汽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这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时,人们追求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关注货币能不能换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所以可以用纸币来代替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法定发行的货币符号。

(4)货币的其他职能请同学们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课堂设问: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同•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往往也不尽相同,而旦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问什么呢?师生互动:引导并提炼学生的回答: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是围绕着平均价格在变化,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这是不同商品价格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板书设计:京鼻价伯. -►价格课堂设问:价格是由"回小心的,那么价值又1山二八定的呢?分析问题: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价值就可以用劳动量来决定,二劳动时间则是衡量劳动量的尺子,固HI以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量。

课堂设问: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页连线职场的案例,思考:如果整个市场就甲、乙、内•三个企业生产皮鞋,那么该用是吗时间来决定皮鞋的价值量,为什么?分析问题:根据案例,不能用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如果这样会导致“奖懒罚勤”等不合理的现象,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

板书设计:、书况7E ------------ ---价▲值价格4、I—」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课堂设问:既然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商品的价值就确定了,那么商品的价格为什么还会发生变化呢?师生互动:影响商品的价格很多,有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分析问题:看教材第6页衣服降价的例子,请学生们运用价格和供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知识来分析棉衣春天便宜、夏天跟便宜的原因。

板书设计:决定-------------- 1 相互影响价值 ------- --- ►价格 ' "供求关系4 -----------决定⑶价值规律峪必塑动虬一课堂设问:根据上述讲的知识,分析第7页的互动空问案例,发现价格变化是否有规律呢?分析问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课堂设问:请同学们仔细分析第7页的价格、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图,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分析问题: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得出: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动,优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课堂设问:请同学们分析第8页的连线职场案例,生产者会采用哪些手段来提高芳动生产率呢?分析问题:谁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谁的劳动生产率就搞,获利就多,正因为如此,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2、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课堂设问:请同学们仔细分析第7页的价格、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图,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分析问题: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得出: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动,优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课堂设问:请同学们分析第8页的连线职场案例,生产者会采用哪些手段来提高芳动生产率呢?分析问题:谁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谁的劳动生产率就搞,获利就多,正因为如此,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三、消费和消费观1、不同的消费方式课堂设问:请同学们分析第8页的不同消费行为的四幅图,说说消费的方式有哪些?师生互动:引导并提炼同学们的回答,消费方式主要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

钱货两清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消费方式;信贷消费是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

分析问题: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呢?收入、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因素。

2、常见的消费心理课堂设问:消费心理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哪里常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几种?有些利弊呢?分析问题:首先是求同心理。

利:健康合理的求同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如果忽视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盲目从众,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其次是求异心理。

再次是求名心理。

最后是求实心理。

3、科学的消费观课堂设问:上述的消费心理有利也有弊,所以要形成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那么科学的消费观有哪些原则呢?分析问题:(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避免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从收入的用途来看,可以分为积累和消费;从消费的时间来看分为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从消费的内容来看,可分为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从消费满足需要的层次可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 包括选择绿色产品、注意垃圾的分类处理、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树立节约消费、合理消费,反对浪费消费中的浪费现象。

课堂小结:本次课所讲的重点和难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