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及抗感染药物新靶标研究

合集下载

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方法学概论药物筛选概况一

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方法学概论药物筛选概况一

第二篇药物筛选第五章药物筛选方法学概论第一节药物筛选概况一、药物筛选定义药物筛选:是对可能作为药用的物质进行初步药理活性的检测和试验,以求发现其药用价值和临床用途,为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最初始的依据和资料。

成功的筛选能够缩短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周期、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和提高效率。

虽然偶然发现的药物在药物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过程是不可控的,因而不可能成为发现药物的主要途径。

新药的发现,必须依赖主动寻找的过程,或称为广义的药物筛选过程。

二、药物筛选形式(一)定向筛选即采用特定的方法,专门筛选防治某种疾病的药物。

这种方法是现代医学研究过程中长期使用的方法,并在药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定向筛选对于发现某一类型的药物行之有效,但对于被筛选的物质来讲,却不能全面反映出内在的作用,因此理想的方法是在定向筛选的同时能够实现一药多筛,从多方面发现这些物质的作用。

(二)对特定样品的筛选其特点在于利用已有信息,在特定的样品范围内进行筛选。

例如抗生素类药物的筛选,筛选多种细菌产物的抗菌活性,从而发现了大量新的抗生素。

对中药的研究也是采取这种方法,根据中药已有的相关信息,筛选特定中药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被筛选的范围受到限制,忽略了广泛的资源,样品间对比的范围较小,易造成对低效样品的高投入研究,特别是信息资料不可靠时可能产生误导。

(三)比较筛选根据对现有药物的认识,以确定的模型进行筛选,由此发现同类型而作用更好的新药物,其中包括“me-too”药。

可利用的药物信息包括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过程以及病理机制等。

例如根据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结构,找到了大量抗炎药物;根据阿片类镇痛作用原理,发现了新的镇痛药物等。

(四)随机筛选是对可能作为药用的样品进行药理活性的广泛筛选。

这种筛选方法是新药发现的最基本方式,也是在医药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进行的方式。

特点是能够发现全新的药物,但成功率不可预测。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抗体药物靶标筛选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抗体药物靶标筛选

白作 为 抗 体 药 物 靶 标 来研 发 抗 体 药 物 。 这 种 方 法 的缺
点 主 要 集 中在 两 方 面 :一 是 所 能 得 到 的抗 体 药 物 靶标 的 数 量 极 其 有 限 ,并 且 这 些 靶 标 都 是 十 多年 前 就 已经 发 现 的 :二 是 历 时 长 ,一 般 需 要 十 到 二 十 年 的 时 间 。 随着 人 类 基 因组 计 划 的完 成 和 蛋 白组 学 研 究 的开 展 , 发 现 的 新 基 因 和 新 蛋 白 越 来 越 多 , 人 们 从 中 看 到
克 隆 抗 体 在 疾 病 治 疗 方 面 的作 用 越 来 越 受到 人 们 的重 视 。 目前 美
国F DA 已 批 准 了 3 种 抗 体 治 疗 药 2 物 及 7 抗 体 融 合 蛋 白药 物 , 其 中 种 鼠 单 抗 3 ,嵌 合 抗 体 6 ,人 源 化 抗 体 1 种 , 人 抗 体 种 种 3 9 , 抗 体 融 合 蛋 白7 , 有 1 个 用 于 治 疗 肿 瘤 , 另 外 种 种 3
单 克 隆抗 体 药 物 引 导 了生 物 技 术 的 第 二 次 革 新 浪
了希 望 ,但 是 如 何 尽 快从 众 多 的 基 因 中挑 选 出可 用 来
中 国 医药 技术 经 济 与 管理 I2 1 . 024
4 1

研 发 新 药 的 基 因 , 如 何 选 择 最 佳 的 技 术 方 法 来 挑 选 这 些 基 因 ,如 何 在 基 因和 蛋 白功 能 尚 未 充 分 了解 之前 开 发 药 物 ,如 何 建 立 抗 体 药 物 靶 标 筛 选 和 抗 体 药物 筛 选 技 术 , 降 低 研 发 成 本 和 风 险 , 这 些 都 是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所 面 临 的 重 大挑 战 。

新型药物靶标发现与验证研究

新型药物靶标发现与验证研究

新型药物靶标发现与验证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发展,新型药物靶标的发现与验证研究成为了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药物靶标是指药物作用的目标分子,该领域的研究对于新药物的开发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型药物靶标发现与验证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高通量筛选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HTS)是一种常用于大规模药物靶标发现的手段。

其通过快速、大规模地筛查化合物库,从中筛选出能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潜在药物靶标。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化合物信息。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技术,对分子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可以预测分子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筛选出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化合物。

CADD技术大大加快了药物发现的速度和效率。

三、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是新型药物靶标发现与验证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系统性研究,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从而找到新的药物靶标。

这种方法使得疾病的发生机制更清晰,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方向。

四、动物模型研究动物模型研究是药物靶标发现与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与人类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可以研究和验证潜在的药物靶标。

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总结起来,新型药物靶标的发现与验证研究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加速了新药物的发现过程,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药物靶标来源,动物模型研究验证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些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靶标的发现与验证只是新药物研究的一部分,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及合规审批等环节,才能最终确定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吴兴新老师提出的新药发现的三个途径

吴兴新老师提出的新药发现的三个途径

吴兴新老师提出的新药发现的三个途径
今天,药物发现是当今社会科研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已故
著名药理学家吴兴新老师提出了三条通径,即实验模式分析、药物靶点创新和药物筛选组合。

首先,实验模式分析是药物发现的重要策略,旨在建立复杂疾病的新疗法。

目前,学者们在该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

例如,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综合考察了大量基因组学数据,其通过调节多种共轭反应来开发新药用于治疗特定的疾病。

其次,药物靶点创新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手段,旨在快速发掘出新的药物研究靶点,以实现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美国国立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起的一项项目致力于探索抗癌新药的发现模式,通过定点靶点技术进行基因重组和生物学实验,以发现新靶标和活性物质,以治疗肿瘤。

最后,药物筛选组合是药物发现中现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即采用药物的高
通量组合筛选方法,把一类活性成分或新药物的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出来,并进行细胞实验评价,以及后续的活性测定、动力学实验等,从而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理,以发现新药和新靶标。

总之,上述三条途经已被大量证实,是当今药物发现研究的有效手段。

吴兴新
老师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药物发现研究和全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一代药物靶标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新一代药物靶标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新一代药物靶标研究的技术与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硕,其中药物靶标研究是药物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靶标是指药物作用的生物分子,药物研究中对靶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设计更加精准的药物,对于药物研发的进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新一代药物靶标的研究主要涉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领域中的技术和方法。

1.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调控的学科,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为新一代药物靶标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体细胞中的基因信息,从而为药物靶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源。

其中,转录组学是一项研究RNA表达谱的技术。

通过转录组学技术,我们可以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检测RNA表达谱,从而找到特定基因的表达模式,为药物靶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基于转录组学技术,我们还可以进行全基因组的功能注释和基因剪切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基因的调控机制和功能。

另一方面,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药物靶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和ZFNs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准确、高效地编辑或敲除特定基因,以此来研究其在生物体系中的功能和机制。

基于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开展基因激活或抑制的相关研究,探索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并为新一代药物的设计提供更加准确和高效的目标。

2.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学结构、功能和互作的学科。

蛋白质是药物作用的重要靶标,因此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技术等。

质谱分析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的检测和定量。

通过质谱分析,我们可以研究蛋白质的修饰和亚细胞定位等信息,为药物靶标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此外,质谱分析还可以结合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筛选出与特定药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靶标。

医药研发中的药物筛选技术介绍

医药研发中的药物筛选技术介绍

医药研发中的药物筛选技术介绍在医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筛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的药物候选化合物。

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药物筛选技术。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药物筛选技术进行介绍。

1. 高通量筛选(HTS)高通量筛选是一种自动化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对上千个化合物进行测试。

该技术通过使用微孔板、液体处理系统和自动读数仪器来实现。

在HTS中,化合物库中的化合物会与靶点反应,然后使用荧光染料、酶反应等方法进行检测。

HTS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筛选,大大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效率。

2. 结构活性关系(SAR)分析SAR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关系来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合成一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变化,探索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联。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药物分子的结构,从而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3. 细胞筛选细胞筛选是一种使用细胞作为模型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细胞并添加候选药物来评估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涉及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疾病模型。

细胞筛选可以提供更接近实际生物环境的数据,对于寻找治疗策略和靶点有很大的帮助。

4. 蛋白质互作筛选蛋白质互作筛选是通过模拟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

研究人员使用蛋白质芯片、核磁共振等技术来研究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的靶点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优化药物的设计。

5. 虚拟筛选虚拟筛选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药物筛选的技术。

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算法和数学模型预测化合物与靶标分子的结合能力、亲和力等性质,从而筛选出潜在的候选化合物。

虚拟筛选具有高通量、经济、高效的特点,可以在大规模化合物库中快速筛选出潜在的药物候选化合物。

总而言之,医药研发中的药物筛选技术非常多样化,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抗菌药物新型靶标的探索与开发

抗菌药物新型靶标的探索与开发

抗菌药物新型靶标的探索与开发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所面临的抗药性问题愈加突出,致使传统的药物开发模式不断受阻。

因此,探索新型抗菌药物靶标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新型靶标的探索出发,探讨抗菌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感染病原体的靶标感染病原体的靶标是抗菌药物研究的关键。

新型抗菌药物的靶标主要包括膜蛋白、酶类、代谢途径、核酸合成等方面。

这其中,膜蛋白是普遍存在于许多细菌中的重要分子,在抗菌药物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针对细菌膜蛋白,研究者通常采取靶向不同部位的方式来设计抗菌药物。

例如,靶向细胞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BEI)是针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新一代抗生素,用于战胜通过膜蛋白依赖型药物外排的治疗障碍。

BEI阻止细菌能够切断β-内酰胺环,从而在腔道内积聚并发挥抗菌作用。

此外,研究表明,靶向膜蛋白的新型抗菌肽能够通过阻止膜蛋白结构的自组装,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以达到有效防治细菌感染的目的。

二、抗菌药物靶点设计如何设计更加有效的抗菌药物目标也是研究的重点。

为此,研究者逐步深入探讨靶点设计的多种方式,例如,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结构基础分析,通过特异基因序列来发掘靶向合适靶点的药物等。

其中,基于了解病原体基因组组织特点的基因组学,提供了强大的靶点预测方案。

目前,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组学可以识别细菌蛋白与人体组织不同的特征序列,从而使研究者得以设计出能够精确靶向并杀灭病原体而不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抗菌药物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以及资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有待加强。

近年来,一些药物开发机构已经开始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丝裂霉素类别的药物、靶向菌体外多糖的抗菌药物等。

除此之外,一些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领域。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等成熟而强大的技术,都可以用于探索新型药物靶标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新型药物的发现与生物筛选技术

新型药物的发现与生物筛选技术

新型药物的发现与生物筛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发现和开发出来,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生物筛选技术在新药物发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新型药物的发现以及生物筛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新型药物的发现新型药物的发现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科学家们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一般而言,新药物的发现是从多个方面入手的。

1.1 疾病的基础研究了解疾病的基本机制和发展过程是新药物研发的基础。

科学家们通过对疾病的分子、细胞以及器官层面的研究,揭示了疾病的发展规律与变化。

这为新药物的靶向筛选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靶标发现和验证药物作用的靶点对于新药物的发现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等,发现了与疾病相关的多种靶标。

这些靶标经过验证后,可以成为新药物研发的重要目标。

1.3 药物筛选和优化根据已有的靶标信息,科学家们开始进行药物的筛选和优化。

这一步骤常常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进行,包括多通道筛选、酶抑制筛选、荧光筛选等。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良药物结构,科学家们希望获得更高效、更安全的新药物。

二、生物筛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生物筛选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生物学实验手段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生物筛选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2.1 细胞筛选技术细胞筛选技术是一种通过细胞实验来筛选新药物的方法。

它可以模拟人体内的情况,检测药物在细胞层面的作用效果。

目前,细胞筛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筛选新药物和药物机制研究等领域。

2.2 功能筛选技术功能筛选技术是一种根据药物的功能作用来筛选的技术。

通过对药物与细胞或生物体系的交互作用进行观察,评估药物的功能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这种技术在药物筛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靶标筛选技术靶标筛选技术是一种通过寻找与疾病具有关联的分子靶点来筛选药物的方法。

通过对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生物信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靶标,并进行药物的相关筛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的病毒,1000多种细菌和100多种真菌的基因组完成测序。以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为 核心的“协作组”实施的为期三年的“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使更多的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功 能基因组学数据面世。与此同时,蛋白基因组学研究正在兴起,2002.2005年我国科学家领 衔的“人类肝脏蛋白组学计划”,鉴定和发现了一大批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构建了大规模的 蛋白质数据库;系统测定了一部分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全面系统地解析出108 个独立蛋白质三维结构,发现了一批潜在的药物作用靶标。 抗感染药物是微生物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药物的原始创新在于药物靶标的发现与 确认。十一五期间,国家创新微生物药物高效筛选平台重点开展了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辅助蛋 白及宿主限制蛋白作为抗病毒药物新靶标的确认研究,和利用反义RNA系统研究模式分支 杆菌必需基因研究,以及针对细胞壁胞壁酸合成关键酶,核糖体50S复合蛋白关键蛋白相 互作用的新型抗结核杆菌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认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已经刊登在国外抗感染药 物的权威杂志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作为病原微生物来讲,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微生物必需基因和致病基因的确定提供了 前提。对于一般的病毒来讲,其整个基因组可以编码10个左右的蛋白基因,其中有4_6个 功能蛋白可作为药物靶标,如再加上特定病毒的细胞辅助蛋白,可有lO个以上的药物靶标。 对于细菌来讲,其基因组要远远大于病毒,一般其基因组大多在2-6 Mb之间,其编码的蛋 白基因在数千个(如已知结核杆菌H37Rv基因组包含3924个编码蛋白基因),其微生物特 有的必需基因可能数以百计,这些必需基因如果和真核相应的基因同源性小,可以被认作为 抗微生物药物的潜在药物靶标。真菌的基因组在2.5.81.5Mb,作为真核生物,其许多蛋白是 保守的,在生物的进化中被保留下来;另一些蛋白在进化中被放弃了并代之以新的蛋白基因。 通过与人类功能基因的比较,找出真菌的必需的,同时与人类基因有较大差异的蛋白基因, 有可能锁定抗真菌药物靶标,特别是几个致病性真菌的基因组已经被完全测序,这样与人类 不存在同源性且为真菌生长所必需的基因的预测成为可能。 但是,直接利用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方法来进行抗感染药物的筛选与 发现的实践进展并不顺利,主要由于针对靶蛋白的筛选,虽然往往能从大的化合物库中筛选 到特定的具有体外活性化合物,但常常由于化合物不易透过细菌细胞壁膜而进入细菌细胞内 而不能显示真正的抗菌活性;另外,除了基因组从根本上影响微生物的生存以外,还有环境 的诱导及表观遗传因素等共同影响微生物的生存。因此针对特定的靶标并结合利用模式微生 物及临床微生物进行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筛选,往往才能获得真正有优良抗菌活性的先导化合 物和药物候选物。另外,细菌的耐药机制现在已经基本趋于解析清楚,针对耐药机制的药物 设计也是获得有效抗感染药物尤其是抗耐药菌及抗耐药病毒药物的捷径。近年来,人们发现 细菌群落的细菌之间的通讯及细菌被膜可能是抗细菌药物的优良靶标。 我们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平台通过对原核生物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得结构特点进行分 析,认识到原核生物的相关功能蛋白的基因往往是成簇存在,而有些大的功能蛋白如核糖体
59
往往由多个功能蛋白或功能蛋白亚单位形成真正行使完整有序的复合蛋白而发挥作用的,这 其中必有蛋白质的相互协调两完成一个复杂的功能,因此,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也可以作为药 物的靶标。基于这样的概念,我们在新型抗结核药物靶标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总之,创新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应当综合利用微生物资源和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功能基 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同时重视病原微生物的生理特点以及耐药机制的研究,通过理性的高效 药物筛选及药物设计等手段,有可能提高创新微生物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发现的效率。我国创 新微生物药物的发现正注重这些策略进行实践,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工作的推进,新的创 新微生物药物的春天即将到来1
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及抗感染药物新靶标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司书毅,蒋建东
2011年10月31目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与现代新药研发技术的日益成熟,新药审批 的标准不断提高,创新药物的成功率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和高额投入而增加,每年高质量新 化学实体数呈上下徘徊趋势。提高新药发现阶段的命中率成了非常关键的第~步。 迄今为止,微生物产物中已阐明结构的化合物只有20000多个,而其中100多种成为I脑 床药物的品种,无疑是所有化合物成药率最高的类别。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利用 微生物发酵产物粗提取品进行药物筛选,由于重复性较差,活性成分纯化的难度大,限制了 创新微生物药物发现的速度和成功率。近20年来国际上大的制药公司也一度倾向于利用组 合化学制各的大规模化合物库进行新型抗感染及相关活性药物的高通量筛选,虽然筛选效率 大大提高,但得势不得利,其获得新的化学实体的数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新药标准 的提高,新的化学实体反而曾~度呈下降趋势。由此,天然产物作为创新药物的筛选资源再 次受重视。而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相较于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来讲,具有更易开发利用,不 破坏生态环境。可通过发酵大量获得,易于采用生物技术等优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天然药物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极其重视对我国微生物资源开展创新药物的发现研究。科技部在 九五期间资助支持国内筹建了两个国家新药(微生物)新药筛选实验室,十五、十一五期闻 又以筛选平台的形式资助支持创新微生物药物的高效筛选。十年来,我国微生物药物的筛选 规模和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药物筛选微生物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14多万株的微生物药 物筛选用菌株库,和22万微生物发酵液提取品库,并逐步加大微生物馏分样品所占比重, 尤其是在微生物产物纯品的分离与结构鉴别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近年来累计获得的微 生物产物纯品已达1200多种。新建高通量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已达到160种,年筛选量己 由十五期间的20万样次,发展到十一五期间的100多万样次,通过大量的规模化的筛选, 已经获得一批药物先导化合物和药物候选物,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就微生物药物 的筛选规模和水平来讲,我国的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和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近期有5000个功能基因或蛋 白被认为是潜在的药物靶标,是20世纪末已经确定的药物靶点的10倍以上,这为微生物新 药的筛选与发现奠定了更广阔的基础,但由于真正的药物靶标需要有可靠的有效药物的验 证,因此这些潜在的药物靶标被确认为真正的药物靶标还需要新药研发的实践来证明。 微生物药物特别是抗感染药物的药物靶标又更多地与药用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基因 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相关。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世界范围内已有25物新靶标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司书毅, 蒋建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引用本文格式:司书毅.蒋建东 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及抗感染药物新靶标研究[会议论文] 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