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四次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反抗运动。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认识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与反抗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侵略与反抗》这部分内容,对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记忆不清,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理解不深。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历史事实,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侵略与反抗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时间、地点、过程、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到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历史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爱国情怀。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历史事件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练习题:准备相关的历史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侵略与反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word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3、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课前作业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㈠鸦片战争(1840.6—1842.8)(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3)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4)影响(危害):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发动者: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

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影响(危害):㈢左宗堂收复新疆⑴19世纪60至70年代,和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

1871年,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他采取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 和日本首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

主要内容:影响:。

⑸《马关条约》中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考点要求:(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

列举《某某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帝国主义侵华和人民抗争的史实,分析列强侵华的原因。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某某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其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复习掌据民族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怀,感受他们优秀的民族品质。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史命感。

教学重点:四次侵华战争及所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教学难点:对不平等条约危害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法、图表法、归纳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1)导入:概述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断限、主线社会、性质。

(2)授课: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西方列强的侵略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讲到的列强发动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哪些?2、历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名称《某某条约》1842《马关条约》1895 《辛丑条约》1901主内容割地赔款通商攫取特权3、列强的侵华罪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及文字材料感受列强在中国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史命感。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教师导入: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阅读教材后,归纳总结如下:1、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1)时间:1839、6(2)地点:某某虎门海滩(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近代外国略强对中国的四次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具体事实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能知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

3、学习重点:条约的具体内容及从条约中得出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

4、学习难点:中国是如何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的基本线索。

二、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期间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及对中国的严重影响,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断抗争使中国免于亡国的境地.三、定标引领独立自学:根据教材独立复习并在次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四、合作互学:两人一小组相互检查复习效果。

五、点拨释疑精讲导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六、反馈练习深化固学: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2、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说明马士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C 、为英国侵略作辩护 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的战争的目的3、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西班牙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 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5、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6、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7、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8、近几个月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

《侵略与反抗》教案一、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

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一、知识目标:本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1、了解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及危害。

2、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及爱国英雄。

二、知识呈现知识点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侵华史实,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

知识点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外。

知识点3: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三、复习指导(一)、回忆、自我检查1、鸦片的输入对中华民族的危害?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结果、影响?《南京条约》内容?3、虎门销烟的时间、意义?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结果?列强的罪行?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方针?6、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时间、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时间、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二)回顾知识1、回顾知识1: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2、回顾知识2: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及事例有哪些?3、回顾知识3:近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两次农民起义名称?4、回顾知识4:说出近代外国列强两次攻入北京的战争?5、回顾知识5:外国列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说说列强的罪行?6、回顾知识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三)背诵检查1、《南京条约》内容、影响2、《马关条约》内容、影响3、《辛丑条约》内容、影响(五)探讨问题1、讨论问题1: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新增加的?2、讨论问题2: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新增加的?3、讨论问题3: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四)知识延伸:曾经非常辉煌的中国为什么会经历这段屈辱的历史?(清政府为什么会屡战屡败?)(六)拓展升华提升知识(七)教师寄语: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八)知识检测1、填空题:(略)2、选择题:(略)(九)教学小结:布置课后背诵,加深识记。

侵略与反抗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侵略与反抗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教案一、单元概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复习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复习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案及家乡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案及家乡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案及家乡反思问题探究的实践──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抵抗》复习山东省莱芜市试验中学耿桂美问题探究是造就学生归纳学问及创新思维实力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的合理、有效、有层次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复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侵略与抵抗》单元时是这样处理的:师:自从1840年鸦片斗争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翻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从今处于水深炽热之中。

列强对我们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活动?让我们记住这血海深仇。

生:列强发动的侵略有: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英俄和阿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斗争。

师:其中有几次侵略斗争?生:四次。

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斗争。

师:“一仆二主”指的是哪件事?生:英俄操纵阿古柏侵略新疆。

师:斗争给清政府带来了什么后果?你能说出三个出名的条约吗?生1:从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同等条约。

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

生2:《南京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3: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条约。

从1858年起先,掠夺了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师:西方列强不仅用武力翻开了中国的大门,而且在中国犯下了数不清的滔天罪行。

生1:火烧圆明园。

能抢的抢,拿不走的就烧,掩盖劫掠的罪行。

生2:向中国输入鸦片,蚕食吸食者的体质,使白银大量外流,官兵腐败战斗力减弱。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生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生4:俄国制造的海兰泡大惨案。

生5:如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另人发指。

〔运用多媒体展示焚毁前后圆明园的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
备课人:王建辉
一.复习目标
1.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史实;
2.以四次侵华战争和三个重要条约为历史线索,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3.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三.学法指导:
1.分组合作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案引导,当堂达标
四.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知识:列强的侵略
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与“三个重要条约”: 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
1.时间是: 2.目的是:
3.导火线是: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A .使中国开始从 逐步沦为 ;
B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连接一
1.右图中的人物,因为禁烟而名留青史,他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这一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道光帝
C .琦善
D .李鸿章
(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2.下列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设立总理衙门
D .设立使馆区
3.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虎门 4.《南京条约》中规定向英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 )
A .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B . 你认为鸦片给中国事业哪些危害?
教案序号:6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
5.(2006年,山东潍坊中考试题)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二次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名称爆发时间目的主凶帮凶侵占我国领土最多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连接二:
1.北京西郊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侵略者放火烧毁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2.1860年的一场大火,让圆明园几乎成了废墟,许多珍藏的国宝被外国侵略军抢走。

经过2年多的艰苦谈判,中国国家博物馆最近花费巨资从“A国“国家图书馆买下了《圆明园四十景图》原图底版,并翻印复制成功,首次在国内出版。

这里的“A国”最有可能是()
A.俄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第三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2.地点是: 3.目的是:
4.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5.此战中,清政府的哪支舰队全军覆没?与日本议和的清朝大臣是谁?
6.1895年4月,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代表两国签字的代表是谁?
知识连接三:
1.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an)。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写于()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2006年,湖南岳阳)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3.(2006年,江苏徐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联是为哀悼右图中的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宝贵
第四次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是:
2.八国联军的指挥者是:,他是(国)人。

3.哪一次战役中,义和团大败八国联军?
4.北京失陷后,与慈禧太后西逃的皇帝是谁?
知识连接四:
1.1900年8月,北京陷落时,慈禧太后挟持与之一起仓皇西逃的皇帝是()A.咸丰帝 B.同治帝 C.宣统帝 D.光绪帝
2.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经攻陷北京的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的一项内容是()A.赔款4.5亿两白银
B.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C.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
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伊犁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北京的东交民巷,位于崇文门与天安门广场之间,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

解放前这里是使馆聚集区。

这里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就被辟为外国的使馆界的()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被完全确定下来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比较:三个重要条约:
注意:三个条约中,内容相同的部分是“赔款”。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A.1865年,在我国新疆擅自建立国家的人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人?
B.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什么策略?根据这一策略,他收复了除哪一个地区之外的所有新疆领土?
C.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什么机构?这是谁提出的建议?
二.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
2.洋枪队的领导者是谁?他是哪个国家人?在哪一次战役中被太平军击毙?
三.义和团运动:
斗争目标:运动性质:
知识连接五: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洪秀全发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A.北京 B.南京 C.重庆 D.上海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歌颂了晚清名将左宗棠,主要是因为()
A.领导虎门销烟 B.镇压太平天国 C.举办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领土
试一试,你记住了多少,好吗?
第一组:细细品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1860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1.雨果愤怒谴责的“两个强盗”具体是指哪两个国家?
2.它们“毁灭圆明园”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
3.在这次战争中,未动用一兵一卒而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材料二: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

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憾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迭遭破坏,中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1.举出列强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2.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中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4)
《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它反映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马关条约》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课外拓展:
搜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写成历史小论文,在班内交流一下,以便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