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观延安宝塔山有感
延安宝塔观后感

延安宝塔观后感
去看了延安的宝塔,那感觉,就像穿越时光,和一段伟大的历史来了个超酷的拥抱。
刚走到能看到宝塔的地方,我就被镇住了。
那宝塔就像一个威严的巨人,静静地站在那儿,但是又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无数的故事。
你看它那身姿,高高地挺立着,像是在给当年的人们指引方向。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告诉大家:“别怕,跟着党走就对了!”
我围着宝塔转了转,想着当年毛主席他们就在这附近,指挥着千军万马,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奋斗。
这宝塔见证了多少热血青年来到延安,带着理想和希望,想为国家出份力。
他们在宝塔的注视下,学习、劳动、战斗,那是怎样一种火热的场面啊!说不定当年有个小战士,就靠着这宝塔的墙根,给战友讲着自己对未来新中国的畅想呢。
宝塔周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好像都带着当年的气息。
风一吹过来,我都感觉像是那些先辈们在跟我轻轻低语,告诉我他们当年的艰辛和执着。
我心里就想啊,这哪是一座简单的塔呢,这简直就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比任何书本上的文字都生动。
站在那儿,我还在想,现在的我们多幸福啊,可这幸福都是靠当年在宝塔下奋斗的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
要是能回到过去,我真想跟他们说:“你们放心,现在的中国超棒,就像你们期望的那样!”
从延安回来好几天了,可那宝塔的样子还一直在我脑海里晃悠。
我想啊,我得把在宝塔那儿感受到的力量,用到自己的生活里,也像先辈们一样,为了自己的小目标和国家的大目标努力奋斗,可不能给咱这幸福的时代抹黑。
这趟看宝塔的经历,就像是给自己打了一针超强的“奋斗剂”,以后不管遇到啥难事,想想宝塔下的先辈们,就啥都不怕啦!。
游延安宝塔山作文600字有感悟

游延安宝塔山作文600字有感悟示例文章篇一:《游延安宝塔山》哎呀,一提到延安宝塔山,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特别兴奋呢!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延安玩,那宝塔山可是我们一定要去的地方。
刚到山脚下,我就被那座山的气势给震住了。
宝塔山就像一个巨人一样,稳稳地站在那里,守护着延安这片土地。
山上的绿树就像是巨人的衣服,随风飘动,可好看了。
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走,路两边有好多小花小草,它们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小使者。
我看到有一朵小花,它的花瓣是淡紫色的,花蕊是黄色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着脑袋,好像在说:“快来呀,山上可好玩啦。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轻轻地摸了摸它的花瓣,软软的,凉凉的,真舒服。
走着走着,我就看到了那座大名鼎鼎的宝塔。
哇塞,它好高啊!就像一把宝剑直插云霄。
宝塔的颜色是那种很古朴的土黄色,看起来特别有历史感。
爸爸告诉我,这座宝塔可是延安的象征呢,它经历了很多很多年的风风雨雨,就像一个坚强的老人,见证了延安的发展和变化。
我仰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宝塔,心里想:这座塔可真了不起啊!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在给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这时候,旁边有个叔叔在给他的孩子讲宝塔山的故事。
叔叔说:“这宝塔山啊,在战争年代可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呢。
很多战士们看到宝塔山,就像看到了希望。
就好比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那心里就充满了力量。
”我听了,觉得特别震撼。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战士们,他们背着枪,在宝塔山的周围奋勇作战。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就像这宝塔一样,永远都不会倒下。
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说:“我们能不能到宝塔里面去看看呀?”爸爸妈妈笑着说:“当然可以啦。
”于是,我们走进了宝塔。
里面的楼梯很窄,而且有点陡,我小心翼翼地往上走。
每走一步,我都能感觉到这座塔的历史厚重感。
墙上有一些壁画,虽然有些已经看不太清楚了,但是还能感觉到当时画这些壁画的人是多么用心啊。
我想,这些壁画一定也有很多故事吧。
就像我们看的那些古老的书一样,每一页都写满了秘密。
宝塔山的观后感

宝塔山的观后感
宝塔山,位于我国陕西省延安市,是延安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标志。
宝塔山海拔高度1135.5米,山上保存着历史悠久的长寿寺,又称宝塔。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革命历史氛围,近距离领略革命圣地的魅力。
宝塔山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
它是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精神象征,见证了中国革命历程中的艰苦岁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先辈们在这里英勇奋斗,为新中国成立付出了巨大牺牲。
宝塔山上的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这段光辉历程,让后人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站在宝塔山上,我深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面对艰苦的条件,他们坚定信念,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拼搏。
在此,我想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此次宝塔山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历程的艰辛以及革命先烈的伟大。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也建议广大青年朋友,多了解革命历史,铭记先烈,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宝塔山之行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在这里,我汲取了前进的动力,也更加坚定了信仰。
党员干部延安学习心得体会九篇

党员干部延安学习心得体会9篇延安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前几日,我有幸到延安、西安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感触很多。
特别是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还到杨家岭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地,就是在这样在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
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
在那艰苦的年代,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
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还要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更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延安学习心得体会篇二:“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绵延的黄土高坡,是我脑海中延安最深的印象。
宝塔山心得体会

宝塔山心得体会宝塔山观后感作文一篇宝塔山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的延河旁。
这是一座非常高大、非常雄伟的大山,因为山中有一座宝塔,故得名宝塔山,也可以叫丰林山。
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叫延河。
先给大家讲讲宝塔山的传说吧传说唐朝的时候,延安是一个交通重地。
人们都生活的很幸福。
直到有一天,突然来了两条恶龙。
这些恶龙专吃牛羊,有时候,还会吃人。
人民们纷纷叫苦连天。
这时,玉皇大帝看见了,就下令建造一座塔。
就是现在的宝塔,来压住两条恶龙。
解救了老百姓。
进了宝塔山后,我们开始走上那一步步陡峭的石阶。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才来到了半山腰。
我发现,这里附近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小亭子,可供人们休息、乘凉。
我们走过了长得像火车一样的石阶,总算来到了宝塔山的山顶。
此时,我们看见了一座金黄色的八角宝塔形的九层建筑在山顶上,那就是宝塔。
宝塔始建于唐代,有我们现在的十层楼那么高。
仰起了头看,塔似乎摇摇欲坠。
登上塔顶,延安的风光几乎收在眼底,极为壮观。
宝塔里面有一面鼓,叫平安鼓。
敲了之后,就会永保平安。
比如说敲一下,一帆风顺;敲两下,双喜临门…最多只能敲十下哟宝塔山的景色还有许多,说也说不尽,希望你能去细细游赏。
学习更多的知识。
观察宝塔山后感的作文今天,我游了延安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山后我和我姐姐爬宝塔,宝塔共9层,0-1层是楼梯,后面全是很陡的梯子,塔内非常狭小,1-8层的梯子还可以,但空间太小了,照个照片都要钻狗洞。
第8-9层的梯子超级狭小。
到了顶层,豁然开朗,四面都是通风口,1-8层一直直不起腰,第九层跳起来还够不着顶。
之后,我一路轻轻松松地下来了,我下到第7层,她还没下到第8层;我下到第5层,她才到第3层;我下来买的吃了个冰棍了,她还在第一层小心翼翼的不敢下来,因为太黑,哈哈我们有爬了宝塔山后面的摘星楼,听说传言,在这里能看见延安全景。
我们还照了照片,敲了鼓。
下山到路上还看了烽火台。
这次游延安宝塔山我真开心。
游延安宝塔山作文600字有感悟

游延安宝塔山作文600字有感悟篇一:《游延安宝塔山》我呀,一直就特别想去延安,想去看看那座大名鼎鼎的宝塔山。
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跟着爸爸妈妈踏上了去延安的旅程,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可兴奋啦。
一到延安,我就迫不及待地朝着宝塔山的方向奔去。
远远地,我就看到了那座高耸入云的宝塔,就像一个威严的巨人站在那里,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心里想,哇,这就是我在书里看到的宝塔山呀,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壮观呢。
沿着山路往上走,路两边有好多的树,那些树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士兵,整整齐齐地站着。
我一边走,一边好奇地东张西望。
突然,我看到有个老爷爷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我就跑过去问:“爷爷,您也是来爬宝塔山的吗?”爷爷笑着说:“是啊,小娃娃,这宝塔山可有故事了。
”我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爷爷,您快给我讲讲呗。
”爷爷清了清嗓子说:“这宝塔山啊,可是延安的标志呢。
当年啊,无数的革命先辈就在这周围活动,那时候的日子苦啊,但是大家都充满了希望。
这宝塔就像是一盏明灯,给人们指引方向。
”我听着爷爷的话,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革命先辈们在宝塔山下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敬佩。
继续往上走,我感觉有点累了,脚步也慢了下来。
这时候,旁边有个小姐姐看到我,就对我说:“小弟弟,加油呀,马上就到山顶了。
”我抬起头看着小姐姐,小姐姐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鼓励。
我一下子就来了劲儿,对小姐姐说:“姐姐,我一定能爬到山顶的。
”我想啊,那些革命先辈们遇到那么多困难都不放弃,我怎么能因为这点累就放弃呢?这就好比爬山就像一场战斗,我可不能当逃兵呀。
终于,我爬到了山顶。
站在宝塔下面,我仰望着那座古老的宝塔,它的每一块砖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用手轻轻摸着宝塔的墙,感觉自己好像和历史有了一种特殊的连接。
我心里想,这塔就像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它看着延安从过去走到现在。
我转头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觉得我好像穿越到了以前呢。
”爸爸笑着说:“是啊,宝贝,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2020公司党员干部赴延安学习体会

7月1-3日,按照2020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安排,公司党委组织中层干部正职以上人员及各党支部书记一同到延安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教育活动,机会非常难得。
此次学习行程中,我身兼组织者和学员的双重身份,倍感荣幸,在认真接受教育学习的同时,努力给全体学员提供优质的组织服务。
结合工作实际,此次延安之行的所思所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一、重新认识了延安在没有来到延安之前,对延安的印象还停留在大片黄土山坡,头上系着白毛巾放羊的老百姓、黝黑又带有皱纹的面容以及低矮破烂的窑洞等景象。
知道那是中国革命的标志地,知道那是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是延安精神形成的地方,脑海里浮现的总是书本中、影视剧中曾经看到过的场景。
一路的期待过后,当我第一次踏上延安的土地上时,那种厚重的感觉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放眼望去,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现代气息与青山绿水、革命旧址的文化气息和谐共存,延安人民的笑容依然淳朴,山丹丹花开的依然红艳艳,给了我全新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今天的延安,这个中国的福地,中国共产党的福地,中国革命的福地,到处都散发着新时代发展的信号,而伴随其中的是四处可见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延安精神传承和发扬的文化元素。
二、对“延安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精心培育和全面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传家宝。
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她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她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她的标志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和延安人民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共同智慧的结晶,是民主精神的升华。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精选3篇)

参观延安心得体会(精选3篇)参观延安篇120xx年5月6日,我参加了市检察院组织的“红色文化延安行”活动。
通过听党课,实地参观,重温了,感受了延安精神,使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党的伟大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将终身难忘。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从儿时起我就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
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当我们乘车前往这块心中久仰的圣地,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脑海里浮现的是宝塔山、是窑洞、是延河、是枣园、是南泥湾、是棉纺车,这些特殊的符号和标志,勾画出我的延安印象。
经过多半天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地方。
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风光,也明白她还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当我们踏上延安的土地,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以往延安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就是绵延的黄土高原散发出的空旷与贫瘠,总是和满山窑洞、黄土高坡、乡间小路、高粱玉米等联系在一起。
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却惊喜地发现,延安已加快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清洁的大道,形色各异的橱窗,傲然挺立的钟楼,花团锦簇的公园,川流不息的车辆,南腔北调的游客,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文明正渐渐渗透到了延安的每个角落。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间,亲眼目睹了当时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领导中国革命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
简陋的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让我想起了有关当时的生活写照: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
但就是在这里——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延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却成了中华民族翻身求解放的希望所在。
因为在这里,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却涌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打江山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时体现为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可以克服任何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工干部观延安宝塔山有感
此行去延安,一路欣赏了披上绿衣的黄土高坡,聆听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故事,参观了宝塔山、延安革命博物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遗址和美丽的梁家河,观看了感人至深的延安保育院。
在宝塔山上,我们重温入党誓词,了解文物历史,让人流连忘返。
一、宝塔山上有美景
很荣幸登上了宝塔山,山不高,也不险峻,宝塔立于山巅,她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既是文物也是革命遗址。
宝塔建于唐代,现存为明代建筑,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44米,共九层,相传是祭祀“锁骨菩萨”而建,即便在塔下,全城风貌也可尽收眼底。
延安古时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名相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是中原王朝对抗西夏的前沿。
明清时期,这里又庙宇众多,红极一时。
我们在宝塔参观时看到的大铁钟便是明代铸造的,当年中共中央驻延安时,这口钟用来报时和报警。
二、宝塔山中有山魂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这是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诗。
她出自五十年代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抒发了老一代革命人的赤热情怀。
网上看到一则故事,1970年,
邓颖超同志重返延安,一下飞机就问宝塔山在哪里,当老人抬头看到巍巍宝塔就在眼前时,热泪夺眶而出!如今,我们奔赴延安参观宝塔山,正是对“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那段光荣革命岁月的怀念。
人们歌颂宝塔,X微信公众整理,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追寻革命前辈的光辉里程。
三、宝塔山下有感悟
此行延安,有感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先烈的伟大,作为出生成长在新中国的我们,应践行延安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结合干部监督工作,我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明晰干监工作宗旨。
即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守规矩,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把握干监工作重点。
重在“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中共领导的红军能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得到群众拥护,是纪律严明的表现。
要发挥提醒函询诫勉作用,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干部随时受到组织的严格约束。
三是改善干监工作方式。
更加重视调查实践和研究,毛主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能在办公室把板凳坐穿。
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打造过硬本领,形成“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展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