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ppt

合集下载

2022年初中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初中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06 化历史核心素养
新教材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突出历史主线与多元视角
在内容选择上,应突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同时兼顾世界历史的 多元视角,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认识。
适应学生认知特点
树立唯物史观,以科学、客观的态度 看待历史问题。
正确认识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中的地 位和作用,增强国际理解与合作意识 。
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包括文学 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等。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以 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未来挑战
注重实践与创新
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
面对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有限的课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突出重点,精讲多练。
学生历史知识储备不足
针对部分学生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帮助学生建 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师生要共同探索历史奥秘
师生要共同探索历史的奥秘和魅力,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人类文明的发 展历程和多元文化,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共同努力推进历史教育改革
广大师生要共同努力推进历史教育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THANKS
2022年初中历史新课标《义 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5
目录
Contents
• 新课标背景与意义 • 总体框架与结构特点 • 知识与技能要求变化 • 过程与方法改革举措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 实施建议与挑战应对 • 总结:全面推进初中历史教育改革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原有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 时间,需要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 反思,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课程标准的 科学性和指导性。
新课标意义阐述
1 2 3
强化历史学科育人功能
新课标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通过 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 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历史学习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实施将推动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 果。
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教学内容更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内 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 整性,同时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
的联系。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 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 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3
目录
•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介绍 • 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调整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建议 • 评价方式改革及其实施策略 • 教材编写与选用指导意见 • 教师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内容结构优化方向
整合课程内容
突出重点内容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和优化,将原先分散的知识点 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更加系 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 课标突出了重点内容,即对于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 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讲 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01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现代史部分更新完善
及时更新史实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更新 现代史部分的内容,确保 史实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关注社会热点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引入 相关历史内容,增强历史 与现实的联系。
强调历史反思
引导学生对现代史进行反 思,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 响和启示。
世界史视野拓展延伸
拓展世界史范围
引入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帮 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和
多元评价
倡导多元评价,重视过程 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 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 发展情况。
实践性原则
强调历史学习的实践性, 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探 究学习。
02
课程目标与原则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能够形成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
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 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开阔国际视野,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注重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 时空观念。
近代史部分重点突
01
02
03
明确历史主题
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 程为主题,突出近代史的 核心内容。
强化历史思辨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 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历史 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拓展历史视野
引入多元的历史资料,帮 助学生全面了解近代史的 背景和内涵。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提高历史学习的现实 意义。

初中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2.《历史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稿) (以下简称“旧课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标”)
3.大纲-课标对比研究
■《历史教学大纲 》基本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 (2000年试用修订版删除,增加 “教学评估”) 教材的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教学内容
初一、二(上):中国历史 高一(上):中国近现代史 初二(下)世界历史 高一(下)、高二:世界历史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供试验用) ■1988年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2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 ■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 版)
(1)进程-----课标

教科书
实验
1999年启动 2001年颁布课标 (实验稿) 2001年编写出版教材 开始实验
(2)教学-----存困惑
孩子与家长热情不高,担心课改影响孩 子的考试,不很配合和支持 校长在应试与素质之间徘徊 课堂教学的形式特别是学生学习的方式 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5.课标的修订 进程
历史学科的课标修订,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初高中联 动的。可以用以下这几个年代来说明相关的进程: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思路 变化 立意和取向
二、七年级课标内容及其解读
1.七年级概述解读 2.阶段“课程内容”与 “教学活动建议”解读

(1)史前时期
●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 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 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及其作用。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 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 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 会变化。 ● 通过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 国逐渐强大起来。 ●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 影响。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共24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的变法和改革(共24张ppt)

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农 民积极性;
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缓和了民族矛盾;
缩小南北差距,为隋唐统 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民族融合的时代潮流。
任务1-3:阅读教材P22-23, 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P52 的知识,和阅读历史 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变法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影响
√ √ √
G
时间轴
古代 商鞅 孝文帝王安石 张居正 戊戌 变法 改革 变法 改革 变法
近代
清末 民国 新政 改革
当代
完成
社会主义 成就
革命
曲折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制度
建 促 挽危机
封汉 建化
学 披 探转 西 新 民变 法 衣 主制

曲完 折善 探制 索度
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任务1-1:阅读教材P22和历史史料,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任务1-4:阅读教材P23和阅读历史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 影响
变法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影响
张居正改革 (明朝)
政治腐败、国库亏空、 土地兼并严重
整肃吏治、裁剪开支
清丈土地、改革税 制
财政收入增加; 封建统治危机缓和。
材料一: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 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言政治腐败 聿, 管监察的不行纠劾…… ——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 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 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历史选修一第一节ppt

历史选修一第一节ppt
总结词
古代的经济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代的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这些经济活动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古代的经济状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短缺、生产 效率低下和贸易不平衡等。
国际关系演变
从殖民主义到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权力中 心的转移。
民族国家崛起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 形成,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维护。
社会运动与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参与的 扩大,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的 兴起。
现代的经济趋势
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欧洲到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技术革新和生产力 的提高。
民主化进程
政治权力逐渐从贵族手中 转移到平民手中,民主政 治逐渐发展。
近代的工业革命
工业技术的革新
蒸汽机、电动机等新技术 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 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关系的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关系 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渐成为主导。
宗教极端主义的兴起和冲突, 宗教宽容与理解的倡导。
媒体与信息传播
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 全球化,信息泛滥和隐私保护 的挑战。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艺术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影 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影
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历史选修一

CONTENCT

• 引言 • 古代历史 • 中世纪历史 • 近代历史 • 现代历史
01
引言
课程简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思路 课件(共130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思路 课件(共130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 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 。必修 课程采用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 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 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 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 2.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 2.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 2.5.交通与社会变迁 • 2.6.医疗与公共卫生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 3.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3.2.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 • 3.3.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 3.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 3.5.战争与文化碰撞 • 3.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3.7.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 1.本单元教学立意 • 2.本单元每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1.本单元教学立意 通过食物生产历史的学习,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唯
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到物质 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理解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引导学生关注农业, 关注食品安全。
2.本单元每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三课大体按照农业发展的时序,分古代、近代、
——东汉 崔寔:《政论》
此则史料阅读出现在第二子
目“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 生活”。可与东汉画像砖的内容 互相印证,旨在说明中国古代农 业耕作方式。
5.图表
与课文内容配合的各种插图和表格。一般配 有详略不等的文字说明。
6.历史纵横 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扩展、补充正文内容。
教科书正文关于尼罗河只提到:

历史学科课程标准(1).ppt

历史学科课程标准(1).ppt

“一期”内容
“二期”内容
1. 远古的传说
黄帝和尧舜
2.
战国时期经济的 发展
牛耕、铁器、 都江堰、丝绸
3. 唐朝经济的繁荣 长安城
4. 唐代的边疆各族
5.
古埃及的统一 金字塔的建造
文成公主
尼罗河 法老 金字塔
教学内容之比较(二)
“一期”内容
“二期”内容
6. 来克星顿的枪声
《独立宣言》
华盛顿与大陆军
林肯
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要点简介
目标
德育为核心
以学 生发
知情能识感力
创新精 神和实 践能力
展为
培养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
目标
以学 生发 展为 本
德育为核心
创新精 神和实 践能力 培养为
重点
知识
情感
能力
基础 传统
拓展
知识
现实
研究 将来
生产 工具
文生
人 知

明 史
产 力
生产 技术
遗 存
过 程
事 件
教学内容之比较(一)
《独立宣言》
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
与意义
美国领土的扩张
林肯与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

教学内容之比较(三)
“一期”内容 西 武王伐纣 周
西周分封制
“二期”内容
西周 姓氏 宗法 乡遂制度 社会 封藩建卫
礼 庠序之教
国人暴动和西周 文 史作册
灭亡
化 青铜器
知 识
主 题 史
中外合编 分层要求
“教学内容与要求”格式
一期 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改革的背景: A.拉伽什统治者对内巧取豪夺,加剧了国家的社会矛 盾。 B.寺庙僧侣和自由民联合起来,推翻了卢伽尔安达, 推举乌鲁卡基那为新的恩西。
②改革的推行: A.目的:革除弊端,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僧侣 和平民的负担,恢复国家稳定。 B.从赋税等方面革除弊端,限制贵族,维护平 民的利益。
我们来看看泥版上的铭文: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展 开,其中经济方面的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经济改革的政 策包括: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 楔形文字 :约公元前 2400年以前,文字绝 大部分印刻在泥板上, 是西亚古国灿烂文化 的见证。
楔形文字的辩认,同埃及象形文字的辩认过程极为相 似。这件事还得追溯到2500年前。
那是公元前522年3月的事情。当时波斯皇帝冈比西斯 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叫高墨达的僧侣,冒充被冈比西 斯处死的皇弟巴尔狄亚的名义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了叛 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 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门群龙无首。这时有 一个叫大流士的贵族用阴谋手法获得了皇位。他最后平定 了叛乱。为了称颂自己的功绩,大流士让人将他平定叛乱 的经过,刻在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天伊朗哈马丹)郊 外贝希斯顿村附近的一块大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 顿铭文。贝希斯顿铭文上面也刻着三种文字:楔形文字、 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18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学 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并制成了拓本。1843年,他译 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 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从此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迷。
于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
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
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
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 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选修一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勾勒出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 实践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
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
②经济:平民-小块土地谋生,上缴恩西收成+参 加公共劳动+从军打仗+获得一定报酬
③矛盾的产生:卢伽尔安达即恩西位后,把许多 公有土地分给支持自己的贵族和亲信,甚至把 大片神庙土地和牲畜据为己有;为榨取更多的 钱财,减少奴隶的口粮,降低平民的报酬,增 加赋税等
第1课 有文字记载的首次改革
一、4300年前的铭文 二、乌鲁卡基那改革
①撤除派往各地的税吏。泥板文书记载“从宁吉尔苏边境直至于海, 不再有收税人”。同时减免部分捐税和欠税,并豁免了平民积欠王 室的赋税和增收的大麦税; ②取消了平民家人除户主外其他男丁的无偿劳役;
③的畜官 、禁员房止对屋当船、权夫树官渔木员民和利敲果用榨园职勒;权索侵,夺不平准民官的想卡员财一基和产那想僧。上:侣如侵不台支吞准持的士管力乌兵理量鲁和船平只民和的渔牲场 ④取消了对神庙祭司所增收的捐税,是并什将么原?来王在室改夺革去的的一些神庙 土地和财产发还给神庙,以此照顾祭条司文、中僧如侣的何利体益现;乌 ⑤改革殉葬礼仪的繁琐手续和高昂收拉费卡,基以那法令维规护定他葬们仪从简,将 原应交纳的酒、面包、谷物、衣服、羔羊的、利床、益椅?子等实物减去许
一般来说,革命是激进的,改革是渐进的。 革命有破坏性,而改革逐渐让人适应。
2003年5月20日,当太阳刚刚落下去的时 候,安详的两河流域不再像往常一样进入宁静, 而是成了一个强盗发火的游乐场:强悍无理的 大国、强国开始轰炸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 众神在流泪,世界在哭泣……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人类最早 的文明之一,也就在这里,发生了第一次有文 字记载的改革——乌鲁卡基那改革。改革是什 么原因促使下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下面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一课:有文字记 载的首次改革
③改革的结局: A.效果:执政八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B.结局:国内贵族与邻邦勾结,拉伽什城遭洗劫
两河流域的古文明王国 早期民族: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 奴隶制君主国: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
问题: 有文字记载的首次改革指谁的改革?发生在哪一 大文明体系?首次改革的概念是如何断定的?
改革:乌鲁卡基那改革 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中的苏美尔人建立的拉伽 什王国 断定:楔形文泥版文书的解读说明,这此改革
发生在大约4300年前(即公元前__2_3__世纪)
罗塞塔石碑 埃及象形文字:公 元前3000年以前。 破解埃及象形文字 的著名的罗塞塔石 碑
多;
⑥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和水上运输,疏通一条旧运河河道,并开 凿了一条新运河
第1课 有文字记载的首次改革
一、4300年前的铭文 二、乌鲁卡基那改革
①改革的背景: A.拉伽什统治者对内巧取豪夺,加剧了国家的社会矛盾。 B.寺庙僧侣和自由民联合起来,推翻了卢伽尔安达,推举乌鲁 卡基那为新的恩西。
②改革的推行: A.目的:革除弊端,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僧侣和平民的负担, 恢复国家稳定。 B.从赋税等方面革除弊端,限制贵族,维护平民的利益。
第1课 有文字记载的首次改革
一、4300年前的铭文
二、乌鲁卡基那改革
①改革的背景: A.拉伽什统治者对内巧取豪夺,加剧了国家的 社会矛盾。 B.寺庙僧侣和自由民联合起来,推翻了卢伽尔 安达,推举乌鲁卡基那为新的恩西。
拉伽什的社会形态:奴隶君主制(卢伽尔或恩西)
①政治:
自由民(世俗贵族、神庙僧侣、平民)与奴隶
第1课 有文字记载的首次改革
本课主题: 两河流域乌鲁卡基那改革的历史背
景、内容、结果及其经验教训
关键概念:
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并不是要彻底地否定现存的制度,而是要 对现存的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 变化的时代。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革命:是要彻底改变现存的制度和方式。如 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