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合集下载

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请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1世纪继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进入新阶段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思想再解放,理论再创新。

要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独立自主和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开拓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和科学发展。

当代中国正面临深刻的发展变革,必须抓住理论创新这个关键,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全面提高党的创造力、引领力、影响力、战斗力。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建设更加先进、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

通过改革开放以及与全球化的融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这意味着中国在实现转型升级、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全球治理方面有着更强的能力和更广阔的平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国始终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愿意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推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

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实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形态的重构,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和全球都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充满挑战,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美丽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美丽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美丽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美丽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高速增长的时代。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国政府提出了“美丽中国”战略,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在实现美丽中国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

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首先,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环保税制、推动煤炭减量化、优化能源结构等,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

其次,加强水污染治理。

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水环境质量。

此外,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动生态修复等也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举措。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

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

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推进生态修复。

政府投入资金,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森林资源恢复等工作。

此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也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举措。

三、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首先,推进能源革命。

政府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鼓励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此外,推进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也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环境法治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要条件。

中国政府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政府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其次,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加强环境公益诉讼,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也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举措。

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中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这个篇章中充满着中国特色的创新和发展,也充满着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创新驱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推动了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跨越。

中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和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面发展。

二、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主题之一。

中国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减排工作。

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承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城市化建设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城市化建设成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推动城市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同时,中国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性,推动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宜居性。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优势。

中国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

同时,中国也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创意产品,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新成就

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新成就

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新成就
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是惊人的,以至于外界已经开始称呼它
为“新起飞的21世纪之国”。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成就已经闻名世界,全面
放开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及全球经济的互动融合。


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对国内投资和出口管理进行改革,推动出口企
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强了社会财富的结构性调整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良好的金融体系。

中国各类金融机构的
资本敞口开始扩大,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都大大增强。

中国的证券市场和信托市场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投资就会
更受重视,从而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途径。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当前,中国已实现了有财政政策、宏观
审慎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的财政政策体系。

其中,财政政策体
系提出了“加强内需开发,刺激经济增长,提高民生”的原则,加快
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步伐,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充分分配。

最后,我们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技术。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
的研发、产业化、市场营销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深海油气勘探、
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投资、汽车终端系统产业化、智慧网格系统建设等,都在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同时也有宏大的市场,为新能源开发提供了
有利环境,未来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在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的成就、金融
体系的发展、财政政策的调整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都为中国的发
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看到未来更加明确,更加充满希望。

(全文)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精选文档】

(全文)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精选文档】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年2月23日发布、以2005年为基准)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

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

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

48%)、天津(13。

75%)、江苏(13.75%)、北京(13。

66%)、浙江(13。

18%)、重庆(12。

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

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

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

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

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因为他们看到了蕴藏在东方这条巨龙所潜在巨大能量,看到了中国和她孕育的人民在古代的辉煌,在90年代创造的奇迹!中华儿女都在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拼搏着,我们向往幸福,我们渴望富足,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巨大屈辱和损失,这是我们的痛,也是我们奋斗的动力!!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导致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从此"天朝大国"的大门顿开,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国防危机,中华民族步入了漫漫长夜。

开始了一部充满屈辱、辛酸和悲壮的近代中国的国防史。

随着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越来越深,沿江、沿海到处是被强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租界,中国的各项交通事业全为列强所垄断,国内到处可见外国驻军,整个中国被划分成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彻彻底底成为有国无防的国度,终日在风雨中飘摇。

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不幸又遭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军阀混战,社会遭到更大的破坏!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惨痛的灾难!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主权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国土被割让、大批战后赔款付出,使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苦难!历史是一面镜子。

中国近现代史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国防以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强兵必先富国,两者应当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历史还启示我们,国防服从于政治,服务于政治,国防与政治密切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巩固--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并吞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于晚清都是如此。

21世纪是个好时代也是坏时代

21世纪是个好时代也是坏时代

21世纪是个好时代也是坏时代现在的中国已不同往日,真是一条腾飞的巨龙,但是国民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现21世纪可以说是个好时代,也可以说是个坏时代。

记得就是前几日元旦放假的那天,本来高中生涯就很紧,好不容易有个假期,想多睡会儿,但是还是和往常一样六点半就被闹钟吵醒了,然后就起来了,巧的是刚好我妈叫我外面吃呢?”呐!20元,够吗?“”不......不够,“我想着等一下出去玩会约几个朋友,他正在数着手里的钱,叨念着,”别大手大脚的,看着点用,50就这么多了。

“我笑着接过”谢谢妈,“然后就急忙地出去了。

一出门就感觉身体在震动,就像手机一样,一阵微风吹过,自觉的裹紧了衣服,把拉链往上提了提,这里的早餐店就觉得学校那边好吃点最里念着,然后就加快了脚步,看着街上感觉比往日冷清多了,不一会儿就到了学校旁,巧了,那不是小刚吗?我自言自语说道,叫到小刚他听见了,转头一个面带笑容,小跑过来”好巧“”你来吃早点吗?“我回笑到”对呀,这么巧,“”还想吃完早点约你出来玩呢“”哦,我知道有家粉店挺好吃的,一起吧好啊,“”那走吧“。

边走边聊了起来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那到了我着头往上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老吴鱼趟粉,然后就往四周看了看,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拿着一个大袋子在垃圾桶里翻了翻。

发白的头发,满是沧桑的脸,他抬头看见我在看他就冲着我笑了笑,然后就走进了粉店里面开了空调好暖和,那老板认识她放了句”老样子吗?“他回道”恩,“然后我就点了一份鱼粉,不一会儿粉就来了,不禁”哇,好吃,好新鲜,“然后就习惯的拿出了手机,聊着天,他看手机吃着粉,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日常吧,突然他手机响了,接着”喂嗯.......“他跟我说家里有点事,下次陪你了然后就走了,看他走了很着急,也没有怪他的意思。

然后就付钱也走了,刚出门就感到冷冷,然后就把手放进了口袋,走着走着感觉有点没吃饱,看了包子店就去买,然后就往旁边一看又是那位老奶奶,他的手通红的,我心想买个包子给他吧。

中国时代表

中国时代表
391 南朝(420-589年)
392 北朝(386-581年)
4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41 隋(581-618年)
42 唐(618-907年)
421 初唐(618-713年)
中国时代表 公元前: BC 或 AC 公元:AD
1 原始社会(约50万年前-4000多年前)
2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21 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22 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23 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24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25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
3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31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32 秦、汉
33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362 蜀(221-263年)
363 吴(222-280年)
37 晋(265-420年)
371 西晋(265-316年)
372 东晋(317-420年)
38 十六国(304-439年)
39 南北朝(386-589年)
422 盛唐(713-766年)
423 中唐(766-827年)
424 晚唐(827-907年)
43 五代、十国(907-979年)
431 五代(907-960年)
432 十国(907-979年)
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52 清(后期,1840-1911年)
6 民国时期(1911-1949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的世界格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论也开始在世界流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也属奇迹。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的大背景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但挑战不容小视。

对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仅仅在经济上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21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是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政治方面,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属于久交的一部分。

中国政治力爱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表现两重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在,即中国政治对内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政治了解不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弱小。

从国内与国孙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能力强大,而国际动员能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
变。

因此强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相互交流的保证。

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走上正规,未发生重大的变故,但国内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却存在极大的不完善性,对中国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首先政府重要官员的选拔普通民众参与度不高,而他们的考核又以GDP为重,普通民众的感受似乎对他们的升迁没什么影响。

往往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冲突的总量在迅速主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社会冲突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制度内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总量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制度外的社会冲突的比例在上升。

这些小范围的冲突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冲突,一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官民对话互动的机会增加;二是中国政治日益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各级政府与民众的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其次,宪法的权威未得到足够的维护,宪法对政治的稳定性不够。

由于法律未能有效的独立于政治,容易造成国家的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放变,极易造成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又如“薄熙来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极高的重视。

最后,人民享有的权益我们应该得必要的保护,如果政府为了发经济发展而不顾人民的生活感受,那么我们发展的目的又何在呢?
国富不一定民富,只能是民富、国富才能国强。

政府作为人民管理国家的代理人,它的出发点应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它的行为应该受到人民群众充分的监督和批评。

如果一个国家政治不稳定,发展也就难以保证;如果发展不能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社会稳定又难以保证。

面对新世纪,虽然在政治的建充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目前的改革步伐较慢,存大问题也很明显。

首先政党、政权机关和其它政治组织的结构体系、职能划分及运作方式没有明确的界限,表现为国家权力结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其次,要想实现一个民族的复兴,国家必须要统一。

进步总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行,正是有了这些挑战,我们才有前进动力,只要能把问题一一解决,21世纪一定是中国的时代。

在经济方面,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以达到世界第二的位置。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如果能很好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按经济增长的潜力来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从而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全世界最大、最有实力的经济。

这一观点建之于林毅夫对“技术进步”和“东亚发展经验”的研究之上。

在决定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林毅夫认为“技术进步”之于今后的经济增长至为重要。

由于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前沿,必须靠自行投资开发新的技术,因而肯有投资大成功率低商业利用率更低
的特点。

我国由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大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因而可以模仿、购买等方式迅速地实现技术进步,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

利用这一优势,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从60 年代起也快速增长了近40年。

我国从1979年底开始走上快速增长之路,而且,在又年代时,中国从事低附加值的农业人口比50年代的日本和60年代亚洲四小龙多,资源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的潜力大;同时,中国的资本积累率高,为全世界最高的国家。

这些因素决定中国的快速发展的道路还可以持续很久。

经过2008年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漫长的低谷期,中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出口受到重创,但加快了中国产业升级转型。

而经济的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以人为本”的“中国中心观”关注中国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因素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结果的重要影响。

实质是倾向于认同在公平与效率平衡原则下实现中国社会与中国
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它突显出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意义,促使人们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多样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赋予中国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人口的功能以全新内涵,即教育要通过实现国家及区域范围内的
中国人和谐、多样、有效、均衡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地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所谓“自组织”时代和个人全球化时代,中国如欲真正崛起,保持并扩大国际分工中的竞争优势,激发个体选择性行为的创造力,同时抑制社会分化和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关键的举措,是在教育领域深刻理解社会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充分挖掘世界、中国、区域和个人层面的教育资源,寻求更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提高中国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和均衡性,为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在文化方面,虽然在近100多年来,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不断扩散,但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让世界其它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了解。

在我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而把外来先进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让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现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据国家汉办提供的数据,截止2012年,全球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孙子学院,有5000多成学习汉语,可以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学习汉语的热潮。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民在2009年发面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报告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
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

但研究人员同时认为“中国文化影响力虽然排名世第七,亚洲第一,但文化影响力指数值还只相当于世界文化影响力第一位的美国的一半”。

事实上,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开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与认可仍然任重道远。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也便“北京共识”或者说“中国模式”作为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开始取代“华盛顿共识”。

最后国际环境方面,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亚洲的政治中心,并在世界政治活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区域合作方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总面积近3018.9万平方公里,占亚欧大际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5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以及金砖五国的成立,让中成为名符其实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这些都让中国融入到了世界的政治中,也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周边环境。

而和平的周边环境又可以给中国提供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中国的发展又会促进周边环境更加稳定。

美国综合实力的下降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凸显使得美国一国独大的国际格局梦想难以为继,在这种最新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相对国际地位得了明显提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
力的提升,在区域利益问题上,天平已经开始向中国倾斜,就像南海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更加有利于中国的方式解决
经济领域的全面开花,,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顶住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危机期间仍能保持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解决,近年来在朝核问题、苏丹达富尔问题、中东问题、伊朗问题、气候以及核扩散等问题的解决上,中国表现显眼;想继随办了重国际活动。

鉴如此,由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还不完善,只要我有能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别国难以比拟的优势,中国仍有可能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极。

在保持国内长期的稳定,坚持完成市场经济的转变,健全法制度,维护法律的权威,21世纪必是中国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