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
(新教材)【人教版】2020版政治必修一4.1(思想政治)

(2)是决胜_全__面__建__成__小__康__社__会__、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 步实现_全__体__人__民__共__同__富__裕__的时代。 (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_中__华__民__族__伟__ _大__复__兴__中__国__梦__的时代。
4.应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1)一个着力点:我们要在推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着 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 和效益。 (2)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 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三个牢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 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 线。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 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_富__强__民__主__文__明__和__谐__美__丽__的社会主义_现__代__ _化__强__国__而奋斗。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原因: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_中__国__共__产__党__领导人民 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 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2)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_无__比__崇__高__的 事业。
2.要求: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 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_党__和__国__家__各 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

学交往 中的相互影 响,逐步渗透在 学生的心 目中,并植根 下来 。即使 日
校服、 校徽、 校训 、 校 园等等 , 哪一样不长久地陪伴着学生 ?即使多少年后 , 他们也将记忆犹新 。 潜 在课程存在 于任何时 空,只要你常去想 它,就越 能发现到 它,学 习经验就越 能成长 。在教育 的历程 中,不 要误 以为 在教室课 堂上 的教 学
谁 掌握 了面 向二十 一世纪 的教 育,谁 就能在二十 一世纪 的国际竞争 中处
握面 向二 十一世 纪的教育 。而 与此 同时,世界各 国也都 不约而 同地 把 目 光投 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
一
于战略主 动地位 。”这 是一个 伟大时代在 召唤顺 应它 的宏大事业—— 掌 近写道:“ 中文乃一切 中国人心灵之所托 。 只 要中文长在,必然汉 魂不朽 。
师就文讲文 ,主观 随意性依然 存在。
了学生课 业负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
4 . 语 文学 习严重脱离 学生生活 ,教材 的训练设计 繁琐、重复 ,加重 并通过他们 自己独具魅 力的教育 教学风格 ,熏 陶感染学 生。一方面 造就
二 、以 超 前 意 识 为 主 导 的 中学 语 文 教 育
为此作准 备的。
师生 之间 、学生之 间的种种关 系,如果协调 得好 ,必 然会收 到意想不 到
的效果 。 4 .文化 传统影响 文化传统 本身就是一个 浓重的敦育氛 围。在文化 传统中 ,最根 本的
我 以为 ,作为 中学语文教 育的正式 课程 ,也不能定必修课 为一尊 ,
形 成 同学校 实 课模式 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培 养未来人 才语文 能力的样板 。我们不必拘 泥 于一个 学生 的语 文能打多 少分,我们应 该考虑 的是这个 学生在未来 的社 会凭 借怎样 的语文能力才 能适应和 生存 ,这 是语文活动 课所能够 解决好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的演变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的演变Introduction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议程。
中国在这段时间里逐渐走向崛起,并开始成为一个全球大国。
中国的经济增长、军事实力、全球影响力和对外政策都在不断地被注目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的演变。
Chapter One: 经济崛起和全球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全球对外投资和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其经济快速提升并进一步融入全球贸易系统。
中国的全球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经济持续增长和开放政策为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经济崛起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升。
Chapter Two: 军事实力的增强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加强了其军事实力的建设和现代化。
中国在没入21世纪后,特别是21世纪的后十年内,逐渐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军事扩张和军事现代化的特征。
中国的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航空、舰船、导弹等重要军事领域的发展,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Chapter Three: 全球影响力的扩大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开始崛起以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
这包括: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显著增加发展援助和国际社会各项贡献,夯实中非合作、中东合作等方向的基础。
Chapter Four: 对外政策的调整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的对外政策也不断发生调整。
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强调“和平发展”,积极维持邻国和平稳定,力争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此外,中国对国际安全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关注也不断加强,在发展中国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结论总之,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已经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崛起、军事实力的增强、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和对外政策的调整,都成为全球政治格局中值得注意的板块。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
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出自三个意味着。
第一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个“意味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
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更直接更深刻的
回答,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在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三个“意味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
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
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重要影响的客观认知,彰显了我
们这个大党大国的发展自信与责任担当,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题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含答案)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①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②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①: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①错误;②③④: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表现在()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②社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③我国基本国情发生根本变化④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正是因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才有了发生转化的依据,①②正确。
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③错误。
④:表述错误,我国争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走向世界的中国演讲稿【通用4篇】_12023年

走向世界的中国演讲稿【通用4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
作文肯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化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演讲稿【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向世界的中国演讲稿【通用4篇】一尊敬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中国,一个宏大的祖国,它是我们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时刻牢记在心,时刻召唤的最熟识的祖国。
明天,多么令人憧憬啊!每一个明天都是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迎着东方的曙光到来的。
我们宏大的祖国,又有多少这样的明天,而这些明天的到来,又是经过多少血雨腥风,艰苦奋斗啊!宏大领袖毛主席和宏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八一”风暴席卷大地,万里长征举世著名。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雨花台下,浸透了很多革命烈士的鲜血,掩埋着祖国英雄儿女的忠骨。
为了祖国,又有多少个童第周,多少个华罗庚,多少个陈景润,正日夜战斗在试验室里,战斗在电子计算机旁。
为了祖国,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也在刻苦勤奋地学习着。
为了祖国!为了祖国!亿万军民一齐努力,共同奋斗,为了祖国,攻克一座座堡垒,战胜一次次艰险。
到了现在,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富强富强,祖国的江山是多么牢不行破。
为了祖国__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誓言,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诗句。
祖国依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为祖国的更美妙的明天而奋斗吧!感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走向世界的中国演讲稿【通用4篇】二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日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由于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由于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她同侵略者坚持究竟;由于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它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个词就是——祖国。
翻开历史的昨天,多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力气保卫华夏大地。
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势与展望

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势与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现代文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和文化大国,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展望。
首先,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势是多元化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也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不同群体的文学创作开始受到重视,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其次,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势是开放的。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文学也受到了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中国现代文学能够吸收和融合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同时,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开始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在国际文坛上崭露头角。
再次,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势是创新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
现代文学作品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以及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也逐渐出现,如实验性文学、网络文学等。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力,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空间。
最后,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未来,可以看到几个趋势。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得文学创作和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作和阅读的机会。
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文学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也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作家们将更加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个体的内心体验,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法,展现出多样化的文学形态。
再次,中国的文学作品将更加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将被翻译成不同语言,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所接受和赞赏。
我的二十一世纪_小学作文

我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已在二十一世纪上耀眼璀璨,已在二十一实际上尽显光辉,我中华已在世界上扎根立足有着别国都不能比的五千年历史!而美丽中国,在每个人的心中,大家的心中都有我们的祖国,她的名字叫:中国!中国,一个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昨天的历史上却印着中国人无法磨灭的耻辱。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而后中国就变成了两大队伍:国名党、共产党。
半封建半殖民,那么多的国家来欺辱,让我们就这样明白了,要是国家落后就会被世界忽视。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人!我们!胜利了!这个口号响遍了中国,多少人欢呼雀跃!而其他国家也终于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
无条件投降!昨天的历史,是我们,是中国的教训,“落后就一定会挨打”这句话从时代流传已经到了我们二十一世纪。
这个道理也是要我们铭记在心的。
而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敢怒不敢言的中国了,现在的我们强大了!能人异士越来越多,能红遍全世界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们中国也越来越和谐,我们心连心团结着,相亲相爱就像一家人。
那么多好人好事也浮现出来,我们都敬佩这些好人向他们学习,这个世道坏人很多,但是好人也不少对吗?你还记得那个在大雨中送素不相识的老婆婆回家的人吗?你还记得那个用双手接住十楼掉下来女婴的人吗?你还记得那个在高速上用一分钟换来全体乘客健康的司机吗?我的二十一,我们不一定会变成红遍中国的大好人,这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概率少之又少。
所以,我们眼前的任务就是读好书,做好眼前事,那么多的事情我们不一定遇到,但也要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宗旨。
在生活中读书,读书中的奥义是很重要的,因为在生活中的用处也非常的大。
我的梦想是读上硕士,书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完成学业之后就可以建设祖国,回馈社会。
让中国离鼎盛更近一步。
让别的国家也知道,我们中国是一直的光辉!二十一世纪是我的年代,我们的年代!这个世纪交到我们手上来建设,来大展宏图!在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们也应该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当二十世纪临近尾声之时,经历长期政治动乱的中国终于恢复了元气,开始重新扮演她自记忆以来一直扮演的角色。
"述往事,思来者"。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这个古老的民族以其生命的痛苦为代价获得新生的悲壮的史诗。
这场持续至今的革命实质是中华帝国自前二二一年问世之后发生的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改版-----其三版宋元明清帝国作为一种高雅而孱弱的实验国家(类似柏拉图笔下由哲学家领导的"理想国")在西方帝国主义扩张的压力下迅速崩解;不屈不挠的中国民族以普遍野蛮化为代价重建适应西方国家关系体系的现代中华帝国-----这一新版的大样在正在进行的邓小平革命中已经最后成形。
在中国历史的这一阶段,领导宋元明清帝国长达千年的优雅的知识贵族因其无能被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交出统治中国的印信-----白话运动就是一个信号-----并在此后遭到历史的放逐;绚烂的中国文明亦随其载体的失位破坏殆尽(配合中华民族野蛮其体魄的需要)。
在残酷的内战中崛起娴于权力斗争的新一代王者-----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他们缔造了适应群雄逐鹿之"大战国时代"的第四版中华帝国-----人民中国。
第三中华帝国至其末期文极而敝,与生机勃勃的资本主义列强相比如同一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老人。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人者出,为了恢复古代中国的光荣领导族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千百万热血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终于旋转了乾坤。
"泰山如砺,黄河如带",在大一统国家新生之日,我们不能忘记为了民族的复兴鞠躬尽瘁的五位伟大的中国人。
孙先生是再世的耶稣基督。
当华族困顿不堪之际,这位伟大的医生挺身救治一个在当时世人的眼里无药可医的民族,为此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正是其平生写照。
在历史的最危急的时刻,蒋先生以其钢铁般的意志领导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终于赢得胜利-----正是八年抗战扭转了华族百年颓运。
临终之际,这位失败的英雄仍然念念不忘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民族。
起身布衣,奄有天下,毛先生辉煌的一生就是一曲贝多芬的"英雄"。
当其战友沉缅于富强之梦的时候,这位旷代天才挥动手中的权杖,唤醒了华族心灵深处沉睡的伟大的理想,八亿人民为之如醉如痴。
他给族人造成巨大的痛苦,而其族人仍然尊之为神。
为了"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周先生投身革命、建军开国,终于在生前以其高度的智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
没有这位融黄老之"柔弱"与墨者之"无我"于一身的奇人,幼稚的大一统国家也许会因一位天才的即兴创作毁于一旦。
从政治迫害的痛苦中邓先生领悟出高贵的宽容,由此化解了中国革命带来的深重的戾气。
因其豁达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中国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商鞅变法以来最为成功的改革。
伟大的英雄以其多采的人生见证了华族生生不息的原始生命,正是这原始生命将激励中国人民在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创建更加辉煌的业绩。
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基督教民族和基督教文明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现在已经到了退潮的时候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渡尽劫波的中国文明必如不死鸟浴火重生。
文明开化四千余年的华族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最为元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当前面临的困境早在中国民族之幼年时期即以其独特的形式发生。
两千八百年前的幽厉时代,周文明的"上帝"就随着中国民族心智之发育被迫"退隐",由此引发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之际五百余年的政治动乱。
在历史的阵痛中,与原始的天帝崇拜相适应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而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终于在战国时代呱呱问世。
信仰危机孕育了历史上最早的哲学繁荣-----诸子纷纷起而创说,不懈地探索可以折服日益成长的"理性"的天道性理;而直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这场掀翻天地的伟大的宗教革命才尘埃底定。
此前的中国是"刑名之士"和权谋家的舞台;他们以世人为利欲"原子"设计优良的制度和政策,使华族在自然法则之机括中愈陷愈深。
而当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终于大彻大悟之后,她就开始在历史文化精神的引领下学习超脱主宰为其订立的法则,从而长盛不衰达两千年之久。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必将从华族宝贵的历史经验中获得无尽的教益,而处于"失忆"状态中的中国似乎尚未意识到她对人类的责任。
七十年前,当胡适之发起"整理国故"运动的时候,古典中国学术文化可悲地沦为解剖台上的一具木乃依-----以"发扬国粹"为倡的所谓"国学"说穿了不过是运用西洋学术的解剖刀野蛮分解中国文明的外科手术-----真可谓焚琴煮鹤、糟蹋斯文。
当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之时,有着悠久的历史又融汇了印、西两大文化的中国文明负有特殊的使命。
近代西洋文明已经病入膏肓而二十世纪欧美最优秀的哲学头脑却不负责任地忙于疗治"哲学的脓肿"-----如果西洋文明在共产主义运动破产之后无法寻到针砭其弊的新的"反对派",迷茫的人类可能会莫明其妙地重蹈七千万年前恐龙之覆辙。
作为近代世界之统治意识形态的启蒙思想可能在下个世纪遭到根本性的动摇-----眼下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江河流日夜,代谢成古今",没有惊心动魄的革命就不会有一部思想的历史。
诞生于十八世纪之启蒙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基督教在"理性时代"之世俗形态。
作为文明的历史上最为高级的原始宗教,基督教有其十分独特的宗教性相-----号称"神言"的《圣经》即以全知全能之"上帝"的视角说书,具有使进入其情境之听从混一神我的魔幻效果。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就是《圣经》由拉丁文译为各民族语言而人们无需通过教会即可直接与经典交流。
为天主教会拘囚千年之蛮族灵魂终于在日益成熟的"理性"的帮助下挣脱了枷锁,进入《圣经》情境以神自居,浑然忘其本身-----还从来没有一个文化系统将"人"之动物本能奉为神明。
西洋三大哲学民族之中,英国人以眼睛和下腹部思想,法国人以胸臆思想,德国人以大脑思想。
哲学创作之冲动乃蛮人征服世界之冲动的升华-----只有无法忍受天主教会繁文缛节的半开化民族才能哺育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无非是精神宇宙之拿破仑第一,所以他对"马背上的世界精神"推崇备至。
英法启蒙思想家很有些精致的意思,勉强称为"哲学思想"----我们将洛克、卢梭之流尊为"思想家",同样可以将原始丛林中狼奔豕突之野兽尊为"实践家"-----如果不是因为人类六根未净,这样庸俗而浅薄的"思想"如何能够颠倒众生长达两百余年之久。
拜此辈之赐,"人"作为个体得到"自由"而作为全体则逐渐失去了"自由"。
何时启蒙思想家被公认为祸害天下之洪水猛兽,人类就长大了,开始学会自我控制。
启蒙思想,民族国家意识、自由民主制度三位一体之近代西方政治文化号称"终结了历史",究其实可能只是原始宗教、部落意识、部落民主制三位一体之早期蛮族文化在"理性时代"之修订版。
这一文化形态仍然葆有人类童年期文化所特有的淳朴而幼稚的特征,因此必然随着理性之发育而发生严重的危机,一如晚期的希腊、罗马文化-----按照维柯《新科学》的看法,西方文化在西罗马帝国覆亡之后重新开始一次轮回,这一轮回在某种程度上重复了第一次轮回的轨辙。
与高度成熟的中国文明相比,近代西洋文明尚处于理性发育的幼稚阶段。
以社会譬之航船,古代中国以其最优秀的人才掌握航舵,所以船虽不快却始终没有迷失方向;而近代社会则培训其高才如何添煤加油-----船行得飞快而任由"上帝之手"为之操舵。
近代西洋文明似乎尚未成熟到产生主宰心和自制力之阶段。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意义之网"一定存在着极大的破绽,否则不可能出现所谓"生存危机"的问题。
应以老成的中国文明为基准重新认真地考察近代文明的历史发展,为之定位,从而为未来的人类编织一张与真实境况相符的全新的"意义之网"。
从事比较文明研究的汤因比博士最终将世界之未来寄望于中国文明,希望曾经沧海的华族在经历革命的痛苦之后仍能以天下一家的胸怀救治人类方殷之危机。
而中国尚未为其应当扮演的角色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统治第三中华帝国长达千年的知识贵族自从失位之后就象帕斯卡所说的"被废黜的君王",在良辰美景的回忆和时乖命蹇的现实之间无法获得心理的平衡。
"士"在古代中国代表了历史文化精神之自我意识,自觉地为其"上帝"布道,以人文化成天下-----没有这支贵族则华族必然失去全部的记忆及其高雅的气质。
职是之故,他们被赋予"四民之首"的崇高地位。
从宗教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某种终极形态之贵族化宗教,所以迥异于所有传统的宗教形态。
只有当"失忆"的知识贵族重新开始履行其神圣的义务,华族才能再次发生自我意识,从而恢复古代中国的伟大。
经历百年革命之后,斯文沦丧-----规划人民之文化教养此其时也。
中国民族乃一血气既衰之老大民族,苟失理想,必然深溺贪吝之习而不能自拔。
教化之功能即在使其心中之历史文化精神由无意识达于意识,从而焕发青春。
中小学教育乃实施教化之一大关节。
或可因势利导,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金庸武侠小说以及明清"四大奇书"取代现有的国文教材,泛读为主,培养年轻一代的古典文化修养以及理想主义精神。
晚清学者曾就小说与群治发表过精辟的意见,可惜从未落实,也许我们可以用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取代雷锋以激发人民的文化道德理想。
只有当中国民族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之时的精神状态,才有可能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开辟全新的道路。
国家领导人就更应当努力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
当前我国国势蒸蒸日上,一如《大易》乾卦。
"群龙无首吉"-----领导人若能牢记"不敢为天下先",时时存着恬退谦让的心意,中国一定很有福气。
有志化解近五百年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带来的深重的戾气,就应当努力做到"为国以礼",以示范的作用在东亚确立全新的以"礼"为核心的国家关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