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简答题汇编1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B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2、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王夫人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说说此玉的来历?2、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1、联系《红楼梦》中门子拿给贾雨村的“护官符”,试做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1、《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2、《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3、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1、凤姐儿初见贾瑞时由吃惊到含笑,这种变化表现她怎样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1.秦可卿死前为什么只给凤姐托梦,交待贾府后事?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1、简述凤姐或“贪”或“狠”的一个故事情节。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扬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1、试述秦钟死因。
(不超过50字)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1、皇帝的妃子贾元春要回娘家探亲,须要修一座园林式的别墅让妃子住,这别墅叫"大观园"。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一~三十回)1. 贾母和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但黛玉回答不一,请分析黛玉变化的原因答:黛玉规规矩矩,照实回答外祖母,有教养.改口回答宝玉,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反映2.简要分析护官符的内涵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答:从护官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史.,王,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从而反映了当时宫廷及官场的腐败,封建贵族及其家庭的腐朽社会现实的黑暗3.根据贾雨村在英莲一案中的表现,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答: ①虚伪,圆滑,世故.门子的主意虽合贾雨村心意,可他却摆出一副清官的姿态,既要弄鬼欺人,又要装作公正②徇私枉法.最终胡乱判案,放过薛蟠③忘恩负义.明知英莲是恩人的女儿,却不相救④狡猾阴险,心狠手辣.怕门子揭其底细,冲发了他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做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的内涵答:一方面凤姐借以推辞贾府并不富裕,不像外人所说所想。
另一方面也无意中传递了贾府坐吃山空,家业将败的预兆5.焦大骂宁国府有何意义?答:揭露了宁国府肮脏的内幕,也为贾府的现状痛心,真心希望贾府改过,是“贾府的屈原”6.简析“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不同答:①木石前盟:前世注定,不带封建社会功利色彩;是男女之间的真情相悦,纯真的盟誓。
②金玉良缘:是人为的婚姻撮合,带有浓厚的社会功利色彩,以及个人情谊难洽的婚姻爱情观念7.秦可卿病重,王熙凤和宝玉前去探望,宝玉为什么哭了?答:①宝玉和王熙凤来到秦可卿房中,看见可卿屋中挂着一幅《海棠春睡图》和“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想到自己在这个房间里睡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②又听到秦氏说了一些“未必熬得过年”的话等,一时万箭攒心,那眼泪不觉流了下来8.袭人和黛玉对宝玉赌气有何不同?答: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故用柔情以警之,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9.平儿为何替贾琏遮丑?答:她对贾琏的“保护’含有无可奈何的成分,因为事情闹大了,对她自己也不利,所以,说到底,这种保护”也是一种自保”10.第二十六回写薛蟠邀请宝玉,冯紫英等过生日的事有什么作用?答:作者意在用这个情节之庸俗,来反衬宝黛谈爱之雅11.“戏彩蝶”的是宝钗,为何称她为“杨妃”答:因宝钗丰满,体型似杨贵妃,杨妃在当时人心目中是圆滑之徒,宝玉也曾这样讽刺过她12.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寓意答:①二十二回: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里,为了让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②二十七回: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预示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双剑所埋葬13.“红麝串”有什么暗示?答:红麝串是戴在手上的一串珍珠,红色,有麝香味,是元妃送的东西,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表明元妃对她们的偏爱,暗示他俩可成婚配。
红楼梦简答题(26题)

《红楼梦》简答题(26题)1.“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答:①泣残红黛玉葬花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
黛玉气得哭了半夜。
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
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②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
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
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
(第三十二回)③共读西厢花纷纷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
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
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
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第二十三回)2.“三宣牙牌令”、“誓绝鸳鸯偶”、“殉主登太虚”等情节反映了鸳鸯抗争的个性,请选择其一简述。
答: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
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
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
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第四十六回)3.简述尤三姐殉情经历。
答: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
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
柳湘莲欣然允诺。
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
红楼梦简答题

《红楼梦》简答题1.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答案]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2.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答案]“木石前盟”交代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浇灌一棵绛珠仙草,在顽石下世之前,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眼泪还他。
表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前生有缘,林是木,宝玉为石,黛玉(绛珠草)与宝玉(神瑛)为木石前盟。
3.《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它的作用。
[答案]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
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
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这两件事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4.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答案]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黛玉读书。
京城起复参革人员。
贾雨村托林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
请依次指出这三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答案一]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011.《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请说说它的内容。
答: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3.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答: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4.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
答:贾雨村一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呈案下,金陵一霸薛蟠为争夺被拐骗的香菱(是贾雨村困难时,帮助他的甄士隐的女儿),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
贾雨村从门子处得悉其中的利害,便徇情枉法。
胡乱断了此案。
5.《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红楼梦》简答题百题

《红楼梦》简答题百题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简答题(1)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的作用。
(2)《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3)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
(4)请简要阐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5)《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的“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2.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3.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塑造人物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和作品内容简要阐明你对他(她)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4.《红楼梦》中最有叛逆特点的是哪两个女性?《红楼梦》中,有一个不拘小节,喜欢着男装,说话大大咧咧,甚至喝醉酒在院中大青石上睡大觉的女子是谁?5.解读《红楼梦》中的判词可以了解人物命运与性格特点。
请解读下列这段判词的含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6.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试题,请任选一题作答:(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金玉良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石前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
红楼梦简答题

一、女性之死:1、鸳鸯拒婚:贾赦看上了鸳鸯,命邢夫人向贾母讨她来做妾。
邢夫人找凤姐帮忙,被婉言拒绝。
邢夫人便先探鸳鸯的的心意,赞她针线好,又浑身打量,然后向她道喜,拉她一起去回老太太,鸳鸯只是低头不语。
鸳鸯对平儿说就是做大老婆也不干。
贾赦要贾琏去找鸳鸯的父亲,又让人找来鸳鸯的哥哥,鸳鸯就是咬牙不愿意,并在贾母面前铰发明誓。
鸳鸯之死:贾母死后,鸳鸯哭晕在地,醒来后想到自己曾拒绝贾赦为妾,结局不是沦落为妾就是另配他人,倒不如死了干净。
于是回到贾母房中,取出一条汗巾,上吊自尽。
2、xx之死: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给母亲捶腿。
宝玉以为王夫人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
谁知王夫人翻身而起,随手就给了金钏儿一个巴掌,骂她下作,教坏宝玉,并叫人把她赶出贾府。
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
3、xx之死: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的同尤二姐结了婚,便将尤二姐骗进了大观园。
尤二姐住进大观园后,凤姐先是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尤二姐原来的未婚夫)告状,借此大闹宁国府;后来又暗中煽动贾琏的侍妾秋桐辱骂、折磨尤二姐,借刀杀人。
她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
尤二姐感到无望,遂吞金自尽。
4、xx之死:湘莲把祖传的鸳鸯剑作为婚姻信物送给三姐,后从宝玉处得知湘莲行为不检点便要要回鸳鸯剑退婚。
三姐得知湘莲嫌弃自己,竟拿剑在湘莲和贾琏面前自杀了。
湘莲才知道三姐不但绝色,而且刚烈,伏尸大哭一场,后遇三姐托梦诉说衷情,更加悔恨,竟拿剑削掉“烦恼丝”,随一个道士飘然而去。
5、晴雯之死:晴雯带病被赶出贾府,宝玉偷偷去探望她。
两人相见,十分伤心。
晴雯把自己左手上两根葱管一样的指甲铰下,并互换完了贴身小袄后,宝玉悲痛离开。
宝玉当晚便梦见晴雯死去,后来听丫鬟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便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谏》表达了对她的赞美和怀念,和对她遭遇的愤恨。
6、xx之死:贾赦用迎春抵债还了欠孙绍祖的五千两银子。
孙绍组好赌成性,巴结贾府做官后,见贾府日趋败落,便忘恩负义,对迎春非打即骂,“作贱”摧残迎春,迎春忍气吞声,被折磨致死。
《红楼梦》简答题精选

《红楼梦》简答题精选《红楼梦》简答题精选(1)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答案(1)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花园。
(1分)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人住。
(1分)抄检的原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
为杜绝“后患”,邢王二夫人依凤姐之计,下令抄检了大观园。
(3分)(2)下面文字是《红楼梦》里的一段人物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段判词写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答案示例一: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起的暴雨威胁要打发她回去,闹出不快。
(2分)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博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冰释前嫌。
(2分)示例二: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因王宝善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病不起。
(1分)暴雨前往探望,晴雯惊喜悲痛交杂,强起铰下指甲,并贴身旧绫袄一起交与宝玉,以慰相思之苦。
(2分)当夜晴雯抱屈而死。
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凭吊,字字泣血。
(1分)(3)《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贾府这个污浊的环境中,从诗社相关情节的描写便可窥见红楼女性高雅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
答:①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
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②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1主备人:孙波检查人:简仕平行政审核人: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木石前盟\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甄士隐梦中听闻的一段风流公案\宝黛初次见面“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西方灵河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1分)使其得以久延生命,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1分)在他携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1分)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而神瑛侍者是宝玉的前身。
(1分)正因为有这段姻缘,他们在初次见面时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1分)2、石头记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已通灵性,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
一日,听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谈及红尘中荣华富贵,心切慕之,二仙师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繁华的尘世走了一遭。
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月宝鉴》,最后因曹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则题名曰《金陵十二钗》。
3、姑苏闾门城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
小说《红楼梦》中的这个乡宦是谁?请简述他遭逢不幸而出家的故事。
(第1回)甄士隐。
(1分)他在元宵夜看社火花灯时走失了女儿英莲,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又把他家烧成一片瓦砾,(2分)他只好暂且到田庄上去安身,不料偏逢灾荒,只得折卖了田庄投奔岳父,却又遭岳父的白眼,露出下世的光景。
听了《好了歌》后,他看破红尘,随跛足道人出家。
(2分)4、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5、“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暗指何人何事?(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贾雨村在甄士隐家看见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意,在贾雨村升为知府后,便娶娇杏为妾,只一年便为贾雨村生下了一个儿子,不久贾雨村正室死去,娇杏便被扶正,从此便成为人上人,所以后文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说法。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6、★宝玉得名和抓周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于是便不大喜欢宝玉了。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7、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第2、3、4回)①贾雨村因贪酷而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黛玉读书。
②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东家向荣国府求助。
③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④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⑤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补授应天府。
8、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
黛玉见贾府气派森严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先拜见了贾母、邢王两位舅妈、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去拜见两位舅舅,没有见着。
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二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宝玉见黛玉没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不安。
9、凤姐出场王熙凤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先声夺人,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见面就拉着黛玉的手赞其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
并对王夫人说给黛玉裁衣裳的缎子早已预备好。
(圆滑)10、★宝黛初会\宝玉摔玉林黛玉母亲病逝,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1分)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一见如故。
(1分)宝玉对她十分好感;(1分)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颦颦)、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1分)后经贾母哄骗说黛玉本有玉,却被姑妈带去才了事。
(1分)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11、★贾雨村判案(“葫芦案”的始末)(性格:谨慎、虚伪、阴险狡猾、徇私枉法)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买丫头英莲打死了小乡宦之子冯渊,被冯家告至应天府。
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
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顺水推舟,胡乱判了此案,并书信告知贾王两家,打发了门子。
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12、宝玉游太虚幻境宝玉随贾母等人到宁府赏梅。
宝玉在秦可卿房里午睡时,梦中随警幻仙姑进入太虚幻境,先翻看了记载金陵优秀女子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
警幻仙姑见宝玉还未醒悟,把他带到可卿处。
一次,两人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可卿救我!”方从梦中醒来。
秦可卿在房外听见,十分纳闷。
13、《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具体解释①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
②“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14、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谁的判词?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概括了她的什么命运?这段判词写的是王熙凤。
(1分)其中的“一从”是指王熙凤在贾府顺从最高统治者贾母;“二令”是她在贾府可以发号施令;“三人木”的“人木”合成一个“休”字,是指她最终要被休弃的。
(3分) 王熙风的娘家在金陵(即现在的南京).被休后的她只有哭着回去,下场更悲哀。
(2分)15、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的性命”,这是王熙凤判词中的一句。
请简述能体现这句判词的一则故事。
王熙凤在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时,为贪人钱财,显示自已的权势本事,买通官府,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
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
贾府被抄之时,这件事也东窗事发,成了王熙凤的一大罪状。
16、.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用“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来评论王熙凤,如何看待这句话?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王熙凤阴险恶毒,铁槛寺弄权,逼死尤二姐,为人所不齿。
但她又那样聪明能干,富有情趣。
如钗黛正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都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取笑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几分急中生智。
所以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人物。
17、《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①暗示了妙玉的命运。
②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
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
“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18、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
请依次指出这三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答案一】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
她因为是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
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答案二】贾惜春:因母亲早逝,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诸事不管,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
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答案三】贾迎春: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
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
丈夫孙绍祖忘恩负义、险恶狠毒,迎春出嫁后不久就被虐待而死。
19、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20、★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
因一年冬天家计艰难,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
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见到王熙凤,凤姐说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
可凤姐还是给了20两银子,并赏了一吊钱,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回家去了。
21、★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
贾母设宴招待。
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拿她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接着又让她拿铁箸吃鸡子取笑。
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以博取众人一笑。
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刘姥姥临走时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
(40、41回)22、★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第6、39、40、113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23、二进众人笑态细节(第40、41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见到了贾母等一干大观园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