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合集下载

建筑设备工程的课程设计

建筑设备工程的课程设计

建筑设备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2. 掌握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主要设备系统的原理、设备和工程实施要求;3. 了解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设备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建筑设备系统方案、施工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建筑设备工程预算、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建筑设备工程事业,树立专业自信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培养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建筑设备工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今后从事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建筑设备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设备工程概述- 建筑设备工程定义、作用及发展现状- 建筑设备系统的分类及组成2. 建筑给排水工程- 给水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排水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给排水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3. 建筑暖通工程- 供暖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空调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暖通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4. 建筑电气工程- 电气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电气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简介5. 建筑设备工程管理与预算- 建筑设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建筑设备工程预算编制与控制6. 建筑设备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训- 分析典型建筑设备工程案例- 实训项目:建筑设备工程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绘制- 实训项目:建筑设备工程预算编制与施工现场管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筑设备工程教学设计

建筑设备工程教学设计

建筑设备工程教学设计一、背景随着建筑领域的发展,建筑设备工程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建筑设备工程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各种相关的工作。

二、教学目标1.理解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训练: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建筑设备工程的设计和分析。

3.知识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

4.应对挑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三、课程设置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建筑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机理•建筑设备的设计和使用维护•建筑设备的应用案例分析2. 教学方法•求知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建筑设备工程的理解。

•观察法:观察建筑物周围的设备,探究设备的功能和使用。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3. 教学评估•课程测验:通过设定选择题、填空题等不同类型的测验题目,检验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期末论文:通过设定小论文,检验学生的应用和探究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组或个人完成案例分析等任务,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建议教师在课程设计之前,提前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模板、案例、工具软件等。

五、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可以加入一些新颖的学习方法和互动教学方式,例如在线课程、在线讨论、激励性学习等。

同时,教师需要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筑设备教案(土木)

建筑设备教案(土木)

建筑设备教案(土木)第一章:建筑设备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建筑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的定义和分类建筑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建筑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建筑设备的功能和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建筑设备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设备功能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第二章:给排水设备2.1 教学目标了解给排水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给排水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给排水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给排水设备的定义和分类给排水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给排水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给排水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给排水设备的功能和重要性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给排水设备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给排水设备功能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第三章:暖通设备3.1 教学目标了解暖通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暖通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暖通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暖通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暖通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暖通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暖通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暖通设备的功能和重要性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暖通设备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暖通设备功能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第四章:供电设备4.1 教学目标了解供电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供电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供电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供电设备的定义和分类供电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供电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供电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供电设备的功能和重要性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供电设备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供电设备功能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第五章:消防设备5.1 教学目标了解消防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消防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消防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消防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消防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消防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防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消防设备的功能和重要性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消防设备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防设备功能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第六章:建筑智能化设备6.1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认识建筑智能化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定义和分类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建筑智能化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互动讨论法:探讨建筑智能化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建筑智能化设备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智能化设备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七章:建筑装饰设备7.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装饰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装饰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认识建筑装饰设备在建筑美学和功能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建筑装饰设备的定义和分类建筑装饰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建筑装饰设备在建筑美学和功能中的应用案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装饰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视觉辅助教学:展示建筑装饰设备的图片和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装饰设备定义和分类的掌握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建筑装饰设备在建筑美学中应用的能力第八章:建筑节能设备8.1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节能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节能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认识建筑节能设备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建筑节能设备的定义和分类建筑节能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建筑节能设备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案例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节能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节能建筑,观察和分析节能设备的实际应用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建筑节能设备定义和分类的理解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节能设备应用和效果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建筑安全设备9.1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安全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安全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认识建筑安全设备在建筑施工和运维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建筑安全设备的定义和分类建筑安全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建筑安全设备在建筑施工和运维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安全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模拟演示: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了解安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建筑安全设备定义和分类的理解情景模拟测试:评估学生对建筑安全设备操作和使用的能力第十章:建筑环保设备10.1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环保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建筑环保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认识建筑环保设备在建筑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建筑环保设备的定义和分类建筑环保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建筑环保设备在建筑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案例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建筑环保设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项目研究法:引导学生研究建筑环保设备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建筑环保设备定义和分类的理解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环保设备应用和效果的分析能力第十一章:建筑设备的设计与选型11.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会根据建筑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规格理解建筑设备系统设计的优化和节能措施11.2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备选型的依据和标准建筑设备系统设计的优化和节能策略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设备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展示设备选型和设计的过程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对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实际应用的能力第十二章:建筑设备的安装与施工12.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设备安装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学会阅读建筑设备安装图和施工图纸了解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和安全要求12.2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安装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安装图和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理解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和安全控制要点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设备安装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实操演示法:演示建筑设备安装的工艺和操作要点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建筑设备安装工艺和方法的理解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建筑设备安装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十三章:建筑设备的运行与维护13.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学会进行建筑设备的日常检查和故障排除理解建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策略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基本知识日常检查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建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策略和实践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实操演示法:演示日常检查和故障排除的操作过程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建筑设备运行和维护知识的掌握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建筑设备日常检查和维护操作的能力第十四章:建筑设备的节能与环保14.1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和方法学会进行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的评估和优化14.2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节能和环保技术的方法和应用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的评估和优化策略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展示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应用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理解和认识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设备节能和环保应用的能力第十五章:建筑设备的法规与标准15.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掌握建筑设备法规和标准的应用和实施认识遵守建筑设备法规和标准的重要性15.2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筑设备法规和标准的应用和实施方法遵守建筑设备法规和标准的重要性和实践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讨论法:讨论建筑设备法规和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遵守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建筑设备法规和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法规应用练习:评估学生对建筑设备法规和标准应用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设备教案(土木)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建筑设备的概述、给排水设备、暖通设备、供电设备、消防设备、建筑智能化设备、建筑装饰设备、建筑节能设备、建筑安全设备、建筑环保设备、建筑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建筑设备的安装与施工、建筑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建筑设备的节能与环保以及建筑设备的法规与标准。

大学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大学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大学建筑设备工程教案大学建筑设备工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介绍建筑设备工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内容涵盖建筑设备工程的基础知识、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3. 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备工程的设计任务,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建筑设备工程的基础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法律法规等。

2. 暖通空调系统。

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构成、设计和安装等知识,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3. 给排水系统。

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构成、设计和安装等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4. 电气系统。

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构成、设计和安装等知识,让学生掌握电气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5. 智能化建筑。

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原理、构成、设计和应用等知识,让学生掌握智能化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

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

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室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教师讲解、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操作、实习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提高其学习成效和实践能力。

最新最全《建筑设备》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建筑设备》教案(精华版)

要点二
设计目标
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确 保商场内各区域温度、湿度适宜,同 时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运行成本。
要点三
设计方案
采用集中供暖方式,通过锅炉房或热 力站提供热源;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 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室 内空气流通;空调系统采用中央空调 系统,根据商场内不同区域的需求进 行分区控制。
02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
建筑设备分类及功能
供暖设备
包括锅炉、散热器、管道等, 用于建筑物的冬季供暖。
空调设备
包括制冷机、冷却塔、风机盘 管等,用于建筑物的空气调节 和温度控制。
给排水设备
包括水泵、水箱、水管等,用 于建筑物的供水、排水和污水 处理。
通风设备
包括送风机、排风机、风管等 ,用于建筑物的空气流通和换 气。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设备作为支撑建筑施工和运营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日益 凸显。《建筑设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 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建筑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包 括供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智能化等设备系统。
定期对建筑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 态。
强化维护保养人员培训
提高维护保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设备得到专业、有效 的维护保养。
常见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
电气故障
检查电源线路、开关、保险丝等 是否正常,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检查电机是否运转正常,如有异
常及时维修或更换。
控制系统故障
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管道安装准确、 严密,保证供暖效果。
通风系统设计与施工

建筑设备教案()

建筑设备教案()

建筑设备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将围绕着建筑设备的常见及基本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员了解建筑施工中截流、调压、过滤、消音等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独立操作建筑设备的能力,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并提高工地施工环境的安全标准。

二、教学内容1.建筑设备的种类及特点•建筑设备的定义•建筑设备的分类•建筑设备的特点2.建筑设备的常见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水泵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压力罐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管道调节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滤水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消音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泵阀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3.建筑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建筑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的概述•水泵安全操作要求•压力罐安全操作要求•管道调节器安全操作要求•滤水器安全操作要求•消音器安全操作要求•泵阀安全操作要求4.建筑设备选型及使用•建筑设备选用的概述•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分析•建筑设备选型案例示范三、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授课及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授课包括文字阅读、图像解说、语音讲解等形式展现,帮助学员理解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与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教学阶段将通过软件模拟以及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员可以熟练地掌握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的选型、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考核学习过程中将设置学科测试、实践操作考核等方法进行评估和考核。

1.学科测试学科测试将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方式进行测评,主要考查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测试范围包括建筑设备种类、操作规范及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的知识点。

2.实践操作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将通过学员在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考察其对建筑设备的选型、使用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此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在实践操作中对建筑设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本教学旨在让学员系统性地掌握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设备教案

建筑设备教案

建筑设备教案教案标题:建筑设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建筑设备的概念和分类:a. 介绍建筑设备的定义和作用;b. 分类介绍常见的建筑设备,如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塔吊等。

2. 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a. 分组演示不同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b. 强调安全操作规范和事故预防措施;c. 讲解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a. 设计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建筑设备的组装和操作;b. 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c. 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建筑设备的使用场景,引发学生对建筑设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建筑设备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建筑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分类介绍常见的建筑设备,讲解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二课时: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建筑设备进行深入学习和演示。

2. 小组演示:每个小组通过图片、模型或视频等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全班讨论: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讨论各种建筑设备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1. 实践任务:设计一个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建筑设备的组装和操作。

2. 学生实践:学生按照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建筑设备的组装和操作。

3. 团队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分享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演示的评估:评估学生对建筑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实践任务的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参观建筑工地,亲身感受和观察建筑设备的使用情况;2. 邀请建筑设备行业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应用经验和最新技术发展。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建筑设备工程备课教案(监理、装饰等专业)绪论建筑设备工程的内容。

建筑设备工程中给排水、暖通专业与电气专业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备工程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第一章管材、器材和卫生器具1.1 管材、附件及水表1.1.1建筑给水管材及连接配件1、塑料管:新型产品,种类很多,已开始普及使用:硬聚氯乙稀管(UPVC):粘接,价廉,不宜用于热水;改性聚丙烯管(PPR管):熔接,耐温性好,管壁厚;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接,韧性好,耐温性较好;交联聚乙烯(PEX):铜管件,易于弯曲耐温性好,不可回收;聚乙烯(PE):熔接,耐压较低,易于弯曲;聚丁烯(PB):熔接,耐温好,柔韧耐压,进口原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耐压好,耐紫外线差;氯化聚氯乙稀(CPVC):耐温最佳,抗老化;2.复合管:铝塑复合管(PE/AL/PEX):铜管件,可弯曲布置,耐压;钢塑复合管:螺纹连接,3.钢管:分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两种。

焊接钢管又分为镀锌和不镀锌的两种。

在给水方面主要用于消防等高压管道。

特点:强度高,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加工方便,造价高,耐腐蚀性差。

其中无缝钢管的耐压性能更好。

管件见P4图1—1连接方式有四种:a.螺纹连接:利用管件连接,镀锌管必须用这种连接方法。

特点是方便,可拆卸,易漏。

一般用于DN80-DN100以下钢管。

b.焊接:特点是连接紧密不漏,无须管件,安装速度较快。

不能拆卸,不能用于镀锌管。

c.法兰连接:用于管件、设备与管道的连接,特点是承压强度大,可拆卸。

成本较高。

d.(补充)沟槽连接:结构与原理:由卡箍、垫圈和螺栓螺母组成。

卡箍在DN300以下为两片结构,垫圈为C型橡胶圈,垫圈本身环绕管道表面,与卡箍压紧后垫圈接触面形成一、二次密封,管道内流体进入C型圈内腔,反作用于垫圈唇边,从而使垫圈唇边与管道表面形成三次密封。

也就是说,管道内液体压力越大,密封性越好。

特点:连接迅速,不损伤管道镀锌层,避免了管道二次镀锌回装,节约安装人工费,密封性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备工程备课教案(监理、装饰等专业)绪论建筑设备工程的内容。

建筑设备工程中给排水、暖通专业与电气专业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备工程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第一章管材、器材和卫生器具1.1 管材、附件及水表1.1.1建筑给水管材及连接配件1、塑料管:新型产品,种类很多,已开始普及使用:硬聚氯乙稀管(UPVC):粘接,价廉,不宜用于热水;改性聚丙烯管(PPR管):熔接,耐温性好,管壁厚;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接,韧性好,耐温性较好;交联聚乙烯(PEX):铜管件,易于弯曲耐温性好,不可回收;聚乙烯(PE):熔接,耐压较低,易于弯曲;聚丁烯(PB):熔接,耐温好,柔韧耐压,进口原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耐压好,耐紫外线差;氯化聚氯乙稀(CPVC):耐温最佳,抗老化;2.复合管:铝塑复合管(PE/AL/PEX):铜管件,可弯曲布置,耐压;钢塑复合管:螺纹连接,3.钢管:分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两种。

焊接钢管又分为镀锌和不镀锌的两种。

在给水方面主要用于消防等高压管道。

特点:强度高,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加工方便,造价高,耐腐蚀性差。

其中无缝钢管的耐压性能更好。

管件见P4图1—1连接方式有四种:a.螺纹连接:利用管件连接,镀锌管必须用这种连接方法。

特点是方便,可拆卸,易漏。

一般用于DN80-DN100以下钢管。

b.焊接:特点是连接紧密不漏,无须管件,安装速度较快。

不能拆卸,不能用于镀锌管。

c.法兰连接:用于管件、设备与管道的连接,特点是承压强度大,可拆卸。

成本较高。

d.(补充)沟槽连接:结构与原理:由卡箍、垫圈和螺栓螺母组成。

卡箍在DN300以下为两片结构,垫圈为C型橡胶圈,垫圈本身环绕管道表面,与卡箍压紧后垫圈接触面形成一、二次密封,管道内流体进入C型圈内腔,反作用于垫圈唇边,从而使垫圈唇边与管道表面形成三次密封。

也就是说,管道内液体压力越大,密封性越好。

特点:连接迅速,不损伤管道镀锌层,避免了管道二次镀锌回装,节约安装人工费,密封性较好。

分刚性和挠性两种,挠性卡箍连接后还允许管道有一定偏心和位移。

4.铜管:耐压好,寿命长,不影响水质,价高。

连接方式:螺纹和焊接;5.给水铸铁管:造价低,耐腐蚀,寿命长;耐压强度低,性脆,一般用于室外埋地管。

已接近淘汰。

连接方式:承插和法兰。

其接口用填料(如水泥砂浆等)填实密闭。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排水管材。

1.1.2建筑排水管材及配件1.排水铸铁管耐腐蚀,造价低,寿命长;性脆,重量大。

承插连接。

目前只在高层建筑中还有应用,柔性接口。

2.塑料管质轻,耐腐蚀,安装方便,水流阻力小,美观,强度较差。

常用的是硬聚氯乙稀管(UPVC),也有聚丙烯管(PP)和聚丁烯管(PB)、工程塑料(ABS)等。

1.1.3给水附件有配水附件和控制附件两种。

1.配水附件:主要是各色水龙头,满足使用的需要。

2.控制附件:各种阀门,用来控制水流,调节水量。

闸阀(用来开启和关闭水流,无方向性,水流阻力小,不可调节水流流量)有“水门”之称。

截止阀(用来开启和关闭水流,有方向性,水流阻力大,可调节水流流量),安装有方向性。

反装阻力大。

蝶阀:调节性略优于截至阀。

轴向长度小,多用于较大管道。

球阀:可迅速启闭水流,无方向性,水流阻力小,多用于较小管道。

止回阀:控制水流单向流动,有升降式和旋启式两种。

安装有方向性。

升降式止回阀只能装在水平管道上,水头损失较大,只适用于小管径。

旋启式止回阀既可水平安装又可垂直安装,适用于较大管径。

浮球阀:利用水位高低自动启闭,控制水位。

多装在水箱或水池进水管上,浮球阀口管径与进水管径规格相同。

安全阀:超压排水,分杠杆式和弹簧式。

1.1.4水表用于计量建筑物用水量累积值的仪表。

一般为流速式水表。

根据显示方式分就地指示和远传式两种。

也有冷热水表区分。

根据结构可分为:旋翼式:小流量管道,阻力大。

螺翼式:大流量管道,阻力小。

见图。

以上两种水表可混合(复式水表)使用,以适应流量变化大地场合。

LXS旋翼式湿式水表流量特性见书表1.7。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卫生器具。

1.2 卫生器具及卫生间布置1.2.1卫生器具1、溺用卫生器具坐式大便器自带存水弯(水封);排水管不需要存水弯。

分体式和连体式两种蹲安装时式大便器自带存水弯,安装时需加存水弯。

冲洗设备冲洗式:虹吸式:2、盥洗、沐浴用卫生器具安装尺寸3、洗涤用卫生器具安装尺寸4、专用卫生器具饮水器化验盆5、其他卫生器具地漏:钟罩式地漏自带水封,排水管不需存水弯。

地漏设在地面最低处,地面作成0.005~0.01坡度坡向地漏。

缺点:易堵。

存水弯:存水弯的作用:防止排水管中臭气进入室内。

S弯、P弯;P型比S型高度要低,S型仅用在低层;P型既可用于低层又可用在楼层,这样可使支管(横管)的悬吊高度要低一些。

1.2.2卫生间布置见图小节本节内容。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第二章建筑给水工程2.1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室外给水系统组成:取水、净水、输配水三大部分组成。

室内给水系统的任务:保质、保量、保压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室内给排水管道以室外距建筑物外墙轴线2.5米处作为室内外管线的分界线。

2.1.1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组合给水系统进一步细分:2.1.2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室内、外联系管道。

2. 管道系统(给水管网):水平管、立管、横支管。

3. 给水附件:阀门等。

4.给水设备:水泵、水箱、水池和气压罐等5. 配水设施:水龙头等6.计量仪表:水表、流量表、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计等。

水表节点:引入管上装设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进水装置的总称。

见图。

2.2建筑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及给水方式2.2.1建筑给水系统所需水压(简略,一带而过)为选择给水方式,可按建筑物的层数粗略估计自室外地面算起所需要的最小保证压力值。

见书上表格。

2.2.2给水方式:1.直接供水方式:适用于室外水压随时能满足室内系统的要求。

2.设有高位水箱的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

3.单设水泵的给水方式水泵从管网抽水需得到供水部门许可。

用水量应稳定,否则应设变频泵。

4.设有水池、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供水压力不能满足室内的要求,室内用水量大且不均匀。

5.气压给水方式:气压罐作用与水箱类似,但可以置于底层,不受位置限制。

缺点:供水水压波动较大。

6.分区供水方式:(1)适用于高层建筑,以避免底层设备承受过高的静水压力。

(2)层数较多的建筑物,室外给水管网往往只能供建筑物下面几层,为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将建筑物上下分区供水。

下区为直接供水。

2.2.3 高层建筑室内给水系统特点(补充)高层建筑高度大,静水压力大,防火要求高,施工难度高。

一、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一)高层建筑给水竖向分区目的:10~12层为一个分区为宜。

1、分区并联的给水方式图4-17各分区为独立系统,供水可靠;设备布置集中,管理方便;但管材耗用较多,水箱占用建筑面积。

目前广泛应用。

2、分区串联的给水方式图4-18各分区水泵设于技术层。

管道较简单,能耗较少;但水泵设于技术层,震动大,位置分散,管理维护不便;供水可靠性较差。

3、分区减压的给水方式图4-19各分区设减压水箱,建筑用水首先送上屋顶水箱,再从上往下供水;水泵数量少,设备布置集中,管理方便;管道较简单,能耗较多,供水可靠性较差。

(二)贮水池(三)高层建筑给水管路图式枝状管网环状管网小结。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2.4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一、室内消防给水设置的条件(书33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中有若干规定:第8.4.1条下列建筑物应设室内消防给水:一、厂房、库房、高度不超过24m的科研楼(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除外);二、超过800个座位的剧院、电影院、俱乐部和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三、体积超过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建筑物以及展览馆、商店、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书库等;四、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五、超过五层或体积超过10000m3的教学楼等其他民用建筑。

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注:在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内,如有生产性质不同的部位时,可根据各部位的特点确定设置或不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第8.4.2条下列建筑物可不设室内消防给水:一、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丁、戊类厂房和库房(高层工业建筑除外);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不超过3000m3的丁类厂房和建筑体积不超过5000m3的戊类厂房;二、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体积不超过5000m3的建筑物。

二、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分类1.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又称普通消防给水系统):由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水源等组成。

2.自动喷水防给水系统:由喷头、管网、控制信号阀、水源组成。

3.其他消防给水系统:水雾、水幕和蒸汽灭火系统等。

2.4.1室内消火栓系统用于扑灭初期火灾。

1.消火栓给水系统组成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水箱、水泵接合器、增压设备等。

(1)消火栓设备水枪:水带: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箱:布置:布置在建筑物明显易见之处,以及使用便利的地方。

安装高度距地面1.1米。

按消防要求分一股水柱和两股水柱消防。

P35页建筑装潢时不应将消防箱修饰与遮挡。

(2)水泵接合器分地上、地下、墙壁式三种。

(3)消防管道与其他给水系统合并或独立设置。

(4)消防水池用于无室外消防水源的场合。

可与生活储水池合用或独立。

(5)消防水箱可与生活储水箱合用或独立,10分钟消防用水量。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1)直接给水(2)单设水箱,水泵接合器。

(3)设加压水泵和水箱,水泵接合器。

(4)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3.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补充)(1)建筑高度分界线0~24米(低层)——24~100米(高层)——100米以上(超高层)。

高层建筑的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和高度大于24米的公共。

建筑物高度为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或檐口的高度。

高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消防器材的性能和消防车的供水能力。

50m以上建筑无法依靠消防车和消防云梯辅助灭火。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1)消火栓给水系统用水量表2.72)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设在明显易取用的地方。

高层建筑内消火栓栓口直径应不小于65毫米,配备的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5米,喷口直径宜采用19毫米,流量不小于5L/s。

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两相邻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本层任何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